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文化视觉叙事的当代演绎:以“寻计江南”平面设计展作品为例

2022-12-23孟刚孙颖胡斌

包装工程 2022年24期
关键词:观者江南设计

孟刚,孙颖,胡斌

江南文化视觉叙事的当代演绎:以“寻计江南”平面设计展作品为例

孟刚1,3,孙颖2,胡斌3

(1.南京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南京 211899;2.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艺术学院,济南 2500003;3.澳门科技大学 人文艺术学院,澳门 999078)

以江南文化为语境载体,从视觉叙事的理论视角切入,探寻当代平面设计的中国语言。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平面设计方法的创新。在系统研究梳理视觉叙事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以江南文化为衣钵的江苏平面设计作品视觉叙事的基本特征,其次剖析了海报、书籍作品视觉叙事的叙事方式和叙事结构,并从叙事内容,情节设置,表述途径,视觉设计4个维度构建模型。最后总结出从文字、图像,以及文图结合的设计叙事策略。通过对“寻计江南”平面设计展作品的叙事策略、模型的案例分析总结,归纳出视觉传达叙事的设计策略,对当代的平面设计创新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及应用价值。

江南文化;视觉叙事;平面设计

江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多次文化南移使江南地区保存和延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和精髓,故研究江南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寻计江南平面设计展的举办能够促进大众以设计师叙事视角对江南文化理解与认同。本文在叙事学的理论框架之下,以江南文化在当代视觉叙事的演绎为分析对象,分析视觉叙事的构成要素及方式方法,形成视觉叙事策略应用于平面设计实践,为后续的“寻计江南”设计展览提供实践参照与指导。

1 江南文化

江南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自然地理的沧海桑田和人文地理的更替变迁,使人们对江南文化的概念、界定、内涵产生不确定的模糊性,但对核心的文化内容具有相同的认识。刘士林等学者认为,以长江三角洲区域划分视角来看,江南文化的核心文化资源仍是由吴越文化和海派文化构成。

1.1 江南核心文化资源

1.1.1 江南文化中的吴越文化

吴文化的核心是苏州与常州。讲到吴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鱼米之乡,这是由于其农业结构的多元性而形成的,除了人们比较常见的农耕文化外,渔猎文化也在江南地区相当的有地位。这也使得吴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精神少了农耕文化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属性而多了娱乐文化的自由灵活奔放活动的特征,同时又有一些海洋文化,极具冒险精神和挑战性的精神。凭借这些精神个性,江南地区自古率先形成了市民阶层和商品经济,百姓生活富饶,有力地推进了当地经济、文化、商贸的繁荣。吴文化崇尚儒雅,与其从尚武到崇文的转变有关,吴文化的建筑代表苏州园林便能很好体现其灵动柔美、尚文儒雅的精神文化特征。

越文化与吴文化密不可分,吴越之地领土相邻,交通属性一致,习俗相同,语言相通,这也是后人习惯将吴越文化作为整体代表江南文化的重要原因。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面向大海的地理特征,深深地尽染了这个区域民族的文化艺术。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原文化和当地土著文化结合的结果,同时越文化也具有刚毅坚韧、冒险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的代表人物便是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受尽凌辱后仍能发愤图强,经过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和准备,最终灭掉吴国,使越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这种个性也深深地影响和渗透在艺术创作中。

1.1.2 江南文化中的海派文化

上海与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十分密切,这也是众多学者把海派文化看作江南文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海派文化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近代以来,西方商业文明的影响,被注入了浓厚的商业市民文化元素,而商业经济文化就是海派文化的核心。海派文化具有创新求变、兼容并蓄、中西交融的文化特征,是一种新文化的兴起。海派文化不仅在江南文化有突出的表现,在中国文化系统中也有重要的代表性,这也是上海城市化的进程加剧的产物。海派文化具有吸收外来文化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江南文化开放结构的一种体现。

总体来说,吴越文化具有灵动柔美、尚文儒雅、刚毅坚韧、冒险进取的精神。海派文化具有兼容和多元的文化特征。吴越文化和海派文化是江南文化中重要的共同体,他们具有相同的共性特征,也存在着相对的一致性,也是当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江南文化核心元素进行当代演绎的重要文化来源。

1.2 江南核心文化元素

吴越之地历来都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家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便是其写照,最能凸显吴越文化特色的文化符号有地方戏曲、状元才子、苏州园林、自然山水,江南古镇、浙商文化等等。江南核心文化元素大抵存在于江南的传统艺术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及生活文化中。

