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建构研究

2022-12-29陈佳湘赵文静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话语权教育者话语

陈佳湘,赵文静

(1.2.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机遇与挑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机遇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年8月27日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高校学生更是成为中国网民的主力军。2020年4月出台的《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明确要把加强网络育人纳入日常教育体系中,要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服务能力、吸引力,着力引导师生积极创作与主流思想相匹配的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产品等。在网络环境和高校教育的双推动力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权方面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网络主体的话语权表达平台更加多元、话语权主体的话语范式创新、话语权主体的话语延展性更加广泛[1]。在以往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以经典的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教师在课堂中掌握主导权和主动权,而学生虽处于主体地位,但在课堂中的话语表达自由受时间、教师等限制差异性较大。因此学生在网络中的话语表达需求更加迫切,而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话语权,网络话语权不仅是主体话语的表达,更加需要关注话语表达的内容和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力。

网络话语的表达方式更新了以往的人际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可借助其平台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双向互动。网络主体也可实现多方交流,尤其在疫情期间,网络授课成为割裂地域限制因素的全新方式,为网络课堂教学提供便利。网络平台也可承载多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为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提供多元的交流学习机会。网络媒体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后,思想政治教育超越了校园空间范围,超越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范围,传播和影响的广度和影响力正在逐渐延伸。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挑战

网络时代的自由、开放等特点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媒体的价值观念输出削弱思想政教育的正向引领功能[2];话语主体的隐蔽性、虚拟性考验着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的主导性;教育者的话语权的传播能力被网络环境中多方价值观缩减。网络环境对于当代大学生明辨是非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部分学生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陷阱不能完全分辨并且及时辩驳,接受了误以为正确的历史观,从而容易对于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产生怀疑,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大打折扣。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弱化的现状与归因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弱化的现状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场所教室和主阵地网络领域之间存在失调现象,阵地意识弱化带来话语控制力被西方话语积压,抢占了网络环境话语权的主导权和话语解释权。高校教育者更多的把网络平台当作授课工具而非思想交锋的前沿阵地和场所,容易忽视网络环境中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以课堂为主要阵地的传统教学中,教育者主导色彩的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和方法模式化、单一化,网络环境中生动、丰富、创新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学生关注的兴趣,从而弱化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输。教育者网络话语的表达呈现出传统教学的严肃性、规范性等特点,与丰富多元的网络话语表达不能较好的融合,难以被作为网民身份的学生群体所接受。而专业的学术表达和精英话语带有权威性、知识性、理论性,而学生群体对于晦涩难懂的学术专用词汇和晦涩深奥的语义也会降低学生群体对话语表达的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待网络环境的重视程度体现在对各种话语平台的渗透和关注度。学生群体则在网络时代最初发展时赶上了头等舱,作为原著居民对于网络各种平台和热搜关键词有远超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力和参与度。当下高校对于各种平台的介入在技术上、兴趣点上、引领力上不能够切合学生群体的关注点。因此也将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中的影响力和传播度受到限制。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教育话语权弱化的归因

1.网络话语表达体系的滞后,教育者的网络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擅长灌输式的话语方式,文本话语和生活话语都带有一定的政治性、方向性、学理性。网络话语的多样性因其幽默的话语表达、平等的话语传播、通俗易懂的话语方式易被各年龄段网民所接受。

2.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更加剧了教师和学生除了年龄之间的隔阂

网络环境可承载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方式传播文化,传统课堂的传播方式略显单一,因而教育者们在网络中处于劣势地位,以滞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落后学生的需求[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话语内容滞后,受教育者的网络信息获取渠道远高于教育者,教育者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等使得学生降低对教育者的话语表达的吸引力和积极性,因此很难获得学生群体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关注与认可。教育者的网络话语表达方式落后,短视频时代的发展便于学生高效率的获得知识的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某件事物的关注时长。而传统教学方式,在表达上仍然未能衔接当下短视频的表达方式,使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专注度。目前,多元的网络话语借助各方平台获得了更快更广的传播,学生在网络中则潜移默化的接触到多元网络文化和不同性质的价值观念,例如普世价值观念、大肆弘扬西方政治制度优越性、拜金主义、奢靡享乐价值观念、历史虚无主义等,而高校网络监管机制目前仍然处于以防守为主的状态,高校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网络突发案件的介入处于处理之后的正向引导作用。

3.高校的网络话语平台的搭建依然不够完善

网络话语的表达离不开平台的承载,如何让当代大学生在课堂之余依然有兴趣的在网络空间主动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高校教育者们值得深思的问题。目前各地高校均在学生参与度较高的网络平台创建了官方媒体号,例如微博、微信、抖音等。但面对同时或超前掌握一手资讯的网络原住民——当代大学生来说,高校平台转发搬运的信息咨询存在延迟情况,学生群体对待高校官方媒体号更加期待与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的咨询,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体现在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群体面前很难实现引领。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构的路径

(一)提升教育者网络媒介素养

基于网络话语权环境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借助媒体平台的优势,积极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话语权发展中的问题。问题的解决应从培养具备媒介素养的话语主体、搭建网络话语传播平台以及建立健全网络话语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

所谓媒介素养,指的是“公众接触、解读、使用媒介的素质和修养”,即主体对大众媒介的认知能力,以及大众媒介传播信息的解读、研判、信息量和影响力的能力[4]。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媒介素养在繁杂多元的网络信息中,在没有专业培训和指导的情况下,很难把握信息流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因此,高校在课程安排中应全方位的普及媒介信息的解读、辨别、选取方法,而不是任由其在网络环境中迷失,甚至是获取歪曲的价值取向,才能够自觉抵制网络环境良莠不齐的信息侵蚀,严格约束自身在虚拟环境的言论行为,保障自身网络话语权的合理行使。

