APP下载

“7”字型和“工”字型胶贴对鼻胃管固定效果的研究

2023-01-03王凤娟陈月治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年11期
关键词:鼻胃胃管移位

王凤娟,陈月治

(1.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保健二科,福建 厦门,361003;2.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福建 厦门,361003)

留置胃管是将胃管通过鼻腔插入胃内,以达到营养、治疗为目的的一种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老年患者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经口进食易呛咳或不能经口进食[2-3],常需长时间留置鼻饲胃管。长期保留胃管,胃管长时间压迫鼻翼,一旦固定或护理不当,很容易造成鼻部皮肤的压力性损伤[4],容易引起患者不适感而自行拔出胃管或患者由于躁动而导致胃管脱落等非计划性拔管[5]。临床留置胃管的护理问题及对策中,机械性损伤与鼻胃管滑脱是常见护理问题原因的一部分[6],频繁对胃管进行再次固定不仅增加临床工作量,还会导致耗材的浪费,鼻胃管置入后的固定方法一直是国内护理界不断探讨的问题[7]。本研究就两种形状鼻胃管胶贴对鼻胃管固定效果的影响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两种鼻胃管粘贴固定方法对留置鼻胃管的老年患者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护士选择鼻胃管固定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8月在某三甲医院干部保健病房留置鼻胃管的老年患者共116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5岁且经鼻留置胃管的老年患者;②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对3M 公司生产的胃管专用胶布过敏的患者;②有拔管风险不同意约束的患者;③鼻胃管留置时间<2周。

通过Excel 生成随机数字表,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6 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8例。对照组男51 例,女7 例;平均年龄(85.55±2.4)岁;鼻饲流质饮食次数(5.0±2.4)次;疾病类型:老年性痴呆13 例,2 型糖尿病12 例,高血压病17例,脑梗死后遗症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0 例,骨质疏松3 例。试验组男52 例,女6例;平均年龄(86.28±4.03)岁;鼻饲流质饮食次数(5.0±2.8)次;疾病类型:老年性痴呆15例,2型糖尿病10 例,高血压病15 例,脑梗死后遗症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 例,肝硬化2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两组患者均由责任护士留置同种材质同种规格的硅胶鼻胃管,鼻胃管胶贴均采用除形状不同外,相同公司出产的同一材质的3M 胃管专用胶贴,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裁剪。鼻胃管胶贴的固定、更换及登记的操作者均由病房内同等资质的护士完成,且具体的操作人员均需要通过研究的规范化培训。另外,设立责任护士全程监督胃管胶贴的固定更换及登记,不定时进行抽查胃管胶贴更换的登记情况,增加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2.2 固定方法:试验组采用“7”字形方法固定,对照组采用“工”字形方法固定。①“7”字型胃管胶贴:先取一段5 cm×5 cm 的3M 胃管专用胶贴,沿四角中的任意一角剪下3 cm×3 cm 正方形胶贴,剩余部分即为“7”字形胃管胶贴(见图1)。“7”字形胶贴上横端粘贴到患者鼻梁上,并用手指压平,竖端缠绕粘贴胃管。将剩余的3 cm×3 cm 部分剪成小“工”字,小“工”字型的两横长约3cm,宽约1 cm,中间连接处长和宽均为约1 cm,主要用于将鼻胃管包绕同侧部面颊起到辅助固定作用。②“工”字形胃管胶贴:先分别取一段5 cm×5 cm和一段3 cm×3 cm 大小3M 胃管专用胶贴,分别裁剪成两横长约5 cm,宽约2 cm,中间连接处长宽均约1 cm 的大“工”字型,以及两横长约3 cm,宽约1 cm,中间连接处长宽均为约1 cm 小“工”字型(见图2)。大“工”字形上面一横贴于患者鼻梁上,并用手指压平,下面一横左右叠绕于胃管上。小“工”字型主要用于将鼻胃管包绕同侧部面颊起到辅助固定作用。

