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涛夺银锤

2022-12-30受吉相

中国石油石化 2022年23期
关键词:塔里木碳酸盐岩断裂带

文/受吉相 吴 朋

参加工作14年来,张银涛扎根科研一线,带领团队挑战超深层世界级勘探开发难题。

●潜心钻研,张银涛致力破解超深层油气密码。●供图/塔里木油田

日前,中国地质界青年的最高荣誉——中国地质学会第18届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评审结果正式揭晓。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勘探研究院油气藏评价所所长、党总支副书记张银涛荣获银锤奖。这是对他日复一日为国找油找气坚守与奉献的褒奖。

今年37岁的张银涛,已经参加工作14年。他扎根科研一线,甘于寂寞,潜心钻研,带领团队挑战超深层世界级勘探开发难题,创新发展了走滑断裂控储成藏地质理论,攻关形成了断控储层描述技术,解决了超深断控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系列技术难题,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获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落实了富满油田10亿吨级优质储量区,夯实了富满油田上产500万吨的资源基础,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做出了科研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创新发展地质理论

塔里木盆地石油资源丰富。其中,奥陶系碳酸盐岩石油资源量46.1亿吨,占比61.3%,是塔里木油田乃至我国原油建产上产的重要领域。

早年,塔里木油田先后探明并开发了轮古、哈拉哈塘、塔中Ⅰ号等碳酸盐岩油气田,却绕不开“资源潜力大、产量规模小,单井高产易、效益建产难”的主要矛盾。

2009年,位于塔里木河南岸的哈得23C井获得碳酸盐岩发现后,勘探进展缓慢,一度陷入沉寂。2017年,该区块连续钻探的4口井都失利了。

如何才能解决碳酸盐岩有储量无产量、有规模无效益、有认识无技术的难题,找到未来的方向?

直面挑战和难题,张银涛反复琢磨,认真分析。他下定决心,从分析失利井开始,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一口井一口井地梳理,誓要找到研究的门路。

于是,他带领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科研团队,从基础做起,开展深井地层对比。在一年时间里,把三四百口单井的所有资料梳理一遍,再把失利井梳理一遍。

通过对资料的重新处理、重新认识,他们渐渐有了些模糊的认识,似乎找见了一些规律,意识到高产富集井和走滑断裂有规律,逐渐描绘出了地下油气脉络的大致轮廓,提出了断控碳酸盐岩油藏走滑断裂控储成藏地质理论。

要识别地层深处的断裂带,必须通过地震资料来刻画。他每天要分析大量的地震数据。“院里给我配备了最好的计算机,但是很快数据就装满了。”

编程序,做计算,一次次的失败,再一次次站起来。从0至1,艰难的研究让正值而立之年的张银涛添了不少白发,也掉了许多头发。

相同的事情,一遍又一遍地做、认真地做。那些日子,张银涛一扎进资料里就忘记了时间。他制定了一个又一个方案,部署了一口又一口井。

2018年初,有些井陆续开始出油。起步阶段,从无到有,意味着希望。

2018年底,部署16口井,2019年初有12口井产量达到百万吨。一时间,像找到了通向地层深处的金钥匙,进一步坚定了他沿断裂带找油找气的信心和思路方向。

围绕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问题持续开展攻关,张银涛和团队创新发展了超深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地质理论,先后主持走滑断裂识别、断控圈闭描述技术的自主研发,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获得了满深1、富源3等一系列重大发现。

自此,塔里木盆地地质理论认识获得了大突破,碳酸盐岩高效勘探、低成本开发的全新理论形成。

突破圈闭井位研究

塔河南区域的油气藏埋深在8000米左右,储层仅仅沿断裂带分布,具有埋藏深、压力高、非均质复杂等特征,远远超出了教科书上的认识和东部油田的经验,国内外都无先例。

“这里的地层像被劈成零星的断裂,窄长的峡谷宛如一线天。断缝很细,谷底如深壑,断裂带分布没有规律。如果井位找不准,很有可能意味着投资失败。”张银涛说。

他们相当于隔着一座地下珠穆朗玛峰,从峡谷深处确定井位,难度可想而知。“真希望有人指导,有经验可借鉴,但根本没有,只能自己硬撑。”

重压之下,张银涛带领团队反复试验攻关,优化算法组合,自主研发了双重滤波+振幅变化率断裂识别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塔北地区弱走滑、小断距断裂识别的瓶颈问题,指导了走滑断裂的精细刻画和空间建模,首次精细刻画与识别出台盆区70条走滑断裂带,为断控型碳酸盐岩的研究和部署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2019年,塔里木油田做出“3+2”勘探战略部署,集中建设塔北—塔中原油根据地。地处塔河南的富满油田,迎来了精细勘探、集中建产的新阶段。

