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党报时政新闻报道策略研究

2022-12-21任雪萍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全媒体媒体融合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媒体平台层出不穷,信息内容花样百出,传播技术不断翻新,大众注意力不断分散,舆论生态变得喧哗、复杂。受众在哪里,舆论工作的阵地就在哪里,新闻报道的触角也要延伸到哪里,这是党报的责任与使命,必须在新时期的舆论场中发出理性、客观、权威的声音,为大众指明正确方向。文章以党报时政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归纳与案例分析的方法,探析全媒体时代党报时政新闻报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报道立场、报道内容、媒介人员、传播平台四个方面提升党报时政新闻报道质量的策略,旨在进一步巩固党报主流思想的阵地,增强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关键词:全媒体;媒体融合;党报;时政新闻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1-0144-03

一、全媒体时代党报时政新闻报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等现代科技的支持下,传媒领域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各类新媒体平台和终端层出不穷,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信息量呈爆发式增长,内容碎片化加剧。党报等传统主流媒体在市场竞争、内容生产、传播方式、舆论导向、传播效果等方面受到巨大冲击。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1]。

面对全新的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无论是党报自身还是党报新闻工作者,都面临或“唱衰”或“下岗”的境地。党报如果依然秉承“酒好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办报,受众的注意力将被新媒体迅速分割,更何谈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截至2022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有10.51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9.6%。各种新媒体平台不仅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载体,也成为信息的来源。因此,被改编过的、虚假的、恶意的所谓时政新闻、社会新闻不时见诸网络,引起无端指责或谩骂,舆论生态变得喧哗、复杂,不仅浪费公众资源,还造成社会舆论走偏。2021年9月17日,一段成都“老人摔倒被怀疑碰瓷”的视频在网上传播。爆料者称,前一天,一学生在回家路上遭遇老人故意摔倒碰瓷。相关话题迅速引发网民关注,很多网友认为老人的行为确实是碰瓷。针对网传信息,有关部门经调查发现,这则信息不属实,视频中老人医疗费用自理,期间未向任何个人及单位索求赔偿。

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具有主流舆论引领作用的党报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在党报新闻报道中,无论是篇幅还是位置,时政新闻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时政新闻是指对国家政治生活中正在发生或者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内容主要涉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解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大活动等,具有政治性、政策性、群众性、广泛性等特点[2]。对于受众来说,时政新闻是其了解社會动向、把握时代脉搏的重要信息来源。

所以,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加快推动党报的媒介融合发展,强化主流思想阵地意识,保持政治定力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的贺信中提到,人民日报要“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良传统,深化改革创新,加强队伍建设,改进宣传报道,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足见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重要性。

全媒体为党报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全新机遇。相较于电视以文字和视频为主的报道形式,报纸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的报道形式,全媒体报道包括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所有的报道形式。党报通过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坚持流程优化、平台再造,整合各种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融合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和平台终端,生产出一大批能将大众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凝聚在一起的时政新闻作品,传播主流价值观,引导大众舆论。

二、提升全媒体时代党报时政新闻报道质量的策略

全媒体时代,党报要想传播好主流价值观,引导大众舆论,就要凝聚民心和社会共识,使自身的时政新闻报道创新、出彩。

(一)报道要讲政治,大是大非面前,始终旗帜鲜明

党报宣传报道要讲政治,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旗帜鲜明,报道弘扬社会主旋律、反映社会正能量和时代背景的时政新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发出时代强音。

首先,党报要借助媒体融合之力,围绕各级党委及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改革发展大局,结合重要会议、重大事件或时间节点,为党和国家及地方党委、政府的政策发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比如,全国两会的报道是党报的重头戏。报道中,党报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违背大会精神、不适宜大会氛围的报道一律不发;拿不准的问题及时请示,不擅自乱写乱拍乱编;重要稿件及时送审,审定后再刊发,准确、全面地将党和国家的政策和声音第一时间传播给民众。

其次,时政新闻报道要讲政治,时时处处事事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对标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媒体的报道。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必须有正确的舆论观,在措辞、提法、案例选取上都要注意尺度,避免出现“低级红、高级黑”的情况。

最后,党报报道舆论监督的新闻时,在关注民生、反映群众呼声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稳妥。针对热点话题要有效引导,针对敏感问题要厘清事实,不刻意炒作负面新闻,防止社会舆论偏离主流价值观。

(二)内容始终坚持新闻真实性,重视记者责任感

一直以来,传统媒体报道时强调新闻要素齐全。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包括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如何(How),简称“5W1H”,被称为新闻六要素。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发展,一则报道中缺乏新闻要素的问题时常出现,这类报道却依然快速传播,在社会上引起不良后果。例如,2022年5月,一名曹姓女士称自己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做洗车行老板的哥哥被同行泼汽油放火烧死,并配有被烧的视频,并称是被联合执法机构打压造成的。众多网友加入讨伐行列,希望帮助曹女士一家讨回公道。随后,哈尔滨市组织调查组发现,火是洗车行老板曹某涛自己点的,也未发现涉黑涉恶情况。

在这个各种声音交织的全媒体时代,受众容易受杂音影响,对新闻的真实性却少有探究。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马克思曾提出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这一论断。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所以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就是因为坚持用事实说话。因此,党报的时政新闻工作者更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大局观,将新闻真实性放在第一位,认真对待每一次新闻报道,因为时政新闻报道主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进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

(三)加强新闻从业者理论学习,不断生产优质内容

“碎片化”是全媒体时代新闻信息传播的明显特征,但是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解读国家的重要文件和大政方针政策却不能“浅阅读”。为此,党報的时政新闻报道要用理论化思维呈现“碎片化”信息,时政记者必须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相关经典著作,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一个有思想的传播者。

