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做合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2-12-31朱慧敏

小学生 2022年33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圆锥统计图

☉朱慧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践行“行知思想”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作用,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以实践作为学生认知的基础,给学生留有更多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探索实践的机会与时间。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现、探索、应用、解决的过程会对所学的知识领悟得更加深刻透彻,也能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探究意识。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合“教学做合一”理念的重要意义

“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强调教学以实践作为学生认知的基础,主张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认为,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融合于做法之中,教师要想深化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完善学生的学科素养,最重要的是要将课堂学习的主导权还给学生,坚持先学后讲、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来感受知识发现、探索、应用、解决的过程。[1]教师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探索实践,能让学生彻底明白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内容,给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指导教育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和支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践行“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将生活元素引入并实际应用到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提出生活化的数学问题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脱离实际生活的传统认知和想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

二、通过“教学做合一”理念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鼓励先学后教

“教学做合一”的起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与疑问,学生的学情不同,教师用同样的方式教给学生数学知识,对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标准是不合理的。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想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采取能够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措施,鼓励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结合学生的个性需求、生活体验、认知结构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现、探索、应用、解决的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2]

例如,在《圆柱与圆锥》教学中,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能够熟练运用公式并结合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计算出圆柱与圆锥的表面积或体积。教师在教学中不是直接把圆柱、圆锥的特点、特征、公式告诉给学生,而是先向学生展示与本节课相关的部分题目和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已经拥有的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自主的思考与探究。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在自主思考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围绕教学目标展开针对性、科学性的教学。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提前准备好的圆柱与圆锥的实物,看一看,摸一摸,找出圆柱与圆锥物体的特征。教师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时思考“圆柱有几条高?圆锥有几条高?怎样测量圆柱的高?怎样测量圆锥的高?”这些问题。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圆柱与圆锥不同于自己之前所学习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圆形,大小相等,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并没有类似于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直面和棱角。圆锥的展开图包括两部分,即一个圆形的底面以及侧面展开图的扇形。学生在思考中想到把圆柱、圆锥的物体切成两半,切完以后,学生发现圆柱的切面是一个长方形,圆锥的切面是一个三角形。学生之前学习过长方形与三角形找高的方法,于是顺利解决教师给出的问题。但教师也发现有些学生没有想到这个方法,在问题的解决上仍然停滞不前。教师在这时统一带领学生学习圆柱、圆锥的特点,探索圆柱与圆锥的面积、体积公式。教师需要告诉学生,圆柱的底面包括两部分,即上、下两面,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长方形。同时,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图形不同的是,圆柱有无数条高且每条高的高度相等。教师准备一个易拉罐,让学生提一个问题。学生提问的问题是:“易拉罐的侧面积是多少?”在全班的交流下,就是把易拉罐的侧面沿商标纸剪开再展平,学生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通过探究圆柱体侧面展开图的方法,学生最终能够得到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即S=Ch。

(二)结合生活元素,激发参与兴趣

在“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教师可以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元素导入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数学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改变学生对于传统数学学习的看法,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及数学对实际生活的意义,让学生可以在生活化、趣味化、活跃化的学习氛围中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3]

例如,在《小小商店》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把生活元素导入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体验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加深学生的数学学习印象。教师为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般的学习体验,提前将教室布置成小小的商店,第一列的桌子设置成玩具柜,第二列的桌子设置为学习用品柜,第三列的桌子设置为食品柜。教师准备总经理卡、经理卡、销售员卡、会员卡若干。在课前导入环节中,教师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幅超市的图片,告诉学生自己把超市移到了教室。教师给学生介绍不同的柜台,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商品分门别类,摆放在不同的柜台上,并及时修正学生摆放商品中出现的错误。下一个环节是“招聘售货员”,教师告诉学生,这个商店要招聘三名售货员,这三名售货员的工作是核算顾客购买商品的价钱。本次报名售货员的学生有很多,教师作为商店的“总经理”要对学生的业务能力进行一次考察。不参与售货员岗位应聘的其他学生成为顾客,学生挑选自己想要购买的物品,拿到讲台上结账。“售货员”要根据不同商品的价格算出顾客购买商品的总价,并能准确找给顾客剩余的钱。第一位顾客在文具区买了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笔记本的价格为五元,铅笔的价格为一元,顾客给售货员十元钱,售货员用之前学习的“元角分”知识正确算出找零的钱为10-5-1=4 元。

(三)引导学生边做边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数学学习是一个实践和应用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以“做”为中心,从“做”的角度出发,以“做”为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一味给学生灌输数学知识得到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在“劳力上劳心”,让学生将“动手与动脑”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4]数学知识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听教师文字性的讲解不如自己亲自动手实践来得透彻、深刻和具体,因为“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学生只有在“做中学”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并运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观看课件上的物品图片,让学生按照一定的特征将图片上的物品进行分类。通过分析不同物体的特点,学生可以发现图片上的物品有的属于平面图形,有的则属于立体图形。教师让学生找出形状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立体图形,并且告诉学生本节课学习与研究的内容就是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师让学生从自己的学具中挑选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自己对这个长方体特征的发现,比如长方体有6 个面,12 条棱,8 个顶点,各个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如果长方体中的高和宽相等时,该长方体中会出现两个形状为正方形的面,相对面的面积完全相等,相对棱的长度完全相等。教师询问学生是如何知道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与相对棱的棱长是完全相同的,学生回答自己是用看的方法与量的方法判定的完全相同。教师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学生发现正方体与长方体相同的特征是有6 个面、12 条棱与8 个顶点,不同之处是正方体相对的和不相对的每个面的面积与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纸盒,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的各个面上分别做“上”“下”“左”“右”“前”“后”的标记,之后用剪刀剪开长方体纸盒,把立体图形变成一个平面图形。教师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把正方体的立体图形剪成一个平面图形。剪完之后学生发现正方体的“上”“下”面面积相等,“前”“后”面面积相等,并且“左”“右”面的面积也相等,换句话说,正方体侧面展开图中六个面的面积都相等。在本次的动手实践中,学生全面分析并掌握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

(四)培养行知能力,完善学科素养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无论学生学习哪个学科,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为实际生活服务。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专注于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但缺少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空有一番理论,却不能正确解决数学问题。教师践行“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要给学生创造这种实践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当中。有效的习题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有深度。[5]

例如,在《折线统计图》教学中,教师在课件上给学生展示一幅“云瀑洞天”旅游景点1~7月游客人数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条形统计图得到的信息,并说出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优点。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发现7 月份的游客人数最多,2月份的游客人数最少,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一目了然,能方便自己快速发现不同月份的游客人数的多与少。教师引出本节课要讲解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观看课件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同样用“云瀑洞天”旅游景点1 ~7月游客人数的数据,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表示人数。学生发现折线统计图画法的第一步是先描点,第二步是把点按顺序连接起来。教师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中所蕴含的元素,结合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说出折线统计图中各个点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说第一个点的意思是1 月份的人数有3000 人,第二个点的意思是2 月份的人数有1800人,第三个点的意思是3月份的人数有3500人,第四个点的意思是4 月份的人数有4000 人,第五个点的意思是5 月份的人数有6000 人,第六个点的意思是6 月份的人数有6700人,第七个点的意思是7 月份的人数有8000人。教师在课件上给学生另一地区旅游景点不同月份的游客人数数据,让学生用本节课学习的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自己画出游客人数的折线统计图。

三、结语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能让学生由课堂学习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实践者。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统一于做法之中,“教学做合一”,深化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探索实践中化身数学学习的主人,提升了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圆锥统计图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圆锥计算题,“展开”来思考
如何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