江南文化的精髓在于审美诗性精神[2]。江南自古以来便有崇文的风气,其独有的诗性气质会融入人文艺术中,在山水画作、诗词歌赋、戏曲曲艺等文艺形式中都有所体现,同时诗性精神为更多的艺术形式提供了载体。其中,江南文化最杰出的文艺文化代表便是戏曲,我国明代戏曲有昆山、弋阳、海盐、余姚四大声腔线,三者均出自吴越之地。浙江省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戏曲的种类多达27种,其中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其也是众多戏曲的鼻祖。

江南以其开放性和包容性特点,使各种宗教得以共存共荣。舟山普陀观音信仰在整个江南乃至全国和东南亚都有很大影响力。其文化特征,流行于太湖地区的蚕神信仰;流行于沿海及海岛区域的观音信仰、潮神信仰、妈祖信仰、海龙王信仰;流行于山区的菇神信仰、药神信仰、山神信仰[3]。这些信仰衍生出了许多与其相关的民俗和信俗文化。

江南的建筑呈现出活泼灵秀且随性细腻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形态,其建筑体现了江南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江南建筑是江浙民居和苏州园林。浙江民居中极具特色的便是依水而建、紧贴河道、前后通达,具有独特的交通方式。苏州园林则是最富有文化底蕴的建筑形式,可以说是吴文化柔美灵动的活体表现。江南传统建筑造型具有轻巧、便捷、虚实有致、色彩淡雅等特征。江南水乡环境造就了小桥泊岸码头、按水道扶墙门过街楼等富有江南特色的建筑小品。园林特色里白墙灰瓦、厅堂亭榭、假山窗棂、细雕精琢、优雅别致的建筑风情体现了江南文化独具的诗性特征。

生活文化主要体现在江南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及语言文化中。江南服饰文化表现出开放性特点,江南水乡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妇女穿的“清莲衫藕子裳”,包括包头巾、大襟衫、大裆裤、束腰、百褶裙、肚兜、卷绑和百衲绣鞋[4]。江南饮食文化主要以浙苏菜系、上海菜系为主,其特点是清、香、脆、嫩、爽、鲜。江南的方言文化,以吴侬软语最具代表性,其蜿蜒曲折的腔调,尽显水乡江南的温柔与和谐。

2 视觉叙事

2.1 视觉叙事思维

叙事学多在文学理论中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文本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到具有叙事性的文学作品。而在各学科的发展中,艺术设计领域中也屡屡提到叙事,视觉传达设计的叙事性,正是参考了文学领域叙事概念,将人的情感体验和主观叙事内容进行表达,再现了叙事者的观点,利用像文学作品一样的方式讲述故事,此步骤的完成可以使信息传递更具有效性,对后续观者的接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能够丰富设计表达,增加设计内涵,扩宽设计方法[5]。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叙事行为是人类早期最直接和基本的表达方式。叙事,顾名思义是述说故事,而叙事在表达方式上呈现出多样性,利用人体的听觉、触觉、视觉、嗅觉、味觉都能进行故事的述说。人们利用现有的生活经验对信息进行整合,通过个体的理解进行叙述或接受叙述,形成完整的叙事流程。视觉是人类及动物接受信息最重要的感觉,随着信息媒介的丰富和表达手段的增长,艺术设计成为了视觉叙事的重要领地,在艺术设计中通过视觉中出现的图像、文字、编排给受众传达信息,同时刺激受众产生联想,达到叙事目的。

现代的叙事涵义不是单指文字文本,而是涉及了符号、方法、文本、诠释、传播和接收的整体描述与信息表达,是一个动态化过程[6]。文本叙事和视觉传达叙事本身是两种不同的信息传达手段,但是它们又基于共同的叙述框架和逻辑,以及一些情节化内容的设计,均与叙事行为有着密切联系,无不彰显着叙事特征,可被现代叙事理论所解读。

2.2 视觉叙事的构成要素

2.2.1 视觉叙事主体

主体一般是相对于客体或对象而言的,当个人或内部具有认同感的群体在理念、实践中发挥能动作用,用思想去影响对象,用行为去改造对象,并在这一过程中展示、完善和实现自身,该个人或群体便是主体[7]。文学中的叙事主体以作者为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时,其包含叙述者与受述者。视觉叙事中发生叙事行为需要有设计师-信息-观者整体构成,这里的视觉叙事主体包含叙述者与受述者,叙述者可以是创作作品、讲故事的人,也就是设计师,采用艺术手法对文本进行转述和阐释。信息接受者为受述者,也就是观者[8]。在众多平面设计中,此种叙事方式十分常见。如图1所示,以作者为第一视角展现其眼中的诗性江南,以对比色的视觉冲击响应杜甫诗中的“春日涨云岑”。

