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焦作加快融入郑州都市圈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2022-12-28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司帅

区域治理 2022年31期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司帅

一、研究背景

2021年4月,《郑焦一体化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焦作作为唯一一个同时融入郑州都市圈和洛阳都市圈的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对于推进焦作加快“融圈”速度,推进郑焦一体化发展进程有着重要意义。2022年2月,河南省发布《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提到要优化重塑郑州都市圈“1+8”空间格局,着力构建“一核一副一带多点”的空间格局。扩容前郑州都市圈的GDP总量仅为1.85万亿元,在全国十大都市圈GDP排名中,仅高于长沙都市圈。扩容后,郑州都市圈GDP总量超过重庆、武汉、成都,达到3.28万亿元,在中部地区中位列第一。

郑焦两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历史相承、文化同源,经过多年发展,郑焦一体化已具备一定基础,特别是2016年12月国家首次明确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以来,郑焦一体化发展进程显著加快,“郑焦生活圈”初步形成。郑焦一体化作为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战略发展规划之一,快速发展,加快融合,逐步成为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支撑,焦作市“融圈”势不可挡。

目前,郑州和焦作两个城市从城市规划、交通互联、产业布局、科技共享、生态保护、文化沟通、旅游合作等各个方面均进行不同程度的融合,形成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均对焦作“融圈”存在利好,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民心所向都对焦作“融圈”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个现代化的都市圈前景可期。

二、焦作融入郑州都市圈的潜力分析

焦作地理位置优越,历史上都是交通要道。北依太行,与山西省交界,南临黄河,和郑州、洛阳两座河南省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形成区域发展“金三角”,下辖2个县级市、4个县、4个区和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4072平方公里,人口352.11万①,2020年焦作市GDP为2123.60亿元,全社会用电量总量在全省位居第5位,工业用电量总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三项重要指标均在全省位居第3位。仅一年来,焦作市“三大改造”成效斐然,标志性成果层出不穷。共完成投资金额697亿元,惠及540个不同项目,创成国家试点示范企业、国家级质量标杆企业各1家、省级智能工厂(车间)、省级绿色工厂、省级绿色产品成果共24项,成功跻身智能制造先进市行列。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不断发挥集团优势,龙蟒佰利联、风神轮胎、焦作万方、多氟多等多家上市公司发挥龙头引领效应,焦作市多项企业项目陆续投产,行业布局逐渐合理,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产值快速上升。在河南省排名前100强的企业中,焦作企业入围8家,在全省排名第三②。

作为中原城市群中重要的一员,焦作应该加快融入郑州都市圈步伐,在区域经济中体现出更加具有活力和潜力的一面,用更广阔的视角、从更丰富的领域找准焦作市发展的定位,无论是定位于郑州都市圈、洛阳都市圈,还是放到整个中原城市群建设的视野中,乃至放到整个中部地区甚或是全国层面,都应该对焦作市发展定位进行重新定义。准确地说,对焦作市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应该是:郑州都市圈和洛阳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以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等十大产业以及生态旅游为主的现代化工业城市,由“黑色”成功转型为“绿色”的山水园林城市代表,豫西北晋东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

从宏观经济区位分析,焦作东连经济潜力巨大的沿海地区,西接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两大国家重点项目工程都从焦作市经过,焦作还是“南水北调”工程在中部地区唯一一个穿城而过的城市,战略意义显而易见,使焦作成为能够实现国内多向交流的重要交通枢纽;从中观经济区位分析,焦作突破自然屏障,贯穿南北,只要能抓住“多条高速公路+多座黄河大桥+多条高铁网线”构成的快速交通网络发挥的优势,积极适应全省对于“圈内”战略层面的布局安排,主动满足“圈内”发展的需要,牢牢抓住机遇,不断改革创新,就必然能够成为“圈内”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圈内”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核心力量。

三、新形势下焦作加快融入郑州都市圈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一)加快郑焦一体化融合的规划体系,提升区域优势

焦作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拥有两大铁路编组站,由四条铁路干线、四条高速公路构建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线,高速公路网线同时还与三大国家干线贯通,这些发达的运输渠道为焦作市成为重要交通枢纽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焦作市场区位也很突出,既可代表中原城市群辐射周边,又可对外辐射豫西北、晋东南,极具建成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潜质,在郑州都市圈发展的进程中提供重要阵地保障。

