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运用加味通关汤与推拿手法实施中风后尿潴留治疗的临床疗效

2023-01-03董俊廷天津市泰达医院天津300457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24期
关键词:导尿管尿量乙组

董俊廷(天津市泰达医院,天津 300457)

中风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其典型的特点就是起病突然且病情变化较快,大多数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半身不遂、口眼㖞斜以及舌强语謇等症状与体征,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虽然病情可以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可能出现诸多的并发症。对于中风患者来说其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UR,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大多采用留置导尿管的方式为患者实施治疗,但是这一方法治标不治本,且长时间的导尿管留置还会增加感染出现的概率,给患者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与伤害。由此可见,在实施中风后UR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常规方法与措施的运用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治疗需求,需要从中医角度出发更加针对性的为患者实施治疗。本次实验研究将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后UR患者88例作为实验对象,将不同治疗方案应用于中风后UR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一步分析联合运用加味通关汤与推拿手法的临床疗效,现做如下总结与分析。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纳入时间的起始时间为2020年11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11月,共包括在我院接受中风后UR治疗的患者88例,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甲组(n=44)与乙组(n=44)。甲组中男29例,女15例,所占比例分别为65.9%、34.1%,年龄最高者为73岁,年龄最低者为50岁,年龄均值为(61.36±2.87)岁,病程最长者为12天,病程最短者为3天,病程均值为(7.89±1.06)天;乙组中男30例,女1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68.2%、31.8%,年龄最高者为72岁,年龄最低者为51岁,年龄均值为(62.03±2.96)岁,病程最长者为13天,病程最短者为3天,病程均值为(8.06±0.98)天,统计学分析后发现,甲组与乙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一致性较强,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诊断标准:①中风,符合有关于中风的判定标准[1],且经过CT或者是MRI确诊;②UR,西医诊断标准为:24小时之内并没有尿液排出,且腹部膨隆,在叩诊的状态下有浊音,且膀胱充盈,需要留置导尿管,并经过B超检查发现其中膀胱的残余尿量在150ml以上[2];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上有关于“癃闭”的诊断标准,小便不利且点滴不畅,小腹胀满或者是小便闭塞不通[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和UR的西医、中医诊断标准;②患者年龄区间为:55-75岁之间;③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④意识清醒且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研究。

排除标准:①因为其他原因导致UR出现或者是在出现中风前已经有UR病史的患者;②存在心脏、肝脏、肾脏以及造血系统严重障碍的患者;③有既往泌尿系统手术病史的患者;④治疗配合度、依从性不佳以及中途退出本次实验研究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入医院之后均要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将患者的颅内压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为理想的范围内,改善患者的脑部循环,并将血压、血脂等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水、电解质处于相对较为平衡的状态,通过药物达到营养神经的目的,有效控制、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在此基础上乙组患者给予包括膀胱功能训练加常规尿潴留治疗在内的常规治疗,其中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如下:协助患者选择比较舒适的平卧体位,并指导其开展提肛、收腹等训练,并让患者开展呼吸功能训练,每天1次,连续5次后停止2天继续开始。常规尿潴留治疗内容如下:留置尿管后开始夹尿管,每隔2-3小时开放1次,并每日实施1次膀胱冲洗。

甲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用加味通关汤与推拿手法,其中加味通关汤的方剂组成如下:知母、黄柏以及升麻各45g,先煎的白附片、肉桂、枳壳各10g,药物由医院的煎药室负责煎煮,每服药的混合药汁为350ml,并分为早晚两次服用。推拿手法的治疗方法如下:首先,合理的选择患者的穴位,主要为肾俞、气海、委中以及膀胱俞、三阴交、关元等,其次,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推拿的手法,主要包括按揉和一指禅推法等,每个穴位的推拿时间在2分钟左右,每个穴位均推拿结束之后用拇指在患者的肚脐下部的中极穴位置以顺时针的手法进行按摩,时间在5分钟左右,两组患者连续治疗的时间均为4个星期。

