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灵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伴焦虑和抑郁患者的影响研究

2022-12-26莫达瑜刘英超王飞达倪思忆沈雁

中国全科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黛力新总分胶囊

莫达瑜,刘英超,王飞达,倪思忆,沈雁*

本研究价值:

随着对炎症性肠病(IBD)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精神心理因素对IBD患者病情及预后均具有重要影响。乌灵胶囊具有抗焦虑、抗抑郁作用,但目前关于其改善IBD患者病情和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针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伴焦虑、抑郁患者进行研究发现,乌灵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可有效改善此类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炎性反应、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乌灵胶囊可作为优化UC患者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之一。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结肠炎症、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慢性不可治愈性疾病,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的主要类型之一。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IBD发病率已升至1.74/10万人年,其中UC患病率高达(120~200)/10万人[1-2]。UC具有终身复发性且临床症状迁延难愈、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高,这不仅会对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及生存质量造成诸多不良影响,而且会给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带来沉重负担。目前,IBD的病因和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普遍观点认为UC的发生可能与遗传、环境、心理、肠道菌群、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3]。

近年来,精神心理因素在IBD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有研究表明IBD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状态,且焦虑、抑郁严重程度常与UC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4-5];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可加重UC患者肠道炎性反应并导致疾病复发或进展、生活质量受损[6-8]。因此,IBD已被重新定义为一种伴有心身障碍特征的消化道常见病,精神心理因素与肠道病变发生、发展间的双向交互关系使得心理治疗成为包括UC在内的IBD优化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物-心理-社会”为特点的新医学治疗模式成为IBD领域研究热点之一。

乌灵胶囊是从珍贵药材乌灵参中分离有效成分并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临床应用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等消化系统心身疾病中已取得良好疗效[9]。本研究旨在探讨乌灵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活动期UC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以期为UC的优化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活动期UC伴焦虑、抑郁患者120例,病情严重程度为轻、中度。采用双盲随机化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黛力新组、乌灵胶囊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0~81岁,平均年龄(39.1±14.6)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8.3±5.2)年;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6例,中度14例。黛力新组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19~83岁,平均年龄(38.7±15.2)岁;病程1~19年,平均病程(8.1±4.9)年;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4例,中度16例。乌灵胶囊组患者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38.3±15.0)岁;病程2~18年,平均病程(8.3±5.5)年;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6例,中度14例。联合治疗组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1~81岁,平均年龄(38.6±15.0)岁;病程2~19年,平均病程(8.4±5.1)年;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3例,中度17例。四组患者性别(χ2=0.368)、平均年龄(F=0.014)、平均病程(F=0.014)、病情严重程度(χ2=0.9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严格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同时具备下列5项条件者准予纳入:(1)符合活动期UC的诊断标准,病情严重程度为轻、中度;(2)符合焦虑、抑郁的诊断标准;(3)入组前1个月内未使用过抗焦虑、抑郁药物;(4)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5)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予以排除:(1)伴有严重并发症;(2)存在严重心、肺疾病或肝、肾功能损伤;(3)患有恶性肿瘤;(4)伴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5)妊娠或哺乳期女性;(6)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或不耐受;(7)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1.2.3 剔除标准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予以剔除:(1)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其他影响观察结果的情况,经研究者判断后停止参加研究;(2)在研究过程中不愿继续采用相应治疗方案、主动退出研究;(3)因使用某种禁用药物而导致无法评价临床疗效;(4)未按研究既定治疗方案进行治疗;(5)检测记录缺失。

1.3 活动期UC的诊断标准和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标准活动期UC的诊断参照《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10],即主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基础上做出诊断;若诊断存疑,则应在一定时间(一般为6个月)后进行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复查。参照改良Mayo评分判断活动期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改良Mayo评分包含排便次数、便血、结肠黏膜表现、医师总体评价4项,4项评分相加介于3~5分为轻度,6~10分为中度,11~12 分为重度[10]。