(二)促进教育者网络话语表达转型

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力除了体现在发声者的价值观念是否端正之外,还体现在发声者的话语表达是否符合网络主体的兴趣点和需求。内在价值取向的正确性的保证之上的表达可以多元化,改变以往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家长式、专业化表达,应多关注受教育者网络主体的心理,表达贴近学生群体的话语。例如从宏大的铺叙转向生活叙事的具体案例,从严谨的富有学理性的话语体系转向活泼生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从单一知识传授的话语表达转向知识素养和人文关怀兼备的话语内容。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受教育者的表达习惯,有效提高网络话语表达领导力。对于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学生群体来讲,网络虚拟平台的言论和话语表达存在情绪先行、理性后置的特点,学生群体极易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同时,成为“谣言传声筒”和“网暴扩散器”,而网络平台早已成为信息构建和传播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在肃清网络生态环境、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网民人身安全、网络信息传播正向方面起重要作用。

(三)培养受教育者网络意见领袖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可因不同网络主体的个体差异呈现“传话筒”特点,尤其是学生群体对于特点事件的关注度较高,较集中的特点,思政教师应在保持与学生之间联系的基础上,对于热点网络信息的动态及时关注,并且对学生群体以主流价值观理论专业知识进行正确的引领。大学生群体心理上存在从众心理,因此学生群体对于热点事件的看法和言论极易受到意见领袖的独特视角的同学引领跟风,从而使自己更加融于集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不仅可以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起友好沟通桥梁,开展朋辈教育,用学生引领学生,用学生教育学生,用学生失范学生,可以减少大学生对于主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枯燥的抵触,同时网络意见领袖的媒介素养较高,更善于从热点话题和时事新闻中挖掘核心价值观的内核取向,又融入适合学生口味的话语表达传播技巧,既包含独特见解,又不乏吸引学生关注的语言宣传方式,网络热点的切入和信息传播渠道的广泛相比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加具有引领作用,从而在学生群体中更加具有权威性。而网络意见领袖的学生人选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角度出发,应重点培养综合素质突出、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引领力、在同学中认可度较高的党员、学生干部或专长突出的普通学生等作为骨干力量,对于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也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上、自我管理能力上着手,并且要建立教师与网络意见领袖的沟通渠道,及时掌握意见领袖的思想动态和学生动态,并且为网络意见领袖以培训机会和成长空间,完善其服务发展体系[5]。

(四)建构与优化网络话语平台

在话语平台搭建方面,高校官方媒体号的运维有较大发展空间,必须加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的宣传,但在表达上要更加贴合受教育者的喜好和兴趣,诉诸于多样化的网络文化产品,保障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从而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影响力。要更加注重其作为媒介平台的工具和手段,学生通过媒体平台的反馈信息和诉求的表达,便于及时跟进学生群体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动态,同时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信息,更好的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网络话语监管制度的把控需要从技术支持上、设置专业化监管团队、创新舆情监管模式等方面入手。高校网络话语权的掌控需在国家相关法律日渐完善的框架中开展,科学的制定符合本校实情、适合受教育者特点的规章制度,以规范其言行,同时注重话语权的掌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引导其正确的行使话语权,有效的利用网络便利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发展契机。在技术上,高校新媒体舆情防控方式也应逐步完善,通过设置对网络信息输入的防火墙,构建不符合主流价值思想的信息的过滤屏障,通过实时检测内外网信息输入流出的双向数据源来达到净化校园话语平台。

话语载体方面,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成为校园网络话语体系的最小单元,也作为行走的活的话语载体,其自身对于网络空间话语表达的责任感与自控力成为话语传播至关重要的环节。网络给予学生群体话语表达的自由与释放,为话语表达提供了广阔空间,但由于网络空间身份的隐匿性和空间的虚拟性,出现了部分学生话语失范的现象。随之而来出现的是话语权利的滥用和话语表达主体责任缺失的失衡。因此,大学生群体网络话语权利的行使,需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明确自身的话语责任,不断加强网络用语规范,避免出现失范行为,提高自身对虚拟网络世界的道德认识水平,避免成为“键盘侠”,就尤其重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渗透,则有助于学生群体对于网络中良莠不齐的信息提供科学辩证的视角。

(五)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

另外,除了高校网络话语主体和网络信息平台搭建之外,也可以通过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对网络环境的现实平台的补充和助益的方式引领话语表达体系的完整性。文化的传播和话语的表达离不开网络和现实环境的双重监管,而作为更加内化的校园文化则可以通过搭建主流价值观的文化建设,例如网络数字图书馆、学术研讨会、专业读书会、书画展等方式丰富学生群体校园生活的同时,又能够发挥学生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培养新时代新青年责任感,以及帮助学生把握话语表达主体发挥主动权。

四、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网络环境的虚拟化以及多元化的价值观念表达使得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话语表达产生了新的需求,其网络话语表达方式的主导性和网络信息甄别能力不足的失衡,使得高校网络话语权引领力下降和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度提高的矛盾升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转变话语表达方式,提升自身网络媒介素养,培养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加强对学生的网络信息甄别能力的培养。发挥校园文化对网络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搭建网络信息安全平台,牢牢守好主阵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中的吸引力、说服力、影响力,把握网络话语权和主导权,坚持对主流价值观的示范引领作用,才能净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环境,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复杂多元的网络话语体系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6]。

猜你喜欢

话语权教育者话语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媒体话语权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中国不断提升国际宇航话语权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