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闭库尾矿库的排洪系统整治研究

2022-12-19孙会东

东北水利水电 2022年12期
关键词:库内陡坡消力池

孙会东

(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6)

0 引言

目前,我国共有尾矿库近8 000 座[1,2],总量居世界第一。伴随着大量尾矿库逐渐达到设计标高,在建设新尾矿库时,需要对已达到设计标高的尾矿库进行闭库。根据《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3]要求,运行到设计最终标高或者不再进行排尾作业的尾矿库,应当在一年内完成闭库。另外,我国尾矿库中“头顶库”(尾矿库下游1 km 范围内有居民或重要设施)众多,截至2020年,全国共有“头顶库”1 112 座[1,2],闭库治理作为化解“头顶库”安全风险的有效措施,在“头顶库”治理中被较多地采用。排洪系统整治作为尾矿库闭库的重要环节,对保证闭库尾矿库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沈楼燕[4]对尾矿库排洪系统的形式选择进行研究,认为尾矿库闭库后,管理力度较生产时小,隐蔽形式的井-管式排洪系统容易堵塞,不便于管理,建议闭库后的排洪设施应首选溢洪道式的地表排洪构筑物。沃廷枢等[5-10]对尾矿库排水系统的类型进行归纳总结,认为排水系统的选择应根据排水量、地形地质条件、使用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排水系统应该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经济耐用、方便管理。

当前对闭库尾矿库排洪系统治理的研究以定性为主,对不同地形、不同建设条件下的尾矿库尚无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1 排洪系统整治方式

1.1 概述

根据GB 39496-2020《尾矿库安全规程》[8]要求,尾矿库闭库设计应包含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治理。排洪系统治理作为尾矿库闭库的重要环节,主要步骤:1)复核原有排洪系统的防洪能力,复核应采用规范要求的防洪标准,当防洪能力不足时,应采取新建排洪系统或增大调洪库容等工程措施;2)复核原有排洪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当结构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应考虑加固的可能性,必要时新建排洪系统。

继续利用原有排洪系统,虽然可以节约成本,使资源利用最大化,但是进入闭库阶段的尾矿库多数已经运行多年,排洪系统不可避免地出现磨损和破坏,还可能存在尺寸偏小、淤堵、地基软弱等问题。因此,在闭库工程中新建排洪系统较为常见。

1.2 新建排洪系统的方式

1.2.1 溢洪道式排洪

新建溢洪道式排洪是排洪系统整治常见的处理方式,具有安全性高、过流能力大、库内不积水、便于施工、便于后期维护等优势。新建的溢洪道通常位于尾矿坝的中部或坝肩,库内降水经滩面汇流至溢洪道,最终引至下游沟谷。但溢洪道排洪需要改变原有滩面的坡向,土方量较大,不适用于滩面地基软弱或土料运输困难的尾矿库。

1.2.2 井-管式排洪

新建井-管式排洪常用于库内汇流面积不大、滩面存在软弱地基的尾矿库。新建的排水井位于库区中部,排水井底部连接排水管,库内段排水管在滩面上建设,库外段排水管沿坝体外坡建设,排水管最终接入下游沟谷。井-管式排洪不改变原有滩面坡向,土方量较小,且排水系统内的水流流态较好,不容易产生冲刷破坏。但井-管式排洪的过流能力较小,需在库内留有足够的调洪库容;库内易积水,不利于土地的再利用。

1.2.3 隧洞式排洪

新建隧洞式排洪适用于尾矿库下游存在重要设施或同一沟谷内存在2 座及以上尾矿库的情形。新建的隧洞需要在合适的位置穿越山体,将库内汇水引至相邻的沟谷。隧洞式排洪可以保护下游的重要设施,过流能力较大,安全性较高。但隧洞式排洪的投资高,施工难度大、周期长,且隧洞式排洪改变了水流的原始排泄路径,需要论证洪水排放对相邻沟谷的影响。

2 新建溢洪道式排洪系统算例

新建溢洪道式排洪系统在尾矿库闭库中广泛应用,本文以河南省头道沟赤泥库为例,通过洪水计算、泄流能力计算、消能防冲计算对溢洪道式排洪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论证。

