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红曲在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的影响

2022-12-21罗红莲钟仲张志荣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31期
关键词:红曲中层阿托

罗红莲 钟仲 张志荣

1.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佛山 528000;2.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信息统计科,广东佛山 528000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可有效地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间接表现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其增厚与否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颈动脉早期预测冠心病及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1]。也可以及时反映出脑卒中的进展情况,为脑卒中早期治疗提供诊断依据[2-3]。《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4]指出当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因,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刻不容缓。研究表明[5-6],他汀类调脂药能有效调整患者的血脂水平和控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他汀类调脂药主要有横纹肌溶解和肝功能损害等方面的副作用。而中医药在此相关方面的研究尚少。本研究主要比较藏红曲在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2 月至2021 年6 月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诊治的60 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治疗期间对照组有1 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事件,转氨酶明显升高,予停用阿托伐他汀钙片,予护肝药治疗1 个月后转氨酶恢复正常。患者发生此不良反应事件与试验药物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不予纳入病例。最终对照组纳入29 例,对照组中,男12 例,女17 例;年龄50~75 岁,平均(61.84±7.32)岁;体重指数(24.76±3.21)kg/m2。观察组中,男12 例,女18例;年龄47~74 岁,平均(62.76±8.11)岁;体重指数(24.92±3.45)kg/m2。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由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佛禅人医伦审(2019)第015 号],参与研究者均告知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纳入标准:①根据2009 年《血管超声检查指南》[7]标准,CIMT≥1 mm 者;②年龄45~75 岁者;③3 个月内无使用红曲或任何调脂药者。排除标准:①有藏红曲或阿托伐他汀钙片过敏者;②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③有计划妊娠、孕妇或哺乳期的妇女。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270,生产批号:DP9122,20 mg/片,7 片/盒)20 mg,每日1 次。治疗6 个月。

1.2.2 观察组 给予藏红曲治疗。藏红曲(西藏月王药诊生态藏药科技有限公司,专利号:ZL2014106478214,生产批号:20180902,3 g/袋)6 g,每日分1 或2 次,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总泡服水量不少于800 ml,直至无味或将药渣嚼服。治疗6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血脂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 个月前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等指标的水平。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分别于早上空腹8~14 h 后抽取静脉血,取血清检测。

1.3.2 颈动脉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 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和斑块在治疗6 个月前后的变化情况,对于颈动脉内膜的斑块有多个者,取其最大斑块的面积计算。采用超声诊断仪(PHILIPS,型号:HD7)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两组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C、TG、LDL-C、HDLC 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C、TG、LDL-C、HDL-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LDL-C、HDL-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C、TG、LDL-C、HDL-C 的比较(mmol/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C、TG、LDL-C、HDL-C 的比较(mmol/L,)

注 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2 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和斑块面积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和斑块面积的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IMT 和斑块面积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IMT 和斑块面积的比较()

注 C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3 讨论

中医并无CIMT 名称,但从其导致发病的临床症状来说,可归于“心悸”“胸痛”“中风”“眩晕”等范畴;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发病部位在颈部血脉,是全身血脉的窗口,与中医上的“脉痹”相近,脉痹首见于《素问·痹论》:“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痹为痹阻不通,脉为气血运行之道路,血气阻痹于脉络,发而为病。AS 造成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谢盈彧等[8]研究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的主要病理病机为“痰瘀互结,阻滞经络,气血不通”,治疗应涤痰逐瘀。生书萌等[9]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治疗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得出脏腑虚损、痰凝血脉、痰瘀互结,壅阻脉络等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或斑块的形成的主要因素。陈文强等[10]通过中医“脉浊”理论解释了LDL-C 为主的脂质颗粒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病理物质。何玉财[11]总结赵为民教授的经验认为颈动脉斑块属于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症。虚为基本病机,在气虚的基础上,产生了湿、瘀等病理产物,阻于脉道,发而为病。血脂属于痰湿病理产物,集聚于血脉,与血脉相搏结,凝阻于脉道之中,使得动脉内膜中层逐渐增厚,甚至粥样硬化斑块[12]。超声中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性质及其斑块与中医的“积聚”类似,二者均属于有形之邪,从脏腑功能失调到无形之邪,进而有形之邪,必经过日积月累的损害,久病必瘀,久病必虚。脾为后天之本,由于或嗜食肥甘厚味,或年老体衰,造成营养过剩,或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水湿精微不能营养全身,而内停为痰浊,淫留于血脉,阻碍气机,久则化瘀,痰浊瘀血阻于血脉,造成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甚至形成斑块。故其治疗上必先健脾化痰,活血化瘀才能通畅血脉。

藏红曲又叫青稞红曲,是古法制曲与现代生物发酵技术的创新产物,青稞红曲作为新资源,是红曲的新品种,在功效成分上比普通的红曲具有一定的优质性,其有效成分优于普通红曲[13]。藏红曲中含有的酸式洛伐他汀,对血脂具有明显的调脂功能[14],同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5-16],红曲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临床研究[17-19]也发现中药红曲具有消痰化瘀、健脾祛湿的功效,更有药食兼用的特性,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对肝肾的不良反应少,副作用明显少于西药。本研究中藏红曲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的影响有可能是通过其健脾祛痰,活血化瘀的功效来调整血脂的异常,活血化瘀,改变高凝状态,修复血管损伤,从而控制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及其斑块大小,防止其增厚、变大、脱落。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给予藏红曲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6 个月后,两组患者的TC、LDL-C、T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藏红曲降脂效果与阿托伐他汀钙片相当,且不良反应较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一种慢性疾病,而所有慢性疾病基本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前发展的。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无增加,其斑块面积亦无增大,两组患者前后组内及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藏红曲可以阻止斑块面积增大,从而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且作用与阿托伐他汀钙片相当。

综上所述,藏红曲能有效降脂,对阻止颈动脉厚度增加、稳定斑块有一定的疗效。但本研究样本量有限,观察时间为半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后续将进一步研究,为藏红曲是否能缩小斑块面积提供临床依据,从而推动以藏红曲为代表的中医药在慢性病治疗中的发展应用。

猜你喜欢

红曲中层阿托
一种溶液探测传感器
红曲黄色素的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临床疗效评价
健脾消食说红曲
读《福建古田为红曲发源地考证》有感
红曲色素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进退之间:中小学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