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所有的勇气都用来遇见你:我的未来

2022-12-29马紫晨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西东功利感性

马紫晨

正值青春的我们或许会对未来有很多迷茫,不确定性是经常困扰我们的问题之一。但是我们要知道,人生本来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而未来正需要我们在许多的不确定中,一步一步地摸索、尋觅。在学习中,除了汲取书本知识,如何做自己、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也是重要的一课。希望能通过下面这些经验,让大家有勇气、有计划地迎接自己的未来。

1.把能做的事做到最好

在学习或生活中,我们或许会给自己立下很多目标,布置很多任务,或是设定很多角色。但真正实践起来,力不从心、患得患失往往是常态。当发现自己的能力无法达到预期时,焦虑、失望、自我怀疑也就接踵而来。与其想着无数短期、长期的目标,不如先想好达成这些目标需要的现实条件是什么,哪些是自己目前力所能及的。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至于其他的,视事情发展情况再行决断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把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是对现实的尊重与把握,亦是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评估基础上的。当我们认识到自己能做的事情有哪些时,其实是自我接纳的过程,而不断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也是焦点聚焦、目标锁定的过程。不断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水滴石穿,便能水到渠成。

2.和自己做朋友

人生应如何定义?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至少有些内容是确定的,人生绝不是从出生到中考、高考,所以,人生的意义也绝不局限于考一个好高中、好大学。学好几本书是基础,学会和自己做朋友则是一生的功课。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想未来5年、10年、20年这些想法会不会变,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以后,便要积极地接纳自己。如果你学不会数学题,如果你不喜欢金融等热门学科,如果你晚上就是无法集中注意力,那么,积极调整自己,不要强迫自己或自我埋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剧本,发现你所爱好的、擅长的,不断督促自己向上,你一定可以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3.学会取舍和选择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无法如愿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这时取舍和选择尤为重要。比如,如果时间紧迫,但又有大量作业或任务需要完成,那么先列好事情的优先级就是十分必要的。再如,在大学选择专业时,我们只能选择一个主修专业,也许你会体验“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面对选择,也许家人会给你一些功利性的建议,也许你很想顺从自己的内心,或者按照直觉行事。所有的选择都基于一定的理由,总有选择,总有出路。但建议大家,适当结合理性计算与感性情怀进行选择。比如,在我们休闲娱乐的时候,感性的情绪得到了满足,但如果影响了学习,就应当减少,这是在理性上的及时调整。再如,如果我们出于对未来就业的考虑,选择了热门的大学专业,但与自己的志趣相去甚远,这时也可以思考自己究竟是否适合、现有规划中的未来是否是自己渴望的。在取舍过程中,建议大家能够学会抓大放小,不要事事苛求完美。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要学会在不断的选择与取舍中,找到自己所热爱的,追求自己所渴望的。

4.不要被功利心反噬

真正的、长久的驱动力来自内心,而非外界施加的压力。想一想: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也许很多人会回答:考上一个好初中,再考一个好高中,再考一个好大学,再……功利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但是,我们做事情,要讲求中庸与平衡。如果一直以来,激励我们的都是功利的目标,那么当目标实现时,你可能会感到空虚,甚至是比执行目标之前更严重的迷茫与无措。在完成每一个目标时,尽量感受自己的成长,学会享受过程,注重自己在“旅程”中的收获,并且不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要被功利心反噬,被现实利益异化。

文章的最后,我想把电影《无问西东》中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行你所行,爱你所爱,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希望大家可以在日后的生活中,减少焦虑,脚踏实地,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和自己成为朋友;在面对选择时,学会取舍,不断认识自己;平衡好理性与感性的天平;去感知生活与生命,而非被功利心过度影响。希望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都是用我们的真心、勇敢博得的。

(编辑 汪愉翔)

猜你喜欢

西东功利感性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无问西东,看风过山林月掠海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无问西东 只因一个热爱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西东2014两广诗歌年展
感性的解放与审美活动的发生——对马克思一个早期思想的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