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软件技术双主体“2+1”人才培养模式

2022-12-22张红梅朱玉业通讯作者宋玲玲滨州职业学院

现代企业文化 2022年27期
关键词:软件技术校企软件

张红梅 朱玉业(通讯作者) 宋玲玲 滨州职业学院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教法),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1]。新职教法在育人模式上,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为我国高职院校推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指明了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开发企业对人员需求量增加,但现实中刚毕业走出校门的学生往往不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软件技术专业必须在人才培养上强化与企业合作,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一、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动手开发能力差

学生在3年的学习过程中,没有真实企业项目贯穿于实训,掌握的操作技能是零散的,到企业后,不熟悉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面对软件项目无从下手,无法达到企业对软件开发人员的用工的需求,只有通过行业的专项培训才能上岗,这样的学生企业是不愿意录用的。

(二)教师项目开发实践经验不足

专业老师的知识结构与高速发展的软件产业之间存在差距,有的教师没有条件经常到企业进行锻炼,对企业开发新技术新流程不能及时掌握,无法系统指导学生进行企业级项目开发。

(三)校企合作不深入

校企合作形式大于内容,缺乏深度,企业在技术支持和育人方面参与度不够,没有实质性的校企融合。院校没有制定双方的工作标准和培养达成目标,合作处于自然发展、随意发展的不深入状态。

(四)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教学方法是理论知识讲授,上机测试,如此反复。单调的教学方法,造成抽象的编程技术学生难于掌握,更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高职软件技术产教融合双主体2+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

为解决高职院校在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以滨州职业学院校企合作案例为研究基础,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在软件人才培养活动中的创新性实践方案[3]。

(一)校企建立长效合作育人平台

1.构建校企双主体高职软件技术2+1人才培养模式框架

我院软件技术(服务外包方向)专业与山东师创软件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建立密切校企合作关系,构建高职软件技术2+1人才培养框架,双主体完成学生招生、培养及就业工作。学生在校2年时间,完成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的课的学习,1年时间到企业进行项目实战与顶岗实习及企业级项目开发,在实习的后半阶段,公司根据学生工作能力,逐渐推荐学生进入相应的岗位就业。

2.建立校内学生共同培养机制

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及管理工作,由校企双方协作完成。在教学方面,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别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负责。校内专业老师重点进行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课的讲授与练习,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企业技术人员则进学校,每周安排固定时间,进行真实企业项目实践教学,巩固与拓展学生的编程技能,解决学生“学而不能致用”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在学生管理方面,企业派管理人员常驻学校作为学生辅导员,辅导员作为学院的工作人员服从学院的日常工作管理,同时学院对来自企业的人员发放一定的工作报酬。

3.园中校顶岗学习与就业,深化校企合作

学生在第2年暑假,到山东齐鲁软件园中的师创公司培训部,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学生入园时先进行专业课测试,按成绩分到学习进度不同的班,每个学生都配有企业指导老师和学院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企业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顶岗实习及管理工作,学生遵守员工管理制度,每个人有自己的工位,以真实企业项目进行顶岗实习。对学习内容,每周小测试,每月大测试,半年后,根据学生项目开发掌握情况,逐步筛选优秀学生进入软件开发企业工作。如反复此操作,经过3到5次筛选,学生都达到相关软件企业要求后,在软件园的学习结束,全部迈入工作岗位。

学院指导老师主要通过线上,指导学生毕业设计,通过工学云软件,负责学生考勤、学生周报的审阅,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通过即时通软件与学生随时沟通交流指导。

(二)共建校内软件工厂实训基地

在学院的黄河三角洲实训中心,由企业投资,购置服务器与台式机,共建软件工厂。本着相互促进、协同育人原则,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管理制度和合作计划,实现校中厂功能。软件工厂具有鲜明的“产学研一体化”职业教育特色,将课堂教学与软件开发相融合,充分实现学院和企业的优势互补,学院科研与企业资金和项目开发经验相融合,共同实施校企项目化教学、专业课实训周实训、教师校内企业项目实践、校企合作开发等工作,做到了理论学习与操作实战的紧密衔接。

(三)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共同推进课程改革

1.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山东师创软件公司定期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与学院专业教学团队就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同时,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按学院要求到企业调研,与项目开发经理和技术骨干座谈,同企业专家共同确定培养目标,软件技术专业的目标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面向互联网、软件、对日服务外包等行业、企业及事业单位,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职业道德等素质,掌握面向对象、数据库、Web技术、日语等专业知识,具备数据库管理、软件开发、测试等能力,从事软件及服务外包生产、服务等一线的软件开发、测试、实施岗位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发展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校企共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改变以前课程设置全而无法学精的局面,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在从事企业生产、服务与管理一线技术专家指导下,结合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国家职业标准,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了颠覆性改革,校企共同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ava方向)。

