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文化交流与《文镜秘府论》

2022-12-31孙佳妮云南大学文学院昆明650091

名作欣赏 2022年35期
关键词:空海日本研究

⊙孙佳妮[云南大学文学院,昆明 650091]

《文镜秘府论》是弘法大师空海于公元804 年随第17 次遣唐使入唐学习佛法,在此期间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文学作品,并于归国后(806)将所收集的资料整理、编撰而成的汉诗学理论著作。据《书刘希夷集献纳表》 《献杂文表》 载,空海带回日本的文学作品有:《刘希夷集》 四卷、《王昌龄集》 一卷、王昌龄《诗格》 一卷等。《文镜秘府论》是空海将带回日本的文论“削其重复,存其单号”,有意识地编撰而成的一部著作。千年以来此书一直在日本流行,是指导日本诗学创作的奠基之作,使日本诗学在文体、音韵等方面都印下了唐风的烙痕。严绍璗在《日本中国学史》中谈到“《文镜秘府论》 是日本传统汉学史第一部奠基性著作”;“其(空海)研究论述的对象是汉诗的诸问题,这一文化现象典型地表现了当时中日文化关系和日本文化史若干侧面的重要姿态”。《文镜秘府论》 是古代中日关系友好的证明,空海身上,除了具有佛学意识与日本意识之外,还展现了浓厚的中国精神,这些思想意识的融会贯通可在《文镜秘府论》中窥见一隅,笔者将在下文对空海的中国精神进行论述研究。

从《文镜秘府论》的编撰体例来看,共分天、地、东、南、西、北六卷,天卷主要论述声律问题,地卷讨论文章体式,东卷论对,南卷论文章创作,西卷论文病,北卷主要是论对属以及《帝德录》。收录的文献主要有:沈约《四声谱》、刘善经《四声指归》、上官仪《笔札华梁》《文笔式》、王昌龄《诗格》、殷璠《河岳英灵集》等。此书不仅是研究日本诗学创作的必读之书,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方面也具有重大参考价值。部分在中国已散佚的六朝至唐的诗及文论在《文镜秘府论》中得以保存,这些文论随着杨守敬先生的发掘重见天日,并在其后受到王梦鸥、张伯伟、王晋江等诸位学者的关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由此更加深入。

总的来说,《文镜秘府论》作为中日间友好的证明以及两国沟通的纽带与桥梁,不仅在文论领域,而且在中日文学讨论、文化交流等领域都有着非凡的意义与价值。

一、《文镜秘府论》及空海所展现的中国意识

《文镜秘府论》有着浓厚的中国意识,而这种思想意识与空海本人具有密切联系。

《文镜秘府论》展现出了浓厚的中国意识,天卷序伊始,空海便引《易》 《论语》之典,论述文章的价值与意义,又以简短而精辟的语言论述儒道佛三家之文的特点,认为释经“妙而难入”,道家之文“玄而寡和”,儒家典籍“近而争唱”。又论声律之说,从子游、子夏、屈原、宋玉谈起,一直到王昌龄、皎然、崔融、元兢,娓娓道来,脉络明晰,如行云流水。再看西卷《论病》,空海引经据典,从文章、声律之兴谈起,又论元兢、崔融以降,当时世人徒竞文华,造成雕病实繁的局面,空海认为正声已失,于是列文二十八种病,使得“后之览者,一披总达”。可以说,从《文镜秘府论》的行文、论述、用典等方面来看,其完全是一部地道的中国文论之作,语句毫无滞涩,《文镜秘府论》中浓厚的中国意识与空海本人的文学素养和文学积累不无相关。

空海本人深受汉文化影响,作品用典信手拈来。在他的早年著作《聋瞽指归》中,空海谈及:“夫体物缘情,先贤所论;乘时摛藻,振古所贵。”“体物缘情”当出自陆机《文赋》,“摛藻”当出自吴质《答魏太子笺》“摛藻下笔,鸾龙之文奋矣”。空海三十一岁时,代遣唐使藤原起草文书,向福州观察使请求入唐,写下《为大使与福州观察使书》一文,文中谈道:“加以使乎之人,必择腹心。任以腹心,何更用契。”是引用《论语》:“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其“使乎之人,必择腹心”引用《论语》之意,用以说明日本是礼仪之邦。此文采用骈文形式,多用典故,文字典雅,韵律齐整。据记载,时任福州刺史阎济美读来觉得,一个外国人竟能作如此整齐的韵文,遂大受感动,答应他们上奏长安。同年,由于大使藤原等一行人获准入唐,而空海未获批准,其又写下《与福州观察使入京启》,向福州观察使再次请求准许入唐。其文也化用不少儒家之言,“居诸不驻岁不我与”化用《论语》“日月逝矣,岁不我与”;“男女携手咏功盈耳”中的“盈耳”一词则引用自“洋洋乎盈耳哉”,空海对这些语句、词语的含义近乎全盘引用。