在世界文学理论界得到公认的是,若作者不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者描绘文章,作者与叙述者便不是一个相同的概念和身份。美国学者韦恩·布斯提出在文本真实作者之外,还存在着一个“隐含作者”,作者是文字的书写者,叙述者是故事的讲述者。利用视觉叙事角度解读,便是设计师构建人物或场景,使画面中的形象作为叙述主体讲述故事,是故事中的主要发声者。例如图2所示,利用文字“象”作为叙述者,其消逝的“象牙”正在向观者叙述一个悲凉的惨遭破坏的凄惨故事。该海报未用真实大象图像进行叙述者的设定,通过视觉叙事方式中隐喻的手法利用文字代替,达成转喻的效果,使得海报设计效果更加丰富。

图1 《杜甫诗意》

图2 《象无牙》

2.2.2 视觉叙事文本

叙事文本主要是指叙事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是指导叙事行为的重要依据。在文学作品中,叙事文本单纯指文字及故事情节,而平面设计作品中,除了图形与文字编排后的视觉手法的表达外,还需要对主题内容进行文化性挖掘与梳理,图文并茂的综合表达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信息表达和传播的效力[9]。海报设计的视觉叙事过程,是运用视觉要素作为构成视觉语言的手段,以及视觉叙事语言所具备的在给人以审美享受的同时,最终目的是传达信息,还要符合认知功能。因此,平面设计作品中,形象特征和内涵等均成为视觉叙事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叙述者需要在众多内容中选择提炼出能够反映其世界观认知的内容进行视觉创作。叙述者通过构建信息的方式讲述故事,向观众传递信息及某些更深层次的内容。视觉叙事要将叙事文本内容通过艺术形式表达,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深刻的真理简单化。可以选择了两个内容不同但在某些方面相似的东西,以此作为另一个的隐喻(见图3)。隐喻性事物与主题没有直接关系,但在某一点上其与主题的某些特征相似,因此可以利用主题进行发展、延伸和转化,获得婉转表达的艺术效果。

图3 《书香门第》

2.2.3 视觉叙事情境

构成叙事情境的要素主要有:叙事人称、叙事聚焦等[10]。叙事人称是指叙述者与叙述故事之间的关系,聚焦被巴尔定义为视觉与被感知之间的关系[11]。视觉情境要素最大特征是凸显叙事主体与叙述对象之间的关系,在一般的叙事过程中,若干叙事人称和叙事视角之间的任意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叙事语境并通过视觉方式让叙事主体间产生互动性。视觉质感的建构需要依托设计者情境营造能力与消费者想象力共同发生作用,从而上升到诗意表达的高度[12]。

视觉叙事中的情感构建需符合语境,采用引人注意的图形或文字等视觉语言开题发问,形成画面强对比抓住观者视觉,引发观者强烈兴趣,引人深思,往往留给观者思考和想象空间,产生独到的、经典的设计观点并点题,有时候不需要任何文字就能准确反映主题,有时候通过文字的点化作用令人恍然大悟,形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观者与作品产生共鸣。

2.2.4 视觉叙事逻辑

叙事逻辑是由法国著名叙事学家布雷蒙提出的,在引入逻辑学原理后将“叙事序列”作为叙事的基本单位。视觉叙事逻辑要符合人们认知的心理循序和思维逻辑,即能瞬间抓住观者视线并进行有效地信息传达[13]。视觉流程是一个视觉传达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由总体感知、局部感知到最后印象三个感知阶段组成的心理感知过程。在阅读的时候,观者视线随着构成画面的各种不同物体及要素在画面中形成一种运动内在的结构线,即运动轨迹。设计者根据视觉移动规律,把视觉元素按照意图与主题关系,进行有序的组织、合理的安排,诱导读者从主到次依次观看画面内容的一条视线,称为视觉流程线。通常其并不是很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而是隐藏在画中的一条虚线。设计者了解了这些视觉流程,就会在画面元素的编排中有步骤、有层次、有逻辑地编排视线运动的方向和顺序,形成最佳视觉导向,引导受众按照设计意向去阅读和欣赏,以达到最佳效果地实现信息传达的目的。

平面设计的画面是叙事者借助视觉元素进行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逻辑的编排组织,从而表现某个主题思想,并以此创造出具有视觉美感和趣味感情来打动观者的阅读情感。通过这些元素之间的巧妙组合,增强视觉语言性,使之构图清晰、一目了然。这种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条理性的统一变化,吸引观者的注意力,任何叙事作品的目的都是让观者能够长期达到具备注意力和保持力。视觉叙事的过程中以上4点是必备的要素,因此在视觉叙事中需要遵守的特征有:叙事主体明确具有感知力;叙事文本有联想空间;设计者和接受者语境统一;叙事逻辑合理有效。在这一过程中受众可以将视觉形象和叙事活动进行联想,从而完成叙事,达到叙事者信息传播的目的[14]。江南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平面设计作品通过视觉叙事给受众构建了完整的江南形象,并给受众联想空间,赋予江南文化新的内涵和理解。