1.4 焦虑、抑郁的诊断标准 焦虑、抑郁的诊断分别参照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SAS评分标准分≥50分诊断为焦虑,SDS评分标准分≥53分诊断为抑郁[11]。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美沙拉嗪缓释片〔商品名:颇得斯安,辉凌国际制药(瑞士)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81183,规格:0.5 g/片〕口服,2片/次,3次/d。黛力新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商品名:黛力新,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71104,规格:10.5 mg/片)口服,1片/次,早晨、中午各1次。乌灵胶囊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灵胶囊(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9990048,规格:0.33 g/粒)口服,1粒/次,3次/d。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灵胶囊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用量用法同上。四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1个疗程),治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物。

1.6 观察指标

1.6.1 主要临床症状积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2],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四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严重程度,无症状计0分,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3项主要临床症状积分相加为总分。

1.6.2 改良Mayo评分 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Mayo评分[10]。改良Mayo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改良Mayo评分标准(分)Table 1 The Modified Mayo scoring system

1.6.3 炎性反应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四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室温自然凝固10~20 min后以3 000 r/min的速率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10 cm),分离血清。采用自动血沉分析仪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

1.6.4 SAS、SDS评分 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SAS共包含20个条目,其中正向条目15个,反向条目5个;采用四级评分法,1~4级分别代表“没有或很少时间”“小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计1~4分;SAS评分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重[11]。SDS共包含20个条目,其中正向条目10个,反向条目10个;采用四级评分法,1~4级分别代表“没有或很少时间”“小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计1~4分;SDS评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重。

1.6.5 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问卷(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estionnaire,IBDQ)评分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IBDQ评价四组患者生活质量。IBDQ共包含4个维度、32个问题,分别为肠道症状(含10个问题)、全身症状(含5个问题)、情感功能(含12个问题)、社会功能(含5个问题),每个问题计1~7分;4个维度评分相加为总分,总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13]。

1.6.6 安全性评价 四组患者均于治疗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同时记录四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进行安全性评价。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本研究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例完成研究情况 对照组患者中剔除2例,完成28例;黛力新组患者中剔除1例,完成28例;乌灵胶囊组患者中剔除1例,完成29例;联合治疗组患者中剔除2例,完成28例。最终共113例患者完成研究。

2.2 主要临床症状积分 四组患者治疗前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积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积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积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黛力新组、乌灵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四组患者治疗后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积分及总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pre- and post-treatment main clinical symptom score in the four groups

表2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pre- and post-treatment main clinical symptom score in the four groups

注:a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b表示与黛力新组相比P<0.05,c表示与乌灵胶囊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腹泻 黏液脓血便治疗前 治疗后 t配对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配对值 P值对照组 28 2.0±0.4 1.2±0.3 8.678 <0.001 1.2±0.2 0.6±0.1 12.644 <0.001黛力新组 28 2.1±0.3 1.3±0.4 8.581 <0.001 1.2±0.3 0.6±0.1 9.491 <0.001乌灵胶囊组 29 1.9±0.3 1.2±0.1 13.845 <0.001 1.2±0.2 0.5±0.1ab 14.213 <0.001联合治疗组 28 2.0±0.3 0.9±0.2abc 15.358 <0.001 1.2±0.2 0.4±0.1abc 16.775 <0.001 F值 1.77 11.30 0.12 25.69 P值 0.157 <0.001 0.948 <0.001总分治疗前 治疗后 t配对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配对值 P值对照组 2.0±0.4 1.4±0.4 6.764 <0.001 5.1±0.5 3.1±0.4 16.692 <0.001黛力新组 2.2±0.3 1.0±0.4a 12.663 <0.001 5.2±0.4 3.0±0.4 19.916 <0.001乌灵胶囊组 2.1±0.3 1.0±0.3a 15.542 <0.001 5.0±0.5 2.4±0.3ab 25.476 <0.001联合治疗组 2.0±0.3 0.6±0.2abc 21.134 <0.001 5.0±0.4 1.8±0.2abc 37.452 <0.001 F值 2.39 26.60 1.26 90.48 P值 0.072 <0.001 0.292 <0.001组别 腹痛

