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大国工匠为职业理想导向的化工教育体系建设路径

2023-01-03卢友志王军正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广西南宁530001

化工管理 2022年22期
关键词:化工大国工匠

卢友志,王军正(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广西 南宁 530001)

0 引言

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行业,肩负着为国防、日常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物质的责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化行业产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二,石化行业重点产品跃居世界第一。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持续性的人才输入。2019年6月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发布的全国石化行业发展调研报告显示,未来三年行业将保持旺盛的人才需求,202家企业未来三年的人才需求共40 666人[1]。2015—2020年,石化行业技能需求增长108万人,高技能人才需求增长38万人,平均每年需求21.6万人和7.6万人。调查显示[2],职业院校毕业生是石化企业从业人员的主力军,占比为77%;58%的行业企业人力资源主管认为化工类技能人才紧缺。但从我国石化类院校规模存量决定的毕业生供给趋势分析,今后几年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约10万人,行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数量存在较大缺口。院校招生规模受教育发展规律、软硬件建设等多种条件制约,短期无法快速增加。因此,培养好化工类院校学生,建设化工类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理想,使毕业生能够长期高效地服务石化行业对实现毕业生的个人人生价值和行业的稳定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1 工匠精神背景下的就业调查

大国工匠,是新时代对匠人身份的莫大尊重。不同于传统说辞中的“小铁匠”“小木匠”,新时代的大国工匠是对高技能工作者身份的定义,是社会精英的代名词。大国工匠,是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大国工匠的技艺非数日之工能成,背后是多年甚至数十年的思考和锤炼坚持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是停留在嘴上的口号,需要付诸实际行动。能够成为大国工匠,正是对“爱国、敬业”最有利的诠释。大国工匠,是实实在在的技术担当。大国工匠不是一个得了之后就高枕无忧的称号,而是能够在关键时刻承担任务,能够具有在全国甚至世界推广传承的真功夫。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通知指出把发展专科高职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可见,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大国工匠的主战场,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是需要经过职业教育精雕细琢的 “匠人”候选者。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对职业教育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那化工类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否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愿意成长为一名大国工匠呢?作者于2021年2月以本校的化工专业学生为对象开展了就业价值观方面的网络匿名调查。在校生毕业后的去向意愿调查结果表明,愿意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比例是48.84%,44.19%的同学毕业后倾向于升学再深造。可见倾向升学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比例基本相当。已经就业的毕业生中从事化工相关岗位的比例为76.92%。从事化工工作的学生中愿意长期从事化工相关工作的比例是50%。综合进行评估,我校化工类学生毕业后从事化工类工作的学生占入学学生总数的比例是37.57%,愿意长期从事化工相关工作的比例是18.78%。学生从事本行业工作的比例和长期从事本行业工作的比例都偏低,与当前石化行业发展的人才发展需要存在脱节,与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定位有较大差距。

2 工匠精神与化工教育的融合探索

关于工匠精神融于职业教育及其长期性的特点已有多人提出。李晓敏[4]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定位认识,实现特色专业的长久发展。谭璐[5]认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家庭等多方联动,协同促进工匠精神的培育。李国峰等[6]也有类似的观点,并从企业、学校、老师和学生四个层面分析了“工匠精神”的现实需要性,讨论了培育途径,并提出构建了“ASK”模式。在企业的工匠培养方面,范学刚[7]等提出加大顶层设计,提高技术工人地位、加大制度建设,畅通工匠成长道路、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工匠师资等工匠培育路径。此外,还有部分职业院校的老师从化工相关课程的角度探讨了工匠精神融于课程的路径。王莹等[8]以化工仪表课程为例探究了渗透工匠精神的教学研究,提出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重视课程的结构体系等四个举措。马娅等[9]同样提出加强校园工匠文化建设、基于技能大赛改革教育方式、培养现代师徒制等手段来培育化工类专业工匠。付渊等[10]提出创新改进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设计,以创新思维为契机创设融于有机化学课程的工匠培养模式。李钒[11]提出可以从创设鲁班工坊、传承鲁班文化、校企共同育人、以赛促教、工学结合等几个方面加强化工类专业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养。伍乔[12]认为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技能竞赛和开放实验模式,激发学生的超越自我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从上述内容来看,目前的研究集中工匠精神融于职业教育的共性建设路径和某些化工类专业课的课程改革两个方面,鲜有以大国工匠为理想导向构建化工类专业教育体系的论点。新时代背景下,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构建立体式教育体系将工匠精神贯穿始终,牢牢树立大国工匠的职业理想。同时也要清楚靠高校几年的培养来打造“匠人坯子”是不够的,需要将校内教育与毕业后再教育紧密连接在一起,构建以“大国工匠”为职业理想的整体教育体系,为新时代涌现更多的“匠人”奠定基础。