面对机遇和挑战,张银涛和团队发扬“与碳酸盐岩斗其乐无穷”的精神,许下了“在塔河南斗不出大场面、建不成大油田誓不罢休”的誓言。即使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们依然分秒必争,研究不止。

在富源Ⅲ、果勒东Ⅰ圈闭会战的关键时期,因为疫情,当地实行封闭式管理,意味着人员不能出门。“在家里怎么搞研究?这可不行。”张银涛当即决定申请“上岗”。

他组织团队仅用两小时就完成了集结。12名党员带上行李,抢在城市封控前住进办公室。

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吃盒饭,睡行军床,夜以继日搞会战。最终,2个区块的圈闭均提前100小时以上通过油田审查,发现石油资源量2.4亿吨。

2020年4月,满深1井横空出世,新发现了一条长117公里、油气资源量2.28亿吨的超级大断裂,证实了塔北—塔中整体连片含油。

2021年2月,满深3井试油获得日产油气1620吨的高产,打破了塔里木盆地原油单井日产的最高纪录。同年,满深2井实测油柱高度超550米,创探区油柱高度最大纪录,进一步证实了通源大断裂油气富集,纵向上拓展了深部增储上产的范围。

至此,富满油田从西到东落实了满深、跃满等34条断裂带,资源量超10亿吨,成为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超深海相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

推动效益建产上产

随着研究的深入,碳酸盐岩地质理论认识获得大突破,圈闭井位研究会战获得突破性成果。但以往的经验表明,多数碳酸盐岩油藏能量衰竭快,含油面积大但丰度低,井数多地面配套难,建产上产成本居高不下。

要在沙漠腹地七八千米以下的超深层规模效益建产,更是难上加难。富满油田开发建产前期,业内普遍不看好这类太深够不到、打井成本高、开发效益差的“边际油田”。

为找到低丰度油藏的突破口,实现快速上产、效益建产、规模开发,作为“富满油田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攻关”项目长,张银涛带领团队按照精细勘探、集中评价、快速建产的思路,开展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勘探开发一体化攻关研究。

从区块分散布井转变为断裂带集中布井,新井井型从直井、小斜度井打单“串珠”转变为大斜度、水平井穿断裂带,形成了定带、定段、定井、定型的“四定”高效井位部署方法,收获了一批高产高效井,钻井成功率由75%提升至96%,高效井比例从27%提升至69%。

2018年以来,富满油田相继斩获满深3、富源3等9口千吨井,试获百吨井150口,新发现3条亿吨级富油气大断裂带,以年增50万吨产量的速度建成我国埋藏最深、规模最大的碳酸盐岩油田,突破了边际效益,保障了塔里木油田原油规模增储与快速上产,成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效益建产示范区,入选“2021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碳酸盐岩的井特别脆弱,每口井都得小心翼翼,像娇贵的瓷娃娃。轻了,打不到目的层;重了,太复杂随时可能遇到各种问题。”张银涛感叹道,“打一口井太难了,从部署井位到试油,我们全程参与并跟踪监测。一路走来,苦在其中,乐在其中。”

科研工作要有不服输的勇气,要有长期的积累和思考,也依赖于集体智慧。作为超深断控碳酸盐岩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张银涛善于提升团队人员素质,激发团队人员斗志。

他带领大家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让每一位团队成员都参与到油气发现、产能建设中来,打造了一支业务精、能力强,能打胜仗的创新团队,实现了富满油田快速上产与自身发展的完美融合。

经过日复一日的努力,他们在沙漠腹地实现了超深层油气藏开发核心技术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领跑,走出了一条自主研发的创新之路,走到了世界前沿。

目前,他们的科研成果“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代表了国际上的最高水平,为推动塔里木油田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基础。

●张银涛带领大家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供图/塔里木油田

猜你喜欢

塔里木碳酸盐岩断裂带
大牛地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元素录井特征分析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综合物化探在招平断裂带中段金矿深部找矿的应用
四川江油市马头山地区三叠系碳酸盐岩地热资源特征
董事会团队断裂带对家族企业传承后多元化战略的影响
塔里木盆地新发现石油资源逾2亿吨
立足“严、实、俭、专”,大力提升会议管理水平
贵州云炉河坝地区铅锌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塔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