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问题及改善措施研究

2022-12-31费县农业农村局吕伟

河北农机 2022年4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社会化农业机械

费县农业农村局 吕伟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运行体系中,主要是以个体化和商业化两种形式运行的,多数小型农业机械主要是由农民自主购买使用为主,大型农业机械则是由部分个人和专门的企业购买,满足自用和商业运营要求。这两种形式在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方面都有明显不足,使得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效能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无法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绿色化、集约化生产模式需求,更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依托社会化服务理念,创新农业机械运行模式,已经成为农业经济运行体系变革的基本要求。

1 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概念

1.1 社会化服务的概念

社会化服务是指以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合作组织及其他服务实体为实施主体,通过资源整合,在某一方面提供针对性服务,不以获取经济效益为唯一目标的综合性服务体系。社会化服务的实现,需要政府公共服务和群众的自我服务相结合,因此具有准公共产品特征[1]。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社会化服务在农业领域的基本运行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体系中,各种不同组织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服务的行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农业生产规模狭小、经济效益水平低下,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现状,依托专业化分工和集约化服务规模效应,推进农业生产模式变革,并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2 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的概念

基于从属关系上而言,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业机械推广、维修等服务领域的基本体现。但是受到农业生产模式及经济因素影响,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最为薄弱的环节[2]。广义层面的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包括两种形式,一是由国家和政府提供的,由农业机械职能部门无偿提供的公益性技术支持。二是由社会各种农业服务组织所提供的有偿服务,包括与农业机械相关的维修、技术咨询、作业信息等。狭义层面的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则是由相关主体在遵循平等自愿原则和法律法规体系下,以农业机械的使用、维修、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

1.3 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的理论基础

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这也是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得以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首先是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作为新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内容,对转变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具有重要影响,在理论体系,将与此相关的产品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两种形式。农业机械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同时又具有消费“拥挤点”特征,因此可以通过付费进行消费,因此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建设必将朝着准公共产品方向发展。其次是交易成本理论,农业机械设备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性、行业性及季节性特征,农户在选择农业机械服务品种时,也会考虑成本和机会成本投入,因此社会化服务质量对农户选择倾向具有直接性影响。再次是计划行为特征,作为农户生产收益的主要来源,在选择农业机械服务时,会受到自身资源禀赋、行为意愿及其他因素影响,有效解决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中的问题,是相关服务机构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2 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形式与特征

2.1 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形式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机械生产和推广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逐步完善,在实际运行中,出现多种灵活性的服务形式。具体而言,主要包括普通农机户、农机专业户、农机服务队、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合作社、农机中介组织等形式。这些社会化服务形式在经营内容、经营模式和经营区域上,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在小麦和水稻两类主要农作物收割方面,已经达到较高运行水平。而在具体服务形式上,则包括雇佣作业模式、租赁作业模式、跨区作业模式、订单作业模式等。但是从整体上而言,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整体水平还较为低下,与我国农业生产模式变革需求还存在一定差异,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2.2 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特征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运行模式虽然较为单一、类型较为简单,与社会化运行体系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异,但是从整体上而言,依然具有如下方面特征:一是经营主体的灵活性,个体户、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在投入意识较强、资金投入条件具备情形下,都成为社会化服务活动开展的主体[3]。二是服务内容的多样化,除主要的粮食作物外,专门针对特色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也逐步构建,甚至逐步延伸至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环境和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良好基础。三是专业分工体系不断细化,整体服务活动开展水平逐步提升,使得农户更愿意加大服务需求方面的投入力度,也推动社会化服务向产业链方向发展。四是服务活动开展向规模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在遵循市场导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条件下,部分地区已经形成良好运行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成为农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体系。

3 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面临的问题

3.1 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农业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某种层面上更是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从整体上而言,我国农业政策体系相对较为保守。近些年来,国家在农业政策方面的投入和改善力度不断加大,对农业经济向市场化方向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整体投入仍有不足,农业机械服务开展方面,依然是地方农机服务部门为主导。在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方面,除部分地区有相应的资金扶持外,多数情形下依然是以自发化发展模式为主,甚至在组织运行中,还存在政府层面的干预现象[4]。随着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生产体系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动态,要求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随之保持平衡发展,但是政策方面的限制,使得服务体系建设运营存在明显桎梏。