2.3 改良Mayo评分 四组患者治疗前改良Mayo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改良Mayo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改良Mayo评分低于对照组、黛力新组、乌灵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四组患者治疗后改良Mayo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Mayo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re- and post-treatment modified Mayo score in the four groups

表3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Mayo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re- and post-treatment modified Mayo score in the four groups

注:a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b表示与黛力新组相比P<0.05,c表示与乌灵胶囊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配对值 P值对照组 28 6.3±0.9 2.0±0.3 23.284 <0.001黛力新组 28 6.5±0.9 1.9±0.3 26.941 <0.001乌灵胶囊组 29 6.2±1.0 1.7±0.4ab 23.478 <0.001联合治疗组 28 6.2±1.2 1.4±0.3abc 21.253 <0.001 F值 0.56 18.16 P值 0.646 <0.001

2.4 炎性反应指标 四组患者治疗前ESR及血清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ESR及血清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ESR及血清CRP、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黛力新组、乌灵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四组患者治疗后ESR及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反应指标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pre- and post-treatment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icators in the four groups

表4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反应指标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pre- and post-treatment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icators in the four groups

注:ESR=红细胞沉降率,CRP=C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介素6;a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b表示与黛力新组相比P<0.05,c表示与乌灵胶囊组相比P<0.05

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t配对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配对值 P值对照组 28 24.6±1.1 18.4±1.6 16.973 <0.001 28.37±2.81 23.49±3.63 5.623 <0.001黛力新组 28 25.1±1.4 17.7±1.4 19.738 <0.001 28.91±3.34 23.13±3.25 6.568 <0.001乌灵胶囊组 29 24.4±1.7 15.8±1.2ab 22.027 <0.001 29.28±2.89 20.27±2.37ab 12.980 <0.001联合治疗组 28 25.0±1.6 13.5±2.2abc 22.649 <0.001 29.78±2.59 17.19±1.67abc 21.633 <0.001 F值 1.48 50.06 1.16 30.05 P值 0.223 <0.001 0.327 <0.001组别 例数 ESR(mm/1 h)IL-6(μg/L)治疗前 治疗后 t配对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配对值 P值对照组 65.22±3.47 40.59±3.32 27.129 <0.001 72.99±5.71 50.23±4.14 17.088 <0.001黛力新组 64.39±4.19 38.58±4.66a 21.787 <0.001 74.05±5.44 49.02±3.44 20.571 <0.001乌灵胶囊组 65.17±4.05 29.60±3.10ab 37.584 <0.001 73.76±5.50 43.91±4.49ab 22.652 <0.001联合治疗组 63.89±4.92 25.71±3.40abc 33.751 <0.001 73.32±5.28 35.90±2.97abc 32.689 <0.001 F值 0.66 105.88 0.21 81.72 P值 0.576 <0.001 0.893 <0.001组别 TNF-α(μg/L)

2.5 SAS、SDS评分 四组患者治疗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黛力新组、乌灵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黛力新组、乌灵胶囊组、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Table 5 Comparison of pre- and post-treatment SAS and SDS scores in the four groups

表5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Table 5 Comparison of pre- and post-treatment SAS and SDS scores in the four groups

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a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b表示与黛力新组相比P<0.05,c表示与乌灵胶囊组相比P<0.05

SD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t配对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配对值 P值对照组 28 56.1±2.1 55.4±1.9 1.211 0.231 57.4±2.7 56.4±2.8 1.277 0.207黛力新组 28 57.1±2.0 48.0±1.7a 18.412 <0.001 58.2±2.9 52.0±2.0a 9.161 <0.001乌灵胶囊组 29 56.2±2.8 49.7±1.4ab 11.492 <0.001 58.6±2.6 52.7±2.1a 9.498 <0.001联合治疗组 28 56.0±2.0 45.3±1.6abc 22.012 <0.001 58.4±2.6 46.5±2.2abc 18.562 <0.001 F值 1.41 185.80 1.07 88.79 P 值 0.243 <0.001 0.365 <0.001组别 例数 SAS评分

