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特色高校会计专业“金课”建设思路与设计

2022-12-26睿,何丽,李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21期
关键词:金课课程内容会计专业

王 睿,何 丽,李 菁

(1.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2.南京农业大学浦口校区管委会综合办公室,江苏南京 210095)

截至202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 738所,有651所院校开设会计学本科专业,692所院校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186所院校开设审计学本科专业[1]。农业高校也相继开设会计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呈现出“校校有财会”的情形。然而,大多数农业特色高校在制定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时,普遍忽视农业会计人才的培养,而与财经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竞争,其人才培养目标、方法和课程设置与财经类、综合性院校基本相同[2]。

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建设是关键。课程建设水平是直接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3]。目前,会计专业课程呈现出如下两大发展特点:一是专业分工精细化导致课程细碎化。在形成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三大方向的基础上,会计专业课程越来越细化,加上必须掌握的经济管理通识知识,直接导致会计知识内容的割裂,学生无法将学习的知识整合,不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二是缺少以信息化环境为背景的整体解决方案,即缺乏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智慧的连贯过程。现存的会计信息系统和审计信息系统课程的设立恰恰人为分割了现实场景,无法满足现实会计实务界中融会贯通和多维应用要求。作为农业特色高等院校,在计划经济时代开展农业会计教学为农业行业发展服务。通过下乡实践,将会计与农业生产实务进行了紧密衔接。为配合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接轨,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在统一了行业会计的同时打破了会计教育行业壁垒,直接导致“农业”二字逐渐淡出农业类高等院校会计教学。仅由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CAS5)彰显着农业行业会计的特殊性。然而从实务操作角度看,不仅是农业财务会计,作为农业财务会计信息重要来源的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同样严重缺乏农业行业课程实践。

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扩展课程深度,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及专业志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金课”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4]。首先,课程教学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的学生,这就是“金课”所说的高阶性。其次,课程内容需要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具备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这就是“金课”的创新性。最后,挑战度意味着这门课程有一定难度。学生和教师只有同心协力才能实现课程目标,这不仅要求教师把握课程重难点并及时调整课程内容,还要求学生应当探究性学习和思考。

课程是教育最微观的内容,解决了教育最根本的问题,促使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标准更加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4]。目前针对农业特色高校会计专业“金课”建设的深度研究并不多,为此,该研究首先探讨了“金课”认定标准及农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现状,继而用理论指导实践,分析和讨论了农业特色高校会计专业“金课”建设的路径。

1 “金课”建设目标解析

“金课”建设要求是什么?应该从“金课”课程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的角度来解析“金课”高质量、高价值的内涵[5]。“金课”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必须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自主的研究能力和良好的教学能力,掌握学科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同时专注于课程教学,以便提高课程内容质量和教学质量。“金课”课程教育的客体是学生,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满足目标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最终实现课程价值。

1.1 聚焦课程内容的基础性课程内容重点要求“金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应围绕确定的、具体层次的和适量的教学目标展开,并保证课程内容为学生所掌握,最终实现课程目标。因而,“金课”建设必须聚焦课程内容[6]。首先,课程内容应当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教学目标是“金课”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旨在帮助学生实现课程目标。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最终达成预定的学习目标。其次,课程内容聚焦必须与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相匹配。教学目标根据难度的高低分为不同的层次,课程内容的呈现和相应学习活动的设计应该匹配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最终设计的课程目标可以保证每个学习者都能获得适当的挑战。因此,“金课”课程内容设计不是以固定的方式聚焦课程内容,而是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难度进行动态设计。

1.2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性教师既是“金课”建设的重要主体,也是推进“金课”建设的重要力量。教师队伍的建设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特别是教师教学水平对高校的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在传统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和制约下,大多数高校教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低,缺乏建设“金课”课程教育的积极性,同时“金课”建设氛围不够浓厚,使得教师不了解高校“金课”的定位和建设的重要性,并且短时间内难以适应这种新的教学形式[7]。此外,面对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能力有所欠缺,可能难以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所以,只有解决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才能推动“金课”教育教学改革。