在加快交通建设方面,焦作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组建融通畅达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实现市内各级体系间通畅无碍,市际交通四通八达。提高郑焦城际铁路开发程度和利用率,对焦作现有的三个火车站、客运中心站、各县市区客运站等进行升级改造、提质增效,积极推进焦济、焦洛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焦作所辖四座黄河大桥建设利用率,发挥高速交通重要作用,构建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二)加大优势产业群发展,加快经济转型

焦作要坚持加快经济转型,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提升支撑能力,加大优势产业发展,站到中原城市群和郑州都市圈的更高层面,实现地域和时空的跨越,充分考虑重大基础设施的配套和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科学安排自己的产业衔接;坚持突出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与郑州都市圈内其他城市形成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发展格局。

坚持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重点基地提供支撑、高端领域实现突破、逐步形成地方产业特色。主动做好“圈内”产业配套关联服务,充分发挥奇瑞、中原内配、厦工(焦作)等企业的产业优势,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上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利用焦作万方、中铝等企业的产业优势,加快铝产业的提质发展,打造加工链式发展模式,打造国家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弘扬传统产业优势,坚持科技创新,不断向培育新兴产业倾斜政策和加大帮扶力度,不断优化产业布局,逐步构建区域特色鲜明、结构科学合理、具有相对较为明显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大在生物领域、新材料、新能源等多项新兴优势产业集群上的培育力度,建成在全国叫得响、有作为的能源工业和铝工业生产基地,进行铝业、化工产业、建材行业的深加工,提高产品层次,丰富产品内容,不断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打造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烫印、立方氮化硼、纳米氧化锆、半导体照明等新材料及终端产品;加大新能源产业集群培育力度,扩大锂电、光伏、风电等终端产品和重要零配件质量优势,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进一步弘扬生物制造产业优势,积极发展生物制药原料及衍生物制品;依托地方独有的怀药优势,大力开发以“四大怀药”为主的怀药系列产品,加大培育发展中成药、中药萃取物、怀药饮品、怀药食品等,增加怀药产品适用范围,逐步实现精深加工和连锁配送,不断加大怀药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建设国家重要的中草药培育种植基地和独具特色的药材培养培育基地。

坚持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积极培育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调整好农业生产布局,努力建设粮油制种、四大怀药、林纸一体化、奶业加工等具有焦作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利用覃怀地区特殊的区域优势,不断改变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促使传统农业逐步调整,走精深加工路线,向高端附加产品拓展延伸,努力构建布局科学有序、经营体系集约高效、生产体系标准规范、品牌效应凸显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实现农业产值不断提升、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发展蒸蒸日上。加大林下经济和现代畜牧业培育力度,将多种农业项目、畜牧项目进行资源整合,提高现代农业园区吸引力,扩大园区竞争力,打造国家级农畜产品基地。

(三)加快重点区域建设,加大一体化融合步伐

加快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是焦作加快区域融合的载体,是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和融入郑州都市圈的“战略合作区”。在示范区建设中,政府应该坚持高效服务、廉洁服务、“五星级管家”式服务,提供优越条件,感情事业留人,提升区域吸引力,吸引广大人才和资本不断流入,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智力和资本支持,盘活示范区经济发展,有力实现生产要素科学分配。在引进企业和项目中,示范区应该坚持以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项目为重点,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打造示范区品牌效应,构建现代化的示范新区。目前,新焦作规划的五条城市发展带,恰似一座“五指山”,将区域经济发展紧紧掌握在手中:一根手指指向博爱和济源,紧扣机械生产主题发展;一根手指指向温县和洛阳,紧扣文化主题,打造文化产业集群,实现不同时期、不同体系的三大文化(太极、古都、山水)高度融合发展;一根手指指向郑州高新区和登封,紧扣服务产业主题发展;一根手指指向武陟和郑州市区,紧扣食品和医药主题发展;一根手指指向修武和新乡,紧扣电气主题发展。五大主题实现特点鲜明,优势互补,为焦作“融圈”提供了坚强的产业发展保障。

