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视域下高校档案文化传播研究

2022-12-26彭慧君

档案天地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文创文化

彭慧君

一、引言

高校档案文化是高校发展历史进程中通过档案形成、收集、管理、开发和利用而产生的,对高校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文化形态[1],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文化传播就是把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档案信息进行整理、再加工并借助传播媒介充分流通,使其价值得到充分发挥的过程[2]。当前高校档案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类。高校档案文化传播过程中,部门工作人员通过搜集具有代表性的素材并加以加工传播,使得高校内的师生及毕业校友对高校有了更深刻的认同感及更多的热爱之情,加强了高校与师生、校友之间的感情纽带。

在高校档案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媒介的演进发展过程深刻地影响着档案信息与文化的传播,甚至决定了它的方向[3]。在CNKI(中国知网)以“高校档案文化传播”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共找到7387条记录,国内学者对其的关注度在2008年后逐步呈上升趋势。刘宇翔[4]指出,对高校档案文化进行建设和传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校园文化的发展。许越鸥[5]认为,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档案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传统的传播媒介已经远不能满足当前的文化传播需求。范雪香[6]得出结论,在当今时代,如何借助媒体来挖掘高校档案文化及教育价值,开拓高校档案文化传播途径,使高校档案发挥出“存史育人”的作用是档案工作者将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全媒体视域下高校档案文化传播所存问题及应对策略,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全媒体时代高校档案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一)全媒体时代档案文化传播的优势

全媒体即指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传播内容,是信息传播的最大化集成者[7]。全媒体时代对高校档案文化传播具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受众接受传播内容。传统的高校档案文化传播方式多为博物馆、文化讲座、实物展览等,受众局限且传播速度较慢。高校档案文化中的传播受众多数为高校学生,年龄群体偏向青年化,新传播媒介的引进有助于青年群体更好地接受传播内容。第二,加快档案文化传播及反馈速度。高校档案伴随着高校的发展,其文化内容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传统的传播方式无法在短时间内将档案文化的内容多数传播给学生及学校工作人员,全媒体时代借助于网络,档案文化传播速度加快,通过PC端或是移动端获取到信息的“读者”也可以在同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反馈,成为信息“发布者”。传播内容可以及时得到反馈,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高校文化的传播及更新速度。

(二)高校档案文化的内涵

高校档案从内容上可分为党群类、行政类、教学类、科学研究类、产品生产与科技开发类、基本建设类、仪器设备类、出版类、外事类和财会类等几大类。其所具有的原生态信息不仅客观而真实地体现了高校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需要的“特色”。

对部分高校档案进行传播不仅能够让高校师生充分了解高校发展历程、增强师生情感纽带,也能让校园文化深入人心。以基本建设类档案——校园基础建设为例,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重点学科偏向航空类,其图书馆外观似飞行器的发动机;图书馆入口处的大道命名为“展翼大道”,“展翼”意为学校校训“德能并进,勇毅翔远”,同时也与飞机双翼形成呼应;晋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其外部环形主干路命名为“积跬路”,旨在希望学生能够积少成多,厚积薄发。以上命名方式均记录于校史馆中,不仅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及主攻方向,知晓学校对学生的厚望,又合理地传播了校园文化。

(三)高校档案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对高校档案文化进行传播可以让广大师生、校友对学校有更深厚的情感联系及更多的价值认同感。从收集到传播的总体进程角度出发,高校档案文化传播对于高校有以下几点益处:第一,收集高校档案可以为高校保存珍贵的历史资料。档案是事物发展的客观原始记录,其记录着学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为日后高校发展提供了有借鉴意义的资料。第二,建设高校档案文化能够间接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通过宣传高校档案文化进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档案文化得到认可后,高校师生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学校的宣传工作中。第三,传播高校档案文化可以拓展高校教育“文化育人”新领域。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对高校档案文化进行传播,促使高校内的师生了解学校历史、高校内的优秀校友相关事迹、高校发展奋斗历程,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及思想。

三、全媒体时代高校档案文化传播面临的问题

高校档案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一些传播方式较于以往已有所改变,但限于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的束缚,高校档案文化传播目前仍存在不足之处。

(一)高校文创产品缺乏创新性

当前高校文创产品的展示形式局限于线下展览、文化讲座、博物馆等。学生了解高校文化的方式为:学校组织统一参观校档案馆、学校统一组织开展讲座等。但因高校学生多数时间在教室内学习,在校内的业余时间较少,传统的文创产品展示方式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档案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束缚。文化受众者时间有限,不能随时摄取到有关信息。除档案文创产品的展示方式局限外,其创新性也有些许不足。根据2022年高校公示名单中的数据,全国共有147所双一流高校,2900余所为“双非”院校。147所“双一流”高校中多数学校较为重视文创产品的开发,例如国内顶尖学府——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文创产品较为新颖且成熟,在校园内有艺术商店和文创产业化成果的转化中心,每年至少有四个文创项目落地。又如南开大学解锁了“文旅结合”新模式,其与天塔湖旅游文化公司联手打造了“天塔遇见南开”项目。对比之下,“双非”院校的文创产品尚处于开发阶段,部分高校文创产品仅局限于logo衬衫、水杯、钥匙扣等,有些高校该领域几乎空白[8]。全媒体时代下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应丰富多变,吸引受众。