1.3 评价指标

1.3.1 治疗效果[4]治疗后,患者膀胱充盈、小腹胀痛且无法自行排尿的相关症状、体征均消失,经过B超检查显示膀胱内的残余尿量少于50ml,小便变得通畅且排尿次数恢复正常认定为痊愈;治疗后,患者膀胱充盈、小腹胀痛且无法自行排尿的相关症状、体征均有所减轻,经过B超检查显示膀胱内的残余尿量在150ml以内,排尿较为顺畅,但是依然有无力、不尽感存在认定为有效;治疗后,患者并未达到痊愈、有效的标准认定为无效。

1.3.2 治疗前后相关尿动力学参数 主要的评价指标包括最大尿流量、残余尿量、最大尿意膀胱容量以及最大尿率时逼尿肌压,测定的方法为尿动力学仪与B超。

1.3.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 主要的评价症状涉及排尿无力、怠倦乏力以及小腹坠胀,每一个症状均根据无、轻、中、重进行四级评价,评分分别为0分、1分、2分、3分[5]。

1.3.4 治疗前后血清中相关指标水平 主要涉及P物质(substance P,SP)、降钙素原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anthine oxidoreductase,X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在清晨空腹的状态下抽取患者的外周血,剂量为5ml,在室温下放置半小时左右,并以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时间为10分钟,实现血清分离后将其放置于零下20℃的状态下保存,检测具体方法均为酶联免疫吸附法。

1.3.5 治疗后单次尿量与留置导尿管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甲乙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治疗效果中的相关数据指标,并在整理后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完成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借助%表示和χ2检验;计量资料借助(±s)表示和t检验,如果P值大于0.05则表示数据结果间一致性较强,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甲组的患者例数为44例,其中治疗效果为痊愈的例数有24例、有效的有19例、无效的有1例,治疗效果为97.7%;乙组的患者例数为44例,其中治疗效果为痊愈的例数有20例、有效的有17例、无效的有7例,治疗效果为84.1%,对比分析后发现甲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7%明显高于乙组患者的8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033;P=0.038)。

2.2 治疗前甲组与乙组患者相关尿动力学参数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相关尿动力学参数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甲组患者明显低于乙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4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相关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乙组患者明显差别于甲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2.5 甲组与乙组各有患者44例,其单次尿量分别为(304.26±13.26)ml、(141.26±10.23)ml,比较后发现差异显著(t=2.048;P=0.029);留置导尿管时间分别为(17.54±1.63)d、(22.54±2.04)d,比较后发现差异显著(t=2.042;P=0.035),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单次尿量与留置导尿管时间后可知,甲组患者治疗后单次尿量与乙组患者相比明显较多,而导尿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乙组患者,P<0.05。

3 讨论

UR属于中风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类型,其在中医上属于“癃闭”的范畴,导致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脑窍不开、经络不通等所导致的膀胱气化不利,很多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小腹胀满、小便不利以及排尿困难等相关的症状与体征[6]。同时,从中医角度进行分析后可知,UR这一疾病的主要病位为膀胱,同时也与三焦、肾、肺、脾等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其发病的机制与气化不利、水道不能通利等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在为患者实施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应该以温补肾阳纳气为主要的原则[7]。

加味通关汤属于中医的一种传统汤剂,其所运用的药物包括知母、黄柏、升麻以及先煎的白附片、肉桂、枳壳等,可以达到补肾阳之需、化气利水、滋养肾水以及宽胸行气、调理气机的功效[8]。推拿疗法则属于中医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与方法,在本研究中所选择的穴位包括肾俞、气海、委中以及膀胱俞、三阴交、关元等,对这些穴位进行推拿可以发挥启闭通便、调理膀胱气机、培元气、补肾气以及气化利尿等功效[9]。从加味通关汤与推拿疗法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对于中风后UR患者来说联合运用这两种中医治疗手段可以获得相对较为理想的效果,有助于患者的更好治疗与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甲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相关尿动力学参数、中医证候积分与血清中相关指标水平以及单次尿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均明显优于于乙组患者,P<0.05。表明了联合运用加味通关汤与推拿疗法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以改善患者膀胱排尿反射的感觉传入,在提高膀胱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同时改善了膀胱的功能,有助于UR症状的更好改善。在此基础上,也促进了患者尿动力学参数、中医证候表现的好转,促进了患者的更好治疗与恢复。

综上所述,对于中风后UR患者来说联合运用加味通关汤与推拿疗法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导尿管尿量乙组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ICU 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危重症患者导尿管留置与拔除情况调查分析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实施及可行性分析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