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探究

2022-12-28苏州城市学院朱琳

区域治理 2022年31期
关键词:艺术团艺术大学生

苏州城市学院 朱琳

大学生艺术团是高校开展艺术教育、实现文化育人、培养人才全方位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以独特的生机和魅力,实现了德、智、体、美融合育人,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也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效果显著。此外,对于广大高校学生而言,优秀的校园艺术作品不仅能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同时能够激发学生作为学校一员的向心力和使命感。因此,重视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管理工作,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综合型人才;对学生提升艺术修养、增强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重要作用

当前,在各高校党委的领导和团委的指导下,大学生艺术团整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成为开展大学生艺术实践的园地,助推高校美育教育再上新台阶。

(一)大学生艺术团是校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艺术团是高校优秀文艺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摇篮。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艺术教育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环,而大学生艺术团则是高校实施艺术教育的关键所在。如果说智育教育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德育教育加强了学生的道德素质与品德修养,那么,美育教育则紧扣文化需求,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了其艺术素养。作为高校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抓手,大学生艺术团通过不同形式、利用不同的载体实现了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校园文化活动的核心内容。

(二)大学生艺术团可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认同教育和信仰教育,且教育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方式。在这个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在人们的周围,虽突破了时空上的壁垒,使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最新的资讯,但在算法加持下,也极易陷入信息茧房的回音壁中。身为网络原住民的高校大学生既是传播者也是接收者,更易受到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甚至出现思想上的偏差、道德上的滑坡。而大学生艺术团可以通过展演、交流、传递等方式营造特有的艺术及政治氛围,从感性的角度给予大学生正向引导,有利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高尚的品质修养。

此外,成员们通过参与艺术团活动聚集在一起,借由协作式的艺术作品表达真善美、凝聚向心力,对自身而言,可以提升艺术素养,获得自我认同感及满足感;对高校而言,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也能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艺术团还将社会热点、人文关注、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通过艺术的形式进行展现,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更将大学生的政治诉求含藏于作品中,加以表现,使以传播,体现出大学生艺术团的价值所在。

(三)有助于高校全方位培养人才

从教学的角度讲,大学生艺术团是由众多对艺术抱有兴趣、怀揣梦想的大学生组成的由非艺术表演向准艺术表演转换的校园组织。一方面,高校借助艺术团为载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展示、学习、交流的平台,使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特长的大学生都能够展现专长、享受艺术,亦在一次次的实践展演中,取长补短、收获成长。

另一方面,大学生艺术团作品的创作与输出,是一个多方协作、互动融通的过程,通过开展艺术交流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培养交际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其所发挥的作用远不仅限于对信心活力与艺术修养的提升,更是对大学创新意识、组织思维、协调能力的综合实训与实践检验,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四)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形成

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是当今社会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高校大学生艺术团通过共同的目标将一群价值观念相同、行为能力相近并具有一定艺术审美的学生集合在一起,并在相同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合作、交流、各尽所能实现最紧密的联系。

在艺术团中,不同学科、专业背景、性格特征的成员们,消除了隔阂与自卑、习得了尊重与尊敬、学会了团结与协作,为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风貌、文明和谐的高校文化内涵增添了生动的注脚。

(五)有利于推进高校美育工作的实施

早在2002年,教育部针对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级高校在做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要加强艺术教育的普及。规定中还要求高校要通过多种途径,从多个维度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当前我国的大学艺术教育主要分为专业学生的课程教育、非艺术学生的普及性艺术教育以及学生的艺术团体活动等。艺术团作为高校普及性艺术教育,可以覆盖高校大部分学生,是全面提升高校广大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平台。加入艺术团的大学生,通过日常的排练、常态化的演出,为学生互动交流搭建起一座桥,为展示高校文化底色打开了一扇窗,在带动示范效应的影响下,大学生艺术团队伍逐步壮大,也将成为学校美育工作强有力的助推器。

二、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管理的现状

在进一步推动高校文化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高校艺术团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艺术团实践活动日益丰富

