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利用信息平台指导学生疫情期间线上悦读实践*

2022-12-17鲍家秀吴保东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1期
关键词:公众疫情家长

鲍家秀 吴保东

(1.含山县林头中心学校 2.含山县环峰第二小学 安徽马鞍山 238100)

一、疫情暴发,线上教育大背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自2015年以来,“互联网+”理念席卷社会各领域,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其支持的教学形式不断发展,并经历了从数字化文本交互的信息化教学、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社群教学,到智能互联技术支持的“互联网+”教学,呈现出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特征。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身处教育一线的我们也不例外。2020年初,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发酵,1月22日,湖北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应急响应,1月23日10时起,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关闭,武汉“封城”,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支援武汉。紧跟着全国上下大部分地区进入紧急居家状态。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到了开学季,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发布了“延迟开学”的通知,本地学校接到马鞍山市教育局发布的三月初进行网上在线教学的通知。疫情防控已经成为常态化状态,“互联网+”线上教学真真切切地来到我们身边。

二、利用手机APP,指导孩子线上朗诵

为积极响应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停课不停学”号召,针对小学生线上学习的预习和课后复习出现的问题,以及农村和城郊家长们能力有限,不能有效地指导孩子学习的问题。我们实验学校和老师们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烛光声影”微信公众号和省级电教课题“利用公众号搭建小学生课内外阅读平台的实践研究”的全体成员积极利用寒假时间,加班加点为孩子们制作与小学语文、英语课本同步的相关跟读音频,让学生和家长在手机上就能收听到,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进行线上学习。

平时除了在微信群里辅导孩子学习,课余时间,我们也利用公众号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为了避免隔离期间孩子们在家空虚,笔者根据部分家长的要求,组织学生搜集与疫情防控有关的文章进行朗诵,既顺应当时形势,也给孩子们在隔离期间留下一些印迹。我们先通过“配音秀”APP找到适合孩子们朗读的素材,再指导学生进行线上朗读和录音。教师从指导孩子每一个字音的读法,到词句的停连,再到感情的融入,背景音量和人声的调节,全方位指导录音。经过几天的练习、纠正、再录音,第一篇线上朗读作品《用生命守护生命》录音成功。

三、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学生诵读作品

录制成功后,我们又把视频下载并转录成mp3音频格式,配上文字,再稍进行加工于2020年2月18日作为第一个推送作品,发布在“烛光声影”公众号里。出乎意料的是,其在群里赢得一片赞扬声:“读的真好,我给她奶奶听,奶奶说像电视上面的那些小主持人一样!声音好听!”“少年强,则国强,你真棒……”孩子有模有样的朗读点燃了其他孩子的朗读热情,家长们纷纷在配音秀里找素材,让自己的孩子体验。趁热打铁,我们着手教他们使用配音秀软件,并鼓励部分会使用的家长线上教学。很快,家长们都在线上学会了配音秀的使用。

年轻家长们利用软件里的搜索功能,找到了各种抗疫朗读素材,时长适中,内容积极。选好素材后接下来就是指导朗读了。班级里的孩子因为从一年级开始跟着公众号读课外书,不少孩子读得不错,可还有一些平时不爱读书的孩子,他们这时想配上音乐、合上节奏、有韵味地朗读就有点难度了。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家长们录好音频后私发给教师,教师再根据他们的作品从字音开始纠正,从节奏语调上逐句指导,择优选发到公众号“烛光声影”里。

(一)开展“童声抗疫”系列作品推送活动

教师利用公众号将孩子们的作品整理成“抗疫助力,烛光‘声’影”系列,推送到公众号“烛光声影”的“抗疫助力”专栏。“国无宁、家不幸,危难时勇士们慷慨逆行,视死如归劈斩病魔送瘟神,一方有难、八方驰援……天佑中华万众齐心共赴国难……”“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让我们隔空拥抱……”“尽管病毒在无情地肆虐……五十六个民族的大中华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层层防线……”这些震撼人心的话语,这铿锵有力的声音,虽稍显稚嫩,朗读技巧有待提高,可饱含着孩子们的一腔热血。这一系列触动人心的作品,不仅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朗读能力,更是对他们心灵的一场洗礼。

(二)开展“童心向党,亲子伴读”作品推送活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的“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青少年从小听党话,跟党走,我们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童心向党,亲自伴读”活动,发动学生和家长朗读相关作品。教师将音频推送到公众号,引来众多围观,参与的学生和家长也因此圈粉无数。

在这期间,家长和学生一起朗读了《英雄儿女刘胡兰的故事》《我的南方和北方》《闪闪的红星》《党旗颂》《延安,我把你追寻》等系列作品,朗读者在活动中提高了朗读能力,情感受到启迪和熏陶,也感染着周围一大批学生和家长,学生参与热情高涨。

四、利用平台积极组织线上朗诵比赛

疫情期间的线上朗读训练让学生的朗读能力有了质的提高。在后来的小古文线上公益朗诵大赛中,同学们积极参与。有了前面在公众号里发表作品的热情感染,不少家长主动找我们帮忙,搜集相关资料,恳请教师辅导孩子参加朗诵比赛。为此,我们全体课题组教师为他们找来大赛要求的古诗词材料,对他们进行线上的范读指导。孩子们也很刻苦地练习,一遍遍地录音、正音,从字音的逐个纠偏,到节奏的把握,再到情感的到位,孩子们不厌其烦地读、改,家长们也配合着一遍遍地录音,直到满意为止。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我校戴佳乐同学和孙京洋同学分别获得了中年级组和低年级组朗诵比赛一等奖;2021年,孙京洋同学又获得了大赛特等奖。获奖的同时,也带动了本校年轻教师及周边学校教师的响应,他们也积极发动并指导自己的学生参与,把“读”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中。

