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破解中小学劳动教育难题

2022-12-28秦皇岛市东港里小学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劳动成果现代化劳动

秦皇岛市东港里小学 陈 旭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但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课堂劳动教育与实际参与劳动实践脱节、学校劳动教育与社会生产劳动不统一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不会劳动、不想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如何打破劳动教育的诸多“瓶颈”?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只有让广大青少年置身于劳动真实世界中,才能真正促进他们对劳动的理解,促使他们把劳动视为生活第一需要。因此,劳动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正如卢梭所言,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

破解劳动教育难题,学校实施劳动教育要在系统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普通生产劳动和公益服务性劳动。在劳动中学习劳动技术,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从而为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奠定坚实基础。

莫尔最早提出劳动教育思想:每一个青年人至少要学会一种手工业技术,体力劳动是每一个人必须参加的。这一观点被恩格斯称为一种“共产主义微光”。因此,学校劳动教育与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既是学校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学校劳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一要与地方高校联手,建立劳动教育基地。利用高校教育资源,为中小学提供高端的劳动技术支撑,让中小学生走进高校研究室、实验室、机械教学车间等,切身感受现代化劳动教育环境,亲眼目睹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实验,从而激发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创造劳动智慧的热情。同时,也通过中小学生早期在高校学习生活的点滴体验,让孩子们从小心有所向,更有动力扎实学习,多多掌握本领,为自己的大学梦想夯实基础。

二要与校园周边厂矿企业联系,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参观现代化生产流水线,了解现代化企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工厂岗位体验,感受劳动创造财富的意义;通过听一线劳模经验分享,激励学生热爱劳动、参加劳动,增长本领,学习劳模好品质,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三要与农村小学手拉手,满足城乡学生不同的劳动教育需要。学校要采取双向互动的模式进行,让农村孩子到城里小伙伴家中生活,一起参观现代化工厂,体验现代科学劳动岗位,感受现代生活之美,从而激励学生立志长大后用所学现代技术,贡献于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城里的孩子到农村小伙伴家中生活,到田间地头参加劳动,通过亲身播种、施肥、浇水、除草、灭虫,以及收获劳动成果,引领学生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珍惜劳动成果,争做新时代劳动小标兵。

猜你喜欢

劳动成果现代化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劳动成果要珍惜
劳动成果要珍惜
热爱劳动
劳动成果评比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