2.6 IBDQ评分 四组患者治疗前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黛力新组、乌灵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黛力新组、乌灵胶囊组、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总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肠道症状、全身症状及总分均升高,而治疗后情感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IBDQ评分比较(±s,分)Table 6 Comparison of pre- and post-treatment IBDQ score in the four groups

表6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IBDQ评分比较(±s,分)Table 6 Comparison of pre- and post-treatment IBDQ score in the four groups

注:a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b表示与黛力新组相比P<0.05,c表示与乌灵胶囊组相比P<0.05

全身症状治疗前 治疗后 t配对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配对值 P值对照组 28 50.1±1.6 58.2±2.2 -15.565 <0.001 23.8±1.1 25.9±1.5 -6.128 <0.001黛力新组 28 49.8±1.6 58.1±1.4 -20.623 <0.001 23.9±1.0 28.9±2.0a -11.905 <0.001乌灵胶囊组 29 50.5±1.2 57.4±1.5 -18.732 <0.001 24.3±1.2 29.5±1.2a -16.536 <0.001联合治疗组 28 50.4±1.1 65.1±1.9abc -35.599 <0.001 24.0±1.0 32.4±2.0abc -20.132 <0.001 F值 1.46 116.64 1.15 68.38 P值 0.229 <0.001 0.334 <0.001组别 例数 肠道症状组别 情感功能 社会功能 总分治疗前 治疗后 t配对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配对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配对值 P值对照组 60.6±3.5 62.5±3.8 -1.945 0.057 25.4±1.4 25.9±1.5 -1.376 0.174 157.4±3.2 171.9±3.7 -15.592 <0.001黛力新组 58.9±3.3 67.8±3.0a -10.622 <0.001 26.1±1.9 33.8±1.9a -15.320 <0.001 158.8±3.2 190.6±3.4a -36.202 <0.001乌灵胶囊组 59.0±3.6 68.2±3.8a -9.436 <0.001 26.0±1.6 33.0±1.6a -16.984 <0.001 158.7±3.1 188.4±3.8ab -32.820 <0.001联合治疗组 58.8±3.7 73.7±4.4abc-13.829 <0.001 25.3±1.7 36.2±2.5abc -18.762 <0.001 157.3±2.9 205.3±4.8abc -44.863 <0.001 F值 1.64 40.96 1.71 150.33 1.92 334.13 P值 0.184 <0.001 0.170 <0.001 0.130 <0.001

2.7 安全性评价 四组患者治疗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中出现腹胀1例,黛力新组患者中出现失眠1例,均可自行缓解,未出现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精神心理因素与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临床症状的反复发作性、病情复发的不可预知性及疾病的不可治愈性等不仅给IBD患者带来了躯体上的不适与痛苦,也给多数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易引发或加重多种不良心理状态;另一方面,焦虑和/或抑郁的持续存在可影响IBD的发病、病情进展、复发及患者生存质量。研究表明,IBD患者与普通人群相比更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强迫行为、神经质、敏感、依赖、易激惹、易怒、焦虑、抑郁、内向、悲观等负性情绪,其中以焦虑和抑郁最为突出[4]。NEUENDORF等[14]进行的一项系统评价结果显示,IBD患者焦虑障碍患病率为4.9%~36.5%,平均为20.5%,抑郁障碍患病率为9.9%~20.5%,平均为15.2%。2017年在法国进行的一项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约1/2的IBD患者伴有抑郁症,约1/3的IBD患者伴有焦虑症[15]。在英国开展的一项为期2年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疾病活动使IBD患者焦虑发生风险升高近6倍[16]。国内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焦虑和抑郁是IBD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且疾病活动期IBD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缓解期IBD患者[17-18]。另有研究表明,IBD患者在疾病确诊前便可出现焦虑、抑郁,且伴有焦虑、抑郁的IBD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明显低于不伴焦虑、抑郁者,提示焦虑、抑郁与IBD 的发病有关[19]。

