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时政新闻关注行为研究

2022-12-21彭毅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媒介素养新媒体

摘要: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新闻便是信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对还处在校园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新闻是他们了解现实社会的重要窗口。时政新闻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与当代大学生的三观塑造与培养相关联。文章就成都理工大学学生对于时政新闻的获取情况进行调研,以在线问卷与线下访谈的形式收集相关数据,通过SPSS分析法解读数据,以此分析当今成都理工大学学生获取时政新闻信息的相关情况。旨在了解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时政新闻关注行为,对引导当代大学生关注时政、跟上时代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信息接收;新媒体;时政新闻;成都理工大学;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1-0123-0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播技术与生产力的进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接收、解读新闻信息的方式。而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成都理工大学学生的眼界和视野也更加开阔。时代的变革使信息传播的内容与形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其中,时政新闻作为当今新闻的重要表现形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了解时政新闻、关心时事政治能帮助当代大学生以更全面、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对于大学生思维方法的形成与能力锻炼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1]。因此,时政新闻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当今大学生通过什么方式获取时政新闻?所获取新闻信息的表现形式如何?基于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对205名不同学历、性别、政治面貌的大学生进行线上问卷与线下采访完成了调查研究。

一、成都理工大学学生获取时政新闻的特点

(一)获取积极性与获取频率高

您获取时政新闻的频率是多少?( )[单选题]

如表1所示,在本次参与调查的人员中,有近九成的同学表示会主动获取时政新闻。其中,占比68.29%的同学每天都会获取时政新闻,14.63%的同学获取时政新闻的频率为每周3次及以上,14.15%的同学获取时政新闻的频率为每周1到2次,2.93%的同学基本不看时政新闻。通过分析可知,成都理工大學的同学主动获取时政新闻信息的积极性非常高,主动获取性强。

(二)获取时政新闻信息的方式多样

您获取时政新闻的方式是什么?( )[多选题]

如表2所示,89.76%的同学会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获取时政新闻,如微博、微信、知乎等平台;44.88%的同学会通过短视频平台获取时政新闻;44.16%的同学会通过新闻类APP获取时政新闻;17.07%的同学会通过电视获取时政新闻;仅有1.95%的同学会通过报纸来获取时政新闻。从数据来看,在受调查的成都理工大学学生群体中,以传统媒体为媒介获取时政新闻的比例较低,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时政新闻成为主流。

(三)获取时政新闻的表现形式丰富

您所获取的时政新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 )[多选题]

如表3所示,在所获取的时政新闻的表现方式上,90.73%的同学选择了图文结合的方式,67.32%的同学选择文字,66.34%的同学选择短视频。受访者们接收到的时政新闻的表现形式丰富,同时不同表现形式相互融合的时政新闻受到了成都理工大学学生的喜爱。

(四)关注国际,视野开阔

您对2022俄乌局势是否关注?( )[单选题]

如表4所示,在关于是否关注俄乌局势这一提问上,持关注态度的同学比例高达为90.24%。可以看出受访同学的国际视野开阔,比较关注国际大事。

二、基于成都理工大学学生获取时政新闻情况的分析

(一)所处环境为信息社会

信息作为信息社会的核心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大众传媒作为社会信息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传播组织,其传播活动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个体生活与客观环境的巨大差异,人们无法亲身接触多数事物,只能通过大众传媒来了解。大众传媒通过各种议题的设置和持续不断的信息输出引导人们认识现实社会。

新闻作为一种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空间,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联系密切[2]。接收新闻信息,人们可以了解到现实社会中各种事件的发生与经过、结果及其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新闻信息的识读与判断来决策、安排个人的行为与日常生活,能够有效防止与现实社会的脱节。

同时新闻信息也可以被视作知识。对大学生来说,了解并吸收更多的知识有益于实现自我的完善与发展,能开阔视野、塑造人格、增强自信,能够帮助尚处在校园中的大学生们以更好的姿态面对未知的现实社会。因此成都理工大学的学生们接收时政新闻的需求大,接收频率也高。

(二)传播技术的发展与新媒体的崛起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社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技术的进步同样也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闻的传播历经了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

一方面,由于短视频新闻的便捷和低门槛,加之大众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使得新闻传播的源头从“少数传媒集团”变成如今的“众多新媒体机构”。

另一方面,新闻的获取和理解门槛降低,以往的传播壁垒被打破。当前,以“点”传播新闻符合现代人的媒介消费习惯,更利于新闻的获取。同时智能推荐机制也使得过去的“人找新闻”变成如今的“新闻找人”,人们可以各取所需。另外,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也颠覆了传统的传播生态,如短视频新闻,它体现了何为“人本精神”。

