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说“白日依山尽”中的“白日”

2022-12-26胡礼湘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立足点鹳雀楼陈老师

胡礼湘

《教师博览》2021年第10 期刊发了陈培老师的《读书之乐》,陈老师在文中记叙了这样一件事:

一次课堂上,学生们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白日”是不是落日发生了争执,便让我“定夺”。于是,我把我的答案告诉他们:不是落日而是早上的太阳。学生们颇为诧异。我便解释道:“鹳雀楼在黄河的东岸。东望,群峰绵延;西望,一马平川。望不到黄河,是因为东望时被山阻隔。而太阳看不到了,黄河看不到了,是因为立足点低,所以‘欲穷千里目’,必须‘更上一层楼’。”学生们听了,个个心悦诚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白日”是不是落日?笔者对陈老师的答案“颇为诧异”,对陈老师的解释并不“心悦诚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留下的名诗《登鹳雀楼》。关于鹳雀楼,先看下面两则文献:

1.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据《清一统志》记载,楼的旧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俞平伯、萧涤非等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

2.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五)

由这两则文献可知:鹳雀楼在山西永济蒲州古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登上此楼往前看能看到中条山,往下看能看到黄河。事实也是如此:鹳雀楼在今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遗址西南的黄河边上;此楼坐东向西,背靠古城,面向黄河,周围群山环列,风光甚佳。

再看陈老师的解释。“鹳雀楼在黄河的东岸”,此说没有问题,但“东望,群峰绵延;西望,一马平川”,“望不到黄河,是因为东望时被山阻隔”,这些话与上述文献、事实均不相符。可见,陈老师“定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白日”“不是落日而是早上的太阳”,就缺少理据了。如果“白日”真的是早上的太阳,那么“太阳看不到了,黄河看不到了,是因为立足点低”,这样的分析也不合事理。试想:早上的太阳慢慢升起,即便立足点低,也总有让人看到的时候,怎么会是“依山尽”呢?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该作何解?笔者以为,“白日依山尽”中的“白日”指太阳,“山”指中条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大意是,登上鹳雀楼,只见太阳依傍着中条山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这样理解合乎语境,也不悖事理,诗中的“白日”应是落日。《唐诗三百首新注》(金性尧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9月第1 版)注释:“白日,白字生辣,也切旷野落日之景。”《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解读:“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从以上注释和解读看,这两本比较权威的辞书都是视“白日”为落日的。总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白日”,应是落日而不是早上的太阳。

猜你喜欢

立足点鹳雀楼陈老师
抱憾鹳雀楼
我的科学老师
小陈老师来上课
登鹳雀楼
蒋昱欣??《登鹳雀楼》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站稳立足点,促进学生发展
高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研究
鹳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