近年来,精神心理因素与IBD之间的双向交互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面对以焦虑、抑郁为代表的不良心理状态给IBD患者综合治疗带来的全新挑战,心理治疗将成为IBD传统治疗的重要补充和优化治疗方案的重要选择。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尽早识别伴有焦虑、抑郁的IBD患者并给予及时、适当的心理干预,以期达到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和复发率、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升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等目的。

CASTILLO等[20]研究发现,与没有或伴轻度抑郁症的UC患者相比,合并中、重度抑郁症的UC患者出现疾病活动的风险明显升高。一项包含763 449例UC患者的大样本研究发现,UC患者发病前后出现的情绪障碍均会对病情进展造成消极影响[21]。NARULA等[22]进行的一项持续时间长达12年的前瞻性随访研究发现,研究初始即伴有焦虑症状的IBD患者与一般IBD患者相比更易出现不良预后,其主要表现为高疾病活动度、高复发率和高住院率等。关于IBD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发现,IBD患者确诊后10、20年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评分明显降低[23-24],约半数患者出现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活动丧失等问题[15]。目前,临床上用以治疗包括IBD在内的消化道心身障碍性疾病的一线药物主要包括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三环类抗抑郁药、丁螺环酮及米氮平等常用于IBD患者的心理治疗,但长期应用上述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问题始终困扰着临床。

临床实践发现,中医药治疗IBD在安全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一种适合长期使用的补充和替代疗法。乌灵参是乌灵菌的俗称,是我国传统珍贵中药材之一,其性味甘淡平,无毒,入心、胃、膀胱经,具有补肾健脑、养心安神、疏肝解郁等功效。乌灵胶囊是由乌灵参深层发酵的菌丝体经现代技术精制而成的纯乌灵菌粉,是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抑郁、认知功能改善、脑保护作用等的国家一类新药[9]。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乌灵胶囊可通过提高脑内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谷氨酸脱羧酶(GAD)活性,激活GABA受体而发挥抗焦虑、抗抑郁作用[25-26],也有研究表明乌灵胶囊的抗抑郁作用还可能与线粒体转位蛋白(外周苯二氮䓬受体)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有关[27]。近年研究发现,乌灵胶囊中区别于其他真菌类药物的独特抗抑郁活性成分5-甲基蜂蜜曲霉素可能通过选择性抑制单胺氧化酶A活性而发挥抗抑郁作用[28]。目前,乌灵胶囊已广泛应用于治疗IBS、FD、胃食管反流病等消化系统心身疾病并被证实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高,能有效提高此类患者睡眠质量,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目前,关于乌灵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活动期UC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研究较少见。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积分及总分、改良Mayo评分、ESR、血清CRP水平、血清TNF-α水平、血清IL-6水平、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黛力新组、乌灵胶囊组,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黛力新组、乌灵胶囊组,表明乌灵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可有效改善活动期UC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炎性反应、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推测乌灵胶囊可能通过减轻活动期UC伴焦虑、抑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而缓解UC严重程度,乌灵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能够发挥出较单药更佳的心理干预效果。

本研究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四组患者治疗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期间仅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均可自行缓解,提示乌灵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用于治疗活动期UC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安全性较高。因此,乌灵胶囊可作为优化UC患者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之一,但由于本研究病例数有限、病例来源局限,因此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选择偏倚,今后还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以进一步验证乌灵胶囊对活动期UC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作者贡献:莫达瑜、王飞达、倪思忆进行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数据收集与整理、统计学处理、论文撰写;莫达瑜负责论文的修订;刘英超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沈雁进行文章的构思、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负责文章质量控制及审校。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黛力新总分胶囊
时光胶囊
柴桂龙牡汤加减与黛力新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效果分析
时光胶囊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聚焦“毒胶囊”
我有一颗神奇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