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使用者行为角度下的中学校园的设计策略

2022-12-28北京中北厚德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赵薇

区域治理 2022年25期
关键词:设计方案建筑物建筑设计

北京中北厚德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赵薇

如今,我国正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推广,教育模式也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转变为素质教育,老师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状况,以此为背景,学校也在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希望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能够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还为他们课后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我国中学校园建筑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都是以成年人的需求建设的,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不相符。相较于成年人,中学生无论是心理还是行为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若站在成年人的角度进行建筑物的设计,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中学生的审美要求。因此,在进行中学校园建筑设计时,除了考虑建筑物的外观和美观性能外,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性格等方面的需求。

一、传统的中学校园建筑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的建筑设计理念中,校园建筑设计按照功能将校园划分为教学区域、校园外部区域、公共区域等,但是区域的划分没有考虑学生的需求,缺乏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大多数校园建筑只是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或者给教师安排一个教学活动的平台。设计师在设计教学建筑时,将学生的课余生活放在最后考虑,而且设计考虑不全面,无法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传统的设计理念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一)教学空间单一

校园建筑设计师通常会将校园的教学区域作为设计的重点,它不仅提供了功能空间,也是为学生及教师提供教学活动的平台。传统的设计理念主要注重教室的设计,重点考虑座椅的摆放位置、采光的面积大小等环境因素,而忽略了学生成长所必要的活动空间。在设计规范中,对学生教室的空间及使用人数的数量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但是对教室内活动空间的设计没有相关的标准,这就导致了设计者在设计校园建筑时很难将学生的成长空间考虑进去,造成设计模式的单一,无法满足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公共空间缺乏

受当前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由于缺乏建造经费等一系列原因,大部分建设完工的学校都对教学空间更为关注,注重教室的实际使用空间,轻视了多功能教室、音乐及舞蹈等兴趣教室的建设。随着教育改革及时代的发展,这种情况逐渐改变,但是仍然存在教学空间分配不合理的现象,部分学校的内部教学空间没有充分利用起来,例如,楼梯间不仅能够充当疏散的通道,还具有其他功能,可以将它作为社交平台,成为同学交流之间的渠道。一般传统的设计中,楼梯通道的面积较窄,仅仅满足规范的最低要求,但是楼梯间的人流量较大,无法使其长时间逗留,阻碍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校园外部空间单调

从教学现状来分析,我国部分中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及学生将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教室中,学校没有重视课外活动及学生的健康培养,使得学生学习压力剧增,从而影响校园安全。这种情况与学校外部的空间设计不合理有一定的关系,学校的绿化及景观不符合标准,学生没有交往及放松的平台,无法满足同学的交流需求。学校没有开辟新的活动空间,大部分课外活动仅仅在操场进行,活动的种类很少范围很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挥。

(四)建筑缺乏特点

大部分的中学建筑设计形态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都遵循同样的设计外形标准,没有进行个性鲜明的外部设计,中学生往往是彰显个性的一族,需要更为活泼的建筑理念。为了适应当前学生发展,学校在开展素质教育的时候,应当对学校建筑设计理念进行创新,注重设计的标志性,同时,在设计材料的选择上应当推陈出新,采用更为环保的新材料,运用新技术,使学校的建筑同学生的个性融为一体。同样,校园建筑的个性化也应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得街道环境更为和谐。

二、设计原则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人们越来越关注人们的个体特征,对于建筑物的使用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需求。所以在进行中学建筑的设计时,设计者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同时还要保证建筑物的美观性和实用性。在设计工作开展之前,设计师可对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设计初稿出来之后,还需要进行反复审核和优化,以设计出满足学生需求的建筑物。

中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之外,还有游戏、交流等活动需求。因此,设计的建筑物也要满足学生此方面的需求,只有满足学生行为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需求,学生才能以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融入校园环境中。通过对中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可将其综合分为四类,分别为交往需求、识别需求、多样化需求以及对校园的归属感需求。在需求明确的情况下,设计出的建筑物才能体现出“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

