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评价

2022-12-31赵旭本溪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辽宁本溪117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4期
关键词:涂片血细胞分析仪

赵旭 本溪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辽宁 本溪 117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价值,评价血涂片显微镜检查的临床价值,为疾病检验、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于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选择100份血液标本,患者均知情同意,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均行血液分析仪检查、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分别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1组和观察2组。对比分析观察1组、观察2组经血液分析仪检查、血涂片显微镜检查相符率、具体异常情况表现以及占比情况。结果:观察1组与观察2组经血液分析仪检查、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后镜检结果相符率为63.00%、不相符率为37.00%。就血液分析仪检查、血涂片显微镜检查表现看,观察1组血液分析仪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正常/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情况下,观察2组血涂片镜检结果异常率为18.00%,白细胞正常/下降/升高与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变化情况下,观察2组血涂片镜检结果的异常率为12.00%。结论:相较于血液分析仪检查,血涂片镜检是血细胞分析的重要部分,大大提高了血液标本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疾病诊断、后续治疗工作提供参考。另外,可以根据受检患者情况联合血液分析仪检查、血涂片显微镜检查,以提升疾病诊断效能。

血常规检验是常用的医学检查手段,通过检验可以掌握受检患者血液中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以及白细胞等细胞数,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指导。关于血常检验的方法校对,其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方法较为常用,具有检验快速、操作简单、检验效率高等价值[1]。但是,随着临床检验工作的开展,发现此检验方法在鉴别细胞形态方面价值不足,为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需配合镜检降低疾病误诊、漏诊风险,为疾病后续诊治、转归工作提供参考。血涂片镜检即血液通过推片、染色并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红白细胞形态、计数,广泛用于血液细胞检查中,可以有效观察受检者的细胞形态,有效鉴别,对血细胞异常进行判断,为血液疾病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促进诊疗效果提升。基于此,本文就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的100份血液标本为例,分析血涂片显微镜检查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时间选自2019年3月~2020年3月,总计100例、100份血液标本。100例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患者年龄19~78岁,平均(45.30±5.80)岁;体重45~78kg,平均(56.80±5.60)kg。全部受检者均进行血液分析仪检查、血涂片显微镜检查,进行血液分析仪检查作为观察1组,进行血涂片显微镜检查作为观察2组。

纳入标准:①伦理委员会批准;②>18岁成人患者;③患者知情参与;④基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传染疾病患者;②恶性肿瘤疾病患者;③丧失配合能力患者。

1.2 方法

血涂片镜检按照制片、染色、镜检顺序执行,应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XN1000)多项功能,遵循镜检血涂片标准,选取厚、薄接近且细胞分布均匀涂片,以瑞氏-吉姆萨复合染液染色,应用高倍/低倍镜检查涂片染色情况。检查外周血细胞分布情况以及各类血细胞占比。采血后分析,EDTA-K2抗凝以真空采血技术采肘静脉血(2mL)温室放置处理,2h内严格按照仪器操作检查。以血细胞分析仪(Sysmex-XN1000)分析血常规样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以瑞氏吉姆萨复合染液进行血涂片染色,于显微镜下检查,分析红细胞形态、大小以及血小板形态、大小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分析经血液分析仪检查、血涂片显微镜检查相符率以及具体异常表现、占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检验指标研究数据导入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计数型指标以n、%的形式描述,采用χ2值进行检验。P<0.05表示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2.结果

观察1组血液分析仪检查、观察2组血涂片镜检结果相符率为63.00%(63/100)、不相符率为37.00%(37/100)。就检查结果具体表现情况分析:白细胞正常/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时血液分析仪检查异常数29例(29.00%),血涂片镜检结果异常数18例(18.00%);白细胞正常/下降/升高、嗜酸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计数变化情况下,血液分析仪检查异常数20例(20.00%),血涂片镜检结果异常数12例(12.00%);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升、白细胞降低/正常/上升情况下血液分析仪检查异常数18例(18.00%),血涂片镜检结果异常数1例(1.00%);红细胞降低/正常、血红蛋白下降情况下血液分析仪检查异常数18例(18.00%),血涂片镜检结果异常数5例(5.00%);血红蛋白、红细胞降低,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分布体积上升情况下血液分析仪检查异常数15例(15.00%),血涂片镜检结果异常数1例(1.00%)。

