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高热综合症的流行及预防

2022-12-26王明月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9期
关键词:猪崽综合症猪群

王明月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农业农村局 064100)

猪高热综合症是一种急性病,如果养殖户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防治,就容易导致生猪大范围感染死亡,给生猪养殖户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必须对猪高热综合症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防控。

1 流行特点

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生并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但是每年的7~9月份是该病的高发时期,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病没有年龄和品种差异,不过处于育肥阶段的生猪容易发生此病。猪高热综合症有7d左右的潜伏期,但传染性极强,一般3~5d就可以传遍整个猪群,之后就会向周边的生猪养殖场扩散,呈现出区域性暴发流行。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并且治疗的过程比较长,病情恢复得也比较缓慢,该病的治疗时间大约在2~3周左右,发病后的5~7d是该病的死亡高峰期并且会持续7d左右,在21d后病猪的死亡率开始慢慢降低。在饲养密度大、卫生条件差、光照不足、高温高湿且通风差的恶劣养殖环境中生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很高,此外,饲料霉变、免疫措施不到位等因素也会加大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按时接种疫苗、生长环境良好的猪群则很少会发生此病[1]。

2 流行原因

2.1 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

有些养殖户会在养殖场内进行猪、鸭、牛等畜禽的混养,并且没有按照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增大疾病传染的几率,延长了猪高热综合症的传播时间。在养殖过程中,没有及时对猪群排出的尿液、粪便进行清扫,使其长时间堆积在猪舍中,极易出现细菌感染。当生猪患上高热综合症后,饲养员在进出猪舍时不注意衣物更换和消毒,就会把病毒带出养猪场,造成猪高热综合症的传播流行。在那些规模较小的养殖场中,养殖户往往不重视老鼠、蚊蝇的防治,大量的病原菌就可能通过这些害虫传染给健康的生猪,进而导致猪高热综合症的传播。

2.2 饲料存放不合理

有些生猪养殖场并没有专门存放饲料的仓库,总是把饲料随意放在地面上,使饲料在潮湿、脏乱的环境中发生霉变、遭受污染,生猪如果长期食用这种被病菌污染或者发生霉变的饲料,那么生猪体内的抵抗力就会大大降低,更容易染上猪高热综合症。

2.3 疫苗接种不科学

疫苗的价格比较高,有些养殖场为了降低生猪养殖成本,只给生猪注射几种类型的疫苗,使得生猪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很差,像猪高热综合症这种病就很难抵抗。一般情况下,养殖户在给生猪注射疫苗时,只会注射猪瘟、猪肺疫等疫苗,并没有注射预防猪高热综合症的疫苗,比如支原体、伪狂犬等疫苗,而且在注射疫苗的时候不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操作,也会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

2.4 药物预防不到位

在规模较小的生猪养殖场中,有些养殖户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总是会使用各种方法缩短猪群的生长周期,缺乏动物疫病预防的意识。由于缺乏对生猪疾病的了解,因而没有采取科学的疾病预防措施,只能在生猪出现疫病时进行治疗,不重视生猪养殖过程中的药物防治,一旦在猪群中发生猪高热综合症,就可能在短时间内导致疫病的范围快速扩大。还有部分养殖户因为不了解猪高热综合症,在发现生猪出现异常时,只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盲目喂药,没有进行快速地隔离和消毒,致使猪高热综合症快速暴发流行[2]。

3 主要症状

生猪在感染上猪高热综合症后,一般会在皮肤上表现出发红或者出现红色小斑点的情况,并且还伴有高热,该病在猪群中暴发传播得也非常快,感染该病的猪体温还会异常升高到40℃~42℃左右,表现出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不振和长期间卧地不起的症状。患高热综合症的病猪排出的粪便颜色发黄且尿液比较少。另外,感染高热综合症的猪群还会出现四肢不稳、呕吐和磨牙的症状,有些病猪的皮肤还会表现出黄白、皮毛无光泽的现象,病情严重的还伴有腹泻的情况,如果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长时间下去一定会出现大规模的猪群死亡,这对生猪养殖业的危害十分严重,也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4 预防措施

