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有效性之实践

2022-12-17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陈埭镇霞美小学林晓清

天津教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段落文本情感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陈埭镇霞美小学 林晓清

阅读教学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小学阶段推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最恰当、有效的方法就是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读写结合帮助学生巩固阅读效果,加深学生对小学语文内容的深刻理解,并设计练笔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下面,笔者就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之有效性,浅谈三方面的实践体会。

一、移情入境,引导学生主动表达

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作者展现出的真情实感,而读者只有与作者在情感上实现共鸣,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中,教师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移情入境,真切地感受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这种共鸣必然会激发学生的表达诉求。这时,教师恰当地开展读写指导,能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情感引流,提升学生抒发情感、表达自我的能力。

例如,在《慈母情深》一文中,作者利用生活化的语言展现出一个文盲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期许,围绕为孩子买书这一行为,塑造出一个辛勤、坚韧、通情达理的母亲形象。因此,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从“我”与母亲之间的交流切入,设置读写结合,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主动表达。具体如下:1.默读第6~9自然段,说一说作者在走进母亲工作的厂房都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什么?作者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联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历遇到过拥挤、嘈杂、脏乱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表达自己的阅读感触。2.通过阅读作者向母亲要钱的相关段落可以发现,作者主要用两个动作,即“塞”和“数落”来描写母亲。请问母亲是怎样将钱“塞”给我?这一“塞”塞给“我”的仅仅是“一元五角钱”吗?还有什么?什么是“数落”?母亲数落“我”什么?母亲为什么要数落“我”?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经历,将母亲塞钱给“我”和数落“我”时的心情描写出来。3.作者在“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这四个场面中,“我”由心疼到“鼻子一酸”,你认为“我”鼻子一酸的原因是?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一个场景让你鼻子一酸,试着把那样的场景写下来,在描写的过程中注意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结合文本的特点为学生构建情境,促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作者描绘的情境,体会其中的情感,进而抓住共鸣情感的契机组织学生练笔,让学生娓娓道出自己的情感体会。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文章的感悟,更能锻炼学生的自主表达。

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移情入境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关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学生转换角色,理解文本,并形成自主表达的意愿。例如,《四季之美》这篇散文的作者分别描写了四季中的一个最美的时段,其中春天最美的时间是黎明,夏天最美的时间是夜晚,秋天最美的时间是黄昏,冬天最美的时间是早晨。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并要求四组学生分别将自己置身于四季的四时,并进行自述性质的写话练习,来展示自己的美丽。为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师一方面利用多媒体展现四季之美的场景,让学生在视觉上获得美的体验,激发表现自然之美的情感;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在作者细致的文字中了解描述自然美景的方法,体会作者的独特情感。

经过各小组的互动讨论,学生纷纷呈现出了自己的练笔作品。其中有的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夏天的夜晚,并描写道:“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闪烁着几颗星星。一道流星划过天空,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躺在小山坡柔软的草上,听着虫鸣、鸟叫,看着无数萤火虫子在眼前飞舞。微风轻轻拂过脸颊,望着天上的点点繁星,这美景着实迷人。”有的学生将自己置身于秋天的黄昏,并写道:“秋天最美是黄昏,秋天的光一点一点地动着。我坐在书桌前,秋光照过了树的缝隙,树叶落了;秋光又照过一棵又一棵大树,一片片银杏叶落在窗户上,银杏叶在睡觉,光照到我的书上,好像也在享受,书桌似乎比沙滩还要更柔软。”有的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冬日的清晨,并写道:“冬日最美的是清晨。罕见的阳光如轻纱般盖在白茫茫的大雪上。一片雪花在阳光的映射下飘然而下,在空中化作一滴雨。雪落到了树枝上,变成了一朵雨花。当一点又一点儿的光融入雪中时,雪慢慢地化了,地上便有了细细的小河。”在课堂讨论中教师给予各组学生互动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促使学生不断完善练笔内容。这样的教学设计立足文本阅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与文本的共鸣,教师利用情境教学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的机会。

二、品读文本,锤炼学生写作语言

教师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要求,引导语言建构与运用,应该成为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建构语言、丰富语言,奠定语言表达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资源,设计读写结合任务,指导学生体验、模仿、感悟其中的语言,提高语感,形成语言积累,构建自己的语言体系。

