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上游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探讨
——以商业银行支持兰西城市群发展为例

2022-12-28中国工商银行青海省分行课题组

青海金融 2022年4期
关键词:区域发展

■ 中国工商银行青海省分行课题组

兰州和西宁两省会城市地理相邻,经济社会联系十分紧密,有相似的历史文化底蕴,一体化融合发展态势正在加速,合作发展需求十分迫切。自古以来,兰州和西宁就是睦邻友好合作的典范,两地同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之要津,民俗相近、人缘相亲。双方在经济、社会、民族发展方面交往密切。河湟文化既是黄河源头人类文明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也是草原文化走廊与农耕文化走廊文化荟萃之地的瑰宝,兰州和西宁同处湟水河流域,共饮黄河水,自然地域空间连为一体,两地又同属河湟文明,同宗同族,相互认同。进入新时代,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合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兰州-西宁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兰西两地有共同发展打造区域市场竞争力的强烈愿望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经济发展情况

(一)西宁市经济和人口概况

1.经济发展情况。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国内外复杂严峻环境的影响,西宁市地区生产总值1372.9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7.17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418.72亿元,同比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897.09亿元,同比下降0.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全市23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02.9亿元,同比增长7%。

西宁市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小麦、玉米、马铃薯为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以油菜、药材种植为主;特色农产品主要为蔬菜及食用菌。2020年全年粮食总产量23.34万吨,同比增长0.6%,增产1298吨;第二产业传统工业主要以金属冶炼、非金属矿物制品为主,水泥、铝材制造为其重点支柱产业,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第三产业主要以旅游业和国内贸易融资为主。

2.人口概况。2020年西宁市常住人口为246.8万人,从性别构成来看,男性人口占比为50.91%,女性人口占比为49.09%,性别比例相对均衡。

(二)兰州市经济和人口概况

1.经济发展情况。2020年末,兰州地区生产总值2886.74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7.43亿元,同比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933.42亿元,同比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1895.9亿元,同比增长1.5%。兰州地区自然资源富集,工业主要集中于铝业、煤电、炭素等行业,煤基循环、城市矿产、有色金属冶炼、高端炭素、新型建材、火力水力发电产业是其优势产业,拥有完备的产业链条,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

2020年兰州市全年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9%,粮食总产量33.64万吨,增长10.9%。工业生产运行平稳,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制造业增长2.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2%。

2.人口概况。202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6.13万人,乡村人口87.87万人。

(三)区域协同发展基础好

从两地产业构成来看,两地之间土地、资本、技术、能源等生产要素互补、合作潜力巨大。兰西城市群在工业、农牧业、旅游业等产业方面协同功能较强、发展基础好。一是区位优势明显。兰西地区地处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是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重要支撑,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以兰州、西宁为核心的放射状综合通道初步形成,交通枢纽地位日益突出,稳藏固疆战略要地功能进一步凸显。二是资源禀赋较好。两地均属于西北水土资源组合条件较好的地区,黄河、湟水谷地建设用地条件较好;有色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和水能、太阳能、风能等能源资源富集,是我国西气东输、西油东送的骨干通道,也是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外送基地。三是经济基础较好。两地初步形成以石油化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冶炼等优势产业体系,新能源新材料和循环经济基地加快建设。人口密度达125人/平方公里,分布较为密集,高于周边地区平均水平,兰州、西宁城区常住人口均在百万以上。科技力量较强,物理、生物、资源环境研究具有优势。四是生态地位突出。两地处于第一阶梯地形向第二阶梯地形的过渡带,北依祁连余脉,中拥河湟谷地,南享草原之益,周边有国家生态屏障,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既有承担生态保护的重大责任,也有潜在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的良好条件。五是经济社会人文联系紧密。两城市山水相依、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交通联系紧密、人员往来密切、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文化多源并出、多元兼容,遗存丰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备推进一体化的良好基础。

