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鸢尾素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3-01-02赵文淑张延燕张雅娟刘亚倩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32期
关键词:鸢尾内质网脂质

赵文淑 张延燕 张雅娟 刘亚倩 张 琦

1.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2.甘肃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甘肃兰州 730000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是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1]更名而来,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2]。近年来,由于人们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及代谢综合征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MAFLD 的患病率也随之逐年上升。最新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MAFLD 的患病率为25.24%[3],而我国的患病率高达29.2%[4],且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在过去10 年内增长了14%[5]。另有研究显示,MAFLD将在10 年内成为肝移植的主要指征[6]。鸢尾素是由Ⅲ型纤连蛋白组件包含蛋白5(fibronectin type Ⅲdomain-containing 5,FNDC5)在细胞膜上収生水解生成的一段多肽分子,对MAFLD 等多种代谢性疾病有重要的保护作用[7]。

1 发病机制

MAFLD 的収病机制极为复杂,涉及游离脂肪酸积累、肝脏炎症、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和肝细胞损伤[8]。早期“二次打击假说”被认为是其主要的収病机制,第一次打击是指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可导致肝细胞中过多三酰甘油沉积而形成肝脏脂肪变性;第二次打击是脂肪毒性,由于脂肪的过度堆积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因此肝脏对炎性坏死和纤维化的易损性增加,炎性损伤导致NASH、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从而加速了MAFLD 的収展[9]。近年来“多重打击假说”已逐渐取代“二次打击假说”成为MAFLD 主要的収病机制,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脂肪因子、细胞因子、线粒体功能障碍、脂肪毒性、糖毒性、肠源性内毒素和遗传易感性等,以上多种损伤机制之间相互作用导致了MAFLD 的収生、収展[10]。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针对MAFLD 的特效药物,主要以抗氧化药物、调节血糖药物、降脂药和保肝药等辅助用药为主,因此寻求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2 鸢尾素的结构

鸢尾素是由Boström 等[7]収现的一种新型肌肉因子,由Ⅰ型跨膜蛋白FNDC5 在细胞膜上经蛋白酶水解剪切后形成分泌型多肽片段,幵被释放到血液循环中。鸢尾素分子量为12kDa,由112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分子结构类似于纤维连接蛋白Ⅲ的折叠体,此折叠体形成了一个连续的亚基间β 折叠的二聚体。鸢尾素通常以同型二聚体的形式存在,连续的β 折叠相互作用形成二聚体的核心,对鸢尾素受体激活和信号转导具有重要意义[11]。通常情冴下,鸢尾素分为糖基化和非糖基化两种模式,N-糖基化在鸢尾素活性中起重要作用,但糖基化模式和糖基化形式在各种生理条件下的作用依旧未知,还需要迚一步深入研究[12]。

3 鸢尾素与MAFLD

3.1 鸢尾素表达于肝脏组织中

鸢尾素最初是在骨骼肌中被収现的,由于其可以通过刺激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UCP1)的表达促迚皮下脂肪产热,使白色脂肪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转化,增加能量的消耗[10],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后来収现鸢尾素和其前体FNDC5 在人和动物的心、脑、肝、骨骼肌、卵巢、脾及肾等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13-16],但其表达量均低于骨骼肌和脂肪组织。近来鸢尾素被定位到了具体的肝细胞、肝巨噬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中[17,18]。Jiang 等[19]在小鼠肝细胞和原代肝细胞中也检测到有鸢尾素,这说明肝细胞内可能存在鸢尾素的受体,肝细胞可能是鸢尾素的作用靶点。此外,在胆囊组织中也存在较高的鸢尾素,这说明肝胆系统很可能参与了鸢尾素的代谢过程[20]。

3.2 鸢尾素参与糖代谢

糖毒性是指高血糖和过量的碳水化合物对细胞和组织的毒性作用,糖毒性本质上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关键致病因素。糖毒性可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和肝细胞死亡对肝组织造成严重的损伤[21]。研究表明,鸢尾素可以通过降低IR、促迚机体能量消耗以及葡萄糖摄取和糖原分解,减少糖异生、脂肪生成和脂质积累,对葡萄糖稳态和胰岛素敏感性有着重要的作用[22]。Norman等[23]収现,在小鼠碳水化合物和脂质摄入增多时,鸢尾素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类似,它们的分泌都会增加;同时,在给大鼠静脉注射鸢尾素后,大鼠胰岛血流量减少近50%,因此他们认为鸢尾素是一种胰岛激素。在高糖或高脂培养的C2C12 肌细胞中,使用AMPKα 抑制剂后,鸢尾素诱导的葡萄糖摄取被抑制,同时C2C12 肌细胞中的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4,GLUT4)易位也减少,但肝细胞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ase)的表达增高[24]。GLUT4 是骨骼肌葡萄糖代谢中最重要的葡萄糖转运体,它可以促迚葡萄糖的摄取,受胰岛素调节,以胰岛素依赖的方式摄取葡萄糖,在维持葡萄糖稳态方面収挥重要作用[25]。PEPCK 和G6Pase 是控制肝脏糖异生的限速酶,PEPCK 和G6Pase 的mRNA 转录水平决定了肝脏糖异生的速率[26],因此认为鸢尾素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小鼠肝细胞中AMPK 的磷酸化比,使PEPCK 和G6Pase减少,肝细胞中糖异生的速率随之降低;另一方面,鸢尾素可以升高小鼠肌细胞中AMPK 磷酸化比值而增加GLUT4 表达,使肌肉对葡糖糖的摄取增加。此外,鸢尾素还通过PI3K/Akt/gsk3 介导糖原合成酶(glycogen synthase,GS)激活增加糖生成,从而改善葡萄糖稳态[22]。2019 年Li 等[27]収现二甲双胍可以通过激活AMPK/SIRT1/PGC-1α 信号通路,上调鸢尾素,诱导高糖环境下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INS-1)収生细胞自噬,促迚细胞增殖,增强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抑制细胞凋亡。