第一,引导学生自主品味语言,丰富语言积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在课内实现语言积累,同时指导学生拓展阅读,自主积累好词佳句,充实自己的“语言库”,为写作奠定基础。例如,在《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中,作者用孩子一般的腔调,用春天的泥土一般清新自然的语言,勾勒出自己的童年乐园,以及在乐园中与祖父度过的快乐时光。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将语言品读的机会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由体会、联想,感受作者对祖父的园子的真切感情。如文中写道:“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教师在讲解这段话的时候,配合插图展现这座大花园中的种种生物,然后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语言,感受作者蕴藏的情感。有的学生说:“作者对自己家大花园中的蝴蝶、蜜蜂、蜻蜓等小动物十分熟悉,一样一样地讲,看起来十分得意。”有的学生说:“作者对这些小动物的颜色观察十分仔细,白、黄、红、金、绿什么都有,感觉这个大花园色彩鲜艳,十分美丽。”有的学生说:“作者写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感觉特别可爱……”教师总结学生对语言的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这种孩童一般的语言中传递出的对这座大花园的热爱。在完成语言品读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语言抄录下来,并在笔记中进行仿写,以更好地掌握语言,并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第二,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生动地改编内容。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语言精练、内容充实,是学生语言训练的优秀范本,教师可以结合文本语言的特点,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想象进行表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稚子弄冰》《村晚》这两首古诗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品读口语化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体会语言中展现的童趣。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导语引出古诗,引发童趣。其次,教师要求学生自主诵读,并借助注释整体感知古诗,并选择其中一首说一说对诗词语言的体会,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再次,教师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想象童趣:这两首诗中的孩子,生活充满了乐趣,哪些场景让你们觉得特别富有情趣呢?发挥你们的想象,把有趣的场景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稚子弄冰》中作者重点通过“脱”“穿”“敲”等动词展示儿童“弄冰”过程中的奇妙想法以及迫不及待的心情,而冰锣忽然像美玉样碎落一地,来表达儿童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的快乐。在《村晚》这首古诗中,牧童在晚风中摆弄他的笛子,时而将笛子放在嘴前,轻轻一吹,悦耳动听的笛声让老牛也不禁侧耳倾听。最后,教师为学生提供拓展阅读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舟过安仁》《幼女词》《桑茶坑道中》等古诗延伸童趣,品味平淡的语言中展现出的丰富意趣。

第二,教师指导学生练笔写作,利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充满童趣的场景。教师为学生设计读写结合任务:诗人运用灵动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古代儿童生活的一个个小场景,如果我们将诗中的镜头放大些,也许能看到一个更完整的故事。请你从本节课中选择一首诗,尝试将其中的场景改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以古诗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诗词语言构建的意境,并结合课堂交流与表达,以及课后练习激发学生的想象,锤炼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构思模仿,促进学生创造迁移

通过对小学生写作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许多学生在写作中缺乏整体构思的意识和能力,常常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结构松散、逻辑混乱,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感想感受。对此,在语文阅读指导中,教师要通过读写结合,促使学生关注文本段落框架、段落具体内容等,并通过模仿、创造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读写融合效果。

第一,在阅读中设计仿写,培养学生设计段落的能力。在文本阅读中,教师应结合每一个段落内容以及段落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品读、思考,并设计模仿段落结构的写作任务,培养学生设计段落的意识,提高构段的能力。例如,《威尼斯的小艇》这篇文章的段落结构非常清晰,即第一自然段主要讲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第二、三自然段主要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第四自然段主要讲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第五、六自然段回归主题,说明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阅读指导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整体阅读,划分段落,明确各个段落主要内容,以及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其次,重点针对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分析、体会,感知作者描写威尼斯小艇的手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文中采用怎样的修辞手法描写威尼斯的小艇?请列举出来。学生根据文中“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这个句子进行交流,并思考作者设计段落的意图,即作者没有对小艇的颜色、材料等细节进行描写,重点描写了小艇的形状,是因为这正是其他船只没有的特点,是具有代表性的特点。这也启发学生要围绕段落描写意图集中描写,突出事物的典型特征,完成段落设计。再次,教师设计仿写任务,要求学生模仿作者在第二、三自然段的描写手法,描写一个事物的突出特点,充实段落内容,体现段落意图。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仿写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重新回顾文本内容,深思作者构段的手法,对着自己的仿写任务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发展学生设计段落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引导学生自主创作,提升布局谋篇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的过程中,应提醒学生利用优秀文章的框架来创写新的内容,即“旧瓶装新酒”,以此搭建篇章框架,理顺文章逻辑,并在创作中内化文章结构,提升布局谋篇能力。例如,在《珍珠鸟》这篇散文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基于读写结合的要求设计了两项仿写任务:

1.引导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在教学指导中,教师设计问题:这篇文章的文眼是作者所说的“真好”,请问作者赞美什么“真好”?它“好”在哪儿?学生通过阅读得出作者抓住了“外形漂亮”“活泼可爱”这两点小珍珠鸟的“好”。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手法,从外形和性情两个角度去描写一种小动物。这样的仿写比较直接,能帮助学生将所学文章的框架直接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并找到写作的方向,提高写作效果。

2.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冯骥才的《珍珠鸟》为例,教师在对作者冯骥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提出问题:如果你就是作者养的这只小珍珠鸟,你会对冯骥才说些什么?为什么会说这些话?你能结合文章内容仔细谈一谈吗?这样的设计将学生的阅读引入体会作品情感层面,并从“作者对珍珠鸟关爱有加”的角度理解文章。接下来,教师布置仿写任务,引导学生表达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情感。这样的仿写对准的是文章的情感层面,而情感的表达主要通过人与动物之间的行为而展开的,这样学生的写作更加有的放矢。

四、结语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模式具有重要价值。这项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移情入境、品读文本、构思模仿等措施展开,引导学生主动表达,锤炼学生写作语言,促进学生创造迁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措施,进一步提高读写结合的整体水平,从而巩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段落文本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短文篇】
失落的情感
心理小测试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