三、中学校园建筑设计特点

首先,在设计方案的规划阶段,就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地开发,了解学校的实际需求,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为设计方案的落地提供建设性的建议,使得建筑方案既可以体现设计者的水平,又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建筑方案的特点如下:

(一)灵活的教学空间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当前的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服务需求,需要对建筑进行更新,满足多元化的服务需求,这就对设计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要求其能应对当前教学活动的灵活性。灵活的教学空间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当前教育改革的成果显著,教学活动已经向信息化及分层化等教育科学模式转变,这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但是,灵活的教学方式需要一定的教学空间来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为解决这种情况,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建筑设计的灵活性,使得建筑具备更高的灵活性,以满足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2)校园建筑设计中要突出灵活性,这样才能提供相应的条件,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建更为合理的活动平台。建筑设计者需要合理划分建筑物的空间,使校园活动的开展更为顺利,突出学校教育改革成果,科学合理地使用设计方案,打造更为灵活的校园建筑。

(二)浓厚的人文气息

建筑设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校园的人文气息是否浓厚,良好的设计方案能够将校园的设计理念体现出来。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方案时要考虑人文因素,从而降低自身的设计缺陷,更好地满足设计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校园建筑的设计中应该大量使用科学元素,在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体现人文关怀,进而展现校园的人文特色,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交流的信息平台,具有人文气息的建筑设计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还能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2)一个校园的文化内涵也可以通过校园建筑体现,在确保校园建筑功能性的同时,应当尽力融入人文理念,使校园建筑更具特色,从而彰显校园发展理念。同时,在设计初期就需要考虑设计方案的可执行性,做到既要求建筑的功能性,又能体现建筑的人文气息,为设计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在设计方案中体现建筑的技术性。因此,在设计初期,建筑师应当充分了解学校的人文思想,确保将这些思想加入设计方案中。

(三)其他方面的设计特点

1.温馨的生活场所

当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比较长,对学校环境能够充分了解,这就要求学校设计需要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符合教师及家长的心理预期,让他们体会到学校的安全性,使学生有一个温馨的校园生活。所以设计学校建筑时,充分规划学校的整体布局及空间设计,既要保证学习氛围,又要将舒适、温馨考虑进去,给学生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2.可持续发展要求

设计师完成的校园设计方案应当还要满足实用性,在方案设计阶段,设计符合学校情况的方案,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此,在设计中加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学校建筑的设计方式更为科学,将建筑的使用价值发挥到最大。所以,分析学校设计的特点,将科学理念融入设计方案,提升设计方案的实践水平。

四、设计策略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深层次挖掘使用者的真实需求,这就需要了解建筑使用者的行为特点。中学建筑物主要为学生服务,学校的学生群体量较大,加之学生的心理情况比较多变,如何分析其行为特征成为本次研究的重点,只有在分析得当的情况下,才能了解到最真实的需求。

(一)教学空间多样性需求

对中学生而言,其校园生活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学习,其次还有游戏、生活等。建筑是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的活动空间,所以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其空间多样性需求。在早期的建筑设计中,更多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习空间,对课后的谈论、主动学习空间并未进行设计,这也是导致很多学生觉得校园生活压抑的主要原因,不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设计时除了必要的学习空间之外,还可进行教学空间的设计,例如阅览室、活动房等,通过为学生设计更多的活动空间,让学生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在共同进步的同时,也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交往需求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的交流活动都是在公共活动空间完成的,因此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时,应重点关注这一方面。作为中学生校园生活的补充教学空间,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们应能在公共空间参与各种课后活动,因此公共活动空间也要具有灵活、多样的基本特征。在公共活动空间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学生的交流需求,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与之相符的公共活动空间。此外,学校还会举办各类校园活动,例如晚会、运动会等,考虑到校内学生人数较多,活动空间大多是合并的。在对此类空间进行设计时,既要考虑足够大的空间尺寸,还要考虑不同活动类型对于建筑外形等方面的需求。

