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流理论的数字媒体艺术交互研究

2022-12-31刘益含

参花(下) 2022年11期
关键词:心流艺术作品意境

◎刘益含

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发展为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数字媒体艺术具有较好的互动性,同时其所涵盖的内容也较为丰富。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作为文化类产品之一,承担着文化输出的社会责任。然而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虽然发展趋势较好,但依然存在着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创新较少、用户使用感受较差等不足。目前,设计师愈发注重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交流研究,以这种方式增强用户使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时的感受。心流理论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目标,是提升用户使用感和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价值的途径之一。[1]

一、基于心流理论的数字媒体艺术交互设计概述

(一)心流理论

心流理论于1975年由著名心理学学者克珍特米哈依提出,其概念的核心在于“心流体验”。心流体验指的是当某人接受某项活动时,在完全沉浸于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受。[2]当人们处于心流体验状态时,会产生极高的愉悦感,并且会产生一定的满足感。心流体验是一种较为主观且维持时间较短的人类心理感受,但这种感受在通常情况下都是人们持续在某件活动中投入精力的主要因素。对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用户感受心流体验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挑战与技能,其中挑战指的是理解作品内涵,感受作品语义而对用户提出的要求;而技能则是用户自身拥有的能够满足作品提出挑战的各项技能。[3]当某件作品提供的挑战为要求用户对该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程度,用户相对应的技能则是对该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当两者程度相同时即可判断挑战与技能是平衡的,此时用户才能够产生心流体验。

(二)心流理论与数字媒体艺术的交界点

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是以数字化技术对多种类型的艺术作品进行艺术加工,并以数字媒体的形式转化为具有艺术价值的一种文艺产品,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等都由作品的“境”来展示。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的“境”是引导用户产生心流体验的关键,包含“物境”“情境”“意境”三个角度,其中“物境”近于形似,“情境”近于环境,“意境”近于意蕴,三个角度的过渡即是一件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从外观到内涵的变现过程。对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的多角度“境”进行交互研究,能够让用户在使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时拥有更深的感受,让产品的创意特色有更强的体现,凸显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与传统艺术作品不同的魅力。[4]心流体验是用户使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时的感受。在优化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设计方法时,若能够有效地以心流理论作为研究基础,不仅能够增强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还能够激发用户的购买欲,同时加强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品牌的构建,增强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用户黏性,赋予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在文艺产品市场中更强的竞争力,让用户能够对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产生良好的文化艺术体验。

二、基于心流理论的数字媒体艺术交互设计方法

基于心流理论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核心就是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作者、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本身与作品的用户之间形成信息的交互沟通,使人、作品、空间形成交互的联系网,最终实现用户在使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寓意,达到文化艺术体验的目的,让用户本人与数字媒体艺术品牌之间产生情感联系。以下从“物境交互”“情境交互”“意境交互”三个角度入手,探寻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将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内涵引向更深的层面。

(一)数字媒体艺术物境交互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的物境交互设计指的是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本身的作品形态、颜色的应用、外在触感等给用户带来的直接感受。若用户本身对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了解过少,就难以感受到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而产生不理解等抵触情绪。这种情况出现时,设计师应以更加简单易懂的平面界面划分方式来减少用户在同一时间内接收的信息总量,以缓和的方式投放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信息,降低其中蕴含的挑战难度,进而与用户技能达到平衡,产生心流。而若用户的技能远远大于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挑战时,用户通常会出现无聊等情绪,这种情况下,设计师应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参与感设置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让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与用户的感官产生更多的交互联系,这样更加有利于心流体验的展开。

1.简单易懂的平面界面划分

对数字媒体艺术进行简单易懂的平面界面划分,能够将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想要表达的文化内涵以更加清晰有效的方式传递给用户,还能让用户使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时,短时间内就能理解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与含义。对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界面进行划分时,其划分标准应以用户为核心,结合作品本身的使用方法、作品特点、外形结构、文化内涵等多个因素,对作品的展现界面进行清晰易理解的划分,让用户能够理解作者想要展现的意图,并以符合作者想法的形式进行界面移动,通过界面的过渡了解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包含的文化信息等。

2.参与感丰富的多感官交互联系

参与感丰富的多感官交互联系是用户在使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时,多个感官所接收到的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以更加全面的角度感知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包含的信息,使作品更加容易被理解和感受。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要充分考虑受众的不同,初级用户易被鲜艳的颜色或触感特殊的作品依托材料吸引,如电影的颜色构成和互动作品的材质设定等,这一类用户大多年龄较小,包括小学生等;中级用户则更加关注作品对色彩和元素的独特化运用,更加喜爱具有个性的设计,如大学生、青年等;高级用户大多在作品的相关技能上具有更好的表现,在使用作品时对细节及专业审美有着更高的要求,这类用户包括具有一定文化沉淀和知识积累的中老年群体。在进行作品设计时,设计师要因受众用户群体的不同在多感官交互上进行调整,使用户技能与接受的挑战相平衡,让用户拥有更好的作品参与感。

(二)数字媒体艺术情境交互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的情境交互设计指的是设计师将想要传递出的信息内容融入设计中,让用户在使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时,感受到丰富的艺术文化情境,对作品的寓意有更深的理解,掌握其寓意对作品本身的外在结构、使用方法等相关属性的阐释。在情境交互角度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技能指的是用户在接收处理作品寓意时,用户个人能够向外传递的信息,即用户自身能够根据对作品的理解产生对作品下一步操作的判断;情境交互角度下的挑战指的是作品要求用户能够使用相应的技能,以更加快速有效地掌握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及使用方式,做出正确的“下一步操作”。[5]当作品提供的挑战低于用户的技能时,设计师应结合社交互动等不同方式来使用户对作品中的“情境”有更深的融入感,产生更好的艺术文化作品使用感受;而若挑战高于技能,设计师则应在作品使用流程中提供较为明确清晰的作品使用方法指导,并为用户提供操作反馈,从而平衡挑战与技能,让用户产生心流体验。