1.3 强调学生有效参与的主体性“参与”强调的是师生携手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上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程相关的学习活动。学生作为“金课”的客体,能否有效地参与到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课程教学中,反客为主,是“金课”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6]。学生的有效参与是通过课程教学事件实现的,需要基于学生可以参与的活动进行设计,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否能使学生在学习交流和思想碰撞中生成新的想法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金课”课程活动设计的质量与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与频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关。因此,基于学生有效参与的主体性原则,严格设计“金课”课程教学活动,是打造“金课”的必经之路。

2 农业特色高校会计专业建设现状

2.1 农业特色高校会计专业建设背景农业特色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人才支撑和强有力的科学技术,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8]。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其在学科布局方面更偏向于涉农学科,具有农科专业优势。农业高校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人才培养上起了助推作用,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促进乡村实现振兴[9]。

20世纪末,由于市场会计人才需求旺盛,农业特色高校也相继开设了会计专业[10]。会计专业除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外,许多农业特色高校还开办了一些与农业相关的课程,例如农业经济学等理论课程。但随着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和我国会计制度体系的变化,高校农业会计教学逐渐消失。目前农业特色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大部分都参考了财经大学或国家重点高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幅增加了分析性、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课程数量和学时都有所增加,但是与农业相关课程渐渐沦为选修课甚至不复存在。

2.2 农业特色高校会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农业院校会计专业在理论和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理论教学方面,当前农业高等院校参照财经类院校培养方案来安排具体的会计课程,缺少贴近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实际的、生动的教学案例,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和决策能力无法激发和提高,同时学生对涉农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也缺乏了解和实际研究,导致学生在具体会计工作面前无所适从。在实践教学方面,其往往跟不上理论教学的步伐,所占比重较低,同时鉴于农业类企业规模小、会计信息质量差的特点[10],农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学习严重缺乏针对性实践与实习对象,从而缺乏涉农企业相关案例的积累,这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会计基本理论无法支撑起实际涉农会计工作。

2.2.2农业院校会计专业在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了使培养出的会计专业人才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高校应当重点关注自身的专业定位。通过自身特色确立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以及课程教学方式,才能最终培养出社会、市场和企业所需的会计专业人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农业特色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区别于普通高校,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培养出不同于其他高校的会计人才[11]。但当前农业特色高校培养的学生既不能满足企业对会计人员直接上手的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又达不到“复合型创新型”会计研究人才的要求,致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的业务能力不高,与社会、市场和企业的需求相脱节,导致会计专业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2.2.3农业院校会计专业在课程方面存在的问题。会计专业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专业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课程教学课时不足。以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例,财经类学校安排课72课时,且单独安排会计理论课程。在实际农业特色高校会计专业实际培养过程中发现,由于这些课程难度较大,对实践经验要求较高,且师资配备严重不足,只得通过删繁就简的方式,降低课程内容讲授难度与课时量,将高级财务会计课时压缩至36课时,且不设置类似会计理论的前置课程,从而加大教师备课压力与学生记忆理解压力。二是专业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一方面课时分配比例不合理,实践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重的20%左右;另一方面实践课程多是以会计核算为主的校内模拟实验和流于形式的校外实习。没有把实践落到实处,使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2.4农业院校会计专业在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农业特色高校的会计专业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要想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最重要的是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但由于学科建设相对薄弱,目前农业特色高校的会计专业师资大多来自财经院校的毕业学生,缺乏农业企业以及其他农业经济部门的具体实践工作经验[12],这严重阻碍了农业特色高校会计教育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培养符合社会实际就业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新农科背景下,新兴产业兴起、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农产品供给种类多样化,对农业特色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会计专业建设必须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因此,会计专业建设的重点是课程建设,难点也是课程建设。只有立足农业特色,把课程建设作为会计专业建设核心,促进课程内容建设、学生参与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齐头并进,才能推动农业特色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 农业特色高校会计专业金课建设思路

3.1 保持农业高校特色不动摇农业院校具有突出的农业行业特色,农业高校因农而设,为农而生。作为农业特色高校开办的会计专业必须服从自身高校定位,保持农业高校特色。多年来,农业高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是农学专业,在农学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但在非农学专业方面如会计专业特色和资源明显不足,这使得会计专业的开设只有以农业学科的需求为依托,才能取得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农业高校的办学传统和优势在农学方面,会计专业只有以“农”为中心,通过和传统的农学专业交融,才能扬长避短,突出自身优势,从而在和其他高校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13]。长此以往,才能形成农业行业会计人才培养特色与独有优势。