2.3 视觉叙事的构建方式

视觉叙事是除去了声音元素后对接受者进行视觉的刺激,从而达到叙事目的。在视觉叙事中包含有文字叙事和图像叙事,因此,在平面设计的视觉叙事研究中重点关注文字、图像及二者之间的编排,同时结合文本叙事特点,将其沿用到平面设计中则是将叙述的“事”的某个片段、情节或经过编排组合而成的状态。则对视觉叙事提出以下要求:叙事方式符合文本叙事特点,元素转化符合受众心理,情感构建符合语境。

2.3.1 文字为叙事主体的隐喻表达

如上文所说,叙事原本是出自于文学领域的研究,是对文字之间关系产生叙事效果的研究,叙事原是文学用语。而在平面设计实践中文字是不可不谈的要素,以视觉为中心几乎是所有设计活动都不可忽视的一项原则,视觉传达设计自然也不例外[15]。文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类通过符号进行生活记录和传递。汉字的象形文字天然是对自然的描绘,其形的传递十分明确,与设计中的表形不谋而合。因此,象形文字在平面设计中易于被直接运用,亦图亦文地对信息进行传达。同时,海报设计中也借助象形文字的特点,将文字与要传达的故事进行联合,运用象形的特点创作视觉符号。

相似性是比喻的一个重要特征,利用两个或多个事物间存在的相关性或关联度,以他物指代此物即可形成比喻[16]。比喻的类型分为明喻、隐喻、借喻,视觉叙事可通过上述三种基本类型进行叙事设计,而以文字为视觉叙事中的主体进行叙事性表达的方式,是海报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手法。目前,对于社会高关注话题(例如环保)等运用较多,反应出作者作为叙事者对于社会某些现象冷静的思考或者反思。以图4《消逝》为例,直接映入受众眼帘的是白、海、豚三个大字,占领整个版面的文字构成了强劲的视觉冲击力。仔细观赏后,看到字的每一笔画均为一个白海豚的形态,同时通过色彩的渐变将文字形勾勒并与背景区分,给受众视觉冲击力的同时,营造出冷静的思考氛围,给受众带来联想。

图4 《消逝》

2.3.2 图像构成叙事情境激发受众联想

图像的叙事逻辑与文字叙事的不同,主要是通过建构空间、形象及意涵等层面的关联来呈现[16]。图像叙事贯穿了人类发展的全过程,从石器时代的岩壁画到现代的各类媒介中的图像,图像叙事经历了静态图像时期、动态图像时期,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图像叙事的通道被打开。图像主要通过象征设计、比喻设计调动受众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意向设计、抽象设计和写实图像进行叙事。图像的象征设计主要指借用一种形象来表达某种意义,是意向表达的主要方法。这种视觉符号的选择往往体现出一定的语境,符号意义能让受众广泛接受。图像叙事的策略在于挖掘受众心中的符号和含义,从而构建图像元素与意义的联系。

杨勇为“寻计江南”江南平面设计展创作的作品(见图5),水墨风格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特点,具有江南意境文化和画意文化。图像中借用具有书法笔触效果的墨迹来表达文化的秀美,以山水画木月中叶晨昏间的韵味与风露岚雾中的禅意感受来传递江南的诗情画意的文化感受信息。背景层次表达遒劲郁勃,前面的文字进行了现代化设计,将文字笔画简化后按照文字结构进行组合,压缩“江”字结构,“南”字的中宫向上偏移,前面文字几何化处理更具有现代感,前后结合两者共同构成叙事性的情境,将江南的意境文化与繁荣发达两者同时表达。一方面营造出禅意的画面感,同时将叙事内容直观呈现于受众。在该设计中,墨迹和文字都起到语义象征作用,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城市文化与图形进行相关叙事表达,给受众带来联想,从而完成叙事。如图6《与谁同坐》系列海报设计作品中,将“谁与同坐”4个字图形化处理,虽然降低了文字的辨识度,却突出了作者描绘此情境时既有豪迈之情又再现了江南风吹竹动的清高之绪,几何形态与图像形式的前后呼应共同构建,引发观者看到作品的同时,能够产生身处江南周遭小景的联想。此类作品虽然文字内容在前,似乎应该是更容易被识别到的内容,但图像的构成营造了或豪情万丈、遒劲有力的视觉氛围,或斑斑澜澜、清风徐来的悠闲自得情境,使背景元素成为视觉重心,反射叙述者内心情绪与心境。因此,利用象征的手法,构建图像的叙事营造叙事情境的关联性进行设计,与受众已有认知进行共鸣。

