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党史教育课程推进策略

2022-12-31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徐元明

成才 2022年18期
关键词:党史武汉红色

■ 武汉第三寄宿中学 徐元明

初中生是培养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中学进行党史教育的洗礼,将会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当前初中历史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历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历史教育方式单一、没有将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重视起来、甚至有很多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单学科作战等。历史学科在开展初中生党史教育中具有很大优势,在诸多学科中,历史学科的德育目标与党史教育具有诸多契合之处,而历史学科又有大量与党史教育相关的内容可供教师挖掘,因而历史学科在开展初中生党史教育中具有优势。本文试就初中历史党史教育的有效方法与路径进行探索。

一、以项目推动课程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基于问题的、基于产品的和基于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总称。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学生在真实问题情景中探究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多元能力。

2021年为纪念七一建党节,武汉第三寄宿中学举办了主题为“大思政理念下的历史课”的重要教学活动。在武汉第三寄宿中学组织的这次党史教育活动中,党史人物千千万万,怎么选?如何选?课题怎么定位?立足点在哪?怎么串线?面对种种问题,我们设定一个内容作为项目,以此为基础展开,推动历史课程建设。学校历史教研组雷文老师精细设计《信仰的力量》这一课,巧妙运用本土红色资源,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历史课堂。整节课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师生互动,把握“信仰”这一主线,以“榜样人物”为中心,选取与武汉相关的四位人物,他们或出生成长于武汉,或曾战斗生活在武汉,或壮烈牺牲于武汉,在武汉这座城市的历史上,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雷老师的做法是,以红色人物为线——以武汉红色人物为线——以小组选择某个熟悉红色人物为线——以个人或团队对红色人物展演;方法路线是,教师讲——学生讲——微课讲——学生演——上B站,等等。该活动的开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以此推动了课程建设。

再如,为了有效推动各学科课程建设,在今年6月举办了一场翻转课堂比赛展演活动,学校要求各学科围绕以基于项目推动学科发展的活动来开展。历史教师周媛媛以世界格局为引,牵引到中国的外交事业,并以此开展项目式学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以此为项目,说明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我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我国与全球伙伴关系?我国的外交总布局是什么?我国的外交原则是什么?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这些内容正好涉及到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经过这次活动,学校历史课程得到有效发展,历史课堂得到“正统”地位,历史教师得到尊重,历史学科地位得到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得到升华,潜移默化中进行了党史教育。

目前我国教学方法最为典型的有议题式教学、体验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其中,项目式教学法对推动课程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育人方式转变的视角来看,项目式学习比其他类型的学习更为直接,更有价值。

二、借融合深化课程

我们知道,综合素质教育的手段和途径有很多,但课程无疑占有重要地位。新版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新增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个内容。跨学科主题学习则是基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学习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高度融合:即将历史、地理、思政、语文、音乐、美术等等学科融合在一起。三寄宿这次党史教育主题课,很好地将思政融于历史,历史融于德育,语文与历史融合,历史融于生活。

1.语文与历史融合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引入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越是艰难、艰险,越能检验信仰的虔诚,体现信念的坚定。其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论语·子罕》,意思是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比喻有修道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变初心。在《信仰的力量》一课中,教师在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类似的语句。

2.思政融于历史

雷老师在讲《信仰需要坚守》这一板块内容时,将七年级上思政内容《少年有梦》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从毛泽东诗词的角度剖析其在面对艰难和挫折之时依然乐观坚定的原因,他”心中有梦”“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学生们以流利的语言、自然的演说成功展现出人物特点,揭示了信仰的力量。

3.历史融于德育

在讲《信仰需要奉献》这一板块内容时,雷老师谈到中国女性千千万万,为何向警予能成为“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的原因时,通过实地走访向警予墓、武汉市向警予中学,参展文物介绍,实地感受,对向警予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她是一位女性,是一个知识分子,是一位妈妈,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这是学生感悟到的有血有肉的向警予。

4.历史融于生活

教师在讲《信仰需要牺牲》这一板块内容时,看到视频里恽代英在牢房里的艰难险恶环境,狱友们衣不蔽体的穿着,每天靠一点点脏水和剩饭维持着生命,但他们却无比乐观自信,信念坚定,每个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与勇气,再想想现在的生活条件,学生感触莫深。

三、由活动开展课程

在常规历史教研活动中,汉阳区各校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和积极参与的态度,将自己学校好的做法进行经验交流与介绍,大力推动历史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历史课程的建设。

1.利用单位共建模式

如本次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是由武汉市教科院、汉阳区教育局与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共同举办的“红色教研进民校”活动。活动第四、五、六项分别是由武汉市教科院与武汉第三寄宿中学签署党建合作协议,由汉阳区教育局向市教科院第四支部赠送锦旗,市教研员与三寄宿教师面对面交流,开展红色教研活动。

2.利用学校社团活动

如今各个学校的社团活动在中央的要求下如火如荼地开展。很多开展社团活动的学校,充分利用历史学科、历史教师资源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笔者有幸走访了汉阳区所有初中,幸运的是,汉阳区初中学校的社团活动,历史学科已经成为必开科目。如三寄宿历史向老师开设了《国防危机秘史》,对学生开展国防安全教育;张老师开设了《红色革命人物英雄谱》,对学生开展爱英雄、学英雄、传英雄、做英雄的教育;翠微中学张老师的《我国桥文化》,将历史上的赵州桥、卢沟桥蕴涵厚重历史底蕴的桥与一五计划时期的武汉长江大桥、改革开放后的武汉长江二桥等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桥文化。

