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孩迷恋手机游戏 背后有温床

2022-12-29马志国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手机游戏安逸成才

马志国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如何根据青少年在生理、心理上的发展特点,运用相关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当下重要的课题。为此,本文将用真实的案例、科学的讲解,讲述青春期心理知识,让青少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天,一位家长电话预约,为高考结束的儿子寻求心理援助。我不免心生疑惑:孩子高考结束了,为什么还要急切地寻求心理援助?听了我的疑惑,家长长吁短叹地告诉我:“高考结束后,孩子只知道玩手机,眼看就要毁在手机上了!”

心理困扰:高考结束沉迷手机不能自拔

这对家长和我坐到一起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唉声叹气,母亲愁眉苦脸,初次见面连礼节性的寒暄都顾不上,我想:单是孩子玩手机,至于让他们如此愁苦和焦虑吗?

男孩母亲说:“这孩子脑子挺聪明,成绩挺好,就是到初三的时候成绩下来了,最后中考差几分没考上重点高中。成绩怎么下来的,就是玩手机游戏。到高中玩得更厉害了,不管是走路、吃饭,还是睡觉,脑子里想的都是手机游戏。本来入学的时候他的成绩排名还挺靠前,可期中考试就到了中下游。成绩下来了,我们就给他报了补课班。开始他还按时去,后来总是迟到,最后干脆就不去了,还总是跟我们要手机。因为疫情在家里上网课,手机不得不交给他。表面上说上网课,可他的心思根本就没在网课上。老师讲课的时候,他玩别的,老师不讲了,他就开始玩手机游戏。我们批评他,他就干脆把房门关上,不让我们进去了。”

男孩父亲跟着生气地说道:“有一次我叫开了房间的门。屋里乱七八糟,他玩游戏正玩得入迷。我气坏了,一把抢过手机摔到地上,随手抄起桌上的书,三把两把给撕了。到晚上回来,他把书全给撕了,连哭带闹地说不想活了,非要让我给他买新手机不可。最后给他买了手机,事情才算过去。”

男孩父亲平静一下情绪,接着说:“他总是表决心,就是不肯行动。到高三了,他还是不肯吃苦,学校就让他回家反思。这回他干脆不上学了,说在家里自学,天天手机不离手,结果高考只考了200多分。高考之后他说要开始好好学习,争取明年考个好大学,还说要买几本励志的书,激励自己。”

男孩母亲继续说:“刚开始几天是挺好。他给自己订了学习计划,还去打了几天工。可是没几天又开始什么都不干了,只知道玩手机。您说,这孩子怎么这样了?”

心理探究:“照这样下去孩子不成废人了吗?”

我回应说:“最让人担忧的,不是孩子玩不玩手机,而是他能不能成人。为什么孩子会让人如此担心,二位能反思到自己的家庭教育存在什么问题吗?”

男孩父亲说:“都怪我们太宠孩子了。我们就这一个孩子,他爷爷奶奶就这么一个孙子,真是什么也不让孩子干,导致他只知道玩和享受。特别是孩子他妈,对孩子百依百顺,什么都满足他。我说过不止一次,这样不是把孩子毁了吗?”

男孩父亲看着男孩母亲,我也看向男孩母亲,问道:“孩子爸爸说的情况,您觉得是这样吗?刚才我留意到孩子要手机,你就给他买了手机,类似的情况是不是很多?”

男孩母亲追悔地点头,说道:“我以为孩子只要念好书就行了,就满足他一切要求。有一次,他说要买鞋,一双鞋800多块钱。我开始不同意,认为一个孩子没必要穿这么贵的鞋,再说家里也没那么多钱。可是孩子连哭带闹,说不买就不上学了,最后我还是由着他买了他要的鞋。在他小的时候没觉得这有多大问题,现在却成了这样。这孩子可把我愁坏了,所以我每天回家都没好脸色。孩子爸爸在生活上对孩子也是娇惯,在学习上又跟孩子没好气。天天这样,导致家都不像个家了,让人感觉透不过气来……”

男孩父亲也开始追悔地说:“是,我是脾气不好,常常为孩子的学习着急、发脾气,常常数落他。我们的想法是,就这么一个孩子,好好供他上学,将来考个好大学最重要,该照顾他就照顾他,他懒点就懒点,任性点就任性点。可是他倒好好念书啊,谁承想越大越不爱学习,只知道玩手机了!看他不学习、玩手机,我就气不打一处来,所以那次撕了他的书。前些天他去打工,说心里话,我也很不高兴,打工终究不是现在年轻人的出路。照这样下去,孩子不成废人了吗?”

心理解析:寄生生活是迷恋手机的温床

近年来,通过有关家庭教育的心理咨询可以发现,人们似乎都默认了这样一个逻辑:孩子学业荒废了,就是手机的错。证明这个逻辑的根据是:你看,孩子不知道学习,只知道玩手机。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从这个案例看出男孩学业的荒废,从根本上说并非手机惹的祸。这个案例很有代表性。孩子迷恋手机游戏,往往只是表面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男孩不是只知道玩手机,而是只知道“玩”。男孩不知道学习,就是不知道做任何带有创造性质的、要付出努力的劳动;只知道玩手机,就是只知道做任何无须创造的、无须付出任何努力的事。也就是说,男孩不知道付出,只知道收获;不知道创造,只知道消费;不知道劳动,只知道享乐……他过的是一种过于安逸的寄生生活。如此寄生生活的结果是,他虽然想考个好大学,但是不肯付出行动,不会付出行动,见困难就退,见困难就逃,以至于逃到家里荒废了学业。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此寄生下去,男孩甚至會荒废整个人生,无法自食其力。