媒介赋权促进“草根新闻”的崛起,使得“人人都是记者”。人们只需要借助一部智能手机便可以在互联网这个巨大的传播场域中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之后,可以发现,在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上传到互联网的主体,往往是个人性质的传播者。与专业的媒体机构相比,个人媒体无所不在又能相互联系,庞大的数量和分布广度赋予了它们在新闻传播方面更强的时效性。而智能推荐机制让个人成为自我的编辑。通过算法,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为自己定制每日日报。公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拥有主观能动性的挑选者。这些行为的实现,都得益于传播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三)媒介融合与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在关于所获取时政新闻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一问上,九成左右的同学选择了图文结合。新闻离不开文字表述,文字的巧妙组合赋予了新闻核心生命力。许多新闻只需要扫一眼标题就能大致了解其内容。而图片则赋予新闻视觉冲击力,能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图文配合能给新闻带来更强的真实感。

同时有66.34%的同学接收到短视频形式的时政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传播形式,短视频对整个新闻行业造成了冲击。内容丰富、短小精悍的短视频新闻成为青年大学生群体热衷的新闻形式。

短视频新闻的兴起不仅体现了媒介融合的浪潮,还可以从中看出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影子。视频类新闻具有兼容性与综合性,具有更好的传播与互动效果。其能以视听综合的手段影响受众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体验,具有强烈的现场感。从长图文到短视频,从单一感官到视听结合,短视频的媒体特征直接影响了新闻的呈现和传播。

而那些好评度颇高的短视频新闻,也正是利用了这种媒体特征。这种“热”传播在科技新闻和时政新闻等领域效果尤为突出,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晦涩难懂的讯息借助短视频综合媒介的优势,显得直观易懂,更易被普通观众接收。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当下的传播格局,更促进了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交流融合使得人们接收新闻信息的方式更加丰富[3]。

在过去,人们想要获得新闻需要看报纸、听广播,或者收看电视新闻频道。而现在,众多的新闻媒体推出了自己的客户端,或在微信上注册公众号,在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平台上开设官方账号。传统的新闻媒体也在逐渐适应社会发展,将过去单独隶属于报纸、广播、电视频道的新闻内容通过互联网融合,再以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分发出去,使传统媒体焕发出新活力。

(四)全球化发展与媒介素养的提高

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电子传播媒介的出现使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为缩短,比如说电视的出现和普及。在这个过程中,彼此不再相隔遥远,世界成为了地球村,人类开始重新部落化。在21世纪跨国传播技术高度发展与全球信息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信息流动更为频繁、紧密。在全球传播中政治性议题占据核心位置,而通過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受访的成理大学生关注政治性新闻比例过半,关心时事政治是当代青年应有的态度。2022年俄乌局势相关问题在全球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作者也在本次调查中针对有关俄乌局势的新闻接收情况对受访同学进行了线下访谈。在访谈中可以了解到,成理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敏感程度较高,关心时政,会相互之间讨论重要的政治议题,打破了人们关于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感的刻板印象。在获取信息方面,同学们不仅可以从国内媒体了解新闻,也可以从国外媒体收集信息,不仅可以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也能熟练运用新媒体和媒介技术来为自己的信息需求服务。在新闻信息的选择与识读能力上,同学们能准确地在庞大的信息流中选择到具有价值的讯息。而在对媒介信息的质疑与批判能力上,成理学子们在自身媒介素养和外部科技信息化背景的加持下,拥有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更加强烈的新闻敏感性,对国际新闻事件有着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拥有独立思考和质疑批判的能力,对国外媒体的报道懂得分析其真实性与倾向性,而不是盲目地吸收和认同。了解信息的渠道越多,接收越多关于同一事件的不同倾向性报道,自身的观点态度也就越全面客观。在未知事件全貌的情况下不轻易发表倾向性言论,注重用事实说话。同时对外部环境保持一定的好奇心,对国内国际的新闻信息接收保持积极的态度。这是当代大学生应该重视的能力和应该提升的素养[4]。

三、结语

文章显示,成都理工大学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较高、国际视野开阔,对新媒体的选择度和使用率远超传统媒体。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关注时事政治,有益于更全面地认识世界、锻炼自我,明确自身责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奉献力量。关心时政新闻,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站在“时政”巨人的肩膀上,当代大学生才能高瞻远瞩,长远发展,才能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田钰佳.新媒体语境下青少年的信息接收特点[J].青年记者,2020(17):31-32.

[2] 张筱帆.高职学生手机新媒体信息接收影响及对策探究[J].新闻传播,2016(4):86-87.

[3] 焦红强.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见领袖”形成原因探析[J].青年记者,2014(20):14-15.

[4] 杜丽.新疆维吾尔族在校大学生获取新闻信息情况调查研究: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3(22):240.

作者简介 彭毅,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媒介素养新媒体
浅谈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城市台时政新闻“讲好故事”的四条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