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减肥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

2022-12-31高敏香郑伟峰胡超俊哈丽娟高美云齐泰煜

吉林中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单纯性穴位脂肪

高敏香,郑伟峰*,张 敏,沈 凯,胡超俊,哈丽娟,高美云,齐泰煜

(1.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临床中心,长春 130021;3.长春市二道区人民医院针灸科,长春 130031;4.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长春 130021)

单纯性肥胖是指能量的摄入超过了能量消耗,多余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堆积而形成的肥胖,排除了因其他疾病引起的肥胖,占肥胖的95%以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在快餐式和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肥胖人群愈来愈多。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观和生活质量,更是引发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手术、饮食及运动治疗,但往往因不良反应大或风险高或难以坚持而不被患者接受。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延伸和发展,具有针、线、穴三重作用,以其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痛苦小、就诊次数少、费用少等特点,广为患者接纳。笔者查阅了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文献,现将从线体种类、线体长短和粗细、埋线层次、治疗周期、选穴规律、反弹问题、日常管理方面做以下总结综述。

1 线体种类

1.1 羊肠线 20 世纪70 年代,穴位埋线疗法引入临床使用,最早使用的埋线材料是羊肠线,是由牛或羊的小肠黏膜中胶原蛋白制合而成,在人体组织内通过蛋白酶来分解吸收[1]。羊肠线价格相对较低,但其作为一种异体蛋白,患者可能会产生排斥反应和过敏反应,因此在埋线部位可能会出现皮温升高、发红、皮疹和瘙痒等症状,甚至在吸收过程中产生较强的炎症反应,出现肿痛、硬结现象[2]。同时,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也会影响线体的吸收。因此,临床中羊肠线逐渐被一些新型线体所替代。

1.2 药物羊肠线 药物羊肠线是利用传统的羊肠线和中药结合开发的一种新型线体,是一种针、药、线、穴结合的新型疗法。根据所治疗的症状不同,将羊肠线浸泡在特定中药药液里,经过药物的渗透,使羊肠线具有药物疗法的作用,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于永铎等[3]将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成药物羊肠线埋线组、普通羊肠线穴位埋线组及针刺组,药物羊肠线是在大黄煎液中浸泡过的羊肠线,3 组选用相同的穴位进行治疗,观察各组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3 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73.68%、70.59%,3 组患者的标志物排除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各组间有明显差异,药线组平均排除率>羊肠线组>针刺组。表明3 组治疗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均有明显疗效,且药线组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增加标志物排除率优于羊肠线组和针刺组。

1.3 胶原蛋白线 胶原蛋白线是由动物的骨胶原(胶原蛋白)合制而成,在加工过程中将胶原蛋白提取再合成,改变了原有材料的结构,合成的纯度及制作工艺优于羊肠线,在人体内很少出现过敏反应和排异反应,胶原蛋白线线体表面光滑,吸收完全,不留瘢痕,在面部美容手术中更为适用。杜鸿蒙[4]采用胶原蛋白穴位埋线治疗围绝经期肥胖患者,结果发现,胶原蛋白穴位埋线不仅有较好的减肥作用,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脂代谢水平及患者生活质量。

1.4 PGLA 线体 PGLA 线体属于高分子聚合线,是从玉米和甜菜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不经过蛋白酶降解,经体液最终以水和二氧化碳的形式排出体外,不存在过敏原,极少产生过敏和排异反应,过敏体质人群也可使用。临床研究[5-7]比较了PGLA 线体和羊肠线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现PGLA 线体和羊肠线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但PGLA 组产生的不良事件明显少于羊肠线组,例如压痛、发红、硬结、轻度发热、过敏等。郑肖等[8]比较PGLA 穴位埋线和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治疗2 个月后,2 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0%、88.4%,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6个月后随访发现,埋线组的腰围、BMI 指数明显优于电针组,表明PGLA埋线组的远期临床疗效优于电针。PGLA 线体临床疗效显著,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是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线体。

1.5 纳米银丝线 纳米银粒子是一种天然、环保的非抗生素抗菌剂,具有抗炎作用。纳米银丝线是在普通线体四周覆盖单质的银镀层制成的一种复合线体,其除了与其他线体一样具有物理刺激作用外,同时能发挥抗炎的疗效,减少人体排异反应和过敏反应,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任晓艳等[9]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埋入纳米银丝线与羊肠线后局部皮肤温度变化的差异情况,观察到第1 天两种线体埋入后,局部温度均升高,羊肠线升温较明显。2 天后2 组局部温度均有所下降,羊肠线组呈缓慢下降趋势,纳米银丝线组局部温度下降较明显。5 天后羊肠线组出现温度升高,第7 天达到高峰,14 天内接近埋线前温度水平,纳米银丝线第5天后温度比埋线前低,直至第10 天后温度回升到接近埋线前水平。表明羊肠线产生的炎症反应比纳米银丝线强,同时纳米银丝线能缩短炎症的消除时间,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但因其价格相对昂贵,在临床应用中不被普遍接受。