3.讨论

血液疾病治疗的前提是有效的诊断工作,所以血常规检验工作尤为重要[2]。血常规检验通过检测血液标本可以了解受检患者的细胞形态、数量等异常情况,从而为疾病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3]。血常规也被称为血细胞分析,主要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类指标计数,同时也包含异型淋巴细胞、原始粒细胞、有核红细胞等异常形态细胞计数。血常规中有许多指标为敏感型,在人体发生异常时会在短时间内出现相应改变,比如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指标等,当患者病因不明确时,一般建议开展血常规分析进行初筛。血常规检查除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外,在评价临床疗效中也有重要价值,对患者药物治疗剂量改变、是否停用、更换药物等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其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广泛应用,是一种以电学与光学原理为基础的检验仪器,血常规检验中反映细胞计数的变化、异常[4]。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检验速度快、操作方便、准确性高、检验时间少等优势,且检验准确率高[5]。但是,随着检验工作的开展,发现其在识别细胞形态方面有不足表现,加上检验期间小板聚集、核红细胞等因素,也会影响检验结果,仅适用于形态正常的细胞。但是,患者患病后,尤其是罹患感染性疾病后可能出现毒性变化。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并不能正确识别受试患者的细胞情况,造成细胞计数偏差,影响检验结果以及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情况[6]。笔者多年临床实践工作中发现,全自动分析仪检验结果与血涂片镜检有时会有显著的差异,并且不同患者不同病情时,差异也有不同程度改变,不同患者同一疾病时也有明显的不同。血涂片镜下检查优势在于肉眼可以直接对细胞结构进行观察,可以清晰了解细胞是否有核、细胞质状态、血液内颗粒情况,不仅能够完成计数还能对标本血样中异常结构的细胞形态进行鉴别。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则仅灌注血液中不同细胞的数量、体积大小、白细胞比例等参数,对异常结构的细胞辨识度很低,比如异型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等均无法检测。因此有国外研究者认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只适合对典型血液异变状态的血液标本进行诊断,并且所得结果可能与操作者水平、掌握技术及仪器试剂熟练程度有较大关联[7]。田萍萍,郑梅淋,陈燕媚等研究也提到,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对血标本进行检测时,只能针对典型物理病变进行,无法对形态病变属性给予鉴别[8]。因此可知,尽管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能够大幅度降低检验人员的工作量,减少化验结果等待时间,但在特殊患者个别标本时,血涂片人工镜下核查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血标本中存在不成熟细胞、原始细胞及异型病变细胞的检查准确度有重要意义。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工作原理主要分为电阻抗法、射频电导法等,因此对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红细胞等检查的准确度较高,但对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准确度相对降低,可能影响医师的临床治疗。所以,为了提高检查结果的精准度,需辅助其他检查[7]。血涂片镜检属人工检验法,血液标本制成涂片后,使用医学显微镜观察,经光学显微镜检查后可以进行白细胞分类、观察红细胞与血小板形态[8]。肉眼可以鉴别受试患者的细胞形态、大小以及数量变化等情况,有效弥补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的不足情况[9]。镜检效果满意,能获取幼稚红细胞信息,用于白血病检查中价值显著[10]。另外,临床检验工作中,任何异常结果均不可被忽视,借助人工观察提高计数的精准度,从而提升疾病的确诊率,有助于患者早期治疗和预后[11]。梁来友[11]研究指出,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显微镜检查价值显著,能够在准确分类白细胞的基础上有效、客观反映就诊患者的实际情况,血涂片显微镜检查用于血液科疾病中具有推广价值。王敏[12]研究指出,血涂片镜下检查对细胞形态异常、不成熟血细胞等诊断价值高,与显微镜相结合有助于对病变细胞检验准确性的提高。

观察1组、观察2组结果相符率以及不相符率分别为63.00%、37.00%。血液分析仪、血涂片镜检后,白细胞正常/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时异常数分别为29例、18例,白细胞正常/下降/升高等计数变化情况下异常数分别为20例、12例,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升等情况下异常数分别为18例、1例,红细胞降低/正常、血红蛋白下降情况下异常数分别为18例、5例,血红蛋白、红细胞降低等情况下异常数分别为15例、1例。结合本文研究结果来看,血液分析仪检查辅助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后镜检价值显著,可以为血液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值得关注的是,外周血涂片镜下也存在一定缺点和不足,应足够重视。在对外周血进行镜检时应注意血涂片及染色质量。因为血涂片的制备及染色程度与镜下细胞形态检测及识别有重要意义,对结果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说,血涂片应以厚薄均匀,血膜头、体、尾较明显为宜,并且有核细胞分布要均匀,边缘排列整齐,并预留一定空隙。为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验医师要掌握高质量的推片技术,熟悉染色操作,知晓染色原理及条件与结果的关联。并且,为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度,检验者还需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如忽视形态学观察,可能对标本造成漏检及误诊,不仅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甚至可能导致误诊及误治。尽管血涂片操作复杂,对工作人员的经验及技术水平要求高,当将血涂片与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更好的服务群众,服务临床。综上所述,血液疾病具有临床多发趋势,准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血细胞分析中,血涂片镜检价值显著。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价值显著,但是基于检查在识别细胞形态方面的不足,可以辅助血涂片镜检,规范地进行镜检工作,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促进患者诊治工作。当然,血常规是最为常见的医学检验手段,每天检查的样本数量多,医务工作者工作量大,每一份血液样本均进行镜检可能无法完成。为了提升检验工作质量,可以对血液分析仪提示异常的样本进行镜检复检。

猜你喜欢

涂片血细胞分析仪
Sekisui CP3000与STA Compact Max凝血分析仪检测项目比对分析
SYSMEX XN-5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校准及性能评价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