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路径探析

2022-12-23徐茂华潘艾冬

关键词:中华民族时代大学生

徐茂华,潘艾冬

(重庆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54)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在此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厚望,要求广大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以下简称为“三气”),这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新发展,也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要求。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的后备军。新时代,深入领会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探索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的有效路径,能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进而激励大学生以锲而不舍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的科学内涵

早在《说文解字》中,就对“三气”的内涵有了明确界定。其中“气”即云气也,后引申为精神特质、态度、风格。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常用来表示可贵的精神、优良的品格和崇高的理想。“志”即意也,本义指意念、心意,后引申为意向、目标。志气,指心志气力,后多指积极上进或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骨”即肉之核也,本义指人或动物的骨骼,后引申为人的品格、气质等。骨气,指体貌气质,后多指刚强不屈的人格及操守。“底”即山居也,本义指最下面的部分,后引申为根基、基础。底气,指说、唱时由胸腔腹腔共鸣产生的力气,后多指劲头或基本的信心和力量。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教育,亲切关怀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提出新时代大学生要增强做中国人的“三气”,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长志气、壮骨气、厚底气。“三气”集中展现了一个人的情怀操守和品行特质,同时也直观反映了其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既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就是要筑牢坚如磐石的信念根基,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党为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骨气,就是要炼就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丹心和不惧挑战、迎难而上的铁骨,始终保有坚持不懈、坚定不移的大无畏气概,挺起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底气,就是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中提升自信,从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中增长本领才干,进而在风云变幻的新时代亦保有阔步前行的勇气和实力。

“三气”作为一个综合、系统的共同体,它既是中华民族千年来弱而复强、衰而复兴,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支撑,又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要素。新时代,大学生拥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鸿鹄伟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铮铮铁骨和“自信人生二百年”的深厚底蕴,才能够在新征程上真正担负起新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担当,切实做到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二、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的时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回应新时代的新使命和新要求,高度重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间节点提出了新时代要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这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新结合、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新发展以及完成培养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新结合

泱泱华夏,巍巍中华,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三气”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不惧抛头颅、洒热血,诠释了中华民族在漫漫五千年的时间长河里何以历经沧桑而不断前行。

五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志气”的重要性,强调“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坚者,功名之柱也”“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志气是一个人干事创业的方向指引,有志气的人,往往理想信念坚定,奋斗目标明确,不惧风险挑战,越是在困难落后的条件下,越是能显示出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的精气神。中华民族历来讲骨气、重气节,骨气是中华儿女的精神之魂,是流淌于中华儿女血脉中的力量。古语有云:“人无刚骨,安身不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有骨气的人,往往坚韧不拔,具有刚强不屈的气节,历千难而英勇斗争,涉万险而砥砺奋进,为实现最终的奋斗目标毅然决然、一往无前。中华儿女尤其注重提升自身底气,以过硬的实力催生自信。“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生动诠释了底气是真抓实干背后的实力支撑,有底气的人,往往有过硬的本领和雄厚的实力,在面临风险挑战时,亦有必胜的能力和信心。

回望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历程,青年一代始终保有鸿鹄远志、铮铮铁骨以及担当善为的精气神,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伟大成就。今天,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有助于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相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新发展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评价了青年一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地位,围绕青年教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且深入开展了青年教育工作,亲切关怀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要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的重要要求。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过硬的本领才干,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青年寄予的殷切期望,是新时代赋予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担当,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新发展。今天,深入领会“三气”的丰富内涵和内在关联,对于新时代贯彻和落实好习近平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开展好新时代青年培养和教育工作以及教育好新时代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三)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新表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步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催生新使命,新使命提出新要求。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这是新时代为了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提出的全新的育人目标。“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是时代新人的核心素质,也是做中国人的“三气”的资本,有理想才能增强志气,有担当才能增强骨气,有本领才能增强底气[4]。当代大学生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活力的青年群体,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民族和时代的重任,必将全程参与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奋斗过程。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激发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自觉培根铸魂的内生动力,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把个人理想和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实实在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对于青年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三、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的现实路径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5]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大学生是促进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坚实力量,他们的素质和才干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因此,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今天,必须更加关注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从明“知”、植“情”、坚“意”、笃“行”四个方面来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培养大学生使命担当,磨炼大学生意志品质,提升大学生本领才干,使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锲而不舍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一)明“知”——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