外出调研采访是党报时政新闻工作者的重要工作。时政记者在报道中要掌握主动权,准确领悟各级党委、政府工作思路,报道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相关思想与观点。要想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时政记者就要不断学习相关政策,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基于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开展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报道思路和重点,而不是单纯就事论事、就调研写调研。

党报还要深耕优质内容,服务于社会治理和政府决策,发挥社会引导力的作用。特别是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时,党报更不能“失语”,要又快又准地更新动态,全方位、多角度地还原事件,让大众及时了解事件真相,杜绝谣言传播,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和观点。同时注重围绕社会热点问题主动策划,推出深度报道、系列报道等。

而今,新媒体平台已走过野蛮生长的阶段,不再是随便一篇文章就“10万+”,“内容为王”重新回归,这为以内容生产和精准策划见长的党报提供机会。时政记者要想做好深度报道,就必须将自己打造成“专业人士”。只有系统梳理相关报道的专业知识,带着问题采访,才不会提出或无聊,或肤浅,或似是而非的问题,最后形成的报道才有思想、有深度、有高度,经得起推敲、值得借鉴,才能凸显党报的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比如,南方日报的“南方+客户端”在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国庆7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推出《新四大发明》等全媒体产品,让严肃的时政新闻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3]。

(四)加强媒介融合,借助平台吸引更多受众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新闻介质从报纸转换成手机、平板电脑等,受众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信息筛选者。这些转变对党报时政新闻的生产和传播都提出新的要求。党报除了解、学习、借用新媒介,还要研究、融合其传播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文本表达方式、产品呈现形式,拓展传播平台,提升传媒人才的业务能力。

首先,持续推进党报与新媒体的融合,利用新媒体服务好核心受众。服务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是党报的首要职责。长年积累的核心读者成为党报的核心受众,他们对获取社会政治、经济内容有着稳定的需求,从领导人的活动到国家政策解读,从经济变化到民生动向,特别是重大会议、重要政策、重大事件,核心受众对党报的时政新闻报道具有较高的信任度和较强的依赖性。

党的十九大期间,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南方日报、重庆日报等各大党报除将大会内容呈于纸端,还纷纷采用新媒体矩阵,从选题策划、标题美化到版式设计、后期制作等环节,根据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特点,量身定制新闻报道。

比如,重庆日报的微信公众号“理论头条”根据移动互联网的传播规律,分版块提炼十九大报告,理出条条“干货”,突出“简明读本”“学习助手”的特点;南方日报的“南方+客户端”提前策划,适时推出全媒体系列报道《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广东日记》《70秒云上瞰广东》等。这些融媒体时政新闻产品不仅改善了受众的阅读体验,留住了核心受众,还确保了正确的政治立场,增强了传播效果。

其次,全媒体时代,党报不仅要留住核心用户,还要吸引年轻人的注意,扩大传播面。针对年轻用户偏爱信息短、时效强、元素多的新闻信息的特点,党报要不断拓展媒介融合的内涵与外延,不断实现与新媒体的共享、互融,要利用新技术、新平台进一步发挥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通过构建融媒体中心提升生产新闻的能力,借用短视频、直播、H5、VR等手段唱响主旋律,让时政新闻摆脱内容僵硬、形式老旧的固有印象,变得“鲜活”“接地气”。如人民日报的短视频新闻《谁是站到最后的人》和《老兵》,H5新闻产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4],这些产品一经推出就成为爆款,受到网友追捧、好评。

再次,党报除苦练“内功”以外,还要学会“借船出海”。党报借助第三方平台的内容和大数据信息,生产融合视频、音频、照片、图表等多种元素的全媒体产品,并通过入驻今日头条、腾讯新闻、一点资讯等各大平台快速传播新闻报道,实现线上线下全网联动,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态势,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增强自身品牌影响力。以南方Plus客户端今日头条号为例,自2017年入驻今日头条后,发布内容超13万条,周均引流上千万,粉丝累计上百万,获得了广泛的曝光量和影响力[5]。

最后,加强党报不同岗位工作者在专业技能上的相融相通,使各岗位工作者成为“全科能手”。因此,内部工作中,应该安排时政编辑、记者到新媒体中心不同岗位轮岗任职;对外交流时,还可到新浪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学习业务,练就全媒体时代新闻从业者的“看家本领”。

此外,面对全媒体时代受众对“软新闻”的偏爱,党报记者、编辑都应转变思路,改变报道方法,站在民众立场,让“高大上”的时政新闻“接地气”。

三、结语

全媒体时代不仅凸显了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在舆论引领方面的重要性,还赋予其崭新的发展机遇,这主要体现在传播速度、生产流程、传播内容和报道形式等方面。从曾经“我讲你听”的报道思路转变为现在的“你我互动”的报道思维,从文字加图片为主的单一报道形式转变为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元化的呈现方式,从“自给自主”的生产传播模式转变为“借船出海”的平台传播模式,更加重视受众、重视平台、重视融合,进而巩固舆论主阵地,实现主流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 张瑶.全媒体时代提升时政新闻传播力策略探析[J].新闻世界,2019(11):52-54.

[2] 关艳玲.全媒体时代做好党报时政新闻报道的若干思考[J].记者摇篮,2022(1):3-4.

[3] 罗彦军.从报纸到爆款解码党媒融合路径[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20:6-9.

[4] 张春雨.融媒体时代如何打造主流爆款新闻产品[J].新闻世界,2022(3):43-45.

[5] 罗彦军.从报纸到爆款解码党媒融合路径[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20:88-92.

作者简介 任雪萍,硕士,主任编辑,教师,研究方向:媒介融合、新媒体传播。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全媒体媒体融合
浅谈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城市台时政新闻“讲好故事”的四条路径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