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乳源流探析

2023-01-03姜德友童丹蕾周雪明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猪蹄妇人乳汁

姜德友,高 山,童丹蕾,周雪明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0)

中医将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无乳,称为缺乳[1-2]。现代医学未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且对其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近年来,产妇年龄增长及生活压力增大、饮食结构不均衡等诸多因素,导致缺乳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5]。该病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称之为“乳难”。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产则水血俱下,津液暴竭”为缺乳病因病机。宋代陈无择认为缺乳有虚实之分。纵观历代医家对于缺乳的论述纷繁复杂,故从病名、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治疗入手,对历代医籍中关于缺乳病证论述加以收集、整理、研究,归纳其思想脉络,对临床诊治本病提供借鉴。

1 病名沿革

历代医家对缺乳之病名称谓较多,但多大同小异。《神农本草经》将产妇在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的疾病称为“乳难”,且载有泽泻、蒺藜、续断、滑石、贝母、白马蹄以治疗该病。后世医家多宗《神农本草经》以“乳难”为乳汁不通之称谓,如晋代陶弘景《名医别录》、明代《普济方》。南北朝陈延之《小品方》以“产后乳无汁”称呼本病,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王焘《外台秘要》等书中均沿用此称谓。宋代《圣济总录》则将本病称为“产后乳汁不下”。宋代洪遵《洪氏集验方》将其称为“产后无乳”,明代楼英《医学纲目》、清代吴道源《女科切要》亦载有相同称谓。明代《景岳全书》将其称为“产后乳迟乳少”。清代傅青主《傅青主女科》将本病称为“乳汁不下”。

2 病因病机

乳汁不能正常分泌,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为产后气血虚弱,化源不足,无乳可下;二为乳络不通,瘀滞不行,乳不得下。与乳汁分泌关系较密切的脏腑为肝、脾、胃。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功能正常,气血生化有源,乳汁得以化生;肝主疏泄,若气机条达,乳脉舒畅,乳汁泌出有节。若脾胃亏虚,产后血虚,气血不足,或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或痰湿壅滞,阻滞气血,或乳房先天发育缺陷时,则会导致缺乳。

2.1 脾胃亏虚,气血不足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之四十四·产后乳无汁候》有云:“妇人手太阳、少阴之脉,下为月水,上为乳汁。妊娠之人,月水不通,初以养胎,既产则水血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者,故无乳汁也。”[6]生产后倘若气血耗损太过,则不能化生乳汁;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之二十三·产后乳汁或行或不行方论第十一》:“凡妇人乳汁或行或不行者,皆由气血虚弱,经络不调所致也。”[7]《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九·治妇人诸疾》:“乳妇气少血衰,脉涩不行”[8],均将产妇气血不足作为缺乳的病因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下乳治法》提出:“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9]《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六十六·产后乳汁不下》:“新产水血俱下,暴伤津液,气脉未顺,所以乳汁不下也。”[10]提出产后大伤津液、阴血,导致气血不足,进而造成缺乳。张介宾《妇人规·下卷·乳少》:“气血之不足,而犹或无乳者,其为冲任之虚弱无疑也。”[11]《女科撮要·上卷·乳痈乳岩》:“夫乳汁乃气血所化……衰则淡而少。”[12]同样以气血亏虚为缺乳主要病因。清代陈敬之《新编胎产秘书·下卷·乳汁不通》:“乳汁不通,皆由气血不足之故。”[13]单南山《盘珠集胎产症治·卷中·乳汁不行》曰:“乳汁乃气血所化,故人冲任之脉盛,脾胃之气强,则乳汁多而浓,衰弱则淡而少。”[14]气血不足引起的缺乳,应当责之脾胃,脾胃强则乳汁丰,脾胃弱则乳汁少。《竹林女科证治·卷三·保产上·乳少》论述则更为完备:“产时去血太多,或产前有病,以及贫苦之妇,仆婢下人,产后失于调理,血脉枯槁。或年至四十气血渐衰,往往无乳。”《竹林女科证治》[15]将产妇气血不足引起乳汁分泌无源的原因总结为3种:生产失血过多;素体虚弱,气血亏耗;高龄产妇,气血不足。