加快八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坚持以十大优势产业发展为重点,不断加快规模企业项目建设,进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瞄准高端发展,推动高成长产业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不断扩大先导产业体量和质量。进一步明晰各自功能定位,形成优势高效互补、资源共分共享、要素有序流动、产业分工协调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

(四)加快城市软实力提升,促进一体化融合发展

“酒香也怕巷子深”,焦作需要整合多种营销方式来提升城市软实力,增加城市吸引力,提升城市影响力,加快“融圈”进度。通过多种营销手段,构建密集的营销网络,互相配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个性化的信息,不仅要重视大众传播,还要高度重视消费者体验的口碑传播,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清晰化,使焦作的各种形象关键词推销出去,塑造一个形象清晰、与众不同的整体形象。

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焦作必须重视旅游资源的推广和应用,成功打造品牌吸引力。充分利用“融圈”的重要契机,加大政府间合作力度,充分挖掘区域文化优势和特色特点,整合方面旅游资源,不仅展现“山水”,更要融入“文化”,在旅游产品的深度和广度上想办法、下功夫、创路子,形成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要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旅游重点城市,在游客集散周转和游客服务方面谋划新机会、开发新项目,进一步扩大焦作旅游形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在郑州城市圈内,各项旅游资源不胜枚举,旅游产品可以以不同形式组合推出。还可以与周边的其他城市联手,通过联合进行产品推介、建立旅游战略同盟、共同策划新线路、推出新玩法等,提高旅游产品新鲜感和吸引力。也可以整合“圈内”的旅游资源,打造面向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区域、不同需求的主题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云台山观瀑、青天河泛舟、少林寺习武、陈家沟修拳、龙门石窟礼佛、开封府衙学廉,无一不是享受,可谓尽享山水文化共融。作为“圈内”好友,可以进行旅游资源共建、旅游客源共享,提升区域旅游“粘度”,增加游客在“圈内”旅游时长。

焦作地处中原黄河文化圈的核心位置,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底蕴深厚,特点鲜明。“覃怀文化” “太极文化”享誉全球,“怀商”“怀药”也吸引着众多媒介和机构的关心关注,韩愈、李商隐、司马懿、许衡、朱载堉等多名历史名人更是吸引众多学者注入大量心血开展研究,沉醉其中。这些秀丽的山水景观、深厚的太极底蕴、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传承的怀商怀药、大量的历史文化名人,无一不是焦作优质旅游资源的代表和象征。在挖掘城市历史、弘扬地区优势时,加大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倾力打造“山水+文化”复合文旅的品牌化发展之路,提升焦作在“圈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首先要大力弘扬太极拳文化,开发太极文化产品及周边,打造国际“太极拳中心”;用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叫响云台山茱萸峰的品牌;用“竹林七贤”的真性情展现云台山百家岩的文化内涵;用北魏摩崖石刻、古羊肠板道吸引游客到青天河来品味历史;用“神农尝百草”的精神宣传神农山的坚韧和悠久……焦作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3个,省市级非遗项目71个,不仅拥有司马懿、李商隐、韩愈、许衡、朱载堉、竹林七贤这样的贤人墨客,更有太极拳、四大怀药、怀梆唢呐等众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充分挖掘这些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将文化赋予山水,让山水倾注文化,实现“山水+文化”复合文旅的品牌化塑造,更好地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彰显城市的品位和魅力,让焦作的文旅产业走向更有诗意的远方,增加旅游的黏合度。

(五)主动参与培育一体化的市场并推进要素整合

应该加快“圈内”大市场体系的培育,推进“圈内”消费品市场的互融互通,实现商品资源的优势互补,加快商品流通速度和消费品级升级,实现消费能力的跨越式提升;推动“圈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交流,充分利用郑州在省内绝对的教学科研优势,积极提升科研层次、扩大科研成果利用范围,实现焦作产业发展健康科学;以郑州为核心,构建区域科技开发协作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科学分工研究;减少地方保护,相互开放市场,形成郑焦一体化乃至中原城市群统一的劳动力和人才市场,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四、结语

经过几任政府的努力,郑焦一体化发展目前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郑焦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焦作“融圈”动力强劲、后劲十足,区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过城市转型后的焦作对郑州都市圈的建设也必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势必将走在中原崛起的前列。

注释

①河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②2021年焦作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