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业疗法结合靳三针对脑瘫儿童上肢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2023-01-03宋欢欢江西省萍乡市妇幼保健院分院江西萍乡337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24期
关键词:脑瘫上肢疗法

宋欢欢(江西省萍乡市妇幼保健院分院,江西 萍乡 337000)

脑瘫主要是指儿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引起小儿机体运动残疾的疾病,具体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1-2]。临床报道显示,脑瘫主要是由于孕胚胎因素、孕期中毒、感染、辐射、早产、产伤、缺氧、遗传因素及新生儿期因素(脑外伤、窒息、感染、新生儿出血症)等导致的[3-4]。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癫痫发作、语言障碍、精神行为异常、感知觉异常、上肢屈曲或手握得很紧、发育落后或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主动运动减少、反射异常等[5]。临床中对脑瘫儿童开展有效专业的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作业疗法联合靳三针对脑瘫儿童上肢功能影响的临床价值,本院针对收治的90例脑瘫儿童展开了三种不同治疗方案的对比研究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本院儿科收治的脑瘫患儿90例分成3组(2018年1月-2020年12月),对照1组30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9∶11,患儿年龄分布在1-6岁,均值为(3.23±1.05)岁;对照2组30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7∶13,患儿年龄分布在1-5岁,均值为(3.20±1.02)岁;观察组30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8∶12,患儿年龄分布在1.2-6岁,均值为(3.24±1.03)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对三组脑瘫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小且可比性高。

纳入标准[6-7]:90例患儿经临床诊断后均符合《脑瘫指南及定义、分型、诊断标准修订》中关于“脑瘫”的诊断标准,患儿的年龄集中分布在1-6岁之间。

排除标准[8]:近半年内存在癫痫发作且合并严重视听功能障碍的患儿、严重营养不良患儿及先天性疾病患儿、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儿及中途转入上级医院治疗的患儿。

1.2 方法 对照1组30例患儿实施靳三针治疗,选择神庭及本神的智三针,耳尖直上2寸和左右旁开各1寸的颞三针,百会前后左右各1.5寸的四神针,脑户、脑空的脑三针,阳白、印堂穴上0.5寸的定神针,曲池、外关及合谷的手三针。结合患儿上肢障碍部位及其他症状选择合谷、尺泽及曲池穴位;结合患儿下肢运动障碍部位选择太溪、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结合腰软无力患儿选择大肠俞、气海俞、肾俞穴位;结合颈软无力患儿选择大抒、百劳及天柱穴位。协助患儿采用仰卧位,常规清洁消毒针刺部位后结合患儿实际情况选择0.3×40mm或0.3×25mm的一次性针灸针实施针刺处理,针刺时应注意避开血管,头针留针1小时,体针留针半小时,适当给予提插捻转的处理,一天一次,连续治疗5天,治疗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为患儿实施2个疗程的治疗。

对照2组30例患儿实施作业疗法治疗,结合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上肢关节活动受限严重程度、手部精细动作功能力、肌张力测试结果等制定个性化的作业疗法治疗计划。首先,给予患儿受影响手部的知觉训练,通过引导患儿感受不同形状、大小及质地的物体给予患儿手部刺激;通过重力锤和擦地板等作业形式训练患儿的上肢和手部肌肉力量;以塑化剂、拼图和搭积木等多元化的形式锻炼患儿手部的抓握能力;指导患儿通过捏小物体提高手部操作的精细操作能力;指导患儿通过拧毛巾、扣扣子、投球及接球等作业形式锻炼患儿肢体的协调能力;最后,应指导患儿开展系统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首先在家长的陪同下指导患儿独立的穿衣、吃饭、洗脸刷牙、上厕所甚至洗澡等,这一训练过程中应详细地对每一项工作的细节和动作进行分解,重复多次地进行强化训练。然后应远离患儿进行观察,分析其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自理能力,直到患儿能够基本上完成相关的生活自理动作。

观察组30例患儿实施作业疗法结合靳三针治疗,观察组患儿的各项操作与上述一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三组脑瘫患儿治疗后的PDMS-2的抓握能力评分(sGr量表)、视觉-运动整合评分(sVI量表),以上量表采用原始分进行评估。精细运动能力评分(FMFM量表)采用精细运动能力分值进行评价;比较手功能评定评分(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量表)等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的抓握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康复治疗后的抓握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 三组脑瘫患儿康复治疗后的抓握能力评分比较(分)

2.2 三组的视觉-运动整合评分、精细运动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脑瘫患儿治疗后的视觉-运动整合评分、精细运动能力评分相对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脑瘫患儿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

表2 三组脑瘫患儿康复治疗后的视觉-运动整合评分、精细运动能力评分比较(分)

2.3 三组的手功能评定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脑瘫患儿康复后的手功能评定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脑瘫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三组脑瘫患儿康复后的手功能评定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脑瘫(cerebral palsy,CP)主要是指在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大脑受到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导致的以姿势异常、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9],部分患儿还伴随着认知、沟通、感觉等方面程度不一的障碍表现[10]。临床报道显示[11],每1000名新生儿中有1.5-3名脑瘫患儿。脑瘫的发生会导致儿童肢体发生程度不一的残疾表现,而上肢功能障碍是脑瘫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不仅会影响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学习和生长发育,还会给患儿家庭和社会造成十分严重的负担[12]。

现代医学针对该病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及康复训练为主,但这一疾病手术费用高昂,不被大多数患儿家庭接受;且长期服用药物副作用较大,不利于患儿机体的发育。而当前临床中的康复训练方法十分固定和单一,无法兼顾患儿肢体功能的康复[13]。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逐渐成为治疗脑瘫的重要趋势,其中以靳三针联合作业疗法为主,临床研究中表明靳三针对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及智能方面的价值较为显著,靳三针治疗小儿脑瘫是我国著名针灸专家靳瑞教授及其弟子的重要组研究方向及观点[14-15],主要是将中国传统针刺方法与西医大脑皮层功能区结合在一起的治疗方案,对患儿头部特定区域实施针刺处理,能最大程度上改善患儿局部脑血流灌注和大脑细胞功能,改善患儿的上肢肢体功能[16-17]。作业疗法是一种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开展的日常的生活作息康复计划,通过有针对性的锻炼更好地缓解患儿的症状、恢复患儿的生理功能[18]。加上作业疗法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能够很好地激发患儿的兴趣,促使患儿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康复治疗过程中去,规范和锻炼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为患儿的生活自理打下基础[19]。对脑瘫患儿实施靳三针与作业疗法相结合的康复治疗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强化患儿的上肢功能[20]。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靳三针联合作业疗法治疗的观察组脑瘫患儿治疗后的运动发育评分、抓握能力评分、视觉-运动整合评分、精细运动能力评分、手功能评定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单纯靳三针治疗或单纯作业疗法治疗的对照1组及对照2组患儿,说明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瘫儿童的康复效果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作业疗法结合靳三针治疗对脑瘫儿童上肢功能影响较为显著。

猜你喜欢

脑瘫上肢疗法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32例——附单纯功能锻炼22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