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DCS联合Schuell法语言训练在脑梗死后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12-2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23期
关键词:言语神经功能脑梗死

陈 杨

新郑天佑中医院内七科,河南郑州 451100

脑梗死后失语多是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引发局部器质性损伤所致,属临床常见病症,可直接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1-2]。目前,临床尚缺乏该病症特效治疗药物,如何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仍是临床亟待解决问题之一。Schuell法语言训练为临床常用康复治疗方法之一,可一定程度缓解患者病情,但单一应用对部分患者言语功能改善效果欠佳[3]。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属脑刺激技术(非入侵性),可通过电场方式改变细胞膜阈电位及局部电位,调节大脑运作[4]。但在Schuell法语言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失语患者基础上,联合应用tDCS治疗能否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临床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102例脑梗死后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从疗效、神经功能等层面分析上述两种治疗方式联合应用的价值。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本院医学伦理会批准,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本院102例脑梗死后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n=51)、B组(n=51)。A组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54~73岁,平均(65.26±4.72)岁;病程7~14 d,平均(10.50±1.23)d;脑梗死位置:侧脑室旁39例,基底节12例。B组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52~74岁,平均(64.10±4.83)岁;病程7~15 d,平均(10.66±1.34)d;脑梗死位置:侧脑室旁37例,基底节14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5];均伴失语症状;首次发病;依从性良好,能配合完成相关检查及治疗。(2)排除标准:存在免疫系统疾病;严重恶性肿瘤;严重器质性病症;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对本研究所用治疗及训练干预方案存在禁忌证或不耐受。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予以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支持。A组患者接受tDCS联合Schuell法语言训练治疗,B组接受Schuell法语言训练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6周。治疗方法:(1)Schuell法语言训练包括言语构音、听觉刺激、阅读书写、称呼、心理康复及整体语言康复训练等,每次30 min,每天1次。(2)tDCS:取仰卧位,以IS200型智能电刺激仪(四川智能电子实业有限公司)在线刺激,模式:直流电,2.0mA强度;Broca区定位:左侧位于F7~Cz与T3~Fz交叉点,右侧位于F8~Cz与T4~Fz交叉点;体表刺激:左侧Broca区放置阳极,右肩放置阴极,治疗20 min,而后于左肩放置阳极,右侧Broca区放置阴极,治疗20 min。每天不超过1次,每周5次。

1.4疗效评估标准 两组均于治疗6周后实施评估,以西方成套测验(WAB)评分[6]评定疗效。WAB评分升高(较治疗前)>70%,能正常交流;有效:WAB评分升高(较治疗前)40%~70%,语言沟通能力提升,但存在出错率;无效:未及上述标准。将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率。

1.5观察指标 (1)两组总有效率。(2)两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检查法(CRRCAE)评分[7],包括命名、朗读、复述及表达4个部分,总分100分,分值越低,言语功能越差。(3)两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8]、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9]、失语指数(AQ)[10]评分,NIHSS评分0~42分,得分越高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越严重;SS-QOL总分15~75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AQ总分100分,分值越高,失语程度越轻。(4)两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神经功能重建介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取3 mL静脉血,3 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0 cm)分离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BDNF、IGF-1、NGF水平。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6周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3,P=0.026)。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n(%)]

2.2两组CRRCAE评分对比 治疗6周后两组CRRCAE评分中命名、朗读、复述及表达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A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CRRCAE评分对比分)

2.3两组NIHSS、SS-QOL、AQ评分对比 治疗6周后两组SS-QOL、AQ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SS-QOL、AQ评分较B组高,NIHSS评分较B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NIHSS、SS-QOL、AQ评分对比分)

2.4两组神经功能重建介质对比 治疗6周后两组血清NGF、BDNF、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A组较B组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神经功能重建介质对比

3 讨 论

脑梗死后失语指患者言语中枢神经发生器质性病变,致使其言语沟通能力产生障碍,包括语言符号表达、理解能力丧失或受损,可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极大负面影响[11]。故临床针对脑梗死后失语患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提高其言语功能。

Schuell法语言训练为临床针对脑梗死后失语患者常用的康复治疗方式,可通过刺激-反应-反馈回路,帮助患者最大限度重建或恢复语言符合系统功能,提高脑功能代偿作用,但脑梗死后失语患者病情复杂,临床实施言语训练时,尚缺乏统一标准,具体实施方法难以贯彻落实,致使整体治疗效果欠佳[12]。既往有研究报道指出,在常规言语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应用tDCS技术治疗脑梗死后失语患者,可通过刺激器输出微强度直流电,于阴、阳极间形成环路,穿过颅骨并作用于大脑皮质,从而改变皮层双极性依赖性,影响相应运动、感知觉及认知行为,进一步改善患者言语功能[13]。本研究中,治疗6周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96.08%)较B组(82.35%)升高,同时命名、朗读、复述及表达评分,以及SS-QOL、AQ评分均较B组升高(P<0.05),NIHSS评分较B组降低(P<0.05)。由此可见,tDCS联合Schuell法语言训练可改善脑梗死后失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提升其言语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这可能与tDCS以下机制有关:(1)tDCS可通过低频交变电磁场,松弛痉挛脑血管,并舒张肌细胞及上皮细胞,改善脑部血流灌注;(2)tDCS所产生电磁波可作用于脑细胞,促使受损脑区域营养物质摄取能力提升,从而促进受损脑细胞功能修复;(3)tDCS可通过参与突触可塑性,介导神经重塑,从而促进患者言语功能恢复。

此外,大脑缺血、缺氧后脑细胞坏死及脑功能损伤引发脑梗死后失语,而受损细胞多为神经保护细胞,修复或保护受损神经细胞可促使患者言语功能改善[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周后A组血清NGF、BDNF、IGF-1水平较B组升高(P<0.05)。血清NGF、BDNF、IGF-1均属为神经营养因子,具有保护神经功能,促使神经细胞增殖,修复受损神经细胞的作用[15]。由此推测,tDCS联合Schuell法语言训练可通过促进脑组织结构及功能重塑,修复局部失活神经功能,调节神经功能重建介质水平,促使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改善脑梗死后失语患者言语功能,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作为后续研究重点深入探究。

综上所述,针对脑梗死后失语患者,tDCS联合Schuell法语言训练治疗效果优于单一Schuell法语言训练治疗,联合治疗可调节神经功能,重建介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病情恢复。

猜你喜欢

言语神经功能脑梗死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