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理论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2022-12-28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8期
关键词:巴赫金跨文化留学生

李 睿

(渤海大学,辽宁锦州 121013)

随着我国的迅速崛起和“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入推进,来华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我国已成为亚洲最主要的留学目的国,目前有160 多个国家的近50 万学生来华留学[1]。来华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文化、语言、宗教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帮助来华留学生消除文化认知差异,消除文化冲突,提高其跨文化理解与交际能力,是来华留学生语言文化教育应解决的实际问题。巴赫金提出的对话理论为人类交往构建了“平等自由、开放多元和包容尊重的价值观”[2]。其理论的核心内容——对话性、复调、统觉背景和狂欢化,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适应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与语言和文化不同的人们进行有效而得体的交往所需要的综合能力”[3]19。这四个要素与对话理论的对话性、复调、统觉背景和狂欢化特性相契合。对话理论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具有深刻的启发性。留学生来华求学,表面看是中外师生之间的对话,实质上是中外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在跨文化交际中,各民族文化的平等性非常重要。对话理论尤其强调对话双方的平等性,而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对话理论的复调、统觉背景和狂欢化范畴中。

一、对话理论及其四个范畴

对话,作为人类交流的基本形式,从古至今都是西方哲学家、语言学家、思想家和理论家关注的问题。从苏格拉底通过对话寻求真理、获取知识,到20 世纪巴赫金和伽达默尔等众多思想家对对话进行系统的研究,再到对话作为一种成熟的理论开始指导并运用于其他学科领域,对话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真正使对话成为一个独立要素在西方哲学舞台上发展起来的是前苏联的理论家巴赫金,对话理论是巴赫金思想的精髓,对其他学科有重要的影响和指导意义。对话性、复调、统觉背景和狂欢化是巴赫金对话理论的重要范畴。对话理论的首要性质是对话性。在巴赫金看来,语言是人所具有的特性,语言的存在本质和人的存在本质是一样的,两者都具有对话性。“语言只能存在于对话双方的交际中,语言赋予对话交际以生命,在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语言,都可以找到对话关系”[4]252。巴赫金认为表现事物含义的符号之间或表现立场观点的符号之间都能够产生对话[5]。复调是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复调是指“同时融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旋律,每个旋律都独具特色、自成一体,但又结合于一个统一体中的多声音乐”[6]。他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比喻成复调,指的是众多各自独立、互不相融的声音和意识形成的小说,象征着各自独立的心灵自由交往。巴赫金借此形容对话中充满“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4]29。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另一个范畴是统觉背景,统觉背景是“听者理解对话的背景知识,包括具有的知识基础,对具体语境的熟悉程度、观点、态度和信念等”[7]。统觉背景既决定语言对话的风格和布局,又决定对话的内容。统觉背景是在对话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的。在语言对话中,说者不断影响听者。以阅读举例,阅读过程是读者与作者展开的对话,只不过作者的思想体现在文本中。作者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看法通过文字传达给读者,读者在自己原有的统觉背景基础上,选择性地理解作者的表述,并创新性地建立新的统觉背景,使其统觉背景愈加丰富。狂欢化也是巴赫金建立的一个重要概念。巴赫金认为,在狂欢节中戴上面具的国王和奴隶都是平等的个体,消除了世俗恐惧的人们可以彼此接近,所有人都是平等和自由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对话理论的平等思想。巴赫金认为,“狂欢化为全面对话提供了可能”[8]。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跨文化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对当下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对话理论的四个范畴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一)对话性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

巴赫金认为,生活围绕对话而展开,对话无所不在,生活的本质就是对话,人们在生活中因对话而存在,并将全部生活投入到话语之中[9]。作为对话理论的首要性质,对话实际上是一种“联系着批评和内在反驳的积极接受”的辩证关系[10]。进行对话的前提和基础是对话参与者之间存在差异,而跨文化交际的特点之一就是差异性[11]。这种跨文化差异性涉及价值观、宗教信仰、习俗等深层文化方面的差异,同时也涉及了表达方式、服饰、肢体语言等浅层文化方面的差异。此外,跨文化交际还涉及个人文化身份和社会角色方面的差异,如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的差异[3]5。这些存在差异的因素相互作用,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产生影响,使来华留学生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或者交际上的障碍,感受到“文化休克”,甚至导致中外师生间的文化冲突。

鉴于跨文化交际中的种种差异性,建立中外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技能至关重要。可以利用文化体验教学、课外文娱活动等方式给来华留学生创造平等对话和交流的机会。来华留学生通过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实现双向的互动。虽然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最重要的方式[3]78,但跨文化交际中的大部分信息却是依靠非语言行为传递的[3]114。受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交际语境方面的影响,非语言交际具有模糊性,因此非语言交际容易使来华留学生产生跨文化交际误解,甚至引发文化冲突。来华留学生教育中,除了加强来华留学生语言交际技能学习和训练之外,还需注重来华留学生对非语言交际技能,包括体态语、副语言、时间观念和空间利用等的认识和掌握。这样,能够有效帮助来华留学生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冲突,逐渐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提升其有效且得体交往的能力,促进跨文化适应性。

