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2022-12-28郑传春

文教资料 2022年17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高职

郑传春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3)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施工蓝图与规划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职院校必须大力推动相关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才能适应新理念、新阶段和新格局下职业教育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一、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从贯彻落实党中央对职教思政课要求的层面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各项职教发展方案中多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来贯彻落实。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需要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从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材、思政课教学教法等方面进行教改实践,从而不断强化思政课教学质量认知,将思政课教改向纵深推动,推动思政课课堂革命,实现思政课教学提质创优,让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得到融合统一。

(二)从明确把握思政课自身定位的层面

思政课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化成果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的课程;是通过思政课教师用好思政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课程;也是帮助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课程,其不同于隐性承担一定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各专业课程,而是强调以显性的方式实现明确的意识形态目的,即直接对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1],反映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性质。换言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在于讲好道理,引导学生认识自身在国家的角色,明确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树立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自觉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而,思政课在育人上具有专业性、独特性和直 接性。

(三)从提升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层面

获得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办好思政课,就要不断满足职院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发展期待,为学生成才甚至终身成长奠定思想基础。思政课要让学生有获得感,那就要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思想性和价值性,用强大的理论伟力与亲和力来感召学生,为学生当下和未来提供科学有效的思想指引和切实可行的方法论指导。具体来说,高职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是指学生能从思政课的教育教学中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积极的情感共鸣、明确的目标理想、笃定的执着信念,并因此自愿自律,养成日常行为习惯,满足个体成长成才需要等。思政课为达到这些目标,就需要从理论知识讲授、价值引领和方法论等方面给予学生实实在在的帮助。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青年学生在思政课上的获得感就是通过接受一堂堂思政课教师为其精心准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受到启发,自觉认同马克思主义,坚定个人理想信念和正义事业必胜信心,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自愿追随思想家、革命前辈和时代楷模的思想引领和步伐接力,自觉投身新时代强国伟业。因而,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关键在于思政课教师对推进思政课堂革命的信心、决心、恒心,努力按照(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去践行,为学生奉献思政金课,真正实现课程育人。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更是实现思政课提质创优的重要平台。对此,高职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紧密围绕“提质”和“创优”这两大目标。

(一)努力提质

努力提质,即要努力提升质量,以师资队伍建设、用好教材资源、讲好主题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抓手,综合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首先,高职院校要抓好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即遴选思想政治素质优良、干事创业能力强劲、精于钻研乐于奉献的人才充实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中,通过开展高水平高质量的师资培训达到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其次,思政课教师要用好教材资源,即用好中央马工程统编教材。统编教材为广大思政课教师提供了较为完整而明确的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师应当研究教材,努力把既有的教材体系转化为科学的教学体系,既重视教材内容本身所呈现的知识重点,又透视和厘清知识背后所蕴含和体现的价值意义及其与知识本身的内在关系,在掌握表达知识、阐释价值和意义的方式方法基础上形成关于教材讲授的内容、原因和路径的准确认识。[3]再次,思政课教师要讲好主题内容,即要充分把握教材体系基础上,开展基于教材内容的主题教学活动,坚持教学内容为王、教学形式为辅,大力凸显思政课主题内容的思想性和理论性,精讲优学思政课。最后,创新教学方法。为适应青年学生当下所处时代特征,思政课教师要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前提下,尝试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即精选互联网、融媒体、慕课、经典影视片段等素材融入课程,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尝试应用探讨课堂、对分课堂、翻转课堂、辩论课堂等多种教学形式,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与针对性。

(二)协力创优

协力创优,就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协同多方力量,组建高素质授课教师团队。高职院校不仅要鼓励思政课教师个人深入研究教学设计、精准把握教材、创新教学方法,还要组织教师团队就授课主题内容进行“手拉手”地集体备课,让定期与不定期的备课活动得以建章立制;并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认真探究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组建主题教学研究小组或者授课课群,联系校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家、企业骨干精英、专业领军人物等和思政课教师团队进行交流研讨,凝聚集体智慧,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方面达成一致共识,形成校内外专家联动、“老带新”精准帮扶、携手共建优质思政课工作机制,综合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授课质量。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困境

