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求证意识引导 推进学生思维意识培养
——小学科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求证意识

2022-12-31☉张

小学生 2022年33期
关键词:蜡烛意识科学

☉张 可

科学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于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这就要求学校要把科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融入到科学教学当中。对于小学生来讲,其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正处于求知欲很强的阶段,在教育过程中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出科学教育的科学本质,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科学课程的核心就是利用证据来解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不断求证,在求证过程中逐步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把科学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在2017 年,小学科学课程的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体现出了国家进行科学教育改革的决心。本文以科学学科的核心“求证意识”出发,立足于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学现状,从小学科学本身和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方法两大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促进学生求证意识的发展。

一、小学科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对小学科学教育的不理解

小学科学近些年的受重视程度虽然在加强,但其重视程度还是远远低于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些“主课”,像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些“主课”,家长认为是需要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从理论到实践,家长都是十分支持,但对于小学科学这类课程,他们认为只需要简单地了解定义就行,并不需要更加深入的教学,对学生多方面问题的疑惑并不需要给予反馈,他们更加希望学生能把时间花费在“主课”的理论和做题上面,并通过这些课程得到更高的分数。大多数的家长也都希望学生能通过考试分数来说话,展示他们的能力。从实际来说,国家对小学科学虽然越来越重视,但学生的知识是需要学校和家长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好的收获。

(二)学生自身的意识欠缺

如果说家长的支持是为了让学生能有更好的学习成效,那么学生自身的意识就是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有些学校对于小学科学的教学是纯书本上的知识,导致学生对于课堂并不能产生兴趣。例如,当学生上到“校园里的动物”一节的时候,由于学校平时为了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安全,学校里很少会有动物,这就对教学章节的进行造成了很大困难。小学生在这个年纪对于能动的东西会有很强烈的兴趣,但小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的教学设备有很多,而课堂上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这就导致学生一定的程度上在学习这门课时自主学习的意识会有所欠缺。

(三)教学设施的欠缺和不足

受教学设施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到的约束有很多,虽然老师都在很认真地教学,但对于这种硬件上的缺失,老师的思维应该更加敏锐才行。例如,当学生学到观察校园里面的动物内容时,虽然说我们的校园里面可能并不存在那种动物很多的情况,但并不代表其他的学校里没有,老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互联网寻找其他的学校的案例。例如,在偏远的地区,他们的学校里可能会有鸡,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问学生:“大家能解答一下为什么他们的学校会有这些动物呢?”帮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和解答,从多个方面弥补学校的设施不足,尽量解决教学问题。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求证意识的策略

(一)立足教材,开发多种形式的课程

小学科学探究课的过程主要包含七个项目: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实验、调查、收集证据,整理信息,分析、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在小学生的探究课程中,其探究课设计的部分可以说是很局限,小学科学探究课有课内进行或课外进行两种形式,但是每一种课程的基本性质都是差不多的,都会分成观察和实验两种[1]。为此,笔者结合小学科学教材,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以期在不同课程形式中融入求证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具体课程如下:

观察课:观察主要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和科学仪器,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进行有目的的认知,从而了解周围的自然活动。另外,学校对小学科学的课程都是配有相关的仪器,如果我们所学的课程是需要借助仪器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观察课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通过这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周围的一切。在观察课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不断从实际现象中搜寻科学知识的证据,在观察中不断思考和求证,实事求是地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表达出来,通过观察结果对科学事实做出判断,也可以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质疑,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借此培养学生的求证意识。

调查课:调查课就是需要学生对某一事物进行某一范围的接触和现场调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情况,从而获得实际材料的探究调查。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与科学证据接触,不断寻找科学证据,来验证科学的准确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体会到发现科学知识的成就感。例如,在学《认识某一种植物》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近距离的接触,观察它的花或者果实,通过近距离观察它的花型、叶型和果型来了解它,利用这种方法更好地判定它是哪一种植物。