在过去,高校艺术团大多以晚会的形式开展活动,内容也多以文艺节目的形式呈现,存在重视美育、轻视德育与思想教育的现象。随着高校艺术团的不断发展,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开始逐渐多样化,活动的目的也逐渐转变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许多优秀的高校艺术作品已经走出校园,走进了市、省乃至国家级活动中。这些优秀的作品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出当代大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提升了学生的艺术鉴赏及艺术创新能力。

2.大学生艺术团管理模式日益完善

近年来,高校对大学生艺术团管理工作重视度不断提高,部分高校已经成立了艺术教育管理部门,负责对大学生艺术团工作给予具体指导。随着大学生艺术团队伍的发展壮大,各高校对艺术团的资金投入也有所增加。与此同时,高校开始逐步探索规范有效的艺术团管理体系和运行模式,将艺术团管理工作逐渐融入有序发展的轨道中。

3.大学生艺术团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作为重要的学生团体,大学生艺术团汇集了学生的思想与智慧,展现了学生的审美与意识。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生们受到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继而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仪态,塑造自己的体格体魄。通过参与艺术活动,学生们愉悦心情、放松身心,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多维、立体地了解艺术,进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及道德水平起到教化和塑造的作用。此外,大学生艺术团中的艺术训练与思想指导,对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二)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存在的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艺术团管理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而且受软、硬件和人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费保障不到位,软硬件配备不完善

艺术团活动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多变的舞台效果,是决定艺术团发展速度与高度的关键因素。而这些离不开专业的训练场地、演出场所、舞台设备、演出服饰等,需要高校在建设投入上的用心用力。

然而,现阶段,高校普遍存在对学生艺术团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的问题,艺术团在开展活动时经费捉襟见肘,难以形成持久的长远规划,也使大学生参与艺术团的热情下降,开始对艺术团未来的发展产生消极预期,进而不能够全心全意地参与到艺术实践之中,最终影响了艺术团的良性发展与节目质量。

2.专业成员不充足,数量、质量不稳定

缺乏专业特长生是制约艺术团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9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756所,但其中拥有招收艺术特长生资格的学校仅有53所,因此,高校自发组织的艺术团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状。另外,由于艺术团成员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水平差距,多数学生没有经过专业的艺术课程训练,缺乏演出经验,普遍基础专业能力较为薄弱,导致排练进度十分缓慢,编排作品的选择上也受到很大限制,只能进行简单的剧目改编。作为学校艺术团主力军的大学生,也受诸多因素影响,稳定性较弱。一方面,依据学制情况,理论上他们最长只能在艺术团中任职四年,但是实际上由于成员自身以及学业原因,其在团时间只会更短。另一方面,随着学生课业负担的逐渐加重、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也成为成员流动的现实问题。当艺术团活动开始与学生的第一课堂学习发生冲突时,学生往往会毫不犹豫地放弃艺术团活动,导致艺术团的成员组成始终处于流动状态,不利于高品位艺术作品的形成。

3.系统指导不完善,作品特色不突出

当前,由于大多数高校并未成立专门的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大学生艺术团往往挂靠学校团委、学生工作部或艺术类院系进行具体指导。受到这种情况的制约,大学生艺术团管理队伍往往并不是专业的艺术类教师,他们不仅要从事日常的事务性工作,还要指导各团的演出训练,多重角色往往使他们分身乏术,对艺术团长远的发展和建设难以起到促进作用。另外,由于缺乏专业艺术教师的指导,艺术团的节目编排大多存在水平不高、凝练不足、特色不突出的问题,难以形成高质量的原创作品。尽管部分高校可以邀请校外专家担任指导教师或顾问,但也具有一定的暂时性,只能解决临时的训练问题,并不能夯实艺术团长远发展的基础。

三、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管理与建设中面临的困境与问题,需通过内部运行和外部制约相结合的措施,立足大学生艺术团的发展前景和目标,结合高校实际,寻找解决问题、优化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促进大学生艺术团的长远发展。