(二)复调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养成

巴赫金借用音乐学术语“复调”解读小说,实际上关注的是小说语言的人文精神,倡导的是对话各方的平等和自由。进行对话的前提是参与者之间存在差异,平等、独立进行对话的各方,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但不同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就形成复调。这就如同来华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如何让持不同文化、语言和价值观的来华留学生和谐相处,适应中国文化,因此,培养跨文化意识十分重要。

培养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意识,首先需要将文化教育渗透到来华留学生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提高来华留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与了解,使其意识到每个人的思考方式都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例如,非洲的来华留学生大多时间观念不强,这与非洲人对时间的认识有关,非洲传统时间观念将时间依存于各种事项之中,而依存于万事万物的时间总是循环往复的。

其次,鼓励来华留学生挖掘交际失败和冲突背后的文化原因。文化差异、语言不通、非语言行为的误译、刻板印象和民族中心主义等都可能会引发跨文化交际失败和文化冲突。以“非语言行为的误译”来说,法国人见面的亲吻礼仪在相对保守的亚洲留学生看来是不容易接受的。

最后,经常反思,并对不当行为做出调整。复调中的每个旋律都各具特色,但又在一个音乐中做到多声部的和谐统一。来华留学生要想尽快地适应我国的社会文化和教育环境,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就需要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平等相处,尊重差异,彼此欣赏,并且能够换位思考,随时调整自己的不当行为,形成良好的“和声”关系。

(三)统觉背景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知识的习得

指代对话语境和对话者知识结构的统觉背景强调了蕴含于语言背后的文化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每位对话者的统觉背景存在差异,有时差异甚至非常明显,所以对话双方的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构成他们的统觉背景。文化知识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必要内容,是交际双方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体系的总体认知[12]。

来华留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首先,需要学习和掌握汉语语言知识。我国目前对于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未做硬性要求,导致欠缺的汉语语言能力成为来华留学生求学路上的最大障碍。由于多数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基础较差,严重影响中外师生之间的交流。因此,在保障来华留学生招生规模的同时,对其汉语水平加以限制可以有效缓解来华留学生汉语语言知识不足的问题。鉴于课堂汉语教学是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和提高汉语技能的最主要场所,授课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要了解母语和目的语的文化知识。来华留学生需要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知识,因为“有关本民族的文化知识能帮助人们理解异族文化”[13];还要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知识,包括民俗、生活习惯、道德观念、风土人情和处世哲学等。在承认“差异”和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来华留学生要培养跨文化认同,尊重彼此的文化习俗和民族尊严,体谅对方的细微情感,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进行跨文化交际。

最后,需要了解双方国家的社会知识。社会是“语言和文化保持生命活力及发展变迁的大环境,是开展跨文化交际的舞台”[14]。留学生来华求学,需要了解母国和我国的社会背景,以及当前两国的关系,以更客观和全面的角度认知双方文化,担当文化交流的使者,搭建起中外友谊的桥梁。

(四)狂欢化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态度的转变

狂欢化是巴赫金在文学领域的追求,进一步体现了他对自由平等思想的不懈追求。除了注重平等,狂欢化也强调参与性。这与跨文化交际的参与态度吻合。狂欢是全民参与的活动,每个人都是演员,生活本身就是表演。留学生来华求学,应该以开放和积极的态度参与跨文化交际。

在此过程中,来华留学生首先需要消除刻板印象,因为刻板印象“不仅影响留学生对彼此行为的感知,而且会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方式、频次和深度”[3]196。因此,来华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应该改变以偏概全的思维习惯,广泛接触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其次,需要克服文化偏见。文化偏见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来华留学生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和行动尽量消除偏见。坦诚面对文化偏见,与不同文化群体交际时,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提高对偏见的警觉性;扩大交流范围与领域,广泛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交往,提高对文化差异的认知能力;避免使用带有偏见的表达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尽量使用委婉而礼貌的称呼和用语。

最后,要坚持文化相对主义观。文化中心主义坚持认为“自己的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并运用自己文化的价值观或者规范衡量与评价其他文化”[3]201,而文化相对主义是“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3]20。鉴于文化中心主义对跨文化交际的负面影响,来华留学生需要提升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避免对来自其他文化的留学生进行价值判断,避免使用任何歧视性的语言,以平等与尊重、宽容与理解的态度进行跨文化交际,并试着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发展文化移情。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其理论的四个范畴,对话性、复调、统觉背景和狂欢化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具有深刻的启发性。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识、知识、技能和态度四个方面,恰与对话理论的四个范畴相符合。平等性既是对话理论的基础,同时也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来华留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对话,学习和了解彼此的统觉背景,尊重彼此的文化和语言差异,将学习和生活环境作为“狂欢广场”,自由自在地表达情感,抒发见解,共同演唱各具特色但又和谐统一的复调歌曲,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巴赫金跨文化留学生
对话与距离:《踩影游戏》的巴赫金视角解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巴赫金“表述”研究的再阐释
留学生的“捡”生活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浅析巴赫金的转折人生
巴赫金与圣经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