除了对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经典相当熟稔,空海对道家思想也有自己的理解。这在其著作《性灵集》中有所体现。“念亡法子,性是颜回命则蜉菌”,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以形容已圆寂的弟子性命如蜉蝣、朝菌般短暂,“蜉菌”一词在这里的使用是极为符合语境的。又“松风每听烂肝,竹籁触目绝肠”,松风、竹籁用《齐物论》“地籁”之意,“地籁”,郭象注曰:“言风唯无作,作则万窍皆怒动而为声也。即长风之声。大风之所扇动也。”空海用竹叶松风之声表示对先师逝去的悼念以及内心的伤感。松风、竹籁与“地籁”是一脉相承的。

空海对道家的理解和运用不仅仅停留在言语层面,对道家所推崇的虚静以及自然无为之境也有自己的理解: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庄子·齐物论》)

三密寂寥同死灰,诸尊感应忽来访。莫喜莫嗔是法界,法界与心无异样。(《性灵集》)

《性灵集》中所描述的“死灰”之境与《齐物论》中南郭子“荅焉似丧其耦”之态,指的都是修行时所保持的无念无想的心境,即内心虚静,以便观想。又有早年著作《三教指归》云:“龟毛之凫脚未可为短,隐士之鹤足不足为长”,是巧妙运用《庄子·骈拇》“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之意,以表明应当尊重万物本身之特点,顺从自然。空海将庄子的思想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圆融统一,可见其汉文化素养之高深。

空海在文字、书法等方面亦成就颇高。在文字方面,空海自唐归国后,便采用汉字偏旁,编成伊吕波歌,以作为日本的声母,又依《玉书》编撰了日本第一部汉字字典《篆隶万象名义》。在书法方面,空海向来在日本有“书圣”之称,据日本风光帖叙,空海师从韩方明。空海与嵯峨天皇和橘逸势三人被尊称为“平安三笔”,其归国后的代表作《风信帖》充分展示了其娴熟的笔法和隋唐风韵,为上乘之作。

总体来说,空海本人有着深厚的汉文化积累,对儒道二家文论极为熟识。更难能可贵的是,空海并不是停留在套用字词的层面上,而是灵活运用其中的思想,作文用典信手拈来,其文字汪洋恣肆、挥洒自如。读《文镜秘府论》,若不是读者知道作者的日本人身份,定会认为是中国人所作。

二、中国对《文镜秘府论》的研究

(一)大陆对《文镜秘府论》的研究

我国最早发现此书价值的是清末的杨守敬,杨守敬曾于1880 至1885 年作为驻日公使随员在日访书,带回《文镜秘府论》江户刊本以及古抄零本。其《日本访书志》以专篇形式论述《文镜秘府论》,言此书收集大量散佚文论以及六朝诗文,这是中国对《文镜秘府论》的第一段研究评论文字。

随后关注到《文镜秘府论》并进行研究的是储皖峰、罗根泽、郭绍虞。储皖峰针对西卷论病部分,撰写《文二十八种病》,讨论六朝至唐初的声病、韵律问题,并提出校勘意见。罗根泽对《文镜秘府论》诗格声律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中隋唐文学批评史一编,以两章的篇幅论述诗的对偶及作法。其“上官仪的六种对及八种对”“元兢的六种对”“崔融的三种对”“皎然的八种对”“王昌龄诗格”“皎然诗式”等篇的材料均取自《文镜秘府论》。罗根泽不仅关注到《文镜秘府论》在声律上的重要价值,亦关注到《文笔式》,从《文镜秘府论》中勾勒出《文笔式》的大致样貌,撰写了《文笔式甄微》一文,并指出其为隋人所作,这是我国比较早的对《文笔式》的研究。郭绍虞主要对永明声律问题展开关注,其《永明声病说》《从永明体到律体》《蜂腰鹤膝解》等篇对《文镜秘府论》也多有涉及。此时还有任学良对《文镜秘府论》的校注,极为翔实,惜未完成即离世而去,今唯存《天卷序》至《调四声谱》部分校注。此时期,云南大学教授汤鹤逸也对此颇有关注,撰写了《唐代中日文化关系与日本空海和尚》一文,论述中古时期中日文化的交流往来以及空海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的巨大贡献。

1975 年出版的周维德校点版《文镜秘府论》是大陆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注释本,周维德在校勘上颇有己见,对文中字词以及涉及的典故做了详细注释。郭绍虞先生为此书编写前言,认为《文镜秘府论》对研究语言学、修辞学都有比较大的作用,在中日交流史上起到了积极作用。继周维德点校版本后,王利器先生在20 世纪80 年代出版了《文镜秘府论校注》,此本系以日本京都藤井佐氏兵卫版为底本,又校之以《古钞本》《观智院本》《眼心钞》《三宝院本》等,旁征博引,校勘翔实,资料丰富。王利器校注本不仅在前文部分详细介绍空海大师的生平以及各自传本,又在文后附录部分征引弘法大师的诗文选和诸多资料,以加深读者对《文镜秘府论》的理解,学界对此本评价颇高。