(四)协同发展意义重大

一是培育发展兰西城市群,有利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兰西城市群位于黄河上游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我国北方防沙带之间,与“两屏三带”为主体的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密切相关,对保护好“中华水塔”和阻止西部荒漠化地区向东蔓延具有独特的战略支撑作用;二是培育发展兰西城市群,有利于维护国土安全和促进国土均衡开发。兰西城市群是进藏入疆的“锁钥之地”,培育发展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对于巩固西部边防、维护国土安全和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战略意义;三是培育发展兰西城市群,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互动。兰西城市群是成渝城市群乃至长江经济带连接欧亚大陆的主要桥梁,通过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可以有效促进西北、西南地区开发开放,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我国向西开放步伐;四是培育发展兰西城市群,有利于带动西北地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兰西城市群是西北发展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促进人口和经济要素进一步集聚和优化配置,有利于带动周边脱贫攻坚、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有利于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二、兰西城市群建设金融服务需求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移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区域协调发展成为破解这一矛盾的重要举措。区域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旨在打破行政区划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人才、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必然产生一系列金融需求,商业银行作为综合化金融机构,有意愿也有能力满足区域一体化发展带来的金融需求。

(一)政府层面需求

政府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手段和工具是跨区域的共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在体制机制环境方面打破影响区域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障碍。政府要从注重产业政策转向注重竞争政策,统一有效的竞争规则可以避免政府对区域间贸易投资以及相应的生产要素流动的人为的政策限制。政府推动一体化的主要着力点:一是清除妨碍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的政策;二是为资源和要素流动搭建平台;三是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合作。

基于上述政府职能分析,政府需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做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制度顶层设计。其中包括国家政策解读、区域经济调研、区域政策落地实施等;二是产业规划和资金短缺需求。生产力要素跨区域流动需要专业机构从产业布局、产业协同、区域协调、金融支持、国企改革、平台转型、债务管理等层面协助政府做好顶层设计,更加需要资源投入实现生产力的重新布局。

(二)产业发展层面需求

区域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打造具有区域资源禀赋优势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湟水河高原特色农牧业示范区、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民和县红古飞地园区、甘青轻工业合作园等产业园区和基地将是打造区域优势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产业园区发展主要需求包括:园区性平台公司建设、产业规划、国有资本运作、产业导入等。

1.园区性平台公司金融需求。园区性平台公司一般缺乏经营实体,盈利能力较弱。债务结构不合理、债务压力较大,平台转型、资产整合、完善产业布局需求较大。金属冶炼、碳素产业是两地示范区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园区产业发展从低端向中高端升级需求加大,通过产业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化需求日益突出。园区向企业提供基础配套设施、引入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通过产业集群打造区域优势产业是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园区的需求以产业选择、产业导入、产业孵化、产业升级配套金融服务等为主。

2.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金融需求。当前,国有资本在做大做强、做优做精、投资区域优势产业过程中面临国有资产重组、引入战略投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等业务需求,通过资产经营、资本运作、畅通投融资渠道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重要举措。

3.优势产业导入,发挥园区产业引领优势。产业园区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载体和平台,本身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最终通过园区内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充分认识掌握园区发展规律,以更专业的规划、开发、运营为产业园区赋予生命是园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微观企业层面需求

区域内企业全生命周期面临人力资源不足、运营资金短缺、谋求经营扩张、打造品牌、产业整合、发展转型等业务需求。

1.初创期。企业架构简单,管理相对灵活,但人员不足,技术不成熟。产品处于研发起步阶段或刚刚进入市场,销售市场未打开,市场地位没有确立,资金较为短缺。核心需求为生存。

2.成长期。企业团队不断壮大,管理趋于规范,拥有一定运营经验。产品已进入市场并获取一定市场份额,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发展前景趋于明朗。核心需求为发展壮大。

3.成熟期。企业进入稳定经营阶段,管理成熟,队伍老练。销售和盈利增长趋于平稳,市场地位较为稳固,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核心需求为持续增长。

4.转型期。企业进入发展瓶颈阶段,管理挑战加大。技术优势逐步丧失,产品竞争力不断下降,销售和盈利有所下滑,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以实现蜕变转型,未来发展具有一定不确定性。核心需求为转型进化。

三、商业银行支持黄河上游区域经济一体化路径

(一)整体服务方案

商业银行充分利用跨区域经营优势,两地商业银行通过建立两省资源转换共享平台来加强跨区域合作。建立两省示范区合作定期交流沟通机制,制订两省资源信息共享和两省资源共建计划,提升两省产业合作水平。建议商业银行分阶段、分层次向政府、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一是政府服务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服务。主要向政府提供政策顾问、国企改革、平台转型、债务管理、产业布局建议,为经济金融政策、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园区发展战略提供支持。重点针对产业园区内国企改革进行战投引入和投融资设计,通过向产业集聚区内从事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运营的各类借款人发放贷款,为融资平台向产业化经营实体、城市综合运营商转型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二是产业链服务层面要协助做好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升级等综合服务工作。通过资源整合、战投引进、项目决策、资本运作、投融资策略引导,协助政府打造一批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三是企业服务层面要做好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工作。重点以客户实际需求为切入点,针对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转型期各阶段金融需求特点,制定包括引入战投、具体项目融资、企业并购、债务优化等重点项目投融资服务方案。