(一)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大学生艺术团管理体系

1.大学生艺术团要明确职能定位,明晰隶属关系

从制度上进行规范,通过管理章程、指导文件等,明确艺术团促进美育教育、繁荣校园文化的功能定位,并落实艺术团工作的责任主体。作为大学的一个常设组织,艺术团需要开展日常训练、参加艺术类比赛、文艺演出等工作,是学校向社会展示学生精神风貌的平台,承担着提高学生美学素养与艺术修为的重任,因此,高校还应加大投入力度,为艺术团配备专门的训练场所、专项经费、展演场地、艺术器材等,以保障艺术团日常活动的有序开展。

2.大学生艺术团要完善聘任机制,加强师资力量

完善指导教师的聘任机制,整合校内外资源,聘请一些政治思想觉悟高、专业艺术水平高的教师担任艺术团的专业指导,依据艺术团的工作安排、比赛计划、日常训练等合理制定任务规划。与此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根据艺术团的发展需要,制订进修计划,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参加短期业务集训,如参加“大师班”、出国交流访问等,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艺术作品编创能力,指导大学生艺术团所输出的艺术作品精准把握时代主题,彰显本地、本校的特色亮点。

3.大学生艺术团要加强组织建设,实现良性运作

组织建设是一个团体的战斗堡垒,大学生艺术团要想长远健康发展,必须不断完善艺术团的组织机构以及规章制度,通过选拔优秀的学生骨干,协助指导教师参与管理艺术团的日常事务、协调艺术团的外联及演出事宜等。除此之外,还要健全内部管理机制,重视提升团员们的综合素质,确保活动举办的高度纪律性。

(二)引入长效机制,为大学生艺术团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1.健全考核机制

各大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实行奖学金制考核管理办法,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结合学生的综合表现对学生进行评选表彰,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实行特殊的加分政策。艺术团成员既要承担繁重的学业,又要承担高强度的训练,因此,学校在评比奖学金时要适当考虑这类学生的特殊性,给予合理的加分政策,以缓解艺术团学生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调动艺术团成员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

2.完善激励机制

为激发艺术团成员的竞争意识与工作热情,可以在艺术团内定期开展评优工作,对在重大活动、重要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作出突出贡献的成员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奖励。针对艺术团指导教师可以根据艺术团的建设与发展,完善艺术类教师的待遇及编制,加大专职教师的奖励力度。在计算教学工作量时,学校也应考虑到艺术团教学的特点,将指导教师的课外辅导及活动组织时间计入工作时长。

3.科研资助机制

以高校学生科研自主立项、暑期社会实践等为契机,由艺术团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针对性较强的理论研究。高校应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和物质保证,帮助将研究成果合理转化为艺术实践,提高大学生艺术团活动及节目的创新性,提升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实施水平。

(三)将艺术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

1.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

将艺术实践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第二课堂为第一课堂。可以把大学生艺术团的某些训练设定课时,或把艺术团活动纳入学校艺术选修课范畴,巧妙将学生的业余爱好转变为教学内容,使其被纳入专业化、规范化的教学体系,既能提高大学生艺术团整体训练水平,也能通过学分约束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和人员的稳定性。

2.延伸教育交流场景

积极与校外的其他艺术团体开展交流与合作,鼓励艺术团队走出校园,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演出赛事、校外文艺实践活动如“高雅艺术进校园”“三下乡”“下基层”等,丰富学生自身阅历,提升大学生艺术团总体业务水平。

3.丰富艺术教育形式

除了日常训练和演出外,大学生艺术团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艺术沙龙、音乐培训等活动普及艺术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艺术团活动的艺术层次,使高校的艺术教育成果能够更广泛的惠及每一位在校学生。

四、结语

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管理和发展,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艺术团的管理,更好地发挥其导向作用,无论是对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还是对高校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高校、教师应充分重视大学生艺术团的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专业师资建设、优化课程设置等,将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管理建设落到实处、落到细处,从而帮助学生在艺术团活动的参与中逐步提高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长足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猜你喜欢

艺术团艺术大学生
无愧于时代的少儿文艺创作——以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创作实践为例
纸的艺术
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改革与探讨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