2 线体粗细和长度

线体的粗细不同,在机体内分解、液化、吸收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和能量代谢不同。李思婷等[10]应用不同型号铬制羊肠线,分别在肌肉层、脂肪层进行穴位埋线治疗,采用红外热像技术及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分别观察各组患者埋线后局部皮肤红外热像温度值及血流值变化。结果显示,在同一层面时,使用2-0号铬制羊肠线组机体的能量消耗大于4-0 号铬制羊肠线组。表明线体的粗细与穴位埋线减肥的疗效具有相关性,线体粗,机体的热量消耗大,减肥的效果更好。谢长才等[11]研究线体长度与临床疗效的量效关系,选用1 cm 羊肠线和3 cm 羊肠线,观察不同长短的线体和不同穴位对减肥疗效的影响,结果发现,1 cm 羊肠线和3 cm 羊肠线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羊肠线的长短与临床疗效不具有相关性。黄珍珍[12]选用1 cm、2 cm 可吸收性外科缝线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量效研究。结果显示,1 cm 埋线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7.4%)低于2 cm 埋线组(90.0%),且2 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种长度的线体治疗脾虚湿组型单纯性肥胖均有疗效,2 cm 长度线体临床总体疗效优于1 cm 线体。

关于线体的粗细和长度研究属于量效化研究,正确的量效关系对针灸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关于线体粗细和长度的量效研究较少,不同线体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线体越粗长是否会影响治疗的安全性和患者的依从性需更多大数据观察得出结论。

3 埋线层次及深度

关于穴位埋线的层次及深度问题,目前尚无统一标准。针刺的深度和层次不同,取得的疗效存在差异,埋线亦如此。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多数研究者穴位埋线未提及层次及深度问题,少数研究者认为埋线层次影响临床疗效。

3.1 肌肉层 陈婷等[13]在B 超引导下探究穴位埋线减重的有效层次,将可吸收缝合线分别置于脂肪浅层和肌肉浅层,治疗后结果显示,肌肉组体质量、BMI、腰围下降幅度大于脂肪层,肌肉组针感强度评分高于脂肪层,提示穴位埋线埋入肌肉层比脂肪层得气感更强烈,且埋入肌肉层的减重效果优于脂肪层。韩桂华[14]观察不同层次穴位埋线对女性腹型肥胖及排便功能的影响,发现深层次(肌肉层)埋线治疗女性腹型肥胖疗效优于浅层次(脂肪层),且深层次(肌肉层)穴位埋线在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及改善排便功能方面更具优势。

3.2 脂肪层 伍先明等[15]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肌肉层埋线组、脂肪层埋线组、高脂模型组,各组进行穴位埋线治疗,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Lee's 指数、血脂及瘦素变化情况。治疗后,脂肪层埋线和肌肉层埋线均能有效降低大鼠体质量,且脂肪层优于肌肉层,脂肪层穴位埋线可降低大鼠Lee's指数,同时促进瘦素表达。结果提示脂肪层穴位埋线疗效优于肌肉层。刘莉[16]将45 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成3 组,分别为脂肪层埋线组、肌肉层埋线组、脂肪与肌肉交替组。治疗后发现,三组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且脂肪埋线组优于其余2 组,肌肉埋线组与交替埋线组无明显差异。郑宇皓等[17]观察不同层次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大鼠外周脂肪代谢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肌肉层及脂肪层穴位埋线均可以通过上调或下调外周脂肪组织中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使瘦素参与外周脂肪细胞的分泌代谢,从而达到减重目的。实验研究显示,脂肪层穴位埋线组的相关蛋白表达量升高或降低幅度均大于肌肉层埋线组,表明脂肪层穴位埋线减肥效果优于肌肉层埋线。

可见,埋线层次或深度不同,取得疗效不一,但目前研究观点各异,且尚缺少具体作用机制的研究,需要更多大数据实验观察得出结论。同时,临床医师大多依赖于经验进行治疗,造成穴位埋线深度不精准,从而影响疗效。笔者认为,结合B 超引导,将穴位埋线过程可视化,做到精准定位,可提升疗效,且在B超引导下,临床医生能有效避开穴位下血管,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及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4 埋线减肥治疗周期

埋线治疗周期即2 次埋线治疗之间的间隔时间,通过检索文献发现,关于埋线治疗周期的研究较少,临床研究中选取的间隔时间不统一,以7 d、14 d、21 d 作为治疗周期较多。

葛宝和等[18]选用4-0 铬制羊肠线,观察不同治疗周期对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差异,将90 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丙3 组,每组分别以7 d、14 d、28 d 为治疗周期,28 d 为1 个疗程,2 个疗程后结果显示:3 组有效率分别为92.8%、89.3%、42.9%,甲、乙组无显著差异(P>0.05),丙组与其他2 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3 组出现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5.7%、3.6%、0%,乙、丙2 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甲组与其他2 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应用4-0 铬制羊肠线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最佳的治疗周期为14 d。姚如婕等[19]选用3-0 可吸收性外科缝线2 cm 小段,分别以7 d、14 d、21 d 为治疗周期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治疗2 个疗程后,结果显示,3 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5.0%、90.0%、55.0%;不良反应的出现率分别为 50.0%、15.0%、10.0%。结合数据分析,7 d 周期与14 d 周期在疗效上无显著差异,且优于21 d 周期,7 d 周期产生的不良反应多于其余2 组。综合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率来看,采用可吸收外科缝线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时的治疗周期以14 d 为佳。