3 职业理想导向下的化工专业教育体系建设路径

3.1 构建充满匠人精神的“听—学—做”递进式三级化工专业课程创新体系

学生从进入高校开始陆续接受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中国近现代史等通识课程,陆续接触到关于工匠的产生、历史发展和先进典型人物等初步认识。这些“工匠”可能是大众化的、涉及到多个行业的,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工工匠故事、称为化工工匠奠定认识基础。在接下来的专业课学习中,构建充满匠人精神的“听—学—做”三级化工专业课课程创新体系对学生从认识主角到成为主角具有重要作用。听,是指在“专业概论”的课程中按照无机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天然气与煤化工等不同板块进行先进工匠人物故事的融合,对学生建立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实现职业理想的长远理念。学,是指以化学反应过程及设备、无机化工生产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等专业核心课为载体的专业知识理论学习。“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过硬的化工专业知识为基础,很难在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做,是指对所有学生尽可能开展以“化工总控工”等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的可视化实践教育。职业资格证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证明自身专业水平的有效凭证。按照相关规定,在校学生一般可以考取职业资格中级工证书。鼓励所有化工专业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取得多个证书的同学进行通报表扬等奖励,实现学生取得证书的认同感和荣誉感。证书的获取能够使学生实实在在地看到实践技能的可证明性及自身专业技能的可评价性。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期既是学生理论学习暂时告一段落的终点,也是走上职业资格评价与认定的起点,是学生由“在校生”到“工程师”的转换期。通过进入仿真工厂标准着装、标准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工程师和匠人之路的接受感和熟悉感。“听—学—做”递进式三级化工专业课课程创新体系是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同时结合专业教学内容的要求向工匠培养之路逐步开展的,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2 落实打造在职教师为主的具备匠人技能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在当前职业教育强调技能人才的背景下,打造技能过硬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是顺应时代发展满足职业教育需求的必行之路。只有技能过硬的专业教师才能培养出技能过硬的学生。2019年,《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1个月。这对职业院校的新进教师和在职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同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行业人员大多已经是公司中高层,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的薪资福利没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招聘具有相关专业技能的新老师并非易事。同时不同学校专业方向的差异性导致符合招聘专业条件的竞聘者未必真正能够胜任本专业的教学工作。职业教育具有专业技能和教育的双重属性。部分长期在工厂工作的专业工作者虽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具有较丰富的现场工作经历,但未必能以“教师”的身份讲好知识,传好技能。因此,提升在职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的技能水平是落实打造具有匠人技能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切实可行的重要途径。目前职业院校的在校教师大多接受过研究生以上学历教育,具有相对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具有接受相关专业技能培训的知识基础。其次,在校教师多是学校经过层层选拔的,经过了学校的面试筛选,大多老师也通过了教育厅的高校教师资格认定,具备从事职业教育的资格和能力。但在职教师的双师化也存在困难,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任务相对普通本科教育重得多,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双师化任务,同时联系落实接受在职教师实践和培训的企业也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职教师的双师化培训需要按照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逐年逐批落实。

3.3 开展“三层次四主体”的“互联网+教育”离校生提升教育体系

离校生经过两年的在校教育学习,掌握了基础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但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还不够完善,专业思维模型还有待巩固和提升。因此需要开展依托线上平台的专业知识再教育。线上平台的教育具有不限制时间,开放灵活的特点。离校生可以利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进行专业知识的补充和提高,也可以根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对某个课程学习。课程资源的建设依托现有的优慕课网络平台、微助教、超星等多个网络知识平台。该部分学习是离校生的第一层次提升教育,学校、教师和企业都应该支持给学生提供再学习的机会。离校并不意味着专业学习的终结,也并不意味着学校和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专业“放羊”了。实习生仍然具有学校的学籍,毕业生亦是学校曾经培养的学子,离校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学校的长期支持。教师是和学生们建立深厚师生感情的职业导师,教师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指导和职业发展的建议可能会对学生能否长期从事专业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职业资格证书按期升级是在当前职业教育“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要求下开展的保障离校生顺利过渡到工匠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职教20条”明确提出建立职教“1+X”证书制度。我校是崇左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是经过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批准的第二批广西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单位和广西院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单位,可以分别面向社会及校内开展43个、100个工种的考核评价及认定。学生在校期间基本能够做到每个人至少拥有一项职业技能证书,但并不意味着拿证的同学们在离校之后继续从事岗位相关的工作。据已经持证就业的毕业生反馈,部分企业对职业技能证书的价值仍没有太高的认可度,部分学生对考证持怀疑态度。企业对政策的解读和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各级地方政府对高技能人才的认定也需要时间。根据2020年南宁市发布的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各类事业单位和在邕注册登记企业工作,且取得高级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技能人才属于高层次人才,享受居住、医疗等多方面待遇。因此,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坚持进行证书按期升级,完成由中级工到高级技师的蜕变。但蜕变的过程是需要积累的,也是充满挑战的。学生选择了职业资格证书升级的道路就意味着学生从事化工专业技术,正式走上以“大国工匠”为职业理想导向的职业发展之路。

最后,着力开展工匠“返校”引领教育,做好以老带新,以优领新的职业精神传递工作。《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指出,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和世界青年技能日宣传年活动,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离校生中会凸显一批在各个专业方向上的优秀工作者和能工巧匠。他们也许还不是真正的大国工匠,但有可能是企业级的、市区级、省级的能工巧匠。他们已经深入到各个工作岗位中,成为大国工匠的种子选手。这些优秀工作者和能工巧匠,曾经的离校生就是对在校生最好的引领示范者。返校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实地回校访问交流,也可以是线上侃侃而谈。形式是多样的,但精神是永恒的。在校生接受来自学长学姐实实在在的成长历程,会比多少老师的苦口婆心更具震撼力。精神的传递是艰巨而厚重的,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工作者辛勤耕耘。但唯有艰苦奋斗和世代相传,才能使化工行业凸显更多的大国工匠,才能使化工职教教育愈发畅通。

4 结语

本文根据新时代国家对职业教育领域培养大国工匠的导向性,立足学生的学习现状,着力提出并建设化工专业学生的职业理想,将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尝试解决大国工匠的培养在化工专业职业教育中如何落地的问题。本着“抢种理想的种子、理念贯穿全局”的思路对化工专业职业教育进行立体全面教育改革,将大国工匠的理念深耕入学学生心中,在专业学习的各个阶段进行强化和巩固,在离校工作的阶段进行辅助和提醒,以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理想,成为新时代国家需要的“大国工匠”。该路径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在新时代找准定位,有利于教师提升专业技能,有利于化工专业适应时代需求形成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化工大国工匠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工匠神形
大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