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仝小林院士治疗反复发作性坏死性组织淋巴结炎验案1 例

2022-12-31苟筱雯仝小林

吉林中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淋巴结炎莪术坏死性

郝 瑞,李 敏,苟筱雯,唐 程,仝小林*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3.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又称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或Kikuchi-Fujimoto 病。是一种罕见、特发性、复发率低的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性疾病,属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1]。本案报道患儿3 年内反复发热5 次,且多为持续高热,病情更为罕见及疑难。仝小林院士应用“伏气温病”理论对本病进行治疗,收效明显,报道如下。

1 病案举例

患儿,男,6 岁,2021 年7 月5 日初诊。身高115 cm,体质量26 kg,BMI 19.66 kg/m2。主因“反复发热3 年,加重2 d”就诊于我院。患儿2018 年不明原因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服用头孢霉素类抗生素(具体用量不详),未见明显效果,转院后诊断为川崎病,予丙种球蛋白(γ-globulin)治疗未见效果,后加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S),发热缓解后出院,约1 个半月后再次发热,再次于当地医院住院,淋巴结活检后示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予兰索拉唑胶囊每次15 mg,每日1 次,萘普生每次0.15 g,每日2 次,泼尼松每次10 mg,每日2 次,发热缓解后出院。2020 年3 月、2021 年5 月再次发热,药物治疗后缓解出院。2 天前(2021 年7 月3 日)发热,现为求中药治疗,就诊于我科。刻下症:发热,发热前淋巴结肿大,可触及,体温38~39℃,持续时间长,发热期间纳差。平日纳眠可,无怕冷怕热,大便日1次,成形,不黏,小便调,疲乏无力。查体:舌红,苔白厚,脉小滑数。血压106/70 mm Hg(1 mm Hg ≈0.133 kPa),心率每分钟114 次。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WBC)5.22×109/L,C 反应蛋白(CRP)10 mg/L,红细胞计数(RBC)4.32×1012/L,白蛋白(ALB)39.9 g/L,丙氨酸转氨酶(ALT)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1 U/L;颈部浅表淋巴结超声示多发低回声,考虑左侧淋巴结肿大。现用药:兰索拉唑胶囊每次15 mg,每日1 次,萘普生片每次0.15 g,每日2 次,醋酸泼尼松片每次10 mg,每日2 次。西医诊断为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中医诊断为痰毒(热毒炽盛证),治以和解少阳,解毒消肿,方药以小柴胡汤加减:柴胡9 g,黄芩15 g,生大黄3 g,蒲公英15 g,薏苡仁30 g,土茯苓30 g,蜂房9 g,青黛3 g,土鳖虫6 g,生姜15 g,大枣9 g。28 剂,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分服。

2021 年7 月26 日二诊,服上方21 剂,7 月6 日自行减药至醋酸泼尼松片早7.5 mg,晚5 mg。7 月8日发烧37.8℃,第二天加药至7.5 mg,每日2 次后体温正常,现无发热。双颏下淋巴结肿大,可触及。纳佳,食欲旺盛,食量大,眠可,体力可,大便日1~2行,成形,质可,夜尿1~2 次,偶有轻度尿失禁,无怕热怕冷,手心较热。查体:舌红,苔厚腻,舌底滞,脉弦数。血压106/73 mm Hg。心率 每分钟117 次。辅助检查:WBC 8.4×109/L,CRP 0.66 mg/L,RBC 4.42×1012/L,ALB 48.6 g/L,ALT17 U/L,AST22 U/L,ESR34 mm/h;24 h 动态心电图:1)窦性心律异位心搏;2)室性早搏(单发为主,部分呈三联律)。治疗:在原方基础上去青黛、土鳖虫,加金银花15 g,黄柏6 g,醋莪术9 g,三七3 g,浙贝母6 g。28 剂,水煎服,服法同前。

2021年8月23日三诊,服上方28剂:无发热,纳佳,眠可,大便1~2次,成形,质可,小便调,夜尿1~2次。其余同前,无不适。查体:舌红,苔淡黄偏腻,脉弦数。血压103/70 mm Hg,心率每分钟 113次。辅助检查:WBC 5.25×109/L,CRP 1.41 mg/L,RBC 5.25×1012/L,ALB 50.9 g/L,ALT 20 U/L,AST 22 U/L,ESR 21 mm/h。治疗:在原方基础上加徐长卿9 g,北刘寄奴9 g,夏枯草15 g,炒莱菔子6 g,知母9 g,黄柏9 g,生地黄15 g。水煎服,28剂,服法同前。门诊随诊,后随访半年,患儿逐渐减量糖皮质激素,无发热,未见复发。

2 讨论

HNL 典型表现可见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和白细胞减少,属中医学“温毒”“痰核瘰疬”“痰毒”范畴。该病复发率低,国外报道复发率仅3.3%,国内约7.1%[2],而此例患儿3 年来反复发热5 次,病情较为罕见。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误诊漏诊,导致治疗延误,此例患儿早期误诊为川崎病。然而患儿注射丙种球蛋白(γ-globulin)未见效果,而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且高热、淋巴结增大症状较为突出,淋巴结活检后示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因此明确诊断为HNL[3]。

