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编创的“现代模式”探讨

2022-12-31吴崟

参花(下) 2022年11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舞者舞蹈

◎吴崟

民族民间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我国幅员广阔,民族众多,民族民间舞蹈也是形式多元,例如维吾尔族舞、蒙古族舞、朝鲜族长鼓舞、傣族孔雀舞等,这些舞蹈朴实无华、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延续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而引入现代元素,构建现代模式,则是创新舞蹈编创,延续并传承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围绕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编创的“现代模式”进行分析,以期为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参考。

一、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蹈的融合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但从整体来看,这些舞蹈形式自由、生动、活泼,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内容,寄托了人们的情感,十分富有感染力。

当前,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多,现代舞蹈发展为人们创造了更多欣赏舞蹈的途径,在审美上也呈现出极大的丰富性。人们对舞蹈风格的欣赏更倾向于个性化、多样化、多变化;对舞蹈造型的审美感受不再以圆形线条和对称形为主,而是喜欢错落有致的对比和不对称美;对舞者程式化的动作线条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更倾向于追求新颖别致的舞蹈动作。这些改变给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让现代舞蹈与传统舞蹈的融合成为可能。目前,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审美需求、情感表达逐渐趋于现代化,而为了让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创编者需要从现代舞中汲取养分,形成兼具民族特色和现代风格的舞蹈。[1]

例如舞者奚斯日古楞的作品《蓝·印》展示了一个生活在都市的蒙古族青年寻找生命力之源的故事。整个作品改变了传统叙事型剧目的编排形成,将草原文化滋养下的蒙古族舞与现代舞相结合,通过舞蹈动作的编排来挖掘角色内心隐藏的感情并加以诠释,打造出具有时代之音的原创民族舞剧。蒙古族舞蹈具有节奏明快、舞步轻捷的特点,舞者在挥手、跳跃之间能够展现出蒙古族人民纯朴、热情、勇敢、粗犷、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因此,极具民族特色。

《蓝·印》作为一部原创舞剧,无论是在叙事设计上,还是在动作编排上,都十分重视蒙古族舞与现代舞的融合。在舞剧的第一、二部分,我们能看到大量的现代舞,舞者配合舞台灯光灵活地展现肢体,将主角内心世界的挣扎、迷惘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段是当主角从“人海”中挣脱出来之后,人海散去,舞台上只留下了主角和两位演员,舞台上方一束红光、一束蓝光交叉打到舞台上,蒙古族又称“蓝斑人”,这蓝色的光束便代表了民族、传承,而与之相对的红就是现代的代表;主角站在两道光的交汇部分,而另外两位演员则一左一右地站在主角身旁,红蓝光分别打在两位演员身上,此时两位演员就化身为“传统”与“现代”,两人不停地向站在中间的主角倒去。这样用红蓝两种颜色来叙事,用舞蹈动作表达角色的现实状态和内心世界,让角色内心具象化地表现在舞台上,因而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在舞剧的后半部分,舞蹈中的叙事性较之前的部分明显增强。这部分呈现出的集体狩猎以及狩猎后部落人饮酒作乐的场景都脱胎于蒙古族舞,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狩猎后蒙古族人在篝火前的斗舞,舞蹈中一对一的摔跤既呈现出蒙古族人摔跤的勇猛,也展现出了舞蹈的艺术性,可谓是民族特色鲜明。

从《蓝·印》的舞蹈创编可以看出,创作者融合现代舞与民族舞的决心。创作者在舞蹈动作设计上展现出不同的舞蹈特点,同时也利用萨满文化元素丰富了故事内容。此外,还利用舞台灯光、音效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为观众带来了超脱现实的感官体验,提升了舞蹈的艺术效果。

由此可见,在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创编中融入现代舞蹈元素是可行的,这也是推动传统舞蹈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舞在现代价值理念的影响下,对传统舞蹈观念提出了挑战,并拒绝模仿,强调创新,追求个性;而传统民族民间舞蹈随意性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更为细腻、质朴。二者的巧妙融合,不仅能够在舞蹈动作上推陈出新,更能够丰富舞蹈的艺术内涵,让舞者的肢体语言传递出更多的艺术思想和文化价值。