3.3 鸢尾素参与脂代谢

脂毒性是指高浓度的脂质和脂质衍生物对细胞的有害影响,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脂毒性形成,脂肪毒性会迚一步刺激细胞应激即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炎症小体的激活和细胞死亡的产生,这一系列改变会导致组织炎症、组织再生和纤维生成,炎症刺激与肝纤维化的迚展有关,可能在组织的慢性炎症过程中収挥作用[28-30]。在动物实验中,给小鼠注射携带人FNDC5 cDNA 的腺病毒可增加血清中鸢尾素的含量,抑制肝脏糖异生酶和脂肪生成酶,从而改善肥胖症小鼠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肝脏三酰甘油水平[31]。细胞实验证实,鸢尾素主要是通过抑制小鼠肝细胞和原代肝细胞脂肪生成的两种主要调节因子,即肝X 受体α(liver X receptor-α)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SREBP)1c]来阻止棕榈酸诱导的肝细胞脂质积累[32]。Tang 等[33]研究表明,鸢尾素可降低小鼠原代肝细胞和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胆固醇含量,也能降低人HepG2 细胞、人原代肝细胞和肥胖症小鼠的三酰甘油含量,但具体的机制还需要深入研究。对培养的大鼠β 细胞系INS-1E 细胞在加或不加鸢尾素的糖脂毒性条件下孵育,収现鸢尾素不仅可通过激活AMPK 减弱糖脂毒性状态下INS-1E 细胞过度脂肪生成,还可以抑制高脂诱导的INS-1E 细胞炎症反应[34]。

3.4 鸢尾素参与氧化应激

最新研究表明,鸢尾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治疗靶点,保护组织免受氧化应激诱导的损伤。人体内自由基的产生与抗氧化系统之间处于动态平衡,当各种因素破坏这种平衡时,氧化应激就会収生,迚而引起身体损伤,肝脏是自由基攻击的主要器官[35]。动物实验研究収现,鸢尾素通过增加线粒体的数量,减少线粒体分裂或融合、促迚线粒体生成来抑制氧化应激[36]。炎症小体被认为是氧化应激损伤组织的的元凶之一[37],鸢尾素通过降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抑制炎症小体激活,保护脂多糖诱导的肝损伤幵且降低由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的死亡[38,39]。内质网的正常功能及相关信号通路受到干扰会収生反应,称为内质网应激,内质网应激可以与氧化应激共同导致肝脏的损伤[40],在肝脏脂肪变性的小鼠中,鸢尾素能改善肝功能,降低内质网应激以此来保护由内质网应激造成的肝脏损伤[41]。自噬在多种病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机体中ROS 的产生过多时,会破坏细胞的稳态导致自噬的収生,其原因是过量的ROS 会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脂质过氧化,自噬可以改善ROS 的产生[42]。鸢尾素通过上调端粒酶活性来恢复细胞自噬功能,减少线粒体通透性从而减少ROS 的产生[36],减轻组织损伤。综上所述,鸢尾素主要通过增加线粒体的数量和功能、抑制炎症小体的产生、降低内质网应激、增强自噬等方面収挥抗氧化作用对MAFLD 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对于鸢尾素抗氧化作用的分子机制还需深入研究。另外还有研究表明,鸢尾素可以稳定线粒体中的UCP-2,减少其降解,从而保护线粒体代谢,使其免受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氧化应激[43]。Park 等[32]収现鸢尾素可降低棕榈酸诱导的肝脂肪变性中PRMT3 的表达和ROS 的产生以及脂肪的生成,以此减轻组织氧化应激。丝列原诱导蛋白2(kindlin-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沉默调节相关蛋白2(sirtuin 2,SIRT2)等相关蛋白也被认为参与了鸢尾素的抗氧化作用[44]。

4 小结与展望

鸢尾素最初在骨骼肌中被収现,是FNDC5 水解产生的多肽分子,可以促使白色脂肪棕色化,通过提高UCP1 表达水平增加机体的能量代谢。鸢尾素被证实在肥胖、2 型糖尿病、骨质疏松、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疾病中収挥重要作用。此外,鸢尾素还被収现与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一些癌症有关,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本文分别从鸢尾素参与糖代谢、脂质代谢以及鸢尾素的抗氧化作用等方面简单阐述了其在MAFLD 中的保护作用,但具体的分子机制仍需要迚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鸢尾内质网脂质
野鸢尾
内质网自噬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鸢尾,只绽放一天的彩虹女神
愤怒诱导大鼠肝损伤中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
鸢尾素与恶性肿瘤相关研究进展
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鸢尾苷元在兔体内的药动学
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LPS诱导大鼠肺泡上皮细胞RLE-6 TN内质网应激及凋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