“知是行之始”,科学正确的认知是良好行为的开端。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向青年大学生讲清楚、讲明白“三气”的历史渊源和时代意蕴,明确大学生对“三气”的认知。

其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中的主渠道作用,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青年的发展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各高校必须要大力加强“四史”教育,特别是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教育,以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为榜样,以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在砥砺前行的过程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经历的历史性变革为契机,以承载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屈品格和民族气节的典型事件为载体,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增强大学生“三气”上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教育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学史增信、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

其二,将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的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中的主阵地作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教育的日常性和生活化,以科学的文化引领人、以高尚的情操感染人、以丰富的活动锻炼人,从而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心灵受到感染、情操得到陶冶、意志得到坚定,潜移默化地增强做中国人的“三气”,并自觉以其作为自身行为的基本遵循。新时代,家庭、学校、社会作为有机整体,必须全方位把握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大学生知识传授、品格塑造和能力培养等方面发挥协同作用,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加强对互联网新媒体舆论的科学管控,更加高效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宣传冬奥会运动健儿坚忍不拔、为国争光和中国女足坚定不移、奋力夺冠的精气神,潜移默化地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

(二)植“情”——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力量,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五千多年,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一百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破旧立新七十多年,改革开放自我完善四十多年,中华儿女在这一过程中的不懈奋斗滋养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意志,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必须要引导大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力量,培育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

其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中汲取力量。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6],是数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和脊梁,对于新时代大学生长志气、壮骨气、厚底气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无论是文天祥被俘时所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品格,还是屈原的坚持“美政”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气节操守,抑或是王昌龄悲呼“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爱国热情,无一不体现着中国人的“三气”,展现着中华儿女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必须要引导大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中汲取力量,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气节,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厚植家国情怀。

其二,从革命文化中汲取力量,赓续红色血脉。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革命斗争,取得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培育和创造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精神力量的革命文化。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7],还是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作为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精神基因,都深深熔铸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精神血脉之中。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必须要引导大学生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的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自信自强,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

其三,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主义文化,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创新与改革的优秀成果,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必须要引导大学生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力量。通过现代教育传播手段广泛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青年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身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坚“意”——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大学生品德意志,筑牢大学生信念根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8]青年大学生能否铸就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群体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直接影响着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必须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大学生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大学生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从而坚定大学生品德意志,筑牢大学生信念根基。

其一,坚定大学生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高举共产主义伟大旗帜。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必须教育青年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信心,从而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与历史使命。

其二,牢固树立大学生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1919年,毛泽东同志在《湘江评论》创刊词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9]无论是烽火硝烟的革命时期、破旧立新的改革时期,还是开拓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青年始终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新时代,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必须教育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世情、国情、党情,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坚定为党、为国、为人民的意志,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将个人理想和奋斗融入波澜壮阔的国家和民族事业之中,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笃“行”——提升大学生本领才干,指导大学生实践报国之行

王阳明先生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坚持“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5]。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必须要加强大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本领才干,并且指导大学生学以致用,将自身强国之志、爱国之心、治国之能转变为报国之行,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

其一,加强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本领才干。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增长本领才干、提升综合素质的黄金时期。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必须要加强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并辅之以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引导大学生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技能,全面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并且深入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提升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大学生真正成长为素质高、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为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二,学以致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在培养大学生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意志品质、深厚的爱国情怀、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之上,必须要引导大学生学以致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今天,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必须科学地指导其将崇高远大的理想、坚毅不屈的品格、深厚扎实的学识才干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真正落实“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庄严承诺。

增强做中国人的“三气”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寄予的殷切期望,也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基本遵循。新时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既能够造就出有“三气”的大学生,更需要依靠有“三气”的大学生全程参与和不懈奋斗。当前,深入剖析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并且从明“知”、植“情”、坚“意”、笃“行”四个方面来探索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三气”的现实路径,对于教育引导大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并且积极投身于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时代大学生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