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度学习模式创建

2022-12-31

中学语文 2022年32期
关键词:建构深度高中语文

张 慧

基于核心素养思想和理念的指导,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体现为更加注重教学的情境性、关注教学的过程、重视学生的体验等。不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时代的不断发展,一部分教师仍然走不出“知识中心论”的局限和困扰,尚未认识到教学活动自身的流动性和复杂性。这样,核心素养很难真正融于高中语文教学之中。为此,我们要从“知识型教育”逐步转向“人的教育”,以人的发展为第一要义,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深度学习模式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充足的自主探究空间以及挑战性十足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丰富自身的学习体验,从而掌握核心知识、形成核心素养。

一、阅读鉴赏要完善,推动语言的深度建构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深度学习背景下,教师要将语言的深度建构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目标之一,以完善的阅读鉴赏形式为依托,指引学生甄选鉴赏角度、合理规划鉴赏程序,在此过程中加强语言感悟和理解的能力。

一方面,甄选鉴赏角度。语言的深度建构要依靠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教师应清醒地意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从阅读和鉴赏方法的层面给予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鉴赏环节,初步奠定认知基础。为此,甄选合适的鉴赏角度是重中之重,教师在此方面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如,教学诗歌《短歌行》时,学生大多关注诗歌中沉郁顿挫、节奏鲜明的韵律特征,将侧重点放在诗歌的艺术特色之上。为此,教师要给出更多的选项、激活学生的鉴赏灵感,可以提出具体问题“‘杜康’是谁?具体指代什么?”“‘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一言出自哪里?在文本语境中有哪些深刻蕴意?”“‘周公吐哺’代指的是哪一个典故?在此诗中是什么含义?”等,让学生将关注点聚焦在文本的历史典故上,让他们将词汇和语句的字面含义与指代含义结合起来,深度建构诗歌的语言系统,将不同的字词和语句串联为整体,还原曹操的真实处境与心境,体验他求贤若渴、渴望建功立业的乐观精神,从字义、字音、诵读技巧和情感主旨等多个角度,对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进行鉴赏和分析,这样的方式会让鉴赏和阅读更为全面和深刻。当学生掌握了多样化的鉴赏角度和方法后,他们的思维会更加灵动,深度学习的目标也能逐步达成。

一方面,规划鉴赏程序。语言鉴赏是一种有目标、有方向和有规律的学习活动,若不合程序、不遵循规律地开始阅读和鉴赏,难以达成既定的目标。针对这种情况,为达成深度建构语言的目的,学生可以采用递进式、列举式等多种鉴赏流程,把握语言的内部逻辑和结构,梳理出一套高效的鉴赏程序。如,《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其语言独具特色,具有文质兼美的特征,在此篇课文的阅读鉴赏中,学生可采用递进式的鉴赏流程,围绕着“表达手法+语言环境+实际作用+主观情感”的程序,深度解析文本的语言内容。如,针对“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句话,按照递进式鉴赏流程,学生可做出鉴赏解读:“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表达手法,将月光下的荷叶比作明珠、星星和出浴的美人,赋予了荷叶以人的形态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荷叶的喜爱和欣赏之情。”显然,按照一定的程序展开鉴赏活动,学生的语言表达会更具逻辑性,能够清晰地展现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长此以往扎实训练,学生的建构意识愈发强烈,他们在鉴赏学习活动中愈发有章可循,其思维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二、学习任务要创新,推动思维的深度建构

在支架式教学理论的支持下,学习任务的重要性得到凸显。它能帮助学生寻找学习的支点,带领学生迈入深度学习的场域之中,并推动高中生思维的深度建构。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性地探索、设计和布置语文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堂辩论、主题演讲、角色演绎和自由诵读等过程中,发展逻辑和创新思维,并于理解、分析、综合和评价等环节的加持下,初步形成高阶思维的框架。

学习任务要创新,就不能拘泥于固定的形式。教师要因时而定、因文而定,依据教学进度和课程内容的变化,灵活地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真正践行创新的思想和理念。如,《玩偶之家》是典型的话剧文本,通过默读、朗读等形式,学生一时之间难以深入领会文本的含义。这时教师要转变理念,从创新的角度出发,设计角色演绎类型的学习任务,建设活动型的语文课堂。

第一环节,改编剧本。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选编了易卜生《玩偶之家(节选)》,呈现了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前的对话,展现了娜拉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为深挖剧本的细节,教师要在课堂上创建学习共同体,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于小组共读、合作讨论的过程中,补足文本中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充盈剧本中的内容和元素,将其作为表演的素材,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第二环节,分组表演。利用改编后的剧本,学生展开分组排练活动。结合剧本中的对话和旁白,从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等要素的变化中,猜想和揣摩主人公心境的变化,掌握推理和论证的方法,并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出娜拉“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的独立意识。于代入角色的过程中,深入到文本语境之中,领略戏剧文本中传达出的社会进步思想、对传统观念的反叛和谴责,促使学生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

三、实践活动要多元,推动审美与文化的深度建构

审美与文化的深度建构是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深度学习的关键目标。以该目标为导向,教师要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于活动中挖掘信息、拓展学习范围,深入解读学习内容中涵盖的审美要素和文化元素,强化学生个体的学习体验。

基于审美与文化的深度建构要求,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可包含主题阅读、项目探究、专题展览等多种类型,着力组建多学科相互融合的深度学习体系。以《〈论语〉十二章》的教学为例,为挖掘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品味儒家思想的深厚人文价值,教师要以“仁者爱人”为项目主题,开展项目化的实践活动,从制定项目计划书、分设项目小组、设定项目计划、搜集史料资源、查阅学术文献、提炼重点观点等多个环节出发,围绕着《论语》中蕴含的深刻思想,从审美鉴赏和文化感知的角度,品析“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语句中包含的情思美和哲理美,感受中华民族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深厚底蕴。于项目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儒家经典的理解和感悟。这样,项目化的实践活动即可推动学生审美与文化的深度建构,促进核心素养与高中语文深度学习模式的融合。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教学要以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的深度建构为目标。由目标入手,创建完善的阅读鉴赏模式、设计创新的学习任务、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这样,不单单能够实现深度学习的能力,还能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其全面发展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与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在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追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继续优化深度学习机制。

猜你喜欢

建构深度高中语文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