2.2 肝气郁结,血滞不行 唐代医家如孙思邈、王焘在治疗缺乳时多使用通草、漏芦等舒筋通脉之品,以方测证,产妇当有肝郁气滞等症状。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下乳治法》曰:“产妇有三种乳脉不行……有血气盛而壅闭不行者。”[9]将气血壅滞列为产妇缺乳病因之一。后至金元时期,朱丹溪《丹溪心法·卷五·痈疽八十五》曰:“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指出乳汁分泌与胃、肝有关,若肝气不得条达,则乳汁不通。其在《格致余论·乳硬论》中提出:“怒忿所逆,郁闷所遏,厚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得通而汁不得出。”[16]怒忿导致肝气不行,进而乳汁不能分泌。张从正《儒门事亲·乳汁不下七十二》同样指出:“啼哭悲怒郁结,气溢闭塞,以致乳脉不行”[17],产妇悲伤、愤怒等情绪可导致气郁进而缺乳。清代陈敬之《新增胎产秘书·下卷·乳汁不通》曰:“一由气闭血滞、壅塞不行。盖妇人多忧思忿怒,忧思则气结而血亦结,忿怒则气逆而血亦逆,甚至乳硬管塞。”[13]提出产妇忧思愤怒情绪导致血随气逆,进一步发展则会引起乳道壅塞。《傅青主女科·女科下卷·产后郁结乳汁不通》曰:“明明是羞愤成郁,土木相结,又安能化而成汁也?”[18]妇女本寡言多思易郁,产后尤甚,肝郁不舒,气行不畅,木强克土,乳汁难成。

2.3 痰湿壅滞,阻塞气血 清代竹林寺僧在《竹林女科证治·卷三·保产上·乳少》中提出“肥胖妇人痰气壅滞,乳滞不来”[15]的论述,痰湿阻滞气血运行,乳汁无从化生或乳汁因湿邪阻滞,进而导致缺乳。清代医家武之望在《济阴纲目·卷之十四·乳病门》亦指出:“妇人肥盛,气脉壅滞,乳汁不通。”[19]妇人肥胖,痰重浊黏滞,壅滞乳道,进而阻滞气血造成缺乳。

2.4 胸部平坦,先天无乳 元代张从正《儒门事亲·卷一·乳汁不下七十二》言:“妇人本生无乳者不治。”[17]此类妇人多胸部平坦,乳房瘦小属乳腺先天发育不良,产后不能及时分泌乳汁[20]。

3 治疗

历代医家治疗缺乳多从虚实入手,虚者益气补血,实者通经理气涤痰。

3.1 益气补血 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采用鲫鱼汤下乳,方中鲫鱼、猪肉为血肉有情之品,具有补益气血之效,钟乳石温阳补虚,漏芦通经,三者共同作用以下乳。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下乳治法》:“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9]气血不足而引起缺乳,当补其不足,充其气血,以资乳汁。清代武之望《济阴纲目·卷之十四·乳病门》曰:“若气血虚弱而不能生化者,宜壮脾胃。”[19]指出气血不足而引起的缺乳应从补益脾胃入手。武之望以通乳汤治产后气血不足导致的乳汁涩少。方中以猪蹄补血补虚,以通草、川芎、穿山甲行气活血以畅乳汁通路。后世清代医家单南山《盘珠集胎产症治·卷中·乳汁不行》亦云:“开血气衰弱不行,宜猪蹄、鲫鱼、生地、当归之类以润之。”[14]其中所用猪蹄当以七星者为上品,即猪前蹄内侧竖直排列有七个小孔之猪蹄。《医宗金鉴·四十三卷·乳证门》:“产后血虚乳汁少……附方:加味四物汤。”[21]方中以猪蹄、王不留行催乳,四物汤补血行血,木通通经,花粉生津除热,共奏补血滋阴催乳之功。《胎产秘书·下卷·乳汁不通》:“惟由气血虚弱,则不必用利气药等味,须服猪蹄汤或钟乳饮。”[13]猪蹄汤以猪蹄补养气血,佐以通草鼓动气血乳汁运行;钟乳饮以钟乳粉、鲫鱼补气养血,漏芦、木通以通经。

3.2 通经下乳 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下乳治法》曰:“有血气盛而壅闭不行者……盛当疏之,盛者当用通草、漏芦、土瓜根辈。”[9]提出以通草、漏芦、土瓜根治疗气血壅滞所引起的缺乳。《妇人大全良方·卷之二十三·产后乳汁或行或不行方论第十一》提出:“若虽有乳,却又不甚多者,须服通经之药以动之,仍以羹引之。盖妇人之乳,资于冲脉,与胃经通故也。”[7]乳汁量少者,则应在补充气血的基础上加服通经药,以鼓动气血运行,促进乳汁分泌。清代吴道源《女科切要》、萧埙《女科经纶》、武之望《济阴纲目》多引用陈无择、陈自明的论述。