男孩身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根源在于,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只知道让孩子学习,忘记了首先应该教孩子成人。家长对孩子的过度照顾、呵护、溺爱和娇宠,使孩子从小就过上了安逸享乐的寄生生活,这也是很多孩子迷恋手机、荒废学业的温床。要吃有吃,要喝有喝,要钱有钱,要享受有享受,是男孩迷恋手机游戏的根源。他不知道学习,是他不知道创造人生、担当人生的一个缩影;他只知道玩手机,是他只知道消费人生、享乐人生的一个缩影。也就是说,男孩不知道学习、只知道玩手机的背后,是过于安逸享乐的寄生生活,这让他不知道担当,只知道享乐,甚至面临荒废人生的危险。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家教心理咨询中发现,有些家长常常盯住孩子不知道学习而只知道玩手机这一点,把孩子全局性的毛病,只看成局部性的毛病,把全面发展上综合性的问题,只看成学习问题甚至仅仅看成分数问题。为什么这样呢?这是因为这些家长的眼睛只盯住了学习,甚至只盯住了分数。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成才先成人”,绝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成才的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所谓非智力因素,包括勤奋的性格、顽强的意志、创造的精神、担当的责任,这些都是一个孩子成人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没有培养孩子成人,孩子就很难成才;没有培养孩子应有的非智力因素,孩子也很难有智力因素的发展。最终,孩子不仅会荒废学业,而且会荒废整个人生。案例里男孩迷恋手机游戏的背后,就潜伏着这样的危险,这才是让人最为担忧的。

心理对策:让孩子远离安逸享乐的寄生生活

那么,怎样化解这样的担忧,从而培养孩子成人呢?

首先是反思家庭教育的問题。

这个家教心理咨询案例很有普遍性,再次证实一个家教规律: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源往往在父母身上。因此,家长发现孩子迷恋手机游戏,不要只顾跟孩子玩手机较劲,而要首先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看清导致孩子迷恋手机游戏背后的家庭教育误区。或是过度呵护,或是过度娇宠,或是简单粗暴,或是缺少亲情,或是期望过高,或是只想让孩子成才而忘了教孩子成人,如此等等。发现误区所在,家长从改变自我入手,从改变家庭教育入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其次是改变家庭教育的方向。

改变家庭教育方向的关键是摆正成人与成才的关系,教孩子成才先成人。教孩子成人,不是靠说教,而是靠磨炼,这叫“养成教育”。要教孩子成人,避免迷恋手机,就要避免让孩子过太安逸的寄生生活。一方面,从小少给孩子钱,少带孩子购物,少让孩子吃喝玩乐,少让孩子享受过于安逸舒适的家庭生活;另一方面,从小多让孩子吃点苦,多让孩子经受点磨炼,多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事情担负责任,多让孩子做点家务劳动,多让孩子做点照顾父母、照顾家人的服务性劳动。这就是最好的成人教育。对已经长大的孩子,要想矫正他们迷恋手机游戏的毛病,根本的对策就是对成人教育的补课,说白了就是不再白白供养着他。供他吃喝,要么去努力学习,要么去努力打工,不然就断了他的“鸟食罐”,让他接触生活的困难。孩子没有了安逸享乐的寄生生活,也就不会因为迷恋手机而荒废学业了。

最后是恰当指导孩子玩手机。

孩子玩手机不可避免,关键是家长要对他们进行恰当指导。一是调整认识。玩手机几乎是我们每个人都难逃的事情,对孩子玩手机也不必视若洪水猛兽,动辄围追堵截,相反,平和的态度、宽松的氛围,更有利于孩子接受指导。二是和平谈判。有了认识的调整,心平气和了,就可以和平谈判了。谈判就是双方各自退一步。家长先退一步,给孩子多留些自主玩手机的时间。孩子退一步,主动减少一些玩手机的时间。三是做出榜样。有的家长看着孩子学习,自己却玩手机,这样怎么要求孩子?想调控孩子玩手机,家长先调控自己玩手机。比如,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放下手机拿起一本书。再如,就玩手机问题做个亲子协定,家长带头执行,给孩子做榜样。

随后,我和男孩父母就他们的具体情况取得如下共识:

第一,改善家庭的氛围。孩子已经到了今天这种地步,就不要再打击孩子了,而要尽快化解紧张冲突的家庭氛围,在家里不要总是对孩子愁苦不堪、眉头紧锁。改善家庭氛围,才能给孩子反思成长的空间。为此,我们做了现场练习。男孩父亲的眼神有了光,男孩母亲的脸上有了笑容。我肯定说,这样才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希望之光。

第二,发现孩子的长处。虽然男孩心理存在很多消极因素,但一定还有可以肯定的积极因素。如前面看到的,他想买励志书,想改变自己,想重新努力好好学习等。现场,我让男孩父母谈谈男孩身上一些好的表现,说到动情处他们热泪直流。如此这般,家长发现孩子身上的积极因素,才能长善救失,引导孩子成人。

第三,给予现实的帮助。就男孩的学业基础看,家长不要再幻想他考个好大学了,而应因势利导,肯定孩子想做好的积极性,在引导成人的方向上给出具体可行的指导。比如,先让其从承担家务开始,再逐步走向社会,找份工作自食其力。也许,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补课,有助于男孩在生活的磨炼中更好地成人。

(作者系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

(编辑 文凤)

猜你喜欢

手机游戏安逸成才
三星堆古人的“安逸”生活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让手机游戏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新渠道
手机游戏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
董子健: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浅谈手机游戏业务发展策略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