可吸收线在人体肌肉丰厚穴位的刺激量可维持在14 d 左右[20],当旧的可吸收线对机体的刺激量未完全消失时,又产生新的刺激量,超过机体承受量,过量的刺激会阻碍穴位局部气血运行,从而使局部产生疼痛或肿块等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不适和恐惧感。因此,笔者认为,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为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治疗周期应以14 d 为宜。

5 埋线减肥选穴规律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选穴与普通针刺的选穴规律大致相同,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考虑患者的接受度及依从性,穴位埋线的选穴处方更为精简,处方数量多选取8~10 个穴位[21]。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选穴主要以辨证取穴为主,常选用胃经、任脉、脾经的经穴,其中天枢、中脘、丰隆、足三里、关元穴的使用次数较多,特殊配穴多以特定穴组成处方。

谷婷等[22]将60 例青年单纯性腹型肥胖患者分为薄氏腹针埋线组与常规埋线组,薄氏腹针埋线组取滑肉门、外陵、大横、中脘、下脘、关元、气海,2 个疗程后发现,薄氏腹针埋线组在减少腰围、腹围方面优于常规埋线组。董雪等[23]基于脏腑别通理论,运用“别通配穴法”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对照组选用常用穴,2 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的BMI、腰围、体质量、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3 个月后随访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体质量复发率为16.67%,对照组复发率为43.33%。研究表明,“别通配穴法”穴位埋线能有效降低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质量,改善脂代谢水平,且远期疗效显著。王玉琳等[24]选取夹脊穴位埋线与常规穴埋线,对比观察治疗后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夹脊穴位埋线在减少BMI、腰围、体质量方面优于常规穴埋线。夹脊靠近脊神经后支,在其位置埋线可能起到调控脊神经的作用,进而调节对应脏腑的功能,使脏腑恢复生理平衡,从整体调节机体的代谢。曾启峰等[25]以三焦为切入点论治肥胖,运用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与口服盐酸二甲双胍对比。结果显示,2组均能有效治疗肥胖,调理三焦法埋线组在改善患者的体质量、BMI、腰围和腰臀比方面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组患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埋线组降低瘦素和胰岛素水平作用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三焦气化功能恢复有关,全身脏腑功能恢复平衡,通过整体调节起到减肥作用。

6 埋线减肥反弹问题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疗效显著,且远期疗效确切。闫润虎等[26]对96 例单纯性肥胖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观察其远期疗效,3 个疗程后发现,患者的体质量、BMI、体围、皮脂厚度、腰臀比(WHR)、瘦素、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且有明显差异(P<0.05)。1 年后随访结果显示,患者体质量、腰围、F%、血脂、血糖、瘦素、胰岛素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仍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不易反弹,同时表明穴位埋线疗法可以改善脂代谢水平,纠正瘦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这可能是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好且不易反弹的重要原因。万红等[27]将144 例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成2 组,埋线组和假埋线组,连续治疗12 周后观察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治疗后埋线组患者的BMI、腰围、腰臀比和F%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1)。治疗结束3 个月随访时埋线组患者的BMI、腰围、腰臀比和F%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

7 埋线减肥日常管理

研究表明,埋线减肥期间配合饮食及运动取得疗效更好。秦文君等[28]采用穴位埋线联合饮食调节及运动干预的方法观察减肥的临床疗效,在穴位埋线治疗的同时给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配合一定时间的中等强度运动,治疗结束后,患者的体质量、腰围、BMI 等肥胖相关指标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糖代谢、脂代谢指标均明显改善。黄雪芬[29]将40 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分为穴位埋线结合饮食运动组、穴位埋线组,治疗后发现穴位埋线配合饮食运动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埋线组。

8 问题及展望

综上,随着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不断深入,埋线减肥的临床疗效已获得广泛认可,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1)随着不同材质线体的研发,不同线体是否适用于不同体质人群。另外,药线方便、快捷、功效作用强,但药品种类有限,不能适应所有证型的患者。药线制作过程中线体浸泡的时长缺乏统一标准,是否会影响线体对药物的吸收,以及疗效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2)埋线的层次问题,研究观点不一,需进行具体作用机制研究和更多大实验数据观察。3)线体越粗,相应的埋线针会越粗,患者的疼痛感可能会增加,产生的不良反应是否会增多,是否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4)选穴方法较多,取穴大多依据临床经验,缺乏统一标准。5)治疗周期差异性较大,应具体到不同线体、型号及埋线层次进行研究。6)随访性研究较少,且个人生活习惯是否会影响远期疗效。7)文献中涉及样本量较少,缺少大样本量研究。

总之,穴位埋线减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绿色疗法,形成统一的临床操作标准,将更有利于提高减肥的疗效及穴位埋线疗法减肥的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单纯性穴位脂肪
减肥后脂肪去哪儿了
脂肪竟有“好坏”之分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微创小切口术在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单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研究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A Wonderful Day In Beijing
夏季穴位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