实验课:实验课是小学科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一般都是在学生课内教学中运用的方式。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课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进行科学知识的求证,在规范化的实验操作中,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不断获得科学证据的过程中认识到求证对于科学的重要性。例如,在进行“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实验来引导学生不断求证。首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把纸团紧紧塞入杯子的底部,将其放入手中,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呢?同学们纷纷答道:当然会湿!教师紧接着做出实验,将杯子竖直朝下迅速塞入水中,同学们发现杯子中的纸团没湿,相反杯子朝下扣入水中后,杯子里只有很少的水,同学们纷纷感到惊奇。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做实验。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有的得到了相同的结果,有的因为杯子不竖直导致杯子盛满了水,纸团也湿了。这时教师要加以引导: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现象?有的学生回答道:在不竖直放入水中时,杯口有气泡冒出来!教师提问这气泡是什么呢?为什么竖直向下的时候没有气泡产生呢?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证据搜集,学生逐渐明白了空气占据体积的科学知识。

测量与统计课:对观察对象进行一定的仪器测量,帮助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得到相关的数据。至于统计法,主要是通过数据的结合或者相关特征的结合对学生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

文献占有与分析课:通过查阅教材、科普读物、书报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利用这些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的探究教学活动。

(二)提高教师的资源力量

教师是传授学生知识的重要资源。我认为学校应该用科学教育教师为目的来培养教师,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优化教师的教学设备,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优化专业课老师。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开阔的时期,他们在这个时期更喜欢询问老师“为什么”,学校优化教师的资源以及教师教学的工具能更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科学的效率。

(三)明确教学的目的,激发学生求证的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永远是学生的引路人。因此,老师需要围绕着教学的目的展开教学备案。虽然说教学的实际积累很重要,但是教学过程思路的构建也很重要,因此,教师需要基于教学的目的,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例如,在认识植物一节中,学生的年纪过于幼小,思维发展并不是很全面,很难理解相关教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搜索相关的植物图片对学生进行科普,并且设计相关的问题。例如,“这是什么植物?”“这个植物的生长环境怎么样啊?”“它对阳光的吸收是怎么样的?”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探究。另外,如果要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科学实验,老师需要控制变量,对这个植物的相关变量进行记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实现小学科学的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一个变量变了其整体都进行了改变,通过问题引导和最后的实践验证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培养[2]。

(四)进行课堂实践探究,让学生从根本上进行质疑

都说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小学的课堂有很多限制因素,所以学生在学习上很少有能进行实践的,但我们依然需要借助周围的一些事物帮助学生进行实践。例,学生在玩纸飞机,你可以先观察一会然后问学生:“为什么你们的纸飞机折法一样但是飞的距离却不一样呢?”学生会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然后你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你们是不是想不到答案,那就再飞一次,仔细地观察有什么不一样。”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对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结合周围的环境进一步思考,然后明白,是因为周围的风速影响和学生飞行的角度问题导致飞机的出发角度与风的夹角不同最后影响飞行的距离。

另外,对于实际情况的质疑,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察。例如,飞机飞行的高度、开始下落的角度、飞行的偏角等。其实,我一直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如何对实际现象进行考量,怎样提高学生的求证意识,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提出问题,并且能从相关的实际情况进行提问。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思维扩散。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需要利用自己课余时间结合相关的视频,然后经过理论探讨最终得到相关能力的提升。

(五)加强交流,开展合作探究式课堂

科学是一个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知识中难免会对科学结论持有质疑态度,学生将质疑表达出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讨和交流,让学生在不断交流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探究过程分享给其他同学。在合作交流中,学生更容易发现别人在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对于其他同学好的思路也可以充分借鉴,触类旁通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看法,说出自己搜集到的证据加以讨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科学求证,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探究蜡烛燃烧实验中,教师给出探究目标: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让学生形成小组进行探究。有的学生认为蜡烛燃烧后会有蜡油留下来,所以蜡烛燃烧后还是蜡烛。而有的同学却认为蜡烛不可能一直燃烧,即使有蜡油留下来,也会有烧完的一天,所以,蜡烛燃烧后肯定变成了其他东西。学生不断观察中,互相交流自己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有的同学说蜡烛熄灭时会有烟雾产生,有的同学则说蜡烛燃烧会有特别的气味,通过不断地交换证据,学生逐渐理解了蜡烛燃烧后的变化[3]。

质疑是科学的探究起点,合作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元素,求证是科学探究的前提,科学的探究离不开学生的质疑和求证。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主动并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升科学素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探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要有清晰的教学目的。在目标的指导下,学生的综合实力才能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蜡烛意识科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神奇蜡烛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
神秘熄灭的蜡烛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