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门市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12-30杨斌伍慧怡

广东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科研经费科研人员

文/杨斌 伍慧怡

0 引言

近年来,高职教育随着国家示范校、全国优质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等建设的推进,高职院校对科研工作越来越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高职教育作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近现代教育类型,不仅培养了大批企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加强了人才供需对接,助力企业精准引才、技术创新,还推进了企业产业经济发展,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但科技成果转化却成为了很多高职院校的软肋,因此,对高职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原因、提出合理有效的策略,有助于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让高职院校科技成果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1 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本文以江门市具有代表性的、有科研基础的9所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专项问卷调查及较为全面的深入调研,同时了解掌握了江门市各高职院校的有关情况。调研的9所高职院校学科范围涉及综合类、理工类、医药类、通信类,师范类等,包括1所“双高计划”建设单位,2所院校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所院校拥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2020年~2021年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江门市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较为活跃,但转让项目数与有效专利数量比不足3‰,科技成果转让金额与技术开发、咨询、服务项目金额占比不足3%,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能转化的科技成果存量匮乏,大量科研“只开花,不结果”。

表1 2020年~2021年江门市9所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表

2 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调研发现目前江门市9所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实现了转化的寥寥无几,普遍存在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的问题,多数科研成果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和发掘,无法发挥其应用价值。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2.1 政策功能效果不足

一方面,虽然各级政府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法规,但大部分以行政手段鼓励、督促各科研单位深挖科研成果的利用,对于科研人员个人绩效考核的配套指标未做规定,且相关政策法规未对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产权予以明确,从而在政策投入方面留下了“空白”,使得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功能效果发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缺乏激励机制,在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奖励政策方面量小力微,导致科研人员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和外部资源,致使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数量虽逐年递增,但完善的、可走向市场的科技成果却十分紧缺。截至目前,调研的高职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出台的制度文件还需填补“政策空白点”,还没有形成制度机制利益驱动。

2.2 科技成果重“量”轻“质”

据调查,9所高职院校中大部分科研人员承担科研项目的主要驱动力是职称认定或绩效考核,而这些驱动下催生的科技成果主要是论文、专利、专著以及国家和省级的各类科学技术奖励,这些成果的研究内容没有经过市场调研,做出的大多实体产品仅停留在模型概念层面,产量大价值小,很难直接用于企业生产或实践。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发现,为评职称产生的成果占比超68%,已研究的科研成果偏离市场需求占比达80%,这成为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困难的两大阻碍因素。同时,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中缺少协调、服务的机构或平台,使得两方难以获取彼此最新需求和资源,高职院校研发的新技术不能为企业所用,企业的新技术需求也未能及时反馈到学校。因此,高职院校一些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得不到有效地利用和转化。

2.3 科研创新能力不足

通过对9所高职院校中参加科研工作人员的学历、职称、专业能力等指标进行分析,发现近80%参与科研的人员为专业授课教师,专职科研人员占比不足1%,大部分专业授课教师只熟知所教学科领域,知识面相对狭窄,在具体科研实践中存在局限性, 深入研究能力相对欠缺;同时,他们在科研工作方面的思路和办法缺乏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在教科研工作中发挥带头人的作用,对青年教师也难以起到导师作用,限制了科研工作效率和科研成果的高质量发展。

2.4 成果转化经费不足

科技成果的产出需要反复经历研发、验证、改进、再验证、再改进的循环步骤,资金投入是必要的基础保障。虽然政府有关部门每年都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但相较于大量的科技成果亟需转化的现状来说,经费仍显不足。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开展科研的场地、实验条件也成为了高职院校推进研究环节的受限因素,各项科研成果面临难以完成全过程的验证转化的现实阻碍。在调查中发现,9所高职院校的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主管单位拨款、高校筹资以及合作方资金投入等,若某方面经费停止,部分科研成果将无法实现有效转化,大大影响了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拉低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转化率。

3 对策建议

3.1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

一是多方面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链。地方政府加快统筹各有关部门相关政策制度的建设,加快出台与现有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文件相配套的法规和实施细则,建立责任明确、流程清晰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逐层落实政策配套措施的推进。二是加强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建设,拉动科技成果转化内循环。高职院校要遵循“立地”的原则,瞄准市场靶心,以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目标,把科技成果转化所触及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活动、技术服务、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与院校发展相结合,进行综合统筹规划,加快推动人事、财务和科研制度的改革创新,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国家、地方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细则,为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制度保障。

3.2“政校行企”联动,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新突破

鼓励“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高职院校应加强与政府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等组织的合作,采取灵活有效的合作方式,构筑产学研联盟、合作实训基地,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一是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平台。找准校企合作的契合点,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探索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等方面的支持保障。二是加大对企业精准服务力度。深入企业一线,倾听企业的声音,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找准科研定位,了解企业的技术痛点难点,与企业共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三是发挥校企融合优势,走出一条产教深度融合、政校企聚力合作、互利共赢的新路子,开创“政校行企”共赢的新局面。

3.3 突出首位战略,打造高职院校人才创新高地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和源泉,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聚焦人才要素保障,不断创新引才举措,加大创新型人才招引,推动科技成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一是聚焦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选拔和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建立一支符合市场需求的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团队,大力推进人才集聚培育。二是聚焦人才政策保障,强化激励机制,给予科研人员更多的利益回报和精神鼓励,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打造“全链式”人才生态。三是注重人才培养,积极开展相关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合人才特点优化配置人员岗位,激发个人的创新能力,多维度推进人才培养教育,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的职能。

3.4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经费支持力度,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近年来,国家不断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着力实现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的管理理念,发挥经费支持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在新时期背景下,各地方、各部门应根据科研经费管理环境的变化,加强科研经费的保障和服务属性,不断调整优化经费支持力度和管理思路,助力地方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同时,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系统性的高校科研经费政策,切实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保障科研项目专费专项专用,完善管理体制建设, 并采取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强化财务核算、开展审计监督等有效措施, 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做到“用得好”也要“更好用”,助力科研成果产出。

4 结语

科研成果转化率已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准,当前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发展,高职院校只有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提高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战略认识,构建有效的激励保障与评价机制,推动“政校行企”多方联动,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经费投入,切实激发科研人员参与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推动科研水平质的提升,才能实现科技创新工作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与良性互动。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科研经费科研人员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刍议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
中国农机院科研成果:甘蔗和甜菜多功能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