2.1 治病求本 基于“伏气温病”认识HNL,“伏气温病”为伏邪致病的一种类型,仝小林院士临床常用于指导免疫相关性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血液病等。“诸温内发,有表无表,皆属于伏”,外邪潜伏,郁而化热,或机体脏腑失调,以致痰、热、瘀等病理产物聚而生热,潜藏于内,具有反复发热、多在气分流转、诱因复杂、以伤阴为主等特点[4]。

HNL 的病因仍不明确,目前推测其与病毒感染相关性大,基于伏邪理论,仝小林院士认为HNL 早期病毒感染属病邪伏于少阳(半表半里)或邪伏募原。淋巴系统作为全身免疫系统的重要场所,淋巴液周流,保障免疫平衡,是人体抵抗外邪侵袭的重要防线,与中医认为“少阳”“膜原”的概念接近[5]。故采用“伏气温病”理论进行HNL 的中医药治疗更为契合。

此例患儿反复发热而不愈,长期免疫失调,易感外邪,然正气不衰,又能防邪完全入里,故邪气留伏于半表半里之间,久而生痰化热,而为痰毒,症见反复发热而不愈、淋巴结肿大等表现。治疗当以和法,方用小柴胡汤加减[6]。仝小林院士常选柴胡配黄芩使外透内清,以取小柴胡汤清解少阳之义。

2.2 新久有章:新感透邪,久伏清里 初诊时患儿仍发热,体温可达38~39 ℃,新感透邪,当以和解少阳,透邪退热为主,以防延误治疗导致多器官受损。HNL 的发热是多种因素综合产生的结果,一是邪居少阳,正邪交争,往来寒热,则见反复发热,当用柴胡剂和解;二是痰瘀互结,导致淋巴结肿大的瘀火,当用生大黄向下通腑泄热,配以土鳖虫逐瘀退热;三是淋巴结组织细胞坏死炎症反应产生的毒素稽留体内,循环血液之中而成热毒,可用土茯苓、蜂房、青黛等清热解毒。

二诊时患儿已无全身发热,但仍见手心热,说明少阳之邪已有所消退,但邪气久伏,已蕴生痰、热、瘀等病理产物积聚生热,需清理体内的瘀火及火毒,因此改用金银花15 g,黄柏6 g 清热泻火、燥湿解毒,醋莪术9 g,三七3 g,浙贝母6 g 祛瘀散结。醋莪术、三七、浙贝母是仝小林院士治疗脉络瘀闭不通的靶药[7]。莪术、三七化瘀消癥,配伍浙贝母以祛痰散结,三药相伍,可祛痰散结消瘀,对甲状腺结节、淋巴结肿大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三诊时患儿一般状况可,进一步打扫战场,以化痰散结为主。加徐长卿9 g,北刘寄奴9 g,夏枯草15 g,炒莱菔子6 g。刘寄奴和徐长卿是仝小林院士常用解毒药对[8],用于此例患儿既可调态,清解淋巴结组织细胞坏死之毒,又能打靶,加强化瘀散结之功。夏枯草是仝小林院士常用的散结靶药。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虚胃滞,积而生热,热而生毒,毒热互结好发为痰核瘰疬,为防复发,当长期调理脾胃,故佐炒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以顾护脾胃,增强免疫力。

2.3 中药护航:中医协助减量糖皮质激素 HNL 暂无特效药,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控制病情、缩短症状持续时间,但长期大剂量使用、减量或停药过快,不仅可诱发伏邪,使疾病复发,也易导致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种不良反应。本病一般建议糖皮质激素应在2~4 周内逐渐减停[9],而此例患儿症状反复,服用糖皮质激素时间较长,因此在中药治疗时也应兼顾因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对机体的影响。仝小林院士认为,糖皮质激素是火毒之品,既有火毒伤阴,又有血瘀水停,阴虚火旺舌的特点为暗红或深红,苔厚腻或黄厚腻,表现为“增一毫若斗牛冲天,少一厘则如泥瘫软”。配伍药物时也应有所区别,概之为“肾火衰取知柏地黄,命火衰择龟鹿二仙。”此例患儿命门火衰不明显,故三诊时合知柏地黄,知母直折肾火,生地滋肾养阴、黄柏清利湿热,三者合用以制火燥[10]。

3 结语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属中医学“温毒”“痰核瘰疬”“痰毒”范畴。该病病位在淋巴结,为邪伏半表半里之间的少阳病证,治以和解少阳,宜柴胡类方,再结合具体症状调态打靶。此例患儿反复发热,邪伏于内,感则复发,属伏气温病。治疗当辨新久,新感以透邪退热为主,可散热、泄热、祛瘀退热;久伏清里,以清理“痰、热、瘀”等。热态清热,瘀态散瘀,靶药散结,态靶结合,精准治疗。同时应兼顾因长期服用激素耗阴致瘀,全程养阴散瘀。

猜你喜欢

淋巴结炎莪术坏死性
莪术治疗卵巢癌研究进展
牛坏死性鼻炎的诊断和防治
谷氨酰胺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肠穿孔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温莪术引种贵州的表现与规范化种植要点
首诊误诊为淋巴结炎的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分析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探讨莪术的栽培技术
淋巴结炎的ICD—10编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