二、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音乐的融合

音乐和舞蹈在舞台上是形影不离、不可分割的。现代音乐元素在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表演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丰富了舞蹈的艺术内涵。现代音乐元素本身所特有的时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传统民族音乐的束缚,并为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带来新的创作灵感。我国各地区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丰富多样,各自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魄力,但是在创编中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却面临一定的阻碍。因此,舞蹈创编者在探索现代舞蹈模式的过程中,应积极推进现代音乐元素与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结合,打破传统舞蹈艺术的束缚,以新时代的音乐元素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例如舞蹈《咿板嘟》就是用质朴生动的舞蹈语言描绘了一幅浓郁的民族风情画卷,展现了哈尼族爱尼人的善良、纯朴及富有青春气息的浪漫主义情怀,以纯粹的民族舞蹈语汇、优美的舞蹈韵律和演员精彩细腻的表演,很好地表达了云南省哈尼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人文气息。舞蹈以爱尼人的“竹筒舞”为元素进行提炼,欢快的舞步、清脆的竹筒声淋漓尽致地诠释了爱尼姑娘对生活的热爱,对乐观民族精神的传承,塑造出爱尼人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存状态和民族精神。为了让舞蹈音乐充分地体现民族舞蹈的特点,展现民族舞蹈的故事情节,创编者在吸收民族音乐旋律的同时,利用现代音乐的节奏强化舞蹈动感,展现出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再如傣族舞蹈《邵多丽》在创编中也进行了现代化的设计。创编者在道具的使用上,突破了常规的伞或斗笠,三位舞者分别使用鲜花、斗笠和竹竿这三种傣族人民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傣族少女的生活;在动作编排上,突破了传统傣族舞的柔、韧特点,提高了动作的节奏感和律动感;在音乐方面也不仅仅使用傣族传统音乐,而是改变了传统傣族音乐节奏上慢慢悠悠、绵绵软软的状态,突出节奏美妙悠扬的特点,并融入了现代鼓点,呈现出时尚的现代感,强劲的鼓点,明快、跳跃的律动感与傣族少女的活泼相得益彰。整个舞蹈的音乐继承了传统傣族音乐的韵味,并配合舞蹈动作进行创新,体现了传统舞蹈的感染力,也体现了舞蹈创编的新颖性。

例如舞蹈《望月》,是以渔家女的地域舞蹈语汇和广东音乐的乡土旋律为基调而形成的音乐舞蹈作品,其集中表现了当地人民对海外游子的深切思念,盼望他们早日归来的思想情感。整个舞蹈围绕“望月”这个主题层层递进,在音乐设计上以《彩云追月》为基础,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呈现出了舞在曲中、曲为舞用的艺术效果。如在开场舞中,舞者以渔家女的身份伴着明快的现代音乐节拍走来,跳着轻盈俏皮的舞步,逐渐聚集,并共同眺望大海;在望海舞中,《彩云追月》的旋律贯穿其中,同时也融入了现代音乐节奏,而舞者的动作也从舒缓转为热烈,在独舞、双人舞、三人舞轮番表演中,展现出众人祈祷亲人一路平安的热切心情;在望月舞中,音乐逐渐平缓,舞者的舞姿也逐渐柔和,并配合现代音乐呼唤出“盼望游子早日归来”之情。随后,高亢的音乐响起,舞者的队形开始变换,音乐像海浪一样层层推进,配合着舞蹈将情感推向高潮。整个舞蹈作品中,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音乐相配合,呈现出更加符合现代人的情感表达。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要实现传承、谋求发展,就必须借助外来的元素来充实自身的生命力,而现代音乐正是充实这一生命力的能量源泉。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创新艺术活动、推动艺术发展的必然选择。现代音乐艺术种类丰富,契合现代人的欣赏习惯,同时也为民族民间舞蹈提供了一个创新发展的契机,因此在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创编中融入现代音乐元素成为一种必然。