3.2 抓住时代机遇,加强课程内容建设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最基本的单元,是立德树人的基础,是专业建设的中心,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打造“金课”是提升课程质量的重要抓手,需要积极融入当今社会人才需具备的专业能力。随着移动互联网等迅速发展,技术的变革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传统的高校会计教育主要集中于讲授四张报表数据产生的规则,即培养更多的是技能型会计核算人才,这使得大量会计人员从事重复性、规范性和流程化的会计核算和记账等工作,但是在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下对技能型会计核算人员的需求下降,同时由于技术的发展,这些工作已经被多渠道所取代[14]。因此,农业特色高校会计也需要掌握信息化工具与思维,这对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这使得企业可以获得大量非财务信息,财会人员能够基于财务与非财务数据和经济规律,参与到企业发展战略决策、经营管理过程中,为推动企业价值提升提供建议。与此同时,利用技术进步实现农业行业信息数据的高效整合,进一步拓宽农业特色高校会计信息的来源和渠道,对农业高校会计专业建设很重要。

3.3 热爱“三农”,加强学生参与高校教育的重心应该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等情况,通过从侧面启发引导,在课堂内外进行交流,改变学生刻板的学习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和实践中去,这一过程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望而却步。对农业高校而言,新农科建设也强调要加强耕读教育,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农业实践教学环节,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农村下乡活动,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多接触体验农村生活工作,在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从而激发对“三农”的感情。

3.4 服务“三农”,提高教师能力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化能力是“金课”建设的重要保障。新时代要求建立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需要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促进教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教师通过自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体系。然而农业特色高校很多教师毕业后直接上岗,并没有从事农业企业等相关领域会计实务的经验,在课程教学中脱离实操和现实,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农业特色高校必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农业实务界的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一直保持积极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的热情,拓宽视野,只有持续发展才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

4 农业特色高校会计专业金课建设路径

4.1 融入农业行业,重构会计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农业特色高校为了打造会计专业的专业特色,可从两个角度进行课程建设。首先,开设农业相关的会计选修课。农业会计、碳会计等都体现了会计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融合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农业特色高校会计专业可以先进行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管理等课程的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农业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然后开设有关农业企业财务会计等课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农业会计核算方式,从而形成“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其次,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发现行业特色教学案例。农业特色高校和农业企业、其他农业经营组织联系紧密,通过利用学校的这些资源,建设学校特色的案例库,在课程教学中适当引用,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4.2 接入农业行业,夯实会计专业人才实践环节教学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改革和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势在必行。高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大体包含三大类型:实验课程、实践课程和创新创业项目。首先是实验课程。农业特色高校应该设立专项资金或者和农业企业共同建立相关实验室,通过会计实验课程的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农业会计处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加深学生对农业企业各个环节业务流程的了解,从而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农业会计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建立稳定的农业实践与实习基地。农业特色高校应当建立与会计教育相结合的农业基地,使学生可以参与到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基本流程中去。通过切身实际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学生们更加明晰了农产品的成本构成要素,才能领会和掌握农业会计核算的正确方法。最后是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在开展实验教学和实践基地的前提下,农业特色高校还应鼓励学生利用所学会计专业知识与农业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会计专业素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深造和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4.3 深入农业行业,深化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农业特色高校为培养合格的会计人才,需要资历丰富的会计教师队伍,因而会计师资队伍建设是农业特色高校会计教育的必由之路。第一,农业特色高校可以组织青年会计教师到农业企业或农业事业单位进行锻炼,还可以通过课余时间自学农业会计知识,充分了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第二,农业特色高校可以聘请农业企业具有丰富财会经验的基层人员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客座教授或就业指导教师等。通过实行双导师制,教授学生相关实践知识,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充分了解农业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相关就业指导或实践机会。第三,鼓励教师知识更新。随着时代发展,会计环境不断变化,农业特色高校会计教师必须要密切关注会计发展的新趋势,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够不被淘汰。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进修或脱产学习,提升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紧跟时代的步伐,最大程度地满足农业特色高校会计教育的要求。

猜你喜欢

金课课程内容会计专业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