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综合英语课程建设策略与实践研究①

2022-12-18曹艳艳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8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课程思政思政

曹艳艳

(延安大学,陕西 延安 716000)

“课程思政”是高校在进行专业课课程教育的过程中,融合思政教育的教育理念[1],在对专业课进行教育质量提升的同时,能够重塑学生的品德素养,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树立新的价值观念,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青年。当下,高校教育以“课程思政”作为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推动着高校教育方法的创新[2]。“课程思政”教育依托丰富的教育内涵、先进的教育理念、深邃的教育思想以及极高的教育实践有效性,为解决当前我国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提供重要帮助[3]。

“课程思政”背景下,各专业课程都在探寻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方法[4],为此,本文在此背景下对综合英语课程的建设策略与实践进行研究。首先介绍“课程思政”教育内涵,在分析综合英语课程融合“课程思政”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提出综合英语课程建设策略,包括明确综合英语课程与思政教学目标,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做到完善课程的资源库和题库、改革教学方法和优化考核方式等,并展开实践验证以上策略的有效性,以期为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无缝衔接,提升综合英语课程建设效果。

一、综合英语课程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优势

英语专业的发展要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作贡献,要与国家“文化全球化”战略、“一对一”合作理念等全球命运共同体有效对接,培养新时代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综合英语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的基础,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5],在课程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有利于长期开展思政教育。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在其指导下,高校对外语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就需要新的思路,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人”,在此基础上,研究“怎样培养人”,同时还要思考“为谁培养人”,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高校在进行英语专业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以教学指南为实践的目标与准则,将思政教育完美融合于英语专业课程中。

对于综合英语的“课程思政”建设而言,其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政教育带动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生成中国情怀的同时兼具国际视野,使其能够理性、客观地评判外国文化。“课程思政”除了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之外,还能提升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塑造他们的人文素养以及相应的科学素养。在新的课程形势下培养高校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使其成为爱党、爱家、爱国的好青年。还要体现英语专业的个性和特色,从而为学生知识能力培训、做好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打下基础。

综合英语课程开课周期长、任务多,面临着思想文化方面的冲击与挑战,同时,能够使学生长期不断地接受思政教育。综合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具有丰富的西方国家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现的比例较低,学生的思想观念容易受影响,甚至出现追捧外来文化、摒弃传统文化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起到相应的引导作用,在面对世界各国文化时,融合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各种文化,同时提高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在综合英语课程中坚持系统性的育人教育与专业教育并行。

综合英语课程在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中占比较大,是主干课程。教师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做到融合课程思政,逐步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使其能够识别和分析各种语言和文化现象,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自主正确判断输入语言中的各种思想。

二、综合英语课程建设策略

(一)明确综合英语课程与思政教学目标

在综合英语课程建设策略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课程纲要对教师课程内容的安排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将高校思政教育目标明确写入课程纲要之中,引导教师在布置课程内容时,顺势融合一定的思政教育,建立思政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除了设定课程的总教学目标外,教师在教学前应设定单元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这一思政目标的基础上,为学生布置思考任务,组织小组活动,如表演情景剧、演讲等,教师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外,还要保证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提高。当前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对国外文化以及知识的获取来源也有局限,所能看到的内容受课本和网络的限制,在某些层面极易产生对外国思想文化的追崇心理,需要教师在课程的每个单元中确定所要培养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保持理智、客观的跨文化沟通意识,才能够培养适合当下时代发展的外语人才,提升国家教育实力。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优化教学内容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综合英语课程建设需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优化,努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教学目标。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词汇、句法以及语篇三个方面,抓牢“课程思政”对这三个方面教学内容的融合,对实现“课程思政”的英语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综合英语课程中,词汇的教学在课程整体内容中占比较大,并且学生也把大量的时间分配在单词的学习中,以打好语言学习的基础。教师在词汇教学方面,不仅要关注词汇本身蕴含的文化元素,还要在词汇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政元素的融入。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课程的设计环节中。在课程的每个单元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取一定的话题作为课程讨论环节的中心,并且选取可用的思政词汇素材,引领学生进行讨论,树立正确的“三观”,客观评价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提升对自身文化的自信。

在句法教学方面,教师应该关注英语课程中线性思维教学方法的使用,这方面影响着英语句子构成和变化,因此对于这一思维加以利用,能够有效推动“课程思政”。比如在文章句式出现一些修辞手法的应用时,可以让学生就相关句式列举最近的时政金句进行关联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好句式结构,也可以坚定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在语篇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在英语文章的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环节中进行思政教育的融合。协调好教学内容的经典性与现代性,维持中西文化平衡,通过文字输出的方式,让学生去观察与体验。

(三)完善综合英语课程的资源库和题库

综合英语课程的课文内容大多是对西方社会文化的描述,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华文化和国际文化的比例配置还是不均匀。中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缺席,很容易导致学生过多关注西方文化,而忽略了自身文化传承的身份。因此,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英语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教师主动丰富课程的资源库与题库,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度,增加教学内容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文篇幅,多渠道、多维度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性对待世界多元文化,使其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同时对本国文化抱有真诚的热爱。

(四)改革教学方法

要实现“课程思政”与英语专业课程的完美融合,还需要不断改革英语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以及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察觉学生学习薄弱点并进行改进提升。教师可以借助慕课、微课等方式,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尝试运用项目式、对话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文章中的社会现象等。同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播放音频、观看视频、共赏文章等方式,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可以将中国传统诗歌佳作以英文的形式引入课堂,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让学生感受中西方不同文化之美,带领学生深度思考课程内容背后相应的社会背景、风俗文化、社会发展等问题,让学生能够进一步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教学方法改革核心如下图所示:

(五)优化考核方式

对于综合英语课程的评价也是“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撰写英语小论文、绘制思维导图、录制音视频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真实成长情况。贯彻结果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同时兼顾的原则,除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之外,思想政治素质水平也必须反映到考评指标中,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放到同一个高度进行考量。对学生的考核除了做到关注专业课程分数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文化品格以及思维品质,从而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帮助教育管理部门更好地了解综合英语课程建设的实际效果。

三、综合英语课程建设实践

为探索本文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提出的综合英语课程建设策略的有效性,立足英语教学实际,尝试从词汇、语法、语篇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以展示上述策略在现实教学中应该如何运用。在实践过程中保证综合英语课程的听、说、读、写、译的实现与“课程思政”的自然融合。以综合英语课程第一单元为例,本文首先明确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

在确立教学目标后,针对课程内容进行思政教学的融合。以短语“make the most of something”为例,首先,教师提出一个话题:“How will you use your college time?”引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以演讲的方式,诉说自己刚进大学的心情,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学习计划,与同学们分享。教师在学生发表意见之后,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国内外优秀大学生的演讲作为课堂拓展,与学生共同分析不同学校优秀学生的高校生活,借此开阔学生的大学生活、学习时间规划的视野。再进行思政教育的融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英语说出自己知道的珍惜时间的古诗词,借由中西结合、古今穿插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时间的可贵和人生的价值。在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兴趣的同时,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无缝衔接。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通过这一实践方式,学生的词汇量确实得到提升,并且树立了正确的“三观”,由此可以证明设计策略的有效性。

四、结语

“课程思政”背景下,对综合英语课程建设策略及实践方案进行分析,提出综合英语课程建设策略,优化教学内容,并通过综合英语课程建设实践方案,展示具体的思政教育融入综合英语专业课程的方法,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无缝衔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课程思政”背景下综合英语的课程建设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课程思政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