图5 《墨迹江南》

图6 《与谁同坐》系列海报设计

2.3.3 利用图文编排重塑叙事逻辑

视觉叙事作为文本叙事的一种衍生品,既是一种固有表现形态,也是对文学叙事的进一步升级和改造。升级和改造体现在视觉叙事图文并茂的形式更能快速抓住受众注意力,从而扩大传播对象的范围和延长对象兴趣。在视觉元素编排上,为达到叙事效果,多专注于情节构建,在一幅作品或多幅作品中进行展示故事的不同片段,通过故事线索将设计作品进行串联从而达到叙事的目的。

叙事逻辑在文学叙事中一般分为时间叙事与空间叙事,通过构建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之间的关系形成叙事。而视觉叙事中可以通过图与文的编排达到文字、图形、色彩等各元素之间形成具有情节或关系的叙事逻辑。在朱赢椿《设计师》书籍装帧设计中,通过将文字排版成为鱼缸的形状,构建出视觉上看到了鱼。《虫子旁》是文字和摄影图像展现昆虫的世界,在书籍排版中将昆虫元素布局在书页较为隐秘处,一方面传递昆虫形态特点,同时也将昆虫生活习性展现,让受众的视线随着昆虫的脚步进行移动,从而带来平面的时空感受[17]。

视觉叙事相对于文学叙事中的视觉逻辑可以更复杂,可以将时间与空间并置于同一画面中。文学教授弗兰克在进行叙事技巧研究中提出了“并置”的概念,是指在文本中使用一些手段将文本前后呼应成为整体。电影学将并置的概念引入,通过场景的切换进行空间并置,达到情节并置的作用。而在平面设计中由于是二维平面从时间和空间上有所局限,因此通过使用不同图像元素来构建情节从而叙述完整的故事。如图7《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画面中,利用文字与图像同构并置的方式融合表达情境,同时也是二维文字元素与图中三维太湖石的相互穿插。视觉叙事中的场景并置不需要符合正常的逻辑思路,可以抛开时间、空间的逻辑理论,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与视觉表达方式。

图7 《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

海报设计中多幅作品也是情节构建的表达形式。在多幅作品的情况下,视觉叙事体现在每幅作品中的关联性及关系。时间、空间、情节转折等可以通过多幅作品的编排完成。多幅海报可以达到从动态到静态的展示效果,同时在二维平面中拓宽了时间概念及空间概念。

3 基于视觉叙事策略的实践

当代平面设计不仅是形式上的转换与丰富,更应是文化性上的增强。如何对传统文化、区域文化及历史沿革的一个解读,可以借用视觉叙事策略进行叙事性模型的构建,以观者角度重新编码和解构文化的叙事方法,以新的体验和视角创造一种逐渐拨开历史面貌,享受与体验文化的设计方法[18]。利用视觉叙事设计的方法进行平面设计时,文化内容的设计也是设计的一部分,视觉叙事的模型概括为内容叙事、情节设置、表达途径和视觉设计。此模型方法的创建能够形成设计过程的闭合逻辑,使观者在获取视觉信息及感受的同时,形成文化和精神层面的互动[19]。

3.1 内容叙事

叙事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和表达方式,叙事趋向于重视人的情感、体验和主观诠释,叙事内容再现了叙事者的观念,是反映叙事者也是视觉叙事中的设计者的认知、思想所构建的内心真实意图。当叙事者进行叙事时,必须优化复杂情境,选择出一些时间再由所挑选出来的事件运用核心情节代表意义进行概括性抒发。

内容叙事包含对叙事主体符号性确立及叙事文本的信息整理表达。以江南文化为主题的“寻计江南”平面设计展为例,从江南文化中提取出能够代表江南的文化形式内容与故事,利用视觉叙事方法中的联想、概括、提炼对江南文化进行关键词的提取[20]。关键词的提取方式可分为两种,横向提取及纵向提取。横向提取的范围较宽,需要利用视觉叙事中的联想及类比的方式,以江南文化为核心向外部进行联想辐射(见图8)。纵向提取重点在于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例如,从江南核心文化元素中提取出建筑文化再到苏州园林的挖掘,苏州园林的诗性文化与文化精神,是江南文化的主体构建思想具有独特性的核心表现,而且能代表苏州园林艺术独特景观及文化造诣的特殊内涵,提取出窗棂文化和植物造景,将大的文化范围进行概括性归纳总结(见图9)。两种提取方式的结合应用,能够帮助人们梳理信息,丰富设计作品的文化性。