在具体设计中,可以重点关注大厅、走廊等空间。作为学生课后活动的主要空间,走廊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基本的通行,还要考虑学生的休息和活动需求,因此在尺寸和外形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出行和活动需求。总体来说,对于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才能满足学生的使用需求。

(三)归属感需求

在校学习期间,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在校园,因此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一方面,保证学生的基本学习和生活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另一方面,满足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需求。中学阶段的学生身心都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心理归属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校方在进行环境设计时,是否能够让学生产生归属感也是十分重要的。以往的校园建筑设计更加强调建筑物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所呈现的效果也比较严肃,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创造力和个性的培养,从而对校园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在设计时,可设计一些幽静的环境,例如,在小树林中设计一些石凳和石桌,供学生在学习之余娱乐使用,在教学楼前可设计草坪和绿化树木,增加建筑物的亲和力。在这些环境和场所,学生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可独立自思考,满足各方面的需求。此外,还可在公共场所设计与校园建筑风格和办学理念相匹配的景观,例如雕塑、水景等,通过增加校园的人文景观,使校园环境变得更加生动,学生处于这种环境之中,也能减缓压力、调节心情。通过对校园内外部空间的布置,能够增强学生的在校体验,从而让学生对学校产生心理上的归属感。

(四)可识别性需求

在进行校园建筑物设计时,可进行特征性的设计,一方面,能够体现建筑物的独有特点,另一方面,也能够满足学生对于建筑物的可识别需求。对于使用者而言,能够准确识别建筑物是最基本的需求,也是保证其他心理和行为的前提,因此,校方应综合学生的心理因素特点,设计活泼、轻松的建筑。当使用者能够迅速识别建筑物时,即可了解自身所处的位置,能够给予学生安全感。

在中学建筑物设计中,要求建筑物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更能展现出学校良好的精神面貌。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建筑材料和色彩的选择尤为重要,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色彩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建筑材质又可以直接体现在建筑外形上。通过建筑外形和色彩的对比,直接触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感受校园的魅力。

五、现代中学校园建筑设计的创新策略

校园建筑设计中需要体现创新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科学使用创新理念

在校园设计方案中可以加入创新理念,科学使用创新理念可以完成对设计初稿的方案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人员首先需要对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在设计方案中融入适合学校发展的创新型设计,并对创新式的建筑进行科学评估,判断其实际运用的可行性,使得设计工作更加科学有效。

(2)建筑设计的创新性还可以体现在建筑物的空间布局上,充分利用校园建筑的空间布局,体现创新理念,使得校园建筑更加完善,提供更为合适的服务。

(二)展现文化魅力

校园建筑的目的是保证学生正常使用,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但在这一基础上也要进行发展,将建筑的主体打造成文化符号,展示学校的多元化,体现融合性。在建筑设计的影响下,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学校的文化背景,将丰富的文化知识融入建筑设计中,体现学校的吸引力,使其具有更为先进的设计效果。

(三)其他方面的创新

1.强化创新意识

校园设计方案的具体实施效果能够体现设计者的创新意识,在设计师专业的背景下,加强自身的设计创新,从而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在经验的加持下,完善创新意识。

2.考虑实用性

在创新设计时,学生心理需求也是设计方案必须考虑的方面之一,在建造时,将实用性与心理预期进行结合,完成校园建筑的功能优化。

3.关注设计要点

节省设计一直是校园建筑设计中的重点,在设计中,应当重点关注其资源的利用情况,保证学校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使得资源能合理利用,保证设计的创新性,体现设计者的环保意识。

总体而言,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外界环境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中学建筑物的设计时,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在真实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中学习。

猜你喜欢

设计方案建筑物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基于可持续理念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案探讨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集成商如何为客厅影院设计方案
邻近既有建筑物全套管回转钻机拔桩技术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 of sport training and general cognitive perform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