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仪器类一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及其示范作用初探
——以“智能仪器设计”课程为例

2022-12-28罗中明陈寅生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8期
关键词:测控专业课仪器

罗中明,陈寅生

(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是当今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课程思政,要在所有理论和实践课程中,适当、合理增加思政内容是一个需要研究、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1]。加入什么样的思政内容、如何分配占课时比例、如何考核评价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2]。因此,有必要在各方面基础条件好、师资队伍素质高的专业,加快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研究,并将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课程中。目前,已获批的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普遍具有较好的专业背景和历史积淀,教师队伍政治素质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特色鲜明,课程体系合理,具备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因此,在“一流专业”中快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形成可复制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进而扎实推进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专业发展不均衡对课程思政的影响

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指示精神指导下,高校教师已经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在专业教学中推进落实。但专业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高水平专业往往是历史积淀厚重,与当今科技发展契合度极高的“四新”专业。但是每个高校都会有一些专业是在国家发展特定背景下成立的,以教学为主,专业水平很难提高,特别是在以教学为主的地方应用型院校这个问题更为突出。专业发展的不均衡导致教师队伍存在较大差异,在师资力量较薄弱的专业较好开展课程思政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任何专业、任何课程都要将其纳入教学内容之中,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二、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需要解决好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不是简单增减教学内容的问题,也不是管理者喊喊口号就能解决好的问题[3],而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大问题。因此,广大教学管理者和专业课教师要提高思想站位,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盘设计,贯穿教学全过程。因此,高校教师需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4]。

(一)教师政治素养的提高

培养什么样的人已成为立党治国的根本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教师成为第一责任人。因此,广大教师较高的政治水平,是完成好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课程思政是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反映出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提高专业课教师政治素养,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在充分认识课程思政必要性的基础上,投入足够的精力,深入挖掘、认真组织。

(二)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素养较高,但仍有个别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觉得思想政治教育应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完成,专业课就应该解决专业课的问题。认识上的不足,导致课程思政无法完全落实到教学的行动上。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教师的正确引导,使他们认识到,课程思政不是教学内容的选做题,而是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必答题。

(三)思政内容如何更加贴近专业知识领域

课程思政不是将政治理论简单地插入专业课教学中,而是将思想理论、政治信念与专业内容有机结合。例如,专业课教师发掘那些为科技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科学家忘我工作的先进事迹,进而梳理成爱岗敬业、奋发有为、科技报国等典型事例,并融入专业课教学,以细雨润物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励精图治、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四)认真组织、设计好教案中的思政内容

要完成好课程思政,必须深挖思政元素,围绕教案认真组织思政内容。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哪些是重点讲授内容,哪些需要学生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扩展了解,进一步加深对思政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五)高校应制定完善的鼓励课程思政的配套机制

高校应建章立制,将课程思政摆到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位置。要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考核中,对课程思政完成质量高的课程要大力宣传,并在奖励政策上予以倾斜,助推专业课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大局观。

三、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及示范作用

经过多年的积淀建设,哈尔滨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已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也较早开展了课程思政建设。文章以哈尔滨理工大学测控专业的省级一流课程“智能仪器设计”课程思政建设为例进行说明。

(一)“智能仪器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以“智能仪器设计”的课程思政为例,提出“讲好一个典型、阐明一个道理、坚定一份信念”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5]。

1.讲“大珩精神”,立仪器强国之大志

王大珩院士曾任哈尔滨理工大学校长,是精密仪器专业的奠基者。先生作为两弹元勋、中国仪器科学的奠基人和推动者,曾明确指出“仪器仪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是科学研究的‘先行官’,是军事上的‘战斗力’,是现代生活的‘物质法官’”。先生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哈尔滨理工大学的“仪器人”,更要讲好“大珩精神”,做课程思政的楷模。

2.讲仪器时代楷模,树爱党爱国之信念

仪器科学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涌现许多先进人物,时代楷模黄大年就是代表之一。他夜以继日,为国家深地资源探测技术和理论,以及国防安全建设等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事迹就是“仪器人”奉献祖国、坚定信念的最真实写照。“智能仪器设计”课教师将这些典型事迹融入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爱党敬业,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坚定信念。

3.讲专业身边故事,定报效祖国之决心

近年,哈尔滨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很多青年教师都选择了到世界一流大学访学,他们没有被国外的优越生活所吸引,全部按期回国,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一线,成为教学骨干。他们有的在国外取得研究成果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了较多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成为科研中坚力量。这样的思政元素学生看得见,师生交流互动,易入心,更能坚定学生用所学报效祖国的决心。

4.讲专业优秀学生成长历程,明富强国家之重任

成才是多途径的,建设富强国家需要的人才也是多元的。哈尔滨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为学生讲这些优秀人才的成才之路,阐明毕业生只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在哪一行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二)“智能仪器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示范性与取得成果

哈尔滨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结合“智能仪器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模式,在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其中已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案例1 项;指导帮助兄弟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获批省级青年课程思政讲课比赛二等奖1 项;每届学生入党人数明显增加,同时有一批学生志愿放弃城市优厚待遇,选择支援老少边穷地区基础教育,连续获省级优秀志愿者3 人。

哈尔滨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仪器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大力支持下,开展的仪器类“一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形成“讲好一个典型、阐明一个道理、坚定一份信念”的教学模式具有示范性和可移植性,将对相关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测控专业课仪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测控电路》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基于现代测控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向着新航程进发——远望7号测控船首航记录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基于USB2.0协议的通用测控通信接口设计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星敏感器用仪器星等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