1.社交互动提升融入感

作品所提供的挑战难度是以加入社交互动的形式来增加的。目前,我国常见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功能大多较为单一,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与他人进行社交的功能较少,用户融入感较小,而基于心流理论的情景交互设计优化能够让用户感受到更多完成挑战的愉悦感,在使用作品的同时增加与他人的有效社交。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设计中可以用增加功能的形式增添用户黏性。情境交互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户在互动中感受到愉悦感,如来自日本的数字媒体艺术“Search,Deviate,Reunite”,该作品以全息技术结合灯光技术进行制作,作品中的肖像群会在多个用户触摸、行走观赏等动作中不断变换,让用户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触发新的肖像出现,感受更全面的文化艺术信息,增强用户的参与感与融入感,最终产生心流体验。

2.明确清晰的作品使用方法指导与操作反馈

设计师在进行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设计时,应对作品的使用方法引导与操作反馈进行更加合理的设置,通过分析用户可能产生的行为模式,思考用户是否能够在使用作品时提升自身技能,从而完成对作品“下一步操作”的判断,加强用户对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激发用户对作品产生共鸣。设置使用方法引导与操作反馈应充分考虑三个因素:一是作品的结构基础要素,包括作品的色彩运用、依托材料、展示形式,并以不同的形式将作品的功能分开;二是用户的常见行为模式,即根据用户在使用作品时常出现的行为模式为用户提供方法指导;三是多感官结合操作反馈,当用户对作品进行操作时,作品中的信息会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器官上给予用户反馈,如在展示与某一食物相关的数字图画作品时,设计师可在展出作品的同时配置与作品相适应的音乐,在视觉反馈的基础上为用户增加听觉反馈。

(三)数字媒体艺术意境交互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的意境交互设计指的是用户和作品间能够构建精神上的交互,用户对作者通过作品表达出的审美态度、精神信仰等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在意境交互角度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用户对作品相关知识与内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基础的知识积累,能够有效地了解作品蕴含的艺术价值与文化韵味;而作品中蕴含的挑战则是要求用户能够由基础的作品观察,延伸到相关技能的合理高效应用上,即用户个人结合作品产生的属于自己的相关联想、感悟、灵感等信息,并以此来思考具有主观性的作品艺术价值。当技能和挑战不平衡时,设计师应根据这种不平衡出现的原因对作品的意境构成元素进行调整,以促使心流体验的产生。

1.增加意境元素

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意境是由作品中的多个意境表达元素构成的,其数量越多,则意境的感知难度越大;用户在进行意境交互上耗费的时间越多,其关于作品意境的思考层次越深,则用户感受到的满足感就越强。当作品提供的挑战较简单,而用户的技能较强时,挑战与技能间出现不平衡。此时设计师可以适当增加作品中的意境元素,以这种形式提升作品的挑战难度,利用用户在感受作品时所面临的感知难度,提升作品的挑战难度。如好莱坞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若只将熊猫作为中国文化意境元素,会导致观众面对的挑战过于简单,无法与观众的技能形成平衡,影响心流体验的产生。实际上,在该影片中,设计师应用了大量熊猫以外的中国文化意境元素,如功夫、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建筑等,丰富的中国文化符号让该影片展现出更强的中国文化意境,进而找到了作品挑战与技能的平衡点。

2.改变作品的意境可认知度

当作品中的挑战难度远远超过用户的技能时,用户将难以感知到作品中的意境,进而无法对作品产生认同感,最终使得作品陷入“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对于这种情况,设计师可以适当地降低作品的意境可认知度。

一是在作品中建立更加真实性的环境,其关键在于设计师要将作品和真实环境中的常见物体进行结合。设计师应对作品所处环境中的色彩、结构等要素进行充分解析,并对其中能够与作品产生联系的要素进行有效利用,让作品与环境有机融合,让作品的语义表达与环境相适应,使用户产生相关联想,进而更加轻松地理解作品的文化意境。

二是调整作品蕴含挑战的技能要求。对于部分挑战难度较高的作品,如部分涉及历史事件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往往会要求用户对相关历史有较高的了解程度,这导致作品中蕴含的意境对于技能较弱的用户来说极难理解。对于这种高难度的作品而言,设计师在作品展出时,可以以文字、语言等形式在作品中为用户提供了解作品文化背景等基础信息的渠道,也可以以图形、漫画等形式对作品的内容进行故事化引导,还可以以提供设计理念或设计思路的形式进行技能要求的调整,从而使用户即使个人技能有限,也能够对作品背景有所了解,降低作品挑战难度,对作品中蕴含的意境产生正确的认识。[6]

三、结语

本文基于心流理论对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交互设计进行了研究,从心流体验产生的渠道,作品中技能和挑战的平衡等角度对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设计进行了解析,结合数字媒体艺术中各个角度“境”的交互,提出数字媒体艺术的“物境交互设计”“情境交互设计”“意境交互设计”,并分别进行了设计方法的阐述,让用户在“境”的交互中产生心流体验,增强用户的购买欲望,提升艺术作品的用户体验感。

猜你喜欢

心流艺术作品意境
基于心流理论的儿童画板设计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问一个研究真正幸福状态的心理学家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契克森米哈赖的幸福课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