五、利用平台积极进行课外拓展阅读

自然界中,没有一种生存是绝对孤独的。残酷的环境催生合作,优化出最默契互补的组合,形成“共生”,实现“共存”。复旦大学张文宏教授等人表示,很多病毒无法消灭,甚至病毒还会找到一个与人共存的永生机制。2021年春夏季节疫情再次暴发,又一次引起人们的警醒。很多个体、家庭被强制隔离,企业、行业被迫停工停产。

疫情下人们都在反思生存和成长之道,小学生该如何在对抗疫情状态之下,抑或是有可能长期和新冠肺炎病毒共存的状态之下,以及在突发性的应急状态下,如再遇隔离居家培养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呢?

笔者认为最好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曾举例说,有一个理科生参加清华大学工程设计自主招生面试,就因为有三千万字的阅读量而得到了清华教授最高60分的加分值。由此可见,语文学习的首要任务是成为一个终身阅读者。当围绕高考这个目标驱动的学习方式结束后,很多人后续持续学习的动力就没有了。清华教授们也是看到了语文学习的本质才给了这位学生最高加分值,这也是部编版语文教材所大力提倡的新理念:阅读阅读再阅读!

2021年夏季疫情再度暴发,虽在暑期放假期间,但为了配合上级疫情防控要求,线上课题组教师指导学生主动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少走动,并结合这几年课题研究内容,也是为了推广和巩固课题研究成果,发动学生利用暑期居家时间挑选自己最喜爱的课外读本,认真研读并录制音频,课题组成员利用微信群进行线上指导,并在公众号“烛光声影”定期推送学生的作品。在保护农村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基础上优选学生的作品,同时发动家长参与亲子诵读,录制的作品有《伊索寓言》《森林报》《青铜葵花》《中国神话故事》等。学生在养成阅读习惯的同时,深入阅读了整本书。

六、平台浇灌悦读花

学生的朗读作品陆续发表,也带动了其他学生的阅读热情。公众号内容更新至今已经四年多了,大部分孩子已经养成跟读的好习惯。公众号里区区一千多篇故事哪能满足这些孩子们的求知欲呢?他们从一开始的线上跟读到现在的线下自由阅读,乐在其中。很多家长反映如饥似渴的,买书节奏跟不上阅读节奏,有少数家长办理了图书馆阅读证,一到周末,稍有空闲,孩子便吵着让家人带他们去换书。学校的阅读兴趣小组也时常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不管是中外经典童话故事,还是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科普类、传记类、历史类、自然科学类图书等,孩子们都读得津津有味,甚至有的孩子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于过于杂乱的课外阅读书目,课题组的老师们经过搜集整理研究,列出了各年级阅读书目清单,排除了不利于孩子成长、影响孩子三观形成的作品。每天的大课间、早晨、中午课前时间,都有一些孩子三个一群,五个一簇,围坐在不同的角落阅读。

我们农村学校的阅览室并不宽敞甚至有点拥挤,虽然条件简陋,但依然挡不住孩子们的阅读热情,有站着读的,坐在地下读的,甚至有躺着读的。与城区学校相比,农村学校落后甚至有点贫瘠,但不妨碍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开出灿烂的悦读之花,并结出丰硕的悦读之果。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是实验班级里几个留守母亲的话,和《慈母情深》里的那位母亲的话如出一辙。温儒敏教授提出,不关注课外阅读,语文课就是“半截子”的,要让学生多读“闲书”,并明确提出,整本书阅读,功夫在课外,学生静下心来,感受读书之美,养成读书的习惯是最重要的。

结语

此次全球性疫情,就是一部无字的教科书,它教给我们很多东西,在天灾人祸面前,小学生居家隔离就是其对防控疫情最大的支持。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空闲的时间多,对于媒体轰炸式的报道由开始的关注到后来有点麻木,可身边同学朗读的这些抗疫作品让他们感触很深。有同学家长说,孩子在家听读了大量关于抗疫的作品后,信心满满地说长大要当医生,治病救人。教育的目的莫过于此,每一场大的社会事件,都是一个教育契机,都会成为他们人生中一次重要的经历。“离校不离教,停学不停课”。朱永新说过,未来的学习,可能是突破时空限制的“泛在学习”,将逐步取代传统的有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学校学习,信息技术让隔空教学有了无限的可能和放大。因为疫情而提前到来的线上教学让我们提前感受到“互联网+”智慧学习的泛在化方式,畅想N年后,学生在弹性的时间里和多元的学习空间里学习,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让这个“N”的值越来越小。

当信息新技术邂逅线上阅读,一定会擦出美妙的悦读火花。我们将继续运用微信公众号“烛光声影”和各类学习软件,借用自媒体平台,带领农村的学生一起享受美妙的朗读悦读时光,让长期被应试教育挤压到语文课角落的朗读和阅读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让农村孩子更好地学习母语。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拥抱新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服务于教育,服务更多的孩子,让我们农村的孩子与城市孩子间的教育差距不断缩小,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猜你喜欢

公众疫情家长
战疫情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公众号5月热榜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