3.3 涤痰通乳 《济阴纲目·卷之十四·乳病门》:“漏芦散治妇人肥盛,气脉壅滞,乳汁不通……此药服之,自然内消,乳汁通行。”[19]选用漏芦散治疗痰湿壅盛引起的缺乳,方中以漏芦舒筋通脉下乳,瓜蒌清热涤痰,宽胸散结,再佐以猪蹄羹以补益气血通乳。《竹林女科证治》采用漏芦汤治疗痰气壅滞导致的缺乳,并且以赤小豆粥送服。漏芦汤与《济阴纲目》中漏芦散不同之处在于其以蛇蜕代替瓜蒌,并用酒调服,以增强通经作用,再加入土瓜根,并以赤小豆煮粥送服。方中土瓜根、赤小豆解毒清热消肿,防止痰湿壅滞而化热。

3.4 疏肝通乳 《胎产秘书·下卷·乳汁不通》:“妇人多忧思忿怒,忧思则气结而血亦结,忿怒则气逆而血亦逆,甚至乳硬管塞……于通乳药中多用香附、木香、青皮者,以行气故也。”[13]妇人常忧思忿怒,易气滞气逆,血随气逆进而引起乳汁不行。此种情况下多以香附、木香、青皮等行气药,行气导滞。《济阴纲目》载有涌泉散治产后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该方以王不留行、漏芦、僵蚕、穿山甲通经行气活血,再以天花粉生津清热,去除郁热。《妇科心法要诀·卷六·乳证门·乳汁不行证治》在治疗“气脉壅塞乳胀痛”类型的缺乳也同样用到涌泉散,与《济阴纲目》涌泉散相较,以穿山甲换僵蚕,增强行气作用。《傅青主女科·女科下卷·产后郁结乳汁不通》:“大舒其肝木之气,而阳明之气血自通,而乳亦通矣,不必专去通乳也。方名通肝生乳汤。”[18]通肝生乳汤以柴胡、通草疏肝行气,白芍、白术、熟地黄、麦冬补养气血,肝气得舒,气血充盈,乳汁即通。

明代医家薛己《女科撮要·上卷·乳痈乳岩》提出的观点值得注意:“产妇因乳少,服药通之,致乳房肿胀,发热作渴,余谓血气虚,以玉露散补之而愈。”[12]提示气血不足而导致缺乳,不可妄用理气药。理气药多性温,产妇乳少,无物可通,遂致乳房肿胀,发热作渴。清代亟斋居士《达生编·卷中·乳少》曰:“若乱用穿山甲、王不留行等药,往往不效。即或勉强打通,乳汁清薄,令儿不寿,且损伤气血,产后多病,不久便干,反为不美。”[22]妇人气血不足,应以补养气血为要,以理气通经为辅,切不可妄通乳汁,复损气血。

3.5 外治法 《儒门事亲·乳汁不下七十二》提出,在服用汤药同时配合木梳梳乳、针刺产妇两侧肩井穴,可达到下乳效果[17]。《女科切要·卷八》同样提出:“后服猪蹄汤,再用油木梳于左右孔上,各梳二三十梳,每日三服。”[23]顾世澄《疡医大全·卷二十·乳汁闭塞胀痛门主方》提出4种方法治疗乳汁闭塞:茶壶中热气熏蒸乳头,吸茶壶壶嘴,可将阻塞之乳道疏通;用猫胡须探捅乳头,打通壅塞乳道;人用力吸吮;树叶、盐热敷乳房[24]。

3.6 饮食调养 清代《竹林女科证治·卷三·保产上·乳少》论述:“产后饮食最宜清淡,不可过咸,盖盐止血少乳且发嗽。”[15]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女科精要·卷三·胎产门·产后当知》曰:“乳乃血气所成,产后不可食盐,盐止血,令无乳汁,且发嗽难治。”[25]二者皆言哺乳期妇女应当饮食清淡,食盐不宜过量,饮食过咸则会引起少乳。

4 结语

缺乳作为中医常见病,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分,虚者,脾胃虚弱、产后气血亏虚以及乳房先天发育缺陷;实者,肝郁气滞,乳脉不畅。在缺乳的治疗上,虚者益气补血,实者通经理气涤痰。气血不足者,当以健脾补气益血;血气盛而壅闭者,当以通经下乳;痰湿壅滞者,当以涤痰化湿通乳;悲愤肝郁气滞者,当以疏肝理气通乳;还可辅以外治法、饮食调养等。

猜你喜欢

猪蹄妇人乳汁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猪蹄原理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挑选健康猪蹄小窍门
犬人
犬 人
酱猪蹄
每月新菜鹌鹑蛋炖猪蹄
高僧与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