图8 江南文化关键词横向提取

图9 江南文化纵向提取

内容叙事的确定,在视觉叙事步骤下的平面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且该内容的确定可以快速帮助设计师梳理大范围的文化性信息,为视觉叙事下的海报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根据设计师认知下的江南文化是具有文化传承性、能够突出江南诗性的浪漫文化,且能够表达天人合一的思想及千变万化的不同形式的叙事内容,苏州园林便是能反映此内容叙事最好的叙事主体,视觉叙事中反映叙事主体的代表性符号,通过联想的方式提取出可以代表苏州园林古典美的梅花元素,古今共赏月的深邃意境与留园中精雕细琢、借景凝望的窗棂元素等(见图9)。设计师将提取的元素线索进行串联并转化为图形,构建符合叙事文本中的象征形态、整体调性、场景氛围等内容,组成具有浓郁文化气韵的海报设计(见图10)。

叙事内容中的视觉叙事主体可以通过代表性符号元素提取的方式进行确立,视觉叙事文本也同样可以运用纵向调研分析、文本提取进行叙事逻辑的打造。如图11所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南京白局进行叙事文本的确定,利用对南京白局资料查询及调研分析整理得出包括曲目、演奏乐器、表演方式等内容的叙事文本,对叙事文本进行视觉元素的提取及转换,利用文字编排直接叙述曲目信息,运用图形图像元素提取演奏者的表演动态,生动展现浓郁的地方特色(见图12)。南京白局是极具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其演唱内容往往与时事新闻和基层大众的生活相联系,故而该海报设计元素调性表达质朴,具有激情粗狂、灵巧生动的视觉感受。

图10 《江南文脉》系列海报设计

图11 江南文化叙事文本纵向提取

图12 《南京白局》系列海报

3.2 情节设置

在叙事学中,情境的描述意义重大,对场景及故事情节描述方法会带来不同效果的影响。叙事是以作者–文本–读者的方式展开,视觉叙事结构是设计师–平面设计–观者之间的关系[21]。当代平面设计中,尤其是海报设计要顾及观者的感受。视觉传达设计的本质便是为了达成某种设计目的,利用视觉艺术让观者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情节的设置便是为观者打造或者营造某种视觉氛围或情景的设置,以达成情感及文化的共鸣状态。情景的营造会增强文化性的体现,会与观者产生情感的互动,同时让观者能准确感受到设计师传递的信息,更好地感受到江南文化散发出来的魅力。以图13—15为例,利用相同的设计元素,“寻计江南”4个汉字进行设计氛围的不同营造,图13中展现了江南小镇蜿蜒曲折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场景,使观者感受到的信息内容及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设计师将线索进行串联并转化为图形元素,构建符合叙事文本中的象征形态、整体调性、场景氛围等内容。

在利用内容叙事方式提炼出关键词后,要以观者的角度设置情境,需要考虑观者的视觉感受与知觉思维来确定江南文化核心内容,氛围体现使观者沉浸在所要表达的核心信息中,并能带动情绪感受信息,以便更好地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这里以时澄的海报设计作品《定山寺》(见图16)为例进行分析,以便帮助理解,定山寺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狮子峰下,是中国禅宗的重要寺院。该作者以打造禅意为情景设定,选用“思竹”文字与竹子的图形进行结合处理,“思”字给人以想、定、念的联想,与禅定的情景设置关系紧密。图形的塑造及颜色的选取,以及文字设计中,将文字笔画进行重构,简化结构并拉长笔形,都使观者看到该幅海报时有种意味深长的禅意感触。该幅作品的设计使信息传达与情景设定相匹配,观者很容易被作者营造的意境氛围包裹,沉浸其中。

图13 《江南汉字意境》

图14 《寻计江南》

图15 《素纸笔江南》

图16 《定山寺》系列海报

3.3 表达途径

视觉叙事的表达方式可以用于平面设计中,例如文学作品中经常运用的双关、转喻手法,在“寻计江南”平面设计展的作品中频频被应用。图17《和合江南》中运用荷花图形比喻“和合之美”,“和”是和谐、和平、祥和之意,“合”也代表结合、合作、融合含义,具有一语双关之巧妙表达。叙事主体为“和合”之意,莲花元素在符号语义下的隐喻转换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基础。这种视觉表达和内涵表达的适应性,是通过文字音意相通的联想来实现的[22]。

叙事途径的表达需要根据叙事内容及情节设置来选择并予以应用,以“寻计江南”平面设计展为例,其是在挖掘出江南文化最重要的关键内容后,设想观者接收信息时的状态,营造观者观赏设计作品时的情景氛围。在此情境之下,选择提取图形去准确传递信息,利用图形信息的叙事设计及艺术化处理达成营造氛围的目的。可以借用视觉叙事的表达手法,加入意象、投射、拟人、超现实等深度探讨表达。具体来说,利用极具特色的传统方言代表江南文化,打造吴侬软语温柔又抒情的腔调感,如图18《吴侬软语》所示,作者选择运用毛笔笔触代表图形元素进行表达,运用弯折的线暗喻方言婉转曲折的腔调,利用点线面的构成应用代替语言的节奏,将叙事情节构造与形象表达同符合契,达成似乎听到吴侬软语抒情歌般的视觉感受。