(二)重点领域服务方案

1.基础设施领域。商业银行充分发挥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服务优势,重点支持示范区内公路、客运枢纽、智慧示范区建设、水源地建设、市政短板项目为代表的“大交通”项目。积极参与兰西城市群同城化建设工程、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工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产业发展协作共赢工程、文化旅游共建共兴工程、公共服务互惠互享工程等重大项目。综合运用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银团贷款、股权私募、并购融资等产品组合,在支持优质大型企业做好重点项目的同时,集约控制企业和项目的融资成本。

2.生态经济领域。一是商业银行围绕生态环境建设,立足区域发展特点,充分发挥金融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中的引导及支撑作用。二是依托国内最大生态产业客户资源,支持推动生态与农业、工业、文旅和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发展生态保护、生态旅游、生态畜牧、中藏医药、高原康养等产业。三是联防联治,共筑区域生态屏障、共建湟水河流域生态秀美最佳宜居地。

3.幸福产业领域。一是依托全球领先的文旅行业服务能力,综合运用多样化金融工具,支持“大美青海”文旅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国内最大文旅企业客户资源,助力示范区与全球知名文旅企业对接,共建“大美青海”,通过产业导入、招商引资谋划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重点旅游项目,打造甘青区域旅游品牌优势;二是商业银行依托自身集团科技优势,助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提升医疗健康服务现代化水平,为居民提供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依托商医云平台和工银聚,协助医疗机构搭建智慧医疗平台、供应链服务平台、财资管理平台等。三是依托安全、高效、便捷的教育云平台,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以及提供大学生金融实践基地、金融专家库、地方金融培训项目等,助力示范区教育发展。重点结合区域文旅协作、共建甘青藏旅游带“兰西黄金驿站”和共塑“河湟龙城、土族圣地、兰西驿站”旅游形象发展战略。商业银行可引入旅游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充分运用山旅游、中青旅、香港中旅等上市公司旅游投资基金,借助其力量向全国各地营销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线路,为旅游市场输送客源,扩大市场规模。依托战略投资者的旅游运营经验,进行旅客市场调查,结合市场需求,逐步推进服务中心、GPS、指示牌的设置和地图、导航服务的提供。

4.飞地经济领域。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集团金融网络和产品优势,积极参与示范区飞地经济共建。大力支持飞地产业园建设,助力推进民和县红古飞地园区、甘青物流园区、“高原低地”康养特色小镇、文化艺术中心区等四大园区建设。支持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入驻园区。

5.创新驱动领域。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全球金融网络和国际化优势,积极参与兰西城市群创新驱动战略。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用好“股权+债权”两种产品,助力政府招商引资,以“综合化、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满足招商引资项目在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助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见效。

6.“走出去、引进来”领域。依托全球机构网络,积极支持兰西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向全国推介“大美青海”,引流投资者对接“大美青海”战略。依托全球资源平台为示范区提供跨境业务的政策建议和招商引资便利,同时借助“进博会”将青海省内项目进行全球性推介;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供跨境支付结算、贸易融资、信用担保、理财避险、本外币资金池、跨境资金清算、供应链融资等全渠道、立体化、全生命周期式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将为区域内外贸企业提供便利化融资服务,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7.普惠民生领域。商业银行要做大做强普惠金融,为企业提供“融资+融智+融商”服务,助力推进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建设。通过智能化渠道、在线化产品、场景化平台,全面提供随处可得、随时可享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大信用卡消费、线上线下收单支付、公积金委托、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经营快贷、职业年金、企业年金、金融社保卡(含电子社保卡)、健康卡、个人理财等产品和服务的优化推广力度,对居民个人消费、融资、结算、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支持力度,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品质。重点服务板块为医疗、养老板块。(1)医疗板块。商业银行可借助社会资本围绕医院建立相关非基本医疗服务,包括药品采购的供应链管理、IT服务、融资租赁、医疗建筑设计、咨询、管理、医院管理培训以及医院托管等产业链来实现营利,借鉴中信医疗建立的医养结合产业链、华润医疗建立的医疗教育培训、北大医疗和凤凰医疗的医院IOT托管等医疗板块服务模式向区域内重点医院提供全方位产融结合服务。(2)养老板块。发挥“高原低地”康养旅游优势,发展区域医联体,探索通过共建共管、托管代管等多种形式的区域型医院管理集团是今后养老产业的主要经营模式。商业银行可通过外部资源导入,致力于打造“医养一体”全新概念复合式综合性养护中心,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和运营医院项目的丰富经验,满足不同老年人的现实需求,同时,缓解现阶段住院床位紧张的局面,促进区域内养老产业的发展。

