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诗歌照亮孩子的童年
——浅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诗歌单元教学策略

2022-12-17钱书琴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1期
关键词:诗人诗歌创作

钱书琴

(铜陵市长江路小学 安徽铜陵 244000)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优美的韵律、丰富的内涵、无穷的想象。诗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的审美情趣,陶冶人的情操,健全人的人格。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诗歌教学中,拓展诗歌学习空间,让诗歌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融入他们的精神世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儿歌、童谣、现代诗、古典诗词等,教师要带领学生充分感受诗歌语言、韵律、节奏之美,感悟诗歌丰富的情感和美好的意境,体会自己创作诗歌的愉悦之情。

一、文本教学,以读促悟,领悟诗歌之美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现代诗歌单元。单元导读中写道: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教师要通过诗歌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描绘生活中的美。现代诗歌不同于散文,教师教学时不能忽视诗歌本身的文体特征,要巧妙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领悟诗人的情怀。

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尽情朗读,感受诗歌浓浓的韵味及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如冰心的《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初读文本,读准字音,读通诗行。通过个人读、同桌查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读出节奏感。尤其是对于这首诗中的“啊”,要引导学生联系语境,通晓其发音方法:将前一个字韵母中的最后一个字母变为声母,与“a”相拼。因而“大海啊”中的“啊”应该读“ya”。一个“啊”字,传达了诗人冰心的无限情意。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知现代诗歌“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的特点。

精读环节,体会意境,读出韵味。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过,情感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学生通过个性化读、男女生对读、配乐全班朗读等方式,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先是深情呼唤,然后连续反问,加强了情感,从而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对大海的无比热爱之情。学生通过感知“光”“香”“响”的韵脚,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对三个反问句,教师结合相关视频、音乐、图片等,补充诗人的生平经历资料,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诗人对大海的情感发自内心,就如同花儿有香气、星星有光辉。

诗歌教学,读尤为重要,随着理解的深入,要读出层次、读出情感、读出意境。在多元化的朗读中,学生不仅仅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体会到蕴含的真挚情感,更能获得无穷的启迪和生命的滋养。

二、课外阅读,诵读鉴赏,培养爱诗之情

课堂上教师引领学生朗读诗歌,鉴赏诗歌;而课余时间,《繁星·春水》《飞鸟集》《舒婷诗精编》《最受读者喜爱的诗歌》等一本本诗集让他们尽情翱翔在诗歌的广阔天地里。清澈的文字,自然的情怀,留驻笔端的天籁,化为浸润学生心田的芬芳。

他们在课外阅读中认识了诗人舒婷、顾城、林徽因、徐志摩、金波,知道了泰戈尔、金子美玲、戴维斯、洛夫、北岛。他们在阅读欣赏中,放飞自我,放飞心灵。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

“摘下花瓣,并不能得到花的美丽。”(泰戈尔)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

……

这些诗歌源源不断地走进学生的心里,滋养他们的精神世界。他们不仅领略到诗歌的艺术魅力,也开启了他们对自然、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更多的思考。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学生还收集了许多自己喜欢的诗歌,细细品味,感受它们美好的意境。

广泛地阅读欣赏诗歌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鉴赏交流会,诵读诗歌,交流收获。学生分组鉴赏交流诗歌,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如汩汩清泉倾泻而出,流淌在时空里,敲击着每个人的心扉。

一位女生在全班诵读鉴赏会上,就动情地朗诵了林徽因《雨后天》:

我爱这雨后天,

这平原的青草一片!

我的心没底止的跟着风吹,

风吹:

吹远了草香,落叶,

吹远了一缕云,像烟——

像烟。

诗人林徽因用轻快、明净的语言描绘了雨后清丽自然的景致。诗歌虽短,却节奏活泼,充满了空灵的美感,仿佛让人置身于雨后的茫茫原野之上,闻着青草芳香,看着落叶飘飞,身心无比舒畅。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揣摩意境,赏析技法,把握情感,走进诗歌和诗人的心里。

在现代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诗歌鉴赏交流有着广阔的平台。疫情期间,学生利用网络钉钉课堂,开展了诗歌诵读会;有的学生拍摄诵读视频在班级群里分享……学生对诗歌的喜爱已渗透在生活点点滴滴中。

三、创作尝试,放飞自我,点燃诗意之心

现代诗歌创造性地运用了优美的现代汉语,具有生动的节奏、流畅的韵律,切合小学生的文学认知特点和情感需求。诗歌以纯真为本,而孩子就是天生的诗人。新课标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带着学生尝试创作诗歌。诗歌《白桦》中,对窗前一棵白桦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叶赛宁对大自然、对家乡的浓浓热爱之情。这些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是学生仿写创作的最佳素材。