图17 《和合江南》

图18 《吴侬软语》

3.4 视觉设计

基于具体要表现的叙事内容和情境的设置之后,再选择利用的图形元素、调性表达及叙事途径,最终要做的步骤是如何依据视觉原理进行整体化设计。这就涉及根据视觉原理进行版式设计与色彩的设计,其中版式的排列是核心内容,使海报设计增强视觉冲击力和丰富视觉层次,可以提升视觉张力,让视觉重心更加地突出,观者可以根据海报作者的视觉流程设计,进行信息及文化的逐次接收。同时,色彩具有情感与象征性,不同的颜色搭配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情感,那么传递怎样的情感就要根据设计师在情景设置中所要营造的氛围来确定,情节的设置、氛围的营造是根据叙事内容关键信息提炼而成的,是具有叙事逻辑且叙事逻辑为闭环的。“寻计江南”平面设计展览中有各种表达的应用,但都脱离不了视觉叙事策略中以文字为叙事主体的隐喻表达、图像构成叙事情境激发受众联想、利用图文编排重塑叙事逻辑的方法,以视觉叙事模型框架的步骤为依托,达成江南文化信息更有效、多样地传达,多角度地展现江南文化并提升观者与江南文化间的交流感受与视觉互动性(见图19)。

图19 “寻计江南”平面设计展览现场

4 结语

在平面设计视觉叙事的过程中,叙事者通过对叙述主体及文本的提炼达成内容叙事。对于江南文化视觉叙事的当代设计演绎,最主要是对文化性质的叙事内容的关键挖掘,只有确定了要表达的主题内容才能进行氛围的营造和情节的设置,才能知道如何提取元素去表达叙事内容,最终通过完整的视觉设计来展现叙事者对江南文化的认知,让观者与设计师之间产生情感的沟通,以一种感性的叙事视角和叙事方式进行视觉的共鸣、情感的共鸣。最终,通过设计师的视觉美学赋能,使观者产生高级的视觉体验感,达到视觉叙事的目的。视觉叙事作为叙事学与艺术学的跨学科结合,使平面设计具有更开阔的视角与策略方法,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注入了新的设计概念与思维方式。

[1] 葛剑雄. 中华文化中的江南文化[J]. 华中国学, 2020, 15(2): 1-5.

GE Jian-xiong. Jiangnan Culture in Chinese Culture Jiangnan Culture in Chinese Culture[J]. Chinese Studies, 2020, 15(2): 1-5.

[2] 刘士林. 江南与江南文化的界定及当代形态[J]. 江苏社会科学, 2009(5): 228-233.

LIU Shi-lin. Jiangnan and Jiangnan Culture's Definition and Contemporary Form[J].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2009(5): 228-233.

[3] 陈修颖. 江南文化空间分异及区域特征[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

CHEN Xiu-ying. Jiangnan Cultur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M].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2014.

[4] 崔荣荣, 高卫东. 江南水乡民间服饰符号化元素研究[J]. 纺织学报, 2007, 28(2): 104-107.

CUI Rong-rong, GAO Wei-dong. Study of the Folk Dress Symbolization of Waterside Villages of Southern Yangtze[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2007, 28(2): 104-107.

[5] 关晓辉, 姜乃琪, 洪志豪. 新视觉语法视域下的设计叙事方法研究[J]. 美与时代(上), 2022(7): 30-34.

GUAN Xiao-hui, JIANG Nai-qi, HONG Zhi-hao. Research on Design Narrative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Visual Grammar[J]. Designs, 2022(7): 30-34.

[6] 白雪. 视觉设计中的叙事性表述研究与解读[J]. 大观, 2022(1): 3-5.

BAI Xue. Research and Interpretation of Narrative Expression in Visual Design[J]. Daguan, 2022(1): 3-5.

[7] 刘佳莹. 叙事学视角下博物馆的媒介优势[J]. 东南文化, 2010(2): 100-103.

LIU Jia-ying. Media Advantage of Museum in Narratological Perspective[J]. Southeast Culture, 2010(2): 100-103.

[8] 耿天宇, 芮雪婷, 江牧. 基于叙事性的趣味产品设计探究[J]. 包装工程, 2019, 40(12): 168-174.

GENG Tian-yu, RUI Xue-ting, JIANG Mu. Narrative Design Method in Interesting Product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9, 40(12): 168-174.

[9] 徐鹏飞, 韩顺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叙事研究[J]. 北京文化创意, 2022(3): 40-46.

XU Peng-fei, HAN Shun-fa. Narrative Researc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useum[J]. Beijing Culture Creativity, 2022(3): 40-46.