4.1 确保生猪养殖的生物安全

确保生物安全是预防猪高热综合症的有效手段之一。养殖场在开展生物安全保障工作时,要注意好下面这几点:第一,禁止畜禽混合饲养。在众多的畜禽动物中,生猪的病毒抵抗能力比较弱,畜禽混合饲养会增加生猪感染疫病的风险,提高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病率。因此,养殖场要对生猪进行单独的饲养,并按照科学的方法对生猪进行饲养管理,以满足猪群的生长发育需求,提高它们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减少发生疫病的可能。第二,做好养殖场的消毒工作。一些规模较小的养殖场和养殖散户们缺乏疫病预防意识,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对猪群产生的粪便和尿液不及时清理,甚至都不使用消毒药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在这样恶劣的饲养环境中,不仅会降低猪群生长的质量,而且猪群长时间生活在细菌、病毒肆意滋生的条件下,会导致生猪的抵抗力下降,极易被各种病毒侵袭。因此,养殖户要在养殖场中配备好消毒设施,人员和车辆进出养殖场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猪舍的内外以及饲养生猪的各类用具也要定期进行彻底地消毒,生猪产生的尿液、粪便等废弃物要及时进行清理,并做好对这些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以减少污染,最大程度地减少猪群被病毒细菌侵害的几率。第三,坚持自繁自养。猪种引进和生猪流动是导致猪群感染高热综合症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养殖场要尽量避免从其外部引进猪种,如果必须引进猪种,那么养殖户一定做好对猪种引进地的调查,禁止从疫情区引进猪种,在猪种刚引进时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在确定没问题后才可放入猪群中。养殖场最好建立自繁自养的饲养模式,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猪群感染猪高热综合症的可能,保障猪群生长的安全,提高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4.2 提高疫情防控意识,完善免疫工作

为保证生猪的健康生长,降低疫病发生的概率,养殖场必须要提高免疫意识,按照科学的流程进行生猪免疫工作。特别是对那些发病率、传染性和死亡率都比较高的疾病,养殖场更应要进行重点免疫。为预防猪高热综合症,养殖场要给生猪注射病原疫苗,目前医学上能够对猪高热综合症进行有效免疫的方式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母猪免疫程序,在母猪生产前的45d和30d,要给其注射蓝耳病灭活疫苗,在母猪生产前的35d和21d还要注射支原体灭活疫苗。母猪生产后的21d,要给母猪注射猪瘟疫苗,生产后的28d要注射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苗。第二种对猪崽进行免疫。在猪崽出生7d后,要给其注射支原体灭活疫苗,在猪崽出生14d后,要注射蓝耳病灭活疫苗。按照科学的方法对生猪进行免疫,可以大大提高母猪和猪崽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出现疾病的可能,保障猪群的正常生长发育,推动生猪养殖业的长远稳定发展[3]。

4.3 进行科学的药物预防

养殖场在对生猪进行科学免疫基础上,通过药物保健辅助,预防猪高热综合症。在猪群中,怀孕和生产会降低母猪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因此,要通过一些药物增强对疾病的预防能力。生猪养殖户应该加深对猪高热综合症有关知识的了解,然后在母猪怀孕和生产的过程中,选择最科学的药物预防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将药物预防的最大效果发挥出来,保证母猪的健康生长。电解多维、土霉素和补铁剂等都可以作为预防药物使用。另外,由于刚出生的猪崽身体免疫力很低,并且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会对猪崽的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对猪崽进行药物预防时,要合理选择药物。应急电解多维和支原净等都可以作为猪崽的保健药物,降低猪崽感染高热综合症的几率,确保猪崽顺利生长。

4.4 合理使用免疫增强剂

养殖场在按照科学的程序对生猪进行免疫的同时,还要配合上免疫增强剂,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免疫失败的概率,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而有效预防猪高热综合症。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可以在饲料中混入一些能够吸附霉菌的添加药物,像脱霉素,可以有效降解饲料中的霉菌,保障饲料的质量和安全,降低霉菌对生猪的影响,提升猪群免疫力,保障猪群安全生长。此外,使用免疫增强剂或者吸附霉菌的药物可以有效避免疫病的大规模传染和流行,在出现猪高热综合症时,可以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提高生猪养殖的质量和品质。

5 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生猪养殖业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但是一些猪病的发生不但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还降低了猪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猪高热综合症就是一种传染性、死亡率都非常高的急性病。一旦出现猪高热综合症其传播的范围就会快速扩大,如果生猪养殖户不能及时通过有效的手段进行治疗,就可能出现大规模的病猪死亡。因此,养殖场必须加强对猪高热综合症的了解,并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预防,降低发病的可能。在发现猪高热综合症时也要快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积极的治疗,避免该疾病的传播扩散。以保障生猪养殖的安全性,不断提升猪肉产品的质量与品质,让养殖户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猪崽综合症猪群
青椒炒肉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卖猪崽
9号猪崽儿
爷爷家的猪崽儿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梦游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