课程体系分为三个组件、四个阶段。课程组件培养学生具备软件工程师的职业特定能力;软件素养组件培养学生在软件行业的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素质组件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四个阶段”是指课程按时间流程来划分,层层递进关系,后续阶段以前面阶段为基础。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训练,学生具有利用面向过程思想分析、设计、解决问题及数据库应用的能力;通过第二阶段的学习训练,学生能结合面向对象的思想,利用C/S软件体系架构进行桌面软件设计、开发;通过第三、四阶段的学习训练,使学生具有利用B/S软件体系架构进行软件开发、设计的能力,移动项目开发能力,学会大型企业级应用问题的分析、设计方法(如图1)。

3.校企共建教学资源

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与企业部门管理人员、资深技术工程师共同探讨,根据当前软件开发行业不同岗位对操作技能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出以实践操作、理论知识掌握、满足岗位成长为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案例教程教师与学生用书、项目实训教师与学生用书、教学视频、精品课程及线上教学资源库。

(四)实施案例与项目化教学

1.“任务驱动”,案例贯穿教学全过程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工作任务完成的同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授课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4]。学院专业教学团队与企业技术人员对每门专业课程制作多个教学案例,按照教学目标、工作任务、相关实践知识、相关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作业等顺序编写,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导入案例(介绍案例的背景、分析案例如何完成),然后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完成任务学习,课后通过作业强化知识掌握与提高动手能力。通过“任务驱动”,学习目的明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好奇心及创造潜力。

2.“项目导向”,企业真实项目实训体验

专业课程实训部分教学使用企业真实项目,根据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逐步加深过程,对项目进行了多级重构,形成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更适合于教学的实训项目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企业开发工作模式,学生4-5人分为一组,采取组长负责制,明确每人的分工与职责,在软件工厂完成开发。企业技术指导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引导,进入软件开发场景,激发学生的开发兴趣与创新热情,团队解决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困难。每个项目采用“项目调研、项目开发、项目验收”教学流程,培养学生软件工程开发思想及发现问题、决问题和创新能力,项目完成后每个小组提交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五)基于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考核方式

改革教学考核方式,根据工作过程及项目达成情况和岗位职责要求,校企共同制定基于工作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及全面发展。在校学习期间,改变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制定评审标准,以平时作业和项目完成情况及期末综合项目开发作品进行考核。在企业顶岗实习阶段,采用企业工作过程化与成果达成相结合考核方式,使用工学云跟踪学生学习全过程,结合企业对学生的工作过程及表现反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有效地将学生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

三、1+2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达成成效分析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高,成效突出,社会认可度高

软件技术(服务外包方向)专业与山东师创软件公司校深度合作办学,企业在校内建立软件工厂实训基地,学校在企业软件园有特色班,积极探索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新培养模式下,信息工程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已为滨州市、东营市、济南市、淄博市及青岛市等山东省内外的多家企业输送了大量的软件技术人才,多人已经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和业务骨干。他们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职业能力,获得了用人单位及社会各界广泛的好评。

通过3年的校企共同培养,学生在省级和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近十年来,由专业教师指导的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山东齐鲁软件设计大赛、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项中,取得国赛二等奖三等奖、省赛一、二、三等奖等多种大奖。软件技术专业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专业技能提升明显,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稳步推进,职业教育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成果取得显著成绩。近十年来,在学院专业教师团队和企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校企共建多门精品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包括《Java程序设计》《HTML静态网页设计》《Servlet&JSP》,建设了软件技术专业山东省精品资源库和精品在线课程。承担山东省和滨州市教改课题多项,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4项。软件技术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四、结语

基于校企融合2+1人才培养模式在滨州职业学院的构建与实施,解决了传统软件技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为软件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输送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优秀软件技术人才,毕业生离校后即进入企业上岗,企业反馈满意度高,解决了地方经济发展人才供需的问题,促进了高职软件技术教育长效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校企共赢。

猜你喜欢

软件技术校企软件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禅宗软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软件对对碰
新教改背景下高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的课程改革探究
新教改背景下高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的课程改革探究
UGNX软件技术在农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中的应用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