[10] 韦恩·布斯. 小说修辞学[M]. 华明, 胡晓苏, 周宪,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BUSE W C. The Rhetoric of Fiction[M]. HUA Ming, HU Xiao-su, ZHOU Xian,Translated.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1987.

[11] 陈良梅. 论叙事情境理论[M]. 当代外国文学, 2005.

CHEN Liang-mei. On Narrative Situation Theory[M]. Contemporary Foreign Literature, 2005.

[12] 孟刚, 王原. 基于“视知觉”作用机制的多维产品包装设计方法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2(2): 184-189.

MENG Gang, WANG Yuan. Research on Multidimensional Product Packaging Design Method Based on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 Quot; Visual Perception & Quot[J].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 (Fine Arts & Design), 2022(2): 184-189.

[13] 李峰.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叙事研究[D]. 北京: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1.

LI Feng.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xhibition[D]. Beijing: Chinese National Academy of Arts, 2021.

[14] 纪玉洁. 视觉转译、空间叙事与思维赋能——设计之于策展的价值初探[J]. 美术研究, 2022(3): 111-118, 40.

JI Yu-jie. Visual Translation, Spatial Narrative and Thinking Empowerment: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he Value of Design in Curating[J]. Art Research, 2022(3): 111-118, 40.

[15] 殷实. 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探索[J]. 包装工程, 2020, 41(4): 291-293, 311.

YIN Shi. Innov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Visual Thinking Mode i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0, 41(4): 291-293, 311.

[16] 马全福. 图像叙事的发展流变与设计策略[J]. 包装工程, 2021, 42(20): 252-259.

MA Quan-fu. Development and Design Strategy of Image Narration[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1, 42(20): 252-259.

[17] 韦莉, 吴会龙. 视觉叙事思维的书籍设计——以朱赢椿书籍设计为例[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6): 41-42.

WEI Li, WU Hui-long. Book Design of Narrative Thinking—Taking Zhu Yingchun's Book Design as an Example[J]. Art Education Research, 2019(6): 41-42.

[18] 李晓梅. 动态、隐喻与升维——视觉传达中的叙事设计[J]. 装饰, 2021(9): 29-33.

LI Xiao-mei. Dynamic, Metaphor and Rising Dimension: Narrative Design in Visual Communication[J]. Art & Design, 2021(9): 29-33.

[19] 黄晴晴. 视觉信息设计中的叙事方法研究[J]. 大众文艺, 2021(10): 67-68.

HUANG Qing-qing. Research on Narrative Methods in Visual Design[J]. Popular Literature, 2021(10): 67-68.

[20] 刘丽萍, 李阳. 江南园林文化因子提取及设计应用研究[J]. 包装工程, 2016, 37(24): 57-62.

LIU Li-ping, LI Yang. Factors Extraction and Design Application of Jiangnan Garden Culture[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6, 37(24): 57-62.

[21] 王海亚. 基于体验层次的文创产品叙事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 2020, 41(16): 330-335.

WANG Hai-ya. Narrativ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Based on Experience Level[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0, 41(16): 330-335.

[22] 孟刚, 陈淑君. 艺术设计助力提升汉字国际影响力[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05-16(7).

MENG Gang, CHEN Shu-jun. Art Design Helps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Chinese Character[N]. China Social Science Journal, 2022-05-16(7).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of Jiangnan Cultural Visual Narrative: Taking the Works of "Seeking Jiangnan" Graphic Design Exhibition as an Example

MENG-Gang1,3, SUN Ying2, HU Bin3

(1.College of Art & Design,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 211899, China; 2.School of Arts, Shandong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Jinan 2500003, China; 3.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Art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999078, China)

The work aims to explore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contemporary graphic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isual narrative theory with Jiangnan culture as the context carrier, so as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innovation of graphic design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 research and arrangement of visual narrative theory,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visual narrative of Jiangsu graphic design works with Jiangnan culture as the carrier were analyzed firstly, and then the visual narrative methods and structures of posters and books were expounded, and the model was constructed from four dimensions of narrative content, plot setting, expression approach and visual design. Finally, the design narrative strategies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text, imag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ext and images.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the narrative strategies and models of the graphic design exhibition works of "Seeking Jiangnan", the design strategies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narrative are summarized, which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contemporary graphic design innovation.

Jiangnan culture; visual narrative; graphic design

J511

A

1001-3563(2022)24-0392-11

10.19554/j.cnki.1001-3563.2022.24.047

2022–07–10

江苏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1YSD006);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学会专项课题(2020JDKT109);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7SJB0199)

孟刚(1979—),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产品创新设计思维及方法。

胡斌(1984—),博士,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设计、同理心设计方法论。

责任编辑:陈作

猜你喜欢

观者江南设计
端午节观龙舟赛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绣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