桃林花开

走进一片桃林,

桃花恣意盛开,

一朵朵,一簇簇,

挤满枝身梢头。

扑鼻的香味,

沉醉了你的心房,

妩媚了你的双眼,

惊艳了春的世界。

微风轻起,

落红纷飞,

如雨,如蝶,

铺起红毯一片。

学生自由创作,精彩纷呈。

天上的云/像棉花糖/我想骑上它/咬上一口/那一定很甜很甜。——《骑着云》

夜黑了/黑得像一块幕布/寂静而神秘/而那星星/是无心溅上的颜料。——《夜黑了》

假如我是一条小鱼/我要游进浩瀚无边的海洋/游到大海的深处/寻找最闪亮的珍珠/串成项链/挂在母亲的胸前。——《假如》

我们渴望实现梦想/越困难越强壮/就像一只小鸟/不断地掉落/不断地飞翔。——《梦想》

你是那么平凡/你是那么坚强/把你们雕成山的基座/支撑广场的一面铜墙。——《矿工之魂》

……

泰戈尔说:“人的种种情感在诗中以极其完美的形式表现出来,仿佛可以用手指将它们拈起来似的。”学生创作的小诗如清新的微风,似树叶发芽那样自然,朴实而亲切,充满了无边的想象和真挚的情感。

疫情期间,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创作抗疫组诗20多首,如《这个春节不寻常》《病毒的自白》《武汉,加油》《最美的你们》《期望》等。

一首首诗饱含着孩子们的担忧、崇敬;有爱的奉献,勇敢者的坚强;更有中国速度,大国精神。发自肺腑、充满诗意的语言,如滔滔江水,尽情奔流……

四、汇编实践,诗作发表,奠定诗意人生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收集了许多脍炙人口、意境优美的诗歌。班级四十多名学生被分成了八个创编小组,汇编诗集。他们把自己在阅读中收集的诗歌或按内容,或按题材,或按诗人,或按时间跨度等汇编成册。

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编目录、写序、排版、配图、抄写,分工合作,井井有条。他们还大量查阅资料,补充了诗歌创作背景、诗人简介等。

学生们精心策划、汇编,投入了自己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创作了多本诗集,异彩纷呈,如《海之韵》《诗染》《月光流萤》《诗路漫漫》《繁星点点》等。在汇编诗歌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更得到了无限的快乐。

在《月光流萤》诗集的序言中,小组成员这样写道:

阅读诗歌的日子浪漫而又美丽。阅读一本本诗集,就像走进了一座座园子,看到了无边的风光;就如同欣赏着那满天的朝霞,绚丽而又灿烂。阅读一本本诗集,我们认识了一位位诗人,他们用自己的笔描绘了生活中一道道风景、一个个故事,融入了他们的情感和思考……是他们让我们看到身边不起眼的事物之美,珍视忽略的情感和平凡的小事。阅读一首首诗歌,我们犹如漫步在月下的花园,月色醉人,轻纱缥缈,听清风耳语,闻花香扑鼻,扑流萤入怀……那一个个字符如斑斓的彩蝶飞入心房,绚丽了我们的日子。生活有诗相伴,真好!

对于学生自己创作的多种题材的诗歌,在班长的组织下,大家齐心合力汇编成《小蜜蜂诗集》。

其中有一首学生创作的《小溪》:

叮咚,叮咚……

是谁在哼着小曲?

哦,是欢快的小溪。

带着清晨的阳光,

含着晶莹的雨露,

向我们奔来,

又渐渐远去,

只留下一串儿歌声:

叮咚叮咚……

编辑组的同学在这首诗旁写下了这样一段赏析文字:小作者用清新明快的语言,描写出一幅林中小溪沐浴清晨的阳光,欢快奔流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清澈的小溪旁,呼吸着潮润的空气,倾听着清脆的乐曲,心情无比舒畅,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多么美好的早晨啊!”

一本本诗集在学生手中诞生,并被不断传阅着。他们视若珍宝,一读再读,爱不释手。尤其是对于他们自己创作的诗歌,大家津津乐道,不时诵读。

学生把创作的一首首诗歌投到了杂志社。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诗歌被刊登出来时,那种满心的欢喜和满满的成就感溢于言表。他们对诗歌那份发自内心的热爱之情更浓更深。

诗歌给孩子们打开了另一扇窗,使之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致。尤其是那些文学大师笔下如宝石般熠熠生辉的优美文字,如潺潺的小溪,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陪伴我们一路前行,走过童年,走过少年……直至遥远的未来。

总而言之,我们教师要重视小学阶段的诗歌教学,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教法,更要适应时代要求创新教法,使处于花季的少年儿童在源远流长的诗歌文化里,得到心灵的润泽和美的熏陶,并把诗歌的思想精髓不断传承发扬下去。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诗人是举着心灵的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教师要高举诗歌这支照亮灵魂的火炬,给成长中的孩子以人文的关怀、美学的慰藉,让诗歌成为灿烂的阳光,照亮孩子的童年,温暖他们的人生。

猜你喜欢

诗人诗歌创作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一墙之隔》创作谈
诗歌岛·八面来风
创作随笔
诗人与花
创作心得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