图1 “7”字形方法固定

图2 “工”字型方法固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时间为2 周,观察指标包括:①鼻胃管的移位及滑脱情况:鼻胃管出鼻孔处刻度发生改变,<5 cm 判断为移位;>10 cm 判定为胃管脱落[8]。②鼻胃管胶贴固定部位及周围皮肤的情况。皮肤有无压痕、红肿、痒感、痛感、水泡、破损等异常情况。③鼻胃管胶贴每次更换的原因。常规更换为7 d/次,若胶贴松弛、潮湿、脱落、卷边等及时更换。④鼻胃管胶贴更换的频次和耗材使用情况。更换频次(d)=观察时间(d)/观察时间内更换胶贴的次数;观察期内总耗材量(cm2/人)=每次鼻胃管胶贴裁剪原始面积×时间内更换次数/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失访。两组均未发生鼻胃管移位及滑脱,也未发生鼻胃管胶贴固定部位及周围皮肤的异常情况。两种固定方法下患者鼻胃管胶贴更换原因情况比较,试验组因为鼻胃管胶贴异常原因(变松、潮湿、卷边或脱落等)而更换的次数占总次数的78.85%(123/156),对照组占72.79%(107/1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P>0.05)。两组患者鼻胃管胶贴更换的平均频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耗材量大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胃管胶贴更换频次、耗材量比较(±s)

表1 胃管胶贴更换频次、耗材量比较(±s)

组别试验组(n=58)对照组(n=58)t P更换频次/[d/(次·人)]5.75±1.17 5.53±1.34 0.94 0.35观察期内总耗材量(cm2/人)67.24±17.02 86.17±17.12 5.972<0.001

3 讨论

3.1 两种鼻胃管胶贴固定方法的不同与滑脱及移位、皮肤异常无关

老年人皮肤菲薄易受损,同时由于鼻胃管比较粗、硬,患者脸部分泌油脂、汗液等,容易导致固定胶布粘性降低易松脱,从而导致鼻胃管滑脱[9]。本研究中两组均为发生鼻胃管移位及滑脱,也未出现固定部位及周围皮肤异常情况,两种形状鼻胃管胶贴的固定方式与鼻胃管移位及滑脱,固定部位及周围皮肤异常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7”字形与“工”字形两种不同形状的胶贴对于留置鼻胃管的老年患者来说,在2 周时间观察内,引发鼻胃管移位及滑脱、皮肤异常方面无关。结果提示,只要鼻胃管管固定步骤准确,不需要通过特定的固定方法来预防鼻胃管移位、滑脱以及皮肤损伤的发生。

3.2 两种固定方法的鼻胃管胶贴更换的原因有差别

有效固定鼻胃管是经鼻胃管进行营养支持的基础,若鼻胃管未妥善固定,会发生鼻胃管移位、滑脱,影响营养支持效果,还有可能发生误吸、呛咳,造成肺部感染[10]。所以鼻胃管胶贴超过时间效期或有松动需要及时进行更换并重新固定。本研究结果显示,在2 周观察期内,“工”字形和“7”字形鼻胃管胶贴更换原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 两种胃管胶贴固定方法与非常规更换频次无关

临床留置鼻胃管的护理问题及对策中,机械性损伤与鼻胃管滑脱是常见护理原因,相应对策则是做好鼻胃管的妥善固定与及时更换。如果患者皮肤溢脂不多,置管期间一般不用更换胶布,从而减轻护理工作量和反复更换胶布对患者皮肤的刺激,增加患的舒适度[11]。在鼻胃管固定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在2 周观察期内,采用“7”字形鼻胃管胶贴非常规更换频次高于“工”字形鼻胃管胶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胶贴固定方法的不同不会引起鼻胃管胶贴非常规更换频数的差异。

3.4 两种鼻胃管胶贴固定方法与耗材量有关

本研究中,鼻胃管每固定一次,试验组需要耗费25 cm²的胶贴,而对照组需要耗费34 cm²的胃管胶贴。在2 观察期内,采用“7”字形胃管胶贴固定胃管的耗材量要低于工字形胶贴,即采用“7”字形胃管胶贴相比于“工”字形,会减少材料的浪费,临床上若短时间不需要更换鼻胃管胶贴的情况下,鼻胃管固定效果相同,考虑耗材方面“7”字形胶贴具有推广意义。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鼻胃胃管移位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Diaphragm Rupture 膈肌破裂
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对降低鼻胃管滑脱率、皮肤损伤发生率的临床效果评价
低出生体重儿鼻胃管插入长度推算公式的构建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
“绝不能插鼻胃管”纯属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