再之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卢盛江的《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和《文镜秘府论研究》。卢盛江利用访日机会,对日本所收藏的各种版本的《文镜秘府论》进行细致的考察,对《文镜秘府论》的研究可谓汇集诸家之长,其《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所作之注极为细致清晰,列举诸家之观点并加以考证,实是研究《文镜秘府论》的不可或缺之书。《文镜秘府论研究》则集中探讨《文镜秘府论》的编撰过程、空海的思想、声韵调声、病累说、创作论、体势论等方面。除了两篇专著,卢盛江还有多篇论文,如《〈文笔眼心钞〉非伪书辩》《〈文笔式〉“论体”和“定位”研究》《王昌龄诗学几个问题新析》《殷璠诗学几个问题新析》等,从多个角度对《文镜秘府论》进行研究。

(二)港台对《文镜秘府论》的研究

港台方面也看到了《文镜秘府论》的重要价值。潘重规《文镜秘府论研究发凡》指出研究的途径:“首当校勘文字,次则记录佚文,最后乃可整理旧说而加以疏通贯串。”潘先生对原典进行考证,提出不少精当意见。又有《四声指归定本笺》,将天卷《四声论》和西卷《文笔十病得失》校勘整理为刘善经《四声指归》。饶宗颐著《六朝文论摭佚》,对《文镜秘府论》原典进行考证,如挚虞《文章流别论》、王微《鸿宝》等。王梦鸥《初唐诗学著述考》从诗格出发,对《笔札华梁》《新定诗体》等进行考辨。王晋江《文镜秘府论探源》则是分析了《文镜秘府论》的资料来源以及本身的系统,又简要概括了中日学者对其的研究,并探讨了《文镜秘府论》的价值,其逻辑是极为周密完备的。

三、日本对《文镜秘府论》的研究

日本对《文镜秘府论》的研究相对中国要早一些。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对《文镜秘府论》的研究是维宝的《文镜秘府论校笺》,此书对字词以及所用之典做了全面翔实的考证,此后壶井国三的《弘法大师全集》,收集空海一生著作并加以注释。此二部书为《文镜秘府论》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一阶段,对《文镜秘府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镜秘府论》的原典考辨、编撰年代、声病说以及对日本诗学的影响等领域。这一阶段,重要研究成果主要有:幸田露伴《文学上的弘法大师》、内藤湖南《弘法大师的文艺》、加地哲定《文镜秘府论概说》、中泽希男《文镜秘府论札记》、西泽道宽《文镜秘府论“文二十八种病”解说》、吉田幸一《关于文镜秘府论卷第一“四声论”》《文镜秘府论〈九意〉和平安朝歌集部类的成立》《文镜秘府论“文二十八种病考”》、间岛悠纪雄《作为文学论的文镜秘府论》等。

1948—1953 年,小西甚一《文镜秘府论·研究篇》以及《文镜秘府论·考文篇》的相继出版,标志着《文镜秘府》的研究进入新的阶段,此二本著作共三卷120 余万字,是系统整理研究《文镜秘府论》的第一部著作。《文镜秘府论·考文篇》以宫内厅本、三宝院本等十七种抄本互相参考,在当时所用本子最多。《文镜秘府论·研究篇》则对《文镜秘府论》的编撰时代及缘由、与《文笔眼心钞》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研究,并且对《文镜秘府论》所涉及的音韵、调声、文体、风格体貌、创作论等问题都有很深的见解,其研究体大虑周,系统全面,在当时实属前列。此外,小西甚一先生还创造性地指出《文镜秘府论》的编撰体例与密教曼荼罗体系的关联性;对《九意》篇的作者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从押韵出发,指出有部分诗句可能是根据日本人的惯用音来进行编排的,此观点经过多方考证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

小西甚一之后,对《文镜秘府论》进行研究的主要学者有高木正一、中泽希男、兴膳宏、沪波冈旭等人。中泽希男的《文镜秘府论札记序记》《文镜秘府论校勘记》,前后历时三十年,费尽心力对《文镜秘府论》进行考证,尤其是西卷论病部分,细致完备,颇有创见。高木正一主要考察声律部分,著有《六朝律诗的形成》。沪波冈旭则对《九意》一篇进行了深入研究,著有《关于〈文镜秘府论〉的九意——四季意识的诸多表现》。兴膳宏则对创作论领域颇有见解,其《王昌龄的创作论》《皎然诗式的构造和理论》有极多精辟之见。

猜你喜欢

空海日本研究
跨空海界面磁感应通信特性分析及应用
电影《妖猫传》与《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中空海入唐后的比较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黄金时代》日本版
日本有个“唐玄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