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重复”处走向深入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深度推进策略

2022-12-31彭晓春

中学语文 2022年32期
关键词:强盗孙悟空西游记

彭晓春

整本书阅读是当今语文阅读教学的热点。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已经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理念,他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已明确要求学生阅读整本的书籍。因为当时的教材与课时等因素的局限,“整本书阅读”这一理念没有得到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和切实开展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在整本书阅读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时要合理设置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阅读品质。《任务驱动的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一文指出:“名著阅读是整本书阅读的最典型的表现,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构建的重要环节……然而,名著阅读停留在表面功夫,学生始终在文本的外围,只是围绕着相关讲解对文本进行一些简单的理解和识记,却不能以解读者的姿态对文本进行向我性解读,而名著阅读最终指向的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没有实现。”针对整本书阅读的这一现状,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应认真反思与研究,必须找准整本书阅读的“切入点”,这是优化整本书阅读效果的重要途径。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如果从“重复”修辞入手,展开整本书阅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重复”最早是作为一种修辞术语出现的,从修辞学的角度出发,“重复”也是一种修辞方法。纵观《西游记》全书的内容,可以看出“重复”修辞不仅贯穿在整本书中,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下面就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例,谈一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重复”处走向深度阅读。

一、引导学生聚焦“重复”性的故事情节

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重点聚焦相似的时间或者事件场景的“重复”,从这些不间断的“重复”中品味作者的真实意图。比如,在取经的道路上,孙悟空和强盗有过“三次相遇”。可以让学生找出这三次相遇的语段,仔细阅读后思考:“孙悟空分别是如何对待这些强盗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对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第五十六回《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和第九十七回《金酬外护遭魔蛰,圣显幽灵救本原》进行精读,他们就会得出一些思考。比如:第一次相遇,孙悟空因为野性未训,出手凶狠,冷漠,视人草菅人命,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强盗将孙悟空惹怒之后,孙悟空把六个盗贼“一个个尽皆打死”,强盗的性命是“玩物”,对他们解剖衣服,掠夺其盘缠,并且还把自己的“战果”报告给师傅,以为可以得到师父的表扬。此时的孙悟空表现出来的性格是处事冲动,意气用事,不考虑后果;他是神通广大的妖,而六个小毛贼则是普通人,根本不可能对他造成伤害,他完全可以只给他们一点教训而不伤害他们的性命,但是孙悟空却选择的是“团灭”;心高气傲,不符管教;孙悟空以大王自称;师父看到孙悟空杀生忍不住唠叨他,他却顶撞师父,受不得一点指责和批评。第二次和强盗相遇,孙悟空依然嫉恶如仇,心性高傲,嚣张狂妄。但是他处事比先前更加谨慎、小心。当唐僧在盗贼手上,不清楚具体情况的时候,便化作小和尚的模样,没有正面和盗贼交手,解决问题不像第一次那样简单粗暴。有了“人”的思维判断,知道“父慈子孝”的人伦观点;爱憎分明,解决问题的方式仍然是以恶制恶,但是不会赶尽杀绝;在盗贼的挑衅下,打死了两个为首的强盗,放走其他的强盗;当同一伙强盗找上门挑衅,孙悟空才把贼人打得星落云散,又把杨老儿的逆子也杀了。孙悟空和强盗第三次相遇,处事的方式更加温和、成熟:当强盗想要他身上的钱财时,他并没有一棍把强盗打死,而是用了个“定身之法”,让三十多个强盗动身不得,他注意了解情况,给强盗解释的机会;更加理性,思路清晰,有了明确的是非判断标准;处事考虑后果,考虑唐僧的内心感受,考虑佛家劝人向善的初衷:表现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怕师父怪他伤人,饶怒了那些人的罪行,有了慈悲之心。通过这“三次相遇”看似“重复”的故事情节,学生在阅读中会发现,所有的“变”(孙悟空的成长)都藏在了这些“不变”之中。孙悟空由幼稚走向成熟,从妖蜕变成佛,外在的约束和引领固然重要,但最终走向何方还是取决于他的内心。他选择了唐僧,选择了人性,选择了佛。金箍棒越来越掌控在孙悟空自己手中,不再只是手中的武器,更是定心、修心的法宝,他终于成为读者心目中的大圣,成为实至名归的斗战胜佛,成长为真正的王者。三次不同的相遇更加提升了故事的趣味性,也提升了作品内在的韵味。

二、引导学生品读人物对话处的“重复”,感悟人物性格特点

在《西游记》这本书中人物之间一问一答的对话是很多的,这样的回答形式大多比较简单,语句简短,有的对话甚至仅仅是用了一个字,并且这样的简单的对话在书中不断重复使用。例如,作者似乎喜欢用“好,好,好”这样的对话,这样的对话显然增加了语言的立体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表现力。一些说书的人在对《西游记》进行说书的时候,也喜欢用“好,好,好”这样的简洁语言表露情感,渲染气氛。当然,因为说书人音量的差别和语气的不同,这些简洁的对话语言能将小说中的人物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指导学生品读人物对话的这种“重复”性简洁语言时,当然需要结合情节内容进行仔细的琢磨,深入体会。因为这样的简洁“重复”性的对话是作者有意设置的。主要存在三情形,绝大部分是两个字重复两次,例如“莫忙,莫忙”等;其次就是单个字重复三次,如“妙,妙,妙”等,还有的就是少量的三字或者四字一词组重复两次,例如“我晓得,我晓得”等。在这些对话中大多是人物脱口而出的,对于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作者很少去进行描述,但是这种词语的重复就足以展现或者透露一些相关的信息。例如第五十九回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中的对话中,沙僧说道:“不停当!不停当!”就说明了孙悟空借到的芭蕉扇是假的,导致火势更加猛烈的结果。作者在这里没有用量大的笔墨去描写孙悟空当时的心情,但是作者用孙悟空简单“重复”的对话,就把孙悟空当时的心情逼真地表达出来了。“快回去!快回去!火来了!火来了!”表达了孙悟空的紧张情绪。还有“不停当!不停当”则表现了孙悟空当时疑惑又清楚、紧张又冷静的复杂心情。这比运用其他的修辞或描写更能形象地表现了孙悟空的形象特点,确实耐人寻味。在同一句话中同一词语的重复,往往是后面的词语是前面词语的升华,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受,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会被激发出来。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简洁对答都是重复出现的。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和品味这些“重复”的语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深入挖掘,然后小组探究,集体讨论交流。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作者如此“重复”的真正原因所在。

总之,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重复”修辞的运用特点,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回归文本,以“重复”为切入点去精读文本,深入分析挖掘,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促使整本书阅读在“重复”处走向深入,进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强盗孙悟空西游记
秒变孙悟空
快递来了个孙悟空
我和孙悟空的一天
强盗的书
三个强盗
西游记
西游记
苻融辨盗
西游记
酱爆西游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