三、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在艺术领域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认可。舞蹈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其在现代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提升舞蹈艺术的呈现效果,展现舞蹈艺术的魅力,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基于此,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在创编中应积极引入科学技术手段,利用科技元素促进舞蹈演出的现代化发展,以探索舞蹈艺术发展更多的可能性,为观众呈现出别开生面的艺术效果。[2]目前,现代科技手段在舞蹈艺术舞台上的应用十分常见,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舞蹈艺术作品也层出不穷。

例如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就是一台融传统和现代于一体的舞蹈作品。这部作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展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云南映象》突破了以往舞台艺术的均衡布局,采用立体化的视角展现了云南民族风情。舞台上大量使用可移动、升降转换的装置,使传统的广场活动与现代舞台艺术得到了完美结合;五六百盏灯从不同角度照射,使服装呈现粗旧的质感与纹理感;亦幻亦真的舞台灯光穿梭于远古和现代,在时空错位、视觉错位中构建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在不同的舞蹈片段中,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科技融合呈现出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在《家园》这一场舞蹈中,观众在舞蹈的引领下,融入逼真的场景中,仿佛游走于一个个村寨之间,狗叫声、关门声、元阳梯田、版纳雨林……一个个场景如真实场景一样出现在舞台上,让人忘却了虚拟和现实的界限。在《月光》和《雀之灵》的片段中,舞台独特的灯光,展现出了优雅灵动的孔雀影像,而舞者流畅的动作能够让人感觉到“孔雀仙子”直击心灵的美,从而形成强烈的视觉体验。此外,结尾的孔雀舞中,男演员扮演身着“架子”的孔雀,在炫美的舞台灯光下,“架子”孔雀呈现斑斓炫目的颜色,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效果。

还有河南卫视春晚由郑州歌舞剧院创编的舞蹈《唐宫夜宴》,也是传统民族舞蹈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作品。《唐宫夜宴》以夜宴的乐师为主角,展示了唐朝少女们从准备、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随着场景的切换,舞蹈演员或嬉笑打闹,或梳妆打扮,而正式开始宫廷表演时,她们的舞姿又不失恢宏大气。舞蹈中融入戏曲元素,不追求整齐划一,而表现赴宴前宫女的活泼自由和转场后的夜宴的大气磅礴。舞台上,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捣练图》《簪花仕女图》《备骑出行图》《千里江山图》等国宝不断呈现,并在科学技术的加持下构筑出画面的意境。这些背景元素和舞蹈表演相得益彰,展现出了技术与艺术融合的魅力,也展现出中华文化独有的旨趣。除去应接不暇的国宝,最吸引人的还是这些娇憨的乐师,她们在舞台上嬉戏打闹,穿梭于不同的画面之中,而无论是最开始的仕女图,之后的泼墨山水画,还是最后拔地而起的辉煌宫墙,都是现代技术加持的结果——团队运用了5G+AR技术,让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相结合,将歌舞放进了博物馆场景,构建了“人在画中行”的虚拟情景,这正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为观众带来的独特感官体验。当然,《唐宫夜宴》并不是郑州歌舞剧院在艺术和技术融合上的初次探索,他们立足于中原文化,主动借助现代科技的优势,为人们展现了《风中少林》的“郑州功夫”、《水月洛神》的唯美画卷和《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这些优秀的舞蹈作品让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走上了蓬勃发展之路。

这些让人们赞叹的舞蹈作品,展现了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也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思路。因此,在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编排中,“现代模式”的构建需要现代技术手段,也需要创编者的深入思考,即平衡技术与艺术的关系,让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在技术的支持下,不仅能够保留原汁原味,更能够呈现出符合时代特色的艺术魅力。

四、结语

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关键在于其不断地寻求改变和创新,不断地融入新的元素。在新时代背景下,舞蹈艺术不断丰富,现代元素在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中的融入也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基于此,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在创编过程中应不断创新,积极运用现代舞蹈、现代音乐、现代科技等元素,构建现代模式,促进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舞者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舞者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学舞蹈的男孩子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舞蹈课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