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的难题与解决思路

2022-12-18

西部财会 2022年8期
关键词:公允会计准则会计人员

黄 刚

(光控安石(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 西城 100034)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变成了一种大趋势。在当前新企业会计准则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重新引入是一大热点,公允价值可行性及如何避免各种不良问题成为我们当前必须深思的话题。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的难题

(一)影响会计信息可靠性

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一种会计计量方式,虽然能够在财务报告中提供所需信息,但是公允价值确定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新企业会计准则角度而言,在已经发生的交易中,负债或者是资产的公允价值其实就可以当成是市场价格。如果交易没有发生,那确定公允价值便得借助评估来获取。如果交易双方相互完全独立、且其交易具备商业实质,那么经过相互协商之后确定的作价,也能被当成是公允价值。从这里能够看出,在应用怎样的方法进行资产公允价值的评估,并没有统一和具体的标准与要求,在缺少成熟的产权和资产交易环境的背景下,公允价值的取得想要做到客观、有效,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容易引起企业利润及资产波动

就当前情况来看,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之后,资本市场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很有可能借助此方式体现至企业的财务报表中,进而引发报表项目波动。而广大投资者看见这一情况,便会觉得该企业的财务稳定性不高,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这给企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很多资产都缺乏完全的市场价格,而通过公允价值进行资产价值计量,也有可能给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提供机会。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前提便是资产具备比较活跃的交易市场,同时对于评估机构也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其公正与客观。从整体角度上看,我国当前面临的局面是公允价值评估经验不足,可供借鉴的地方也比较少,如果应用不一样的评估方式,有可能产生多种价格,从而引起企业利润及资产波动,不利于企业之间业绩的比较和评价。

(三)多种定价方式影响资产准确估值

公允价值一般是指在公平的资产交易中各方交换的资产价格。当资产供求关系和外部条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时,资产账面价值也可以当作是资产的公允价值。但实际工作中,资产定价方式有很多,关键性因素在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如果采用现金流折现法进行资产价值评估,折现率、现金流量等的估计都得依靠人为进行判断,存在很大的漏洞。如果会计人员综合水平不足,在判断过程中将很有可能融入自身的主观意愿,进而引发公允价值不准确的情况。

(四)计价估值与审计成本上升

公允价值的实施成本具体包括信息收集、专业估价等带来的成本。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很多的负债、资产项目都不能直接从市场上获得公开价格,资产价值往往都是借助资产评估的方式来实现,而这一举措会极大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实施成本。在这种背景下,会计人员还需要重新调整各项财务处理,进而增大企业会计核算和企业管理方面的成本。此外,当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若报表范围涉及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审计人员需重新对公允价值形成的过程、样本的采集以及参数的取值等因素进行重新复核与认定,也加大了被审计企业的审计成本。

(五)会计核算与计税基础偏差易引发违规避税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出现,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出现了一定的偏离,在纳税环节此偏离或多或少会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比如,投资性房地产计价时,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从会计准则角度看,该项资产在报表中不能提取折旧;但从税法角度看,该项资产需继续按账面价值计量,并继续计提折旧。要求的不同,会导致会计利润和税务利润出现偏差,从而导致应纳税所得额出现较大差异。这类计量易引发部分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为由违规躲避自身应有的纳税义务。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难题的解决思路

(一)优化国内市场环境,尽力做到数据客观共享

归根结底,公允价值其实是以市场交易为核心形成的一种价格。要想将其有效利用起来,促进会计准则有效落实,必须得有一个成熟的市场环境作为支撑。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市场机制的完善:一方面,培养不同级的生产资料市场与产权交易市场。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市场竞争,促进市场价格均衡这一目标的达成,还能极大增加市场活跃度,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可靠的市场计价基础。另一方面,应该注重市场交易行为的规范化,不断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与监管机制。采用以上两方面的措施,使得在采用市场法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时,数据来源有据可依,公允数据保持客观、公正,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避免发生操纵利润的行为

首先,需要将公允价值的应用方式进行合理披露,使得报表应用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其形成过程、估价确认方式等。其次,注重交易审查,例如,很多上市公司在关联交易中应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而政府方面便需对此加大监管力度,一经发现严厉惩处,提升违法成本。再次,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应用之前,需要严格审查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条件,做好事前防控,这样能有效避免公允价值被滥用的情况发生。最后,需要注重外部审计机构能力的提升,确保会计信息可靠性与准确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还需加强对财务人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教育,注重他们的道德与守法知识的教育,从源头上消灭利润操纵动机。

(三)树立正确的应用观念,建立完善的框架体系

在落实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中,要想达成理想的效果,最为首要的任务便是树立正确的应用观念。不仅注重外部环境的转变,还从思想上强化,并且付诸于行动,例如,制定有关估计公允价值的操作指南,并在其中明确规定有关细节问题和计量参数等。此外,就当前情况来看,公允价值的适用条件和应用标准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需要加强关注,同时采用合适的手段不断改进。例如,借鉴国外有关公允价值制定的经验,制定完善的框架体系,以便促进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更好地实施,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四)注重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属于财务会计中的重要主体,也是公允价值计量实施的主体,所以其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直接关乎到公允价值计量作用能否充分、客观、有效地体现。因此,企业需定期组织开展相关培训,使得会计人员能够清楚认识到公允价值计量的作用,并且正确掌握其应用方式。同时,企业还可以为优秀会计人员提供进修的机会,经常组织内外部人员进行沟通和研讨,相互分享自己的优秀经验等。

(五)多措施并行降低实施成本

首先,优化国内市场环境,培养各类资产和产权交易市场,致力实现数据共享,一定程度上能够缩减公允价值评估工作中市场信息采集的实施成本。其次,因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企业会计人员需转换工作思路,积极适应此项变化给企业核算工作带来的变化。最后,企业在经营环境和外部条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时,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持续采用同一评估机构进行资产价值评估;并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持续采用同一审计机构进行报表审计,可提升工作效率,从而降低沟通成本。

(六)厘清税务与会计差异,杜绝违规避税

严格遵循税法与会计核算相分离这一原则。针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而导致的资产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出现背离的情况,会计人员应厘清思路,坚持会计核算原则与税法要求相分离的原则来进行操作,坚决杜绝企业会计人员以公允价值核算为由来规避合理的纳税义务。

当前,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旧是一大重点和难点。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广泛应用是与经济发展规律相契合的,存在较强的不可逆转性。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应该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优化市场环境,同时注重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等,才能更加充分地体现才能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作用,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公允会计准则会计人员
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运用分析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素养提升策略思考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我国公允价值问题的应用研究
СТО ЛЕТ КИТАЙСКОГО ВУЗА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