(二)高校档案文化传播不具针对性

高校档案文化包含内容较多,受众较广。高校师生及校友对于高校内的不同档案文化内容兴趣点不同,如果不对高校档案文化进行分类,仅仅盲目地进行文化传播往往达不到真正的传播目的。反之会造成信息繁杂,促使课业繁重的学生对于校园文化产生厌倦感,了解校园文化反而变为他们的压力。过于急切传播校园文化也会造成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增大,业余时间被占据等问题。

(三)高校档案文化传播平台有待开发

虽然大多数高校已经通过新的传播媒介进行档案文化的传播,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门户网站展示板块内容不全。官方网站是高校向外界展示信息的主要途径,但官网中有关档案的模块多数处于未耕耘状态,没有进行大范围的开发利用。与此同时,门户网站对相关档案内容提供的服务较少,网页中鲜有自助或人工查档入口。第二,短视频发展制约较大。短视频对于信息传播速度快,但高校档案馆开设账号较少,并且制作短视频从拍摄到后期处理需要较多专业技术,这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是一个较大的挑战。第三,微博、微信等平台开发利用率低等问题。高校档案馆在微博或微信公众平台上开设的账号较少。截至目前,在微信、微博平台对有关“档案”关键词进行搜索,在微信开设档案公众号的高校数量不足100,微博账号不足20,由此可见,相关的传播平台还有待开发利用。

(四)管理人员技术水平有限

全媒体时代下档案管理人员技术水平有限是管理部门面临的普遍问题。由于先前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多以保管录入纸质档案为主,导致高校档案部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新技术的引进及工作人员的能力培养。全媒体时代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何突出全媒体时代的特点将新旧媒体相融,让新技术更好地为高校档案文化传播服务,档案工作者任重道远。

四、全媒体时代高校档案文化传播改善方式

校园内的档案不仅记录了该校的发展过程,也是高校内一本立德树人的宝贵教材,保管并传播高校档案文化是高校赋予校园档案工作者的一项重大职责,相关人员应对存在问题予以重视并及时改善。

(一)增强文创产品创新性

加强对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关注度与创新,新奇的文创产品能更好地拉近公众与档案文化的距离。在进行高校档案文创产品设计时可以进行充分考察调研,了解师生对于产品的想法;市场调研后组建专属的文创开发团队,设计并监督文创产品的制作及宣传工作,可为学校具有纪念意义的地点制作章印,学生在初入校园或离校前可游览校园中的相关地点进行留念并收集印章、制作成册,印章全部集齐之后可获得纪念礼物等;宣传文创产品的过程中要突破原有思维,将文创产品带出博物馆及展览馆,投放在新型媒介中,让高校师生、校友随时随地都能了解及购买文创产品。

(二)对高校档案文化进行分众传播

全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方式已经从大众传播转为分众传播,“分众传播”即指针对不同受众需求,运用不同的方法传递差异化的信息内容[9],对高校档案文化进行分众传播意为以用户为中心,将档案文化按照不同受众进行精准引流。对于高校中的教师,其更关心高校曾经的教学历程及教育主张,深入了解其校园文化历史有助于高校教师提升其教学水平。对于高校学生,其整体年龄偏小,更偏向于了解高校中的学校发展历程,适当传播一些杰出校友的事迹也会对高校学生形成激励。在分众传播过程中,可在不同受众的社交媒体中推送不同文章,在数字档案内设置学生与教师的不同推荐入口,进而展现不同的高校档案文化。

(三)充分开发利用传播媒介

全媒体时代,各个高校都在多方位的进行档案文化传播实践。开发传播媒介时,可从门户网站板块、微博与微信平台及短视频角度入手。首先,加强门户网站板块开发建设。在网页内设立多元化的史志模块,介绍高校内的杰出校友、发展历程等。可设置自动索引链接及网页AI智能服务系统,方便用户自主查询相关信息。其次,充分利用微博与微信平台。微博及微信作为目前青年人使用较多的两款app,在该受众群体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可以将微信二维码及微博账号打印张贴在档案办事大厅或者校园档案馆内,师生进入档案馆可以自助扫码获取档案信息。微博平台可开设该高校的档案超话,设置超话主持人,适时发布相关档案文化信息。最后,开设相关短视频账号并加大相关投资,对视频平台上的“热搜关键词”进行关注并发布相关档案内容,提升短视频账号的浏览量及关注量。对于一些实时热点事件,高校学生对其关注度普遍较高,高校内档案工作人员可借助这些热点事件加以详尽的档案内容展开微展览,吸引大众目光,进而提升高校档案文化的传播效果。

(四)充分利用前沿技术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出,档案工作的理念与模式应进行创新,全面加快其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全媒体时代下,新技术不断引进与发展,VR、AR、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层出不穷,各个行业均在积极尝试寻找突破口,以便创造更多的研究价值。高校档案文化传播人员可以紧跟当前趋势,打造全媒体矩阵。进而从根本上打破时间及空间的外界环境限制,借助手机移动端口打造“移动档案馆”“口袋档案馆”“数字化的档案平台”等,高校内的师生可以通过线上点击进入数字档案平台获取所需内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能够及时将收集到的相关内容进行录入同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也可从云存储与云共享的角度建设先进的高校档案馆,借助RFID射频识别技术添加优质档案目录等;又或者借助AI技术打造“网络服务人员”,使受众自主获取更多信息,这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精力,也可实现档案文化的精准传播。

猜你喜欢

文创文化
文化与人
陶溪川文创街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当文学IP成为“文创”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文创”让文物“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