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史集粹

2022-12-31

乡音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三河左宗棠老伴儿

【左宗棠的读书家训】

左宗棠(1812-1885),清朝大臣,道光举人,爱读书,重家训。他在写给儿子孝威、孝宽的家信中,告诫他们读书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身在案前,耳目不知用到何处”。在左宗棠看来,人生读书之日最是难得,少年之际最为关键,而读书做人,先要立志,要以“圣贤豪杰”为榜样,一心向上,事业才能做成。

左宗棠酷爱读书并极为珍惜图书,他在家训中告诫两个儿子,“家中书籍,勿轻易借人,恐有损失。如必须借看者,每借去,则粘一条于书架,注明某日某人借去某书,以便随时向取。”体现的对于图书的珍爱,令人佩服。

(摘自《今晚报》成甬/文)

【现代著名作曲家张寒晖】

今年是著名英烈、著名作曲家张寒晖延辰120 周年,不由得忆起他的名作《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张寒晖(1902-1946),现代著名作曲家,民主革命时期的著名英烈。河北定县(今河北定州市)西建阳村人。1919 年入保定高师附中,1922 年考入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1925 年10 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 年参加左联,协助组织剧社。1931 年到西安从事中学教育、戏剧演出及报刊编辑等工作,他邀请进步人士编辑出版的《老百姓报》,深受读者欢迎。他创作的《松花江上》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直至今天传唱不衰!1942 年4 月赴延安,5 月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历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戏剧委员会委员等,创作了配合革命斗争的秧歌剧多部,创作的歌曲有《军民大生产》和秧歌剧《拥军》《从心眼里看人》《太平车》《打开脑筋》等。在边区文教群英会上被评为模范文教工作者。

(张寒晖履历综合《可爱的河北》《名歌荟萃》)

【清代三河知县彭鹏的清廉一生】

近年,河南省周口市戏剧艺术剧院演出的豫剧《清廉彭鹏》艺术地再现了三河知县彭鹏清廉为官、为人的一生。观后久久难以忘怀。

彭鹏(1634-1704)是福建省莆田人,自幼读书,清顺治十一年(1654 年)他20 岁时应学使者试第一名,24岁中举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50 岁的彭鹏被任命为三河县(今河北三河市)知县,清廉为民,惩治豪强,颇受百姓拥戴,官升给事中,声名大震,成为康熙时“五大清官”之一,后官至广东巡抚。因积劳成疾,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 年)卒于广东。

剧中有个情节,说他在三河任上,逢五十大寿,因家中贫寒,他儿子就从邻居家伸入自家院子的一棵枣树的枣枝上摘了10 颗大枣作为寿礼,为父亲庆寿。彭鹏见之,要打儿子十大板,妻子揽责谓“教子不严”,才得以幸免。他说:“今天摘别人一颗枣,明天就可能牵别人一只羊。”下属为他庆寿,纷纷送来礼品,他坚决不收,下属不走,他就把一件礼品投入火中,化为灰烬,下属们才持礼品走去。此情节可能是虚构,但艺术地再现了彭鹏的清廉。

(摘自王德彰《谈戏记史》)

【“老伴儿”最初不是指配偶】

“老伴儿”这个词,现在是指老年夫妇的一方,但其最初却不是指配偶。

“老伴儿”这个词起源于明朝。明宪宗朱见深册立9岁的儿子朱祐樘为太子,派老太监覃吉当“保姆”。覃吉为人正派,忠于职守,太子非常尊敬他,称他为“老伴儿”。可以看出,起初,“老伴儿”是一个非限制性词,对于年纪较大,能时常陪伴在身边的人都可称为“老伴儿”。后来这个词传到民间,其词义限定在了老年夫妻之间,“老伴儿”便成了配偶之意。

(摘自《广州日报》)

【[咬文嚼字]短语中用词不宜重复】

读报刊,常见短语中用词重复的现象,现举几例。

如“他的言行举止很风雅”,应改为“他的言谈举止很风雅”。因为,“言行”即指言语和行为,“举止”即为“举动”,“行”与“举止”重复。

如“他爱学习,订了几种报刊杂志。”,“报刊杂志”应期改为“报纸杂志”或“报刊”。因为“报”指报纸,“刊”指期刊,或称杂志,“刊”与杂志重复。

还有,“这件事是破天荒第一次出现”,应删去“破天荒”,或删去“第一次”,因“破天荒”即指事物的第一次出现。“破天荒”与“第一次”重复。“破天荒”语的由来是:唐代荆州每年送举人去考进士都参不中,当时称“天荒”(天荒指从未开垦过的土地),后来刘蜕考中了,被称为“破天荒”。

(史 介)

猜你喜欢

三河左宗棠老伴儿
不同外血比例对三河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乞丐教训的左宗棠
暮年左宗棠
小孙和小于
如此“老伴儿”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老伴儿学艺
上城:全市唯一“清三河”达标城区
内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