如向老师开设的校本选修课程《国防危机秘史》,从中苏珍宝岛危机,中日钓鱼岛冲突,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国南海风云,中越自卫反击,抗美援朝等方面全方位的对我国国防安全进行了一次讲解。他通过丰富的视频、图片、新闻报导等手段,讲述了在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我国高层如何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化解我国面临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边疆新危机,也从历史的角度证明这些领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通过这一课程内容的讲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领土意识、国防意识和国家观念,明白我们当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树立了危机意识,支持国防建设,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崇高理想。

3.利用节假日纪念活动

节假日纪念活动时间特殊,开展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时间也可以充分利用。如每年的12月9日,在全校晨会上举行一二九演讲活动;在清明节,学校定期派各个年级的学生代表到向警予烈士墓进行祭扫活动;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时,举办了辛亥革命历史知识竞赛;每年9月18日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主题日纪念活动;每年10月25日为武汉沦陷日,学校进行防空演练,学生疏散演练;12月13日的国家公祭日活动,全校举行默哀悼念我遇难同胞,五四纪念活动日等等。

如在武汉市江汉二桥中学,学校历史教师在2021年12月底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43周年活动老物件展》,发动全校师生将自己家里一些老物件、老照片等带到学校利用中午、大课间、活动课等举行展览。师生们带来的老物件有:老式钟表、粮票布票、老式邮件信件、小型农具、手摇电话机、电报、木屐、油布雨伞、斗笠马灯、收音机、算盘、手电筒、墨斗、开水瓶、行军水壶、木工铇子、顶针箍、老式各种照片、赤脚医生行医箱、钱币,等等。在展览期间,学校活动场地人山人海,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饶有兴趣的参观每一件物品。他们对有些老物件能保存到现在既感到惊奇不可思议又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无比自豪。丰富的实物展览,让学生更直接体验到改革开放的成就。

4.利用专题讲座报告

专题讲座形式多样,内容可以多选,时间也可以任选。如可以将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的历史分阶段进行:土地革命时期历史(国共十年对峙史)、抗日战争史、解放战争史、新中国至改革开放史、改革开放史。分阶段专题讲座可以很好地把历史课程内容细致地呈现出来而不致累赘,学生也可以学得轻松,这对历史课程的开展十分有利。分阶段专题讲座一定要讲得生动活泼,可以有人物小故事专题,可以有重大历史结论的探讨,可以有历史的经验与成果的总结。

如笔者在讲授中国历史八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课时,我特别以邓小平为主线进行专题讲解和梳理,让历史人物有血有肉,使这一课理论性很强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我以《春天的故事》作为导入,引出各种类型的开发区与我们的关系,然后设计出四个主题:春风秋雨——革命生涯多波折;春雷乍响——三中全会促转折;春满神州——改革开放绘新篇;春风化雨——中国道路启未来。第一个主题通过邓小平的生平故事讲解其革命生涯及“三起三落”的磨炼,史料详实,学生兴趣浓厚;第二个主题讲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及邓小平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他的高瞻远瞩及特殊经历成就了我们改革开发这段历史,学生猛然明悟;第三个主题讲我国改革开放的措施及成就,学生知识汇聚;第四个主题则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形成:邓小平理论要讲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讲清我们要建怎样的党,怎样建党;科学发展观则讲清我们要实现什么发展,怎样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指出我们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学生自然领悟。党史教育也一气呵成,自然而然。

5.利用乡土地方资源

武汉乡土地方资源丰富,红色资源尤其如此。如位于武昌的农民运动讲习所,位于汉口胜利街的八七会议旧址,位于江岸的二七大罢工纪念馆,位于江岸滨江的抗洪纪念碑、位于汉阳龟山的向警予烈士墓、位于江岸的施洋烈士墓、武汉长江大桥等等。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进行走访参观。乡土地方资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触摸、感受,是教材的补充,对推动课程建设不可或缺。武汉市文明办曾组织举办了“武汉因你而荣”的文明实践活动,搭建了形式多样的参与平台,持续推进“红色引擎工程”,整合武汉市145处重要红色遗存,发布《武汉红色旅游手绘地图》,设计推出“伟人足迹”等6条红色旅游线路,开通3条红色旅游公交专线。笔者利用“五一”小长假带领部分学生进行武汉市的“红色”之旅,发现现在景点里的初中生面孔越来越多,一趟旅程下来,前往红色景点的学生不再是“要我去”,而是“我要去”;来到红色景点的同学不再是“走走看看”,而是更好地融入、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当然,学习党史的方法途径还有很多。如照着经典去学,像《纪念白球恩》《论持久战》《苦难辉煌》《可爱的中国》《有的人》等,或利用碎片化时间学,像听书、学习强国、红色歌曲,再如现场观摩后写读后感,像一些革命经典影视剧等等。总之,党史教育一定要结合实际,亲身体验,春风化雨,方能触动心灵。

猜你喜欢

党史武汉红色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红色在哪里?
决战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