3.2 社会化服务需求多样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层次推进背景下,不同地区充分利用自身农业生产资源,开发新型农业项目,由此对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产生多元化需求,尤其是在农业机械自动化、智能化服务方面,需求类型更加复杂。但是在我国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种类基本还是以农业生产耕作类型为主,在信息服务、资源服务等方面的投入明显滞后。因此不仅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造成影响,还对农业经济效益水平产生影响。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现实需求的情形,使得实际运行中出现服务成本增加、农户投入意愿不足等问题,对社会化服务体系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3.3 农机人才缺失

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良好运行,需要大量具有操作应用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需要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但是多数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高等教育人才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使得服务团队仅是依赖于少部分劳动力,出现农业机械设备操作队伍年龄偏大、素质水平低等问题。在农业机械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下,对机械操作和维修技术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农机人才的紧缺,也对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运营产生负面影响,限制了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

3.4 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

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已经被农户和社会层面所认知,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也开始逐步接受机械化服务,但是当前多数地区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依然较为滞后。多数地区农业机械示范推广工作开展不够深入,基层服务力量较为缺失,对新型社会化服务内容了解不够深入,无法有效解决农业机械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在部分地区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中,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不到位,受地方财政投入限制较多,在服务精细化实现方面存在诸多问题[5]。在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对农机生产安全管理和保障建设重视不足,安全监测工作不到位,技术检验措施落后,使得社会化服务质量受到影响,社会化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4 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改善措施

4.1 推进政策制定与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是我国农业经济运行模式的变革,更是实现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业经济体系整体变革的重要驱动,在未来发展中,我国农业生产必将朝向现代化、科学化、技术化方向发展。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在农业生产体系和运行模式转型中,起着全面的保障和引导作用,因此农机管理部门应当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强化这方面的政策制定与实施。在政策体系中,应当认识到多元化主体在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明确不同主体的职责与义务,通过法律法规形式规范不同主体的实施规范,确保各个主体的权益能够得以有效保障。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强化政策落实监管体系建设,坚持以服务农业生产为基本导向,对农业机械社会化运行体系各项耦合关系进行优化。通过积极性政策的有效推动,引导各个地区建立完善的、与农业生产发展体系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此才能够实现农业机械行业保持良性健康发展状态,对农业生产作业效率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2 创新社会化服务形式

创新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形式,提升各个主体参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性,是有效改善当前实际运行问题的重要措施。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应当在采取多元化激励措施,激发各个主体服务积极性的基础上,引导地方行业协会、合作社、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等相关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到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来,开发多种具有实效性的服务形式。以行业协会为例,应当借助信息化技术支撑优势,利用新媒体和网络技术开发信息服务平台,有效解决农业机械信息传递不畅等方面问题[6]。科研院所和职业院校等机构,则应当充分发挥技术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优势,将农业机械技术开发指导、人才培养等,纳入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来,为社会化服务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提升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各方面主体的深度参与,能够更好地改变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精细化发展与社会化服务滞后的现实矛盾,为农业经济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3 加大人才培养考核力度

加大农业机械人才培养和考核工作力度,是确保社会化服务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需要结合农业机械人才培养特征,由农机管理部门、农技推广部门、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联合组织培训活动。在培训内容组织中,应当以农业机械技术应用和维修养护为基本内容,适当延伸至法律法规、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机械信息化等方面,以农业机械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提升为导向,确保培训效果能够更好地呈现出来[7]。培训组织计划应当与当地农业生产季节性特征和培训目标相符合,要能够以提升服务人员素质和整体服务质量为导向,切实将农民从事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发展潜力挖掘出来。在考核体系中,不仅要做好理论层面考核,更需要注重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协同能力考核,确保在服务从业流程中能够更好灵活性地解决农业机械服务中的问题,为推动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4.4 依托信息化推进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离不开信息传播与沟通,离不开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于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和相关从业机构而言,应当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推进生活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实际运行中,应当利用微信、微博、微视频、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结合,构建全媒体信息传播体系,及时发布实施与农业机械技术应用、价格、维护、供需相关的信息,与社会化服务工作开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要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利用新媒体后台的统计分析功能,分析信息内容传播效果和传播动向,对信息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更好地提升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效率,为农业机械效能发挥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5 结语

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在我国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整体运行水平还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及农业生产转型发展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化服务理念不断转变,农业机械应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必将逐步完善,为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社会化农业机械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及安全管理对策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021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2020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分析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