8.精准扶贫领域。(1)商业银行通过创新支持扶贫领域的信贷政策,助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推广示范区内高原绿色蔬菜、畜牧产品、马铃薯、食用菌等特色高原农产品,助力消费扶贫。以“互联网+政务”的政银合作模式,协助搭建智慧政务平台,加快示范区政务信息化的建设,同时积极配合处理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事件和突发事件,提升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服务水平。(2)商业银行通过绿色信贷支持重点加快发展高品质特色农畜产品基地(绿色蔬菜基地、畜牧养殖、优质马铃薯、食用菌、牦牛文化产业园、葡萄酒庄园)建设,助力打造“生态青海、绿色农牧”区域品牌,助推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

9.特色板块服务

(1)城市更新板块。城镇化建设是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充分发挥自身在基础设施板块行业优势地位,通过提供政府隐性债务置换、城投企业流动资金贷款、PPP融资等特色服务产品以及提供帮助政府包装专项债项目获得项目建设资金,为项目提供从专项债发行、承销,项目建设、项目运营全流程金融服务,实现示范区基础设施与主导产业协同发展。

(2)数字经济领域。一是数字经济发展需要超大规模容量数据处理系统及其配套设施,青海寒冷干燥的气候以及丰富的电能储备比较适合建立大型数字中心,可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商业银行可依托集团数字经济客户优势,通过产业导入,提供配套金融服务等方式促进示范区数字经济发展。二是依托科技优势,构建智慧城市。商业银行可通过智慧城市建设综合平台,全面对接城市管理者、企业、民众的需求。通过对海量数据的科学分析,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决策基础和前瞻性指导,通过智慧政务系统平台全面对接智能办公、智能监督、智能服务、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环保等业务场景,实现政府管理职能智能化。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结论

1.黄河上游流域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国生态安全。黄河流域上游地区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加快区域发展、实现区域间发展平衡、提高生态资源配置效率、保障生态安全意义重大,黄河上游各省份必须从生态全局出发,探索区域高质量发展之路。

2.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黄河上游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一种路径选择。黄河上游各省份拥有相似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国内较低水平,共同拥有高质量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助于统筹各类发展资源、做大市场规模,扩大区域市场竞争力以及更好更快地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框架,有助于甘青两省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增强外部生产要素供给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

3.金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甘青两省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金融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聚合要素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金融联动效应和辐射扩散作用更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政策建议

1.政府建立一体化市场秩序。全面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形成和公平竞争的各种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区域市场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行行政执法信息依法公开和共享,培育发展区域信用服务市场,统一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健全市场监管体系,联合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共同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政府加快区域要素交易市场建设。推进区域要素市场发展,逐步实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探索开展资源性产品使用权跨省交易。合作共建一批重要的资源能源利用开发和储备基地。

3.政府协同推动重点工作。甘青两省要共同研究制定相关专项规划,科学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久久为功,协同推进重点任务落实。要高度重视和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建立生态环境、交通、信息、市场、公共服务、产业等专项合作机制,分领域策划和推进具体合作事项及项目。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督促各市、县采取共同行动策略,保障合作的持续稳定开展。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按规定程序报批。

4.商业银行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融入兰西城市群发展战略。商业银行充分发挥金融在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提升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打破区域限制,共享发展信息,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基地建设、石油化工领域,综合运营债转股、股权投资等一揽子金融服务,通过搭建直接间接融资结合、存量增量统筹、融资融智并举的综合服务架构,形成“贷+债+股+代+租+顾”六位一体的全口径投融资体系,打造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真正激发金融要素的活力与效率。

猜你喜欢

区域发展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分割区域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小区域、大发展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区域发展篇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