(一)学生认识有待提高

高职学生生源结构多样,相对于本科学生而言,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学习动机多样化,学习需求多元化。当前,部分高职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并非专业课,且不知为何而学、从何学起,对学习思政课还处于“要我学”的状态,学习热情不高。个别学生还认为思政课对专业和就业不能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没必要花心思学,致使思政课出现抬头率不高、旷课等现象。

(二)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部分思政课教师的个人素质没有达到要求,教学理念上故步自封,不能与时俱进。部分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不足,授课流于表面,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不能用理论解释现实,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很好地应用理论,教学效果打折扣;教学深度上不够,不能精准把握抽象理论,更不能对理论进行形象阐释,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因而,思政教师还需不断努力、多学科钻研,才能全方位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三)网络空间引领能力不足

网络空间开放的资源和共享的理念对当下的教育环境既有助力也有阻力。因而,思政课教师需对高职学生的网络空间道德思想与行为进行科学分析,仔细摸清高职学生在网络空间所呈现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认知特点、网络行为习惯等个性差异,精准把握高职学生在虚拟空间所投射的心理特征。思政课教师需要筛选优质网络资源进入课堂,对学生进行价值 引领。

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

高职院校应以学生为中心,确保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推进,从理论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和社会课堂方面进行探索尝试,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思政教育教学需求。

(一)坚持以高职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务必要不断增强新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关注职院学生成长现状和发展需求。他们既有学习基础薄弱、文化素质偏低、辨别能力不足、抗挫能力不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偏弱的一面,也有乐于接受新事物、活泼好动、敢于行动的另一面。尽管有部分学生对思政课教学不太重视,缺乏学习积极性,但主流学生群体仍然充满朝气、积极进取,他们胸怀理想、关心社会,勤于动手、勇于改变,并愿意为目标付出努力。因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深入企业和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将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专业实训实践结合起来,勇于探索教改实践,勤于探索教改科研,用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教师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思政课课堂,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明确的价值导向去引领学生,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期给予关键性帮助,播下真善美的心灵种子,切实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效果。

(二)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不断推进“三教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以思政课程为主导,立足于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思政课建设,确保与课程思政相统一,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大格局。高职院校应适时开展高质量师资培训,制订教师投身企业实践工作机制,定期分批次选送教师到学校学生专业对口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习锻炼,集中力量建设优质实训教学配套资源服务学生;组织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交流,让思政课有专业精神引领,让专业课渗透课程思政,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思想性、针对性和融合性。高职院校高层要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内部资源和校外企业、用人单位、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等外部资源进行充分统筹利用,发挥“三全”育人的聚合功能,做实“三教改革”工作。

(三)开展好思政课程的四类课堂,综合提升课程育人实效

高职阶段开设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三门思政必修课程,它们既有各自教学侧重点的不同,又有共同教学目标性的一致,都是通过各门课程从不同主题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社会要求和自身发展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因此,思政课教师要针对三门教学侧重点不同的思政课开展好四类 课堂。

第一,理论课堂。思政课教师要对思政课教材进行精准把握,深入研究中央马工程统编教材、专题教学指南、配套课件教案;定期和校内外专家、企业能手等开展“手拉手”集体备课,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推进“三教改革”,按照“八个统一”要求,为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理论金课。第二,实践课堂。为加强对理论课堂主题内容的深入学习,精心设计对应实践项目,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三,网络课堂。为弥补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存续的不足,组织学生开展“心与心”云交流,鼓励同学进行主题研讨学习。第四,社会课堂。学校联合校外资源,拓展“点对点”社会服务,鼓励师生利用自己所学去为相关领域行业 奉献。

五、结语

高职院校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加深思政课对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以青年学生为中心和以所处的时代为起点,加大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真正服务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为其成长和成才奠定科学思想基础。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