2.1 工程概况

河南省头道沟赤泥库属于Ⅲ等库,总坝高为99.00 m,总库容约为2 615 万m3,坝体级别为3 级,设计防洪标准为1 000年一遇洪水,坝体综合外坡比为1∶2.5。库区分为Ⅰ区(南侧)和Ⅱ区(北侧),两个库区通过分隔坝隔开,且相互独立,汇水面积分别为23.7,29.8 万m2。目前,Ⅰ区、Ⅱ区均通过各自的井-管式排水系统独立排洪。Ⅰ区的排水井采用窗口式钢井,内径0.80 m,井壁每排开设4个排水窗口,窗口内径0.20 m,排距0.50 m;Ⅱ区的排水井采用窗口式钢井,内径0.50 m,井壁每排开设2 个排水窗口,窗口内径0.20 m,排距0.30 m;Ⅰ区、Ⅱ区的排水管直径均为1.00 m,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2 排洪系统整治

由于原有的排水井和排水管直径偏小,泄流能力不足,排洪设施的尺寸及目前的防洪标准均不满足规范要求,且排水管已被深厚的尾矿层覆盖,无法改造和利用,因此,需要将原有的排水井和排水管的出入口用C30 混凝土灌实封堵,然后新建溢洪道式排洪系统。

Ⅰ区新建排洪系统:在Ⅰ区的库内建设导流沟收集库内汇水,导流沟与排洪沟相连,排洪沟接入溢洪道,最终将水排入下游沟槽中。溢洪道由进水口、陡坡、消力池、跌水等构筑物组成。导流沟间隔100.00 m 设置1 道,坡度不小于0.14%,采用浆砌石结构,断面形式为矩形,尺寸为0.60 m×0.30 m(宽×深,下同)。排洪沟共1道,纵坡不小于0.1%,坡向溢洪道,断面形式为梯形,尺寸为10.00 mm×(0.95~5.50 m),沟两侧坡比1∶2,采用C30 钢筋混凝土结构。排洪沟与溢洪道采用渠道连接,排洪沟的末端尺寸即为进水口的尺寸。溢洪道陡坡的断面形式为矩形,尺寸为10.00 m×1.30 m,坡比同坝坡,采用C30 钢筋混凝土结构。溢洪道共包括3 段陡坡、1 处跌水,陡坡段的高度分别为32.80,10.30,44.40 m。每个陡坡的末端设置1处消力池,尺寸为13.00 m×10.00 m×1.50 m(长×宽×深,下同)。消力池末端设置1 处跌水,尺寸为14.00 m×10.00 m×4.50 m。Ⅰ区新建排洪系统纵剖图见图1。

图1 Ⅰ区新建排洪系统纵剖图(单位:m)

Ⅱ区新建排洪系统:在Ⅱ区的库内建设导流沟收集库内汇水,导流沟接入排洪沟,然后通过溢洪道排入上游的隧洞内,再通过上游的隧洞接入相邻的沟谷。导流沟断面尺寸和结构形式同Ⅰ区。排洪沟的断面形式为梯形,采用C30 钢筋混凝土结构,尺寸为10.00 m×(1.00~2.90 m),纵坡不小于0.1%,沟两侧坡比为1∶2。溢洪道包括1 段陡坡,高度为25.30 m,结构形式和尺寸同Ⅰ区;陡坡的末端设置1个消力池,尺寸为12.00 m×10.00 m×1.50 m。

2.3 洪水计算

洪水计算按《河南省暴雨参数图集》(2005年版)给出的相关参数进行计算,主要结果包括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暴雨计算参数见表1,水文计算结果见表2。

表1 暴雨计算参数

表2 水文计算结果

洪峰流量Qp及24 h 洪水总量W24P按照《尾矿库手册》[6]推荐的简化推理公式计算:

式中:φp为径流系数;Sp为暴雨雨力;F为汇水面积;τp为流域汇流时间;np为暴雨递减指数;μ为入渗率,L为主河槽长度;m为汇流参数;J为主河槽平均坡降;R24为24 h 径雨深。

2.4 排洪系统泄流能力计算

2.4.1 排洪沟

排洪沟按明渠水流进行计算,其泄流能力计算公式:

式中:Q为泄流量;C为谢才系数;A为过流面积;R为水力半径;J为排洪沟底坡。排洪沟泄流能力计算结果见表3。

根据表3可知,该工程排洪沟的设计泄流量大于洪峰流量,且安全超高满足规范要求。

表3 排洪沟泄流能力计算

2.4.2 溢洪道

1)进水口水力计算

当陡坡与上游宽顶堰或渠道连接时,可将连接点以下3hk(hk为临界水深)处作为陡坡水面线的起始计算断面,该断面的水深h1作为起点水深,h1=0.6hk。临界水深hk计算公式:

式中:AK为根据临界水深hk计算的过流面积;BK为进水口的顶面宽度;α为流量系数,取1.0。

临界水深的求解采用试算法,当给定流量Q和断面形状后,等式左侧的为定值,假设水深为h,等式右端算出与之对应的,当等式的左端等于右端时,与之对应的水深即为临界水深hk。进水口水力计算见表4。

表4 进水口水力计算

根据表4可知,工程进水口的设计泄流量大于洪峰流量,且安全超高满足规范要求。

2)陡坡水力计算

陡坡的水面线计算采用明渠恒定渐变流方程,其差分方程:

式中:hi+1,hi分别为下游、上游水深;Ai+1,Ai为下游、上游断面的面积;△s为上下游断面间距;i为渠道的底坡;为水力坡降;n为糙率;Ri+1,Ri分别为下游、上游断面的水力半径。

水面线计算采用分段求和法,即从上游起始水深h1开始,按一定的变化幅度递减水深值,假设水深为h2,从而求出△s;根据逐段计算的结果可以求出陡坡的水面线,且需对水面线进行掺气修正。陡坡段水流掺气水深按下式计算:

式中:hb为计入掺气影响的水深;ζ为修正系数,取1.0~1.4 s/m;v为不计掺气影响的陡坡计算断面流速;h为不计掺气影响的水深。陡坡泄流能力计算结果见表5。

表5 陡坡泄流能力计算

根据表5可知,工程陡坡的设计泄流量大于洪峰流量,且安全超高满足规范要求。

2.4.3 消能防冲计算

1)陡坡消力池计算,当已知上游渠道的设计流量Q和相应的下游水深后,可以利用下列公式联解得出消力池深度s:

式中:hc为陡坡末端收缩水深;h″c为hc的共轭水深;q为单宽流量;E0为上游总水头;σ为安全系数,取1.05~1.10;ht为下游渠道正常水深;△z为消力池出口水面落差。

消力池长度ls的计算公式:

消力池计算结果见表6。根据表6可知,消力池的实际深度和长度均大于计算值,消能防冲能够满足要求。

表6 消力池计算

2)跌水计算

工程第三级陡坡的消力池与下游之间存在4.50 m的高差,需要设通过跌水进行水流衔接,见图2。图2中,P为跌水高度;h为入口水深;ht为出口水深;收缩水深hc=0.54D0.425P;跃后水深h″c=1.66D0.27P;水舌后水深hp=D0.22P;跌落水舌长度ld=4.3D0.27P,,其中,q为单宽流量;水跃长度lj=6.9(h″c-hc);消力池深s=h″c-ht;消力池长ls=ld+0.8lj。跌水段计算结果见表7。

图2 跌水段示意图

表7 跌水段计算

根据表7可知,跌水的实际深度和长度均大于计算值,跌水的消能防冲能够满足要求。

综上所述,头道沟赤泥库通过新建排洪沟、溢洪道、消能设施,计算频率下的洪水能够安全地疏导至下游,排洪设施能够满足泄流要求和消能防冲要求,保证库区的防洪安全。

3 结语

进入闭库阶段的尾矿库多数已经运行多年,排洪系统不可避免地出现磨损和破坏,还可能存在尺寸偏小、淤堵、地基软弱等问题,在闭库工程中通常新建排洪系统,常用的排洪方式为溢洪道式排洪。通过上文的计算分析,对河南省头道沟赤泥库排洪设施的安全性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溢洪道式排洪系统可以保证尾矿库闭库后的防洪安全,可为今后的尾矿库排洪系统整治提供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库内陡坡消力池
动车检查库库内热源特性实测与分析
纯电动汽车陡坡缓降控制系统功能研究
马铃薯贮藏库设备的研究
高水头尾矿库场外排洪系统消力池体型研究
基于FLAC3D的陡坡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措施分析
跌坎式底流消力池边墙突扩宽度对池长的影响研究
底流消能平底和跌坎突扩消力池水力特性三维数学模型计算比较研究
Loss of cavin1 and expression of p-caveolin-1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ossible role in neointima formation
早产儿保温箱与“库内